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凤凰艺术|湖北美术馆漆艺三年展彰显漆艺当代价值

原创 2023-04-18




 
湖北漆艺三年展



近日,第五届湖北漆艺三年展在湖北美术馆举行,展览以“变·通”为主题,对漆艺“当下之变”和“未来可能”进行开放式展望

展览四个单元“致敬艺匠”、“漆言思辨”、“造物髹漆”、“通变重塑”,旨在从致敬、创作、设计、学科边界的角度进行思辨,以营造传统为根基、以艺术性为引领、以创新性为驱动的大漆艺术文化共同体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特约撰稿人于奇赫的评论文章。




大漆是最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精神与审美心理的符号之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胎朱漆碗,距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8000至7000年。而漆树扎根在中国大地以及人们获取漆液的时间,必然要早于制作漆碗与漆弓的制作。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碗  图片来源:新华收藏

▲ 跨湖桥遗址出土漆弓  图片来源: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漆对于漆树来说,就像血液对于人体的作用一样:输送营养物质、帮助表皮组织的开口愈合,所以曾任日本世界漆文化会议议长的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也是本届三年展学术顾问的大西长利(Nagatoshi Onishi)将漆称为“亚洲神血”漆艺在东亚传统社会具有独特的意义,反映出人对于自然的一种认识。


▲ 大西长利著《漆-亚洲血液》  图片来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大漆世界”是湖北美术馆提出的一个漆艺三年展的主题,是这座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于荆楚漆器历史文化的现实回应。“推动传统漆艺的当代价值转换”作为湖北美术馆的学术主旨,从2010年“材质·方法·精神”到2023年“变·通”,五届展览始终朝着更全面的文化视野不断求索,以人文理念观照漆艺创作及相关问题。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致欢迎辞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讲话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展览揭幕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2023年湖北漆艺三年展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致敬艺匠”“漆言思辨”“造物髹漆”“通变重塑”,旨在通过大漆解读历史、时间、记忆、生命境遇,通过追溯文化源流而展望这种古老媒介的未来形态。展览中艺术家的创作维度是多重的,共通之处可以归结为个体对于历史记忆和社会现实的回应


▲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展览策展人曾静在进行导览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2023年湖北漆艺三年展一层现场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2023年湖北漆艺三年展特展厅现场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守正创新:漆的经典样式与新思考


“致敬艺匠”作为展览的第一个板块,显示出“传统”二字在漆艺创作中的独特地位第一板块中的第一幅作品是蔡克振《琴韵》,将人们带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漆艺复兴历史:1962年“越南磨漆画展”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展出,中央文化部遵照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观展后作出的指示,于次年安排来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蔡克振赴河内美术学院漆画系学习。


▲ 蔡克振《琴韵》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与蔡克振作品相对的是大西长利《风衣》,沉稳的黑色包裹着内敛的红色,也是日本系漆器的经典色彩搭配。大西长利的作品,完美地诠释了漆的深沉、稳重、优美与宽厚,展现出这一材料本身蕴含无穷的可能性。


▲ 大西长利《风衣》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与《风衣》相邻的展墙,悬挂着乔十光以大漆与蛋壳创作的《苍穹之五》。在这幅作品中,细碎的蛋壳组成为了浩瀚宇宙中的光,让漆黑而神秘的世界得以显形。乔十光曾说:“人太渺小,宇宙太博大,而漆就像宇宙一样,等待着人去探索,而我只是先行一步。”


▲ 乔十光《苍穹之五》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年近90岁高龄的韩国艺术家金圣洙(Kim Sungsoo),2006年创立统营市漆艺博物馆并担任馆长至今。她于2018年创作的《聚焦1》《聚焦2》将传统大漆和螺钿工艺与具有现代艺术语言特点的形式结合起来,塑造韩国艺术的现代精神。 


▲ 金圣洙《Focus 1》与《Focus 2》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展览中还可以看到甘而可《红金斑犀皮漆提梁盒》文乾刚《剔红“春和景明”三扇中堂挂屏》,这两件作品完整地展现了传统漆器的工艺水平。而在第一板块还展示了来自泰国、越南、缅甸的传统漆器作品,东亚语境下的各国漆器对读也给观者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 甘而可《红金斑犀皮漆提梁盒》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文乾刚《剔红“春和景明”三扇中堂挂屏》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Maung Maung 《漆竹盘》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Daw Maw Maw Aung《天鹅橡木供碗》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致敬艺匠”板块中也展现了新的创作理念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唐明修,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在2021年创作的《漆园道書》,也尝试用新的的形式解读大漆。这件作品是唐明修在他多年从漆园捡拾的数个枯枝、树根上髹漆,然后将它们用渔线串起来,仿佛是一连接天地的“天书”。


 唐明修《漆园道書》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林怡《红丝草》在传统戗金款彩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阴刻线条和阳刻起底相结合的形式,将苏州工作室外爬山虎那种涌动的生命力表现得入木三分。而策展人曾静将这件原本竖幅展示的作品横置,则带来了一种飘逸而灵动的视觉效果。


