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动态设计师、CG艺术家张铕:利用AI技术迭代和拓展具体的想法,

2023-04-20



张铕


张铕You Zhang (ATOM63),动态设计师、CG艺术家,95年生昆明人现居南加州。2021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现就职于微软,前ManvsMachine LA设计师。擅长抽象风格3D、丰富鲜艳的色彩表达、和CG中的程序化系统构建。


(个人网站:https://www.atom63.io/)










您好!欢迎来到OF小酒馆,先来和我们的观众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我是张铕ATOM63,网络上的朋友们一般都叫我ASK,动态设计师、CG爱好者,毕业于UCSD/SVA、视觉传达/交互设计专业,2021年开始从事相关工作。





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为何会对现在所深耕的方向感兴趣并选择以此为职业?


本科的时候其实对于自己要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只知道是视觉/设计方向的,所以大三开始就有在网上报课学软件的习惯,也是在那个时候接触了Adobe全家桶。


毕业之后在一个小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平面设计+前端开发(AKA全栈美工),由于改稿子的时候吵不过老板和甲方,所以决定进修一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并报读了SVA的交互设计研究生。


2019年的时候刚好在网上报了Joe Ding(丁汀_卡大猪)老师的C4D训练营,从他那了解到了3D和动态设计这个行业。后来看到了Zaoeyo、Somei老师的作品,觉得太喜欢这个方向,于是下决心要做动态设计(可能因为CG+MOTION弥补了我不会画画的短板+可以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的表达)。


那个时候研究生已经读了一年,交互设计和三维动态的方向完全不同,转专业也来不及了,就利用课余的时候专攻3D软件,每天晚上回家做Daily Render,通过大量的练习也终于是入了行。





您目前在微软工作,能为我们的读者分享一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吗?


总结的话就是“高薪养老拧螺丝”。如果手速快的话,大部分时间都还是比较清闲的,只要在deadline前把工作搞定+交付给同事需要的部分,就可以适当的看教程提升自我(摸鱼摆烂)。


我属于产品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分两块,一个是Product/UX Motion,一个是Storytelling Reel。


Product/UX Motion就是构思、设计、执行、跟进、归档产品中会出现的动画/动效,比如Icon animation,界面切换,动态壁纸等等(可以参考Material Design的Motion section)。这种项目周期都比较长,要很长时间的开发才能在产品中实际见到自己设计的部分,当然也有可能因为人员/预算变动,做一半直接被搁置。


Storytelling Reel就是用叙事的方式去呈现某产品的某功能/概念,主要为内部使用,比如产品经理要去跟大老板汇报工作,PPT里就会用到Storytelling Reel。





随着元宇宙的爆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往这方面涉猎推出自己的NFT作品,您有涉及这方面作品吗?


有受MotionPunk和The Dink邀请参与了Mrs Sudoku The Angel的collection。



也有收到NFT平台的邀请,但我个人在意的还是创作本身,对于NFT的概念不是太感兴趣。Not everybody can become Beeple.






在创作时,很多时候甲方的意见和设计师会有很多不同,您是如何平衡个人艺术创意与商业需求之间的关系的呢?


我认为个人艺术创作和商业需求是分开的两个东西,在商业委托中加入个人艺术创意是可以的,但没必要,如果要强加,那就不合理了。


我认为大部分的商业需求其实是甲方花钱买设计服务、买版权,他们看上的只是因为你的某个作品符合或者接近他们的要的,通过与你合作从何合理合法的获得其使用版权。这些需求大部分时候都是非常具体的,不需要甚至可能没有艺术创作的空间,不如直接拿钱办事,没什么好纠结的。当然也可能有甲方是为了你的个人风格、创意而来的,这种合作往往也不会有创意与商业的博弈。





最近大热的AIGC在艺术领域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您是如何看待技术对于艺术创作者的影响的呢?


我的观点是:无论技术如何跟新进步,它不能也不应该代替任何创作和创作者,比如AI它只是一个工具。AI的参与仅是过程中的一部分,比如更快的迭代和拓展;AI所产出的内容不应当作为最终的结果/成品(除非用自己的作品去喂AI)。


在MidJourney刚出的时候我也沉迷了一段时间。



令我兴奋的并不是AI可以去复制某位艺术家或者融合多为艺术家的创作,而是我可以通过文字描述脑袋中的画面想法让AI代替我去绘制出画面。


比如这套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宇宙构想就是用AI完成的也是一个很好的AI技术融入创作的流程参考。



这个项目里我尝试用文字去描述那些小说中令我印象深刻且只存在我想象中的画面给AI,通过不断调试prompt直到它能画出我想的效果,期间我也没有去找任何的画面/艺术家参考。整个流程都是由我和我的具体想法去驱动AI,并没有让AI牵着我的鼻子走。




能否小小为我们的读者透露一下您的下一个作品?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想法,可能会用程序化的概念(或者把AI融入流程)去做一些尝试和创作吧。





您对想要从事相关领域的创作者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之谈吗?


1. 保持热爱,不论是创作还是生活。

2. 保持创作,保持练习;技术在进步,人也要。

3. Stay Humble, Stay Hungry.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AI技术

1440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