▲ 林怡《红丝草》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翁纪军近年来的创作,一直用简洁的形式感去探讨大漆包容、大度、内敛的东方哲学观念。此次展出的《集聚系列之2019-20》,通过多维度的对话方式彰显出这种材料的视觉魅力。


 翁纪军《集聚系列之2019-20》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王国建《双色鸟》《如鱼得水》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仿佛楚文化漆器纹饰中蕴含的那种波谲云诡的浪漫气息,在他的作品中被再度激活。王国建的作品既有那种原始的巫术崇拜感,又有一种现代性的迷思隐藏其中。


▲ A42王国建《如鱼得水》与《双色鸟》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以漆为媒:艺术家作品的当代性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曾静认为:‘通变’,是所有传统艺术革新的必经之路。在艺术内外边界渐趋模糊,媒介思维解锁更多艺术创造的语境下,如果将髹饰体系从漆艺中抽离出来进行新的演绎、打开边界,使漆文化更具温度和高度、深度参与社会进程并融于当下生活,那么漆艺的‘重塑’才有可能。”


▲ 展览策展人曾静在展览现场导览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2023年湖北漆艺三年展一层现场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因此,在展览中也可以发现以漆作为媒介的艺术家,当他们置身于当代艺术的思潮当中,开始思考如何用漆的语言介入社会的历史政治与经济文化例如张钧雷的作品《消失的人群》更偏重于观念性,远看就是一块“单色漆板”与右侧放置了上、下两张照片;但是近看这块漆板上还有若隐若现的线条,一旁展签上的说明文字为:“创作基于时代背景,利用大漆干燥过程中本身转色的属性,漆画中的人们在一个月时间内逐渐消失。”这件作品利用了大漆的独特属性,对“有与无”“得与失”“隐与现”等相对概念进行了思考;而这件带有一丝荒诞性的作品,也对创作时间、意义与工艺美术的指涉系统进行了发问


 张钧雷《消失的人群》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傅中望《漆木遗存》由本世纪前后的若干件刷漆的老家具部件构成,他以此对历史记忆和日常生活进行了反思。傅中望在这件作品中使用了挪用现成品的创作手法,反映出当代艺术不断地把非艺术的对象纳入艺术的范畴。


 傅中望《漆木遗存》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史棋如在作品《三点水》中使用了髹漆的工艺处理了一次性纸杯与用树脂制作成的、模仿水在平面漫出的多种形状,她又在其中以“水满则溢”的传统思想反观当下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傅中望出生于1956年,而史棋如出生于1998年,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都用相近的艺术理念,对当下工艺美术遭遇当代艺术概念后所做出回应。


 史棋如《三点水》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赖晓龙使用大漆、陶瓷创作的《一百杯水的凝视》,在视觉上存在着一种欺骗性。艺术家以漆模仿水满的状态,讨论静动之间的对抗和平衡问题。赖晓龙的这件作品不仅会让笔者联想到艺术家刘建华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方》,二者的作品在感觉上,似乎与当下中国社会现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这其中的隐喻或象征不能言说,作品“点到为止”的方式耐人寻味。


 赖晓龙《一百杯水的凝视》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可以看到,重视技法的漆艺在挑战传统的时候,并没有采取激进的、即完全放弃漆与制漆工艺的创作路线,而是以此为基础吸收新的材料与创造新的形式来完成对于当下社会的关注,正如曾静所言“使漆文化更具温度和高度、深度参与社会进程”。所以透过此次三年展可以看出,只要艺术家自觉地思考当下社会的症候,漆艺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建构方式宣示媒材本身独特的历史性,以及包容万物的建构方式


学科体系:专家们对于漆艺的讨论


4月10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艺术家、美术馆馆长,围绕此次展览进行了学术研讨。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表示,近年来漆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漆艺板块和漆艺艺术家出现在大型展览、高校重视漆艺学科的建设、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漆艺项目与漆艺在拍卖中的亮相增多。三年展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得批评家与漆艺艺术家建立了联系,也受到了大英博物馆等外国研究人员的关注


▲ 施鹏程《植物记·光合No2》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乐黎《请文明抚摸,第n天》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委会秘书长陈岸瑛表示,此次展览中的大多数作品都已经摆脱了西方18世纪的美术范式,走向当代的自我创造,而且已经形成了大漆艺术自身的本体艺术语言:“天然漆材料既有历史文化渊源,又有非常特殊的物理属性,它特别适合用来探索当代以材料为中心的表意艺术与创作。”


▲ 梁远《吹》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乔加《2022年的玄一》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孙振华发表了“建构中国漆艺学理论体系的构想”,他认为近百年来中国艺术美术学科划分的理论基础和命名依据所存在的问题;漆在面对西方艺术命名系统时会产生知识的紊乱。孙振华教授提出要为漆艺的中式命名找到一种理论依据并进行推广、整合以漆和漆工艺为基础的众多命名从而建立一个中国漆艺学理论体系,改变漆艺在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漆艺评论、批评方面的严重不足。而对于“如何建立中国漆艺学理论体系”的问题,孙振华教授表示要对漆艺进行整体性观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怀有开放的态度与强调中国立场


▲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展览学术顾问皮道坚在开幕式致辞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皮道坚在发言中提到,此次展览让他感到中国当代艺术正在摆脱西方当代艺术思想的控制,在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当代艺术:“我们再怎么变,这个漆艺语言的本体、髹漆本性不能抛掉。这里面有古老的文化基因……这次展览中的一些老艺术家和年轻的当代艺术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不是其他人用其他媒介可以取代的”。


▲ 艺术家代表、上海大学教授金晖在开幕式致辞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金晖指出,目前漆艺还没有上升到物质文化的研究,很少触及到全球化文化构建和传播,这是一个亟待需要研究者关注的领域。金晖教授分享了他对于亚洲漆文化圈的研究,归纳出中国漆艺的三条传播路线。金晖教授还阐述了此次展览所反映出的中国漆艺创作“三重阶”: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受到越南漆画的影响,漆艺主要使用了装饰艺术的语言体系;第二个阶段是在“八五新潮”之后,漆画语言被这一艺术思潮边缘化,而向绘画方向的转型也以失败告终千禧年以后,漆艺在困境当中寻求突围,将从绘画当中获得的造境语言、转向了传统的造物语言,并且出现了造境、造物体系相结合的现象


古今融通:走向多元一体的漆文化


本届三年展也进行了许多不同于以往三年展的实践,例如首次在展线中尝试用影像传播漆艺界前辈的历史担当和开拓精神、展出刘善林以漆为纽带在地艺术项目。在地下展厅“通变重塑”板块中,还展示了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刘思捷博士与其学生团队,所创作的以交互的方式引导用户了解漆器工艺的研究项目《漆与家》


 刘善林《原乡原生原创》在地艺术项目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青年是传承与弘扬文化的重要力量,此次展览中,共有6位2000年出生的艺术家,分别为来自内蒙古的苏杭、浙江的柴晗晓、西安的赖晓龙、广东的郑杰与湖北的喻佳欣朱唯。这些年轻人中既有就读于美术学院的学子,也有来自于综合类大学的学生,而独具巧思的作品展现了这群年轻人对于漆艺的思考。


 苏杭《璇-1》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喻佳欣《水体·细胞》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展览中像杨倩云《封存童年》方来东《碎銀幾两》、 柴晗晓《盲者》等部分作品,也很好地回应了以往人们认为“有些作品不能算作漆艺,至多算是用了漆的当代艺术作品”的观点,湖北美术馆通过具有国际视野的漆艺三年展不断地廓清漆艺的含义与把握漆艺的定位。所以当下的漆艺融合了全球化与民族性、汇集时代思潮与地方性知识、连接中华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因此,漆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可视化的中华文明,折射出审美的历史与人的价值观。


▲ 杨倩云《封存童年》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方来东《碎銀幾两》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 柴晗晓《盲者》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间认为:现在传统工艺面临的机遇是历史上最好的机遇,而这个机遇在我看来,可能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于还乡,就是回到故乡。”而湖北美术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漆艺的“精神故乡”,乡土永远是传统手工艺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当传统的乡土成为了现代的大城市后,这里孕育了传统,也可以孕育当代,人类的“元能力”或许就蕴藏在大漆中


▲ 刘清《致亲爱的Z1》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工艺之道》中说到“体现美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的是工艺的形态。工艺为有趣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美之色彩,在现实世界中,家居生活离不开工艺。在此没有贵贱之别,亦无贫富之差,是一切民众的伴侣。”但是今天,漆艺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再密切关联。因此,展览还举办了公共教育项目“纸胎大漆画”,符合条件的观众可以免费报名参加这场持续时间1.5小时的漆艺体验工坊。


▲ 公共教育项目现场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天工开物》云:“制以时变”,漆艺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需要进一步结合现代设计加以转换。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不断地变化中把握传统的核心,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湖北美术馆连续性策划的漆艺三年展作为一种文化中枢,传统因为独特的展示方式而得到了其应有的尊敬;而连续举办的展览将会形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帮助传统顺利转换成一种未来资源,让人类未来的文明的未来能够回归文化的本质。


▲ 2023年湖北漆艺三年展现场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展览信息


“大漆世界:变·通——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


指导单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展览主办:湖北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3年3月17日至5月18日

开幕时间:2023年4月7日,上午10:30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2、4-7号展厅、特展厅

艺术总监:冀少峰

学术顾问(按英文名首字母排序):傅中望、大西长利、皮道坚、乔十光、金圣洙、张颂仁

学术主持:胡莺、夏梓

展览统筹:刘力英

策  展  人:曾静

展览执行:张茜、程然、李玉娟

展览设计:乔杰、许健、田野、周琦

宣传推广:夏梓、符坚、曾静

公共教育:雷雅婷、宋灿

展务运输:何淑君、张骞

展览会务:黄利、王佳雯、李煜婷

作品收藏:马文婷、张丽



2df605bac7bbc4724664d2d7a042eda6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中华文化 漆艺艺术

2422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