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畅想未来|商业体中绽放的数字艺术
-
原创 2023-04-13

年轻群体的崛起和传统商业模式的没落,引发了商业空间上的改革。由于年轻一代逐渐成为商场的主体对象,商场的运营模式不再限制于传统意义上的销售,艺术开始介入商业体中,商场演变成为一个多维的空间。以“体验”为主旨的数字艺术,在商业空间中迅速发展。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数字艺术和商业的结合,不仅带动了消费者在商业空间中的消费体验,也为艺术家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作平台。

广州太古汇作为高端商业空间,在商业和艺术的融合中一直大胆突破,让大众在休闲之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灵魂与艺术的碰撞,获得沉浸的艺术体验。曾联手国内艺术家和国内外知名家居品牌的跨界合作,以“家”为主题的展览—“家外之家”,在商场中打造六个关于家的不同场景。也有和艺术博物馆的合作,像是联合英国V≈A博物馆举办以手袋为主题的展览—“包里包外”,将不同品牌在不同时期制作的包,包括制作的工序、材质等以艺术形式进行展览展示。多维度地诠释艺术和商业的相融性,一直吸引着艺术界和消费者的目光。

作品《B612》现场图片
©CT.LAB新媒体艺术
这次太古汇聚焦在建筑与数字艺术层面,跳出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框架,不再受到场地的限制。将数字艺术作为一种媒介,连接人和商业、科技和艺术。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和突破。在广州太古汇十周年“此刻,心象的咏叹”的活动中,CT.LAB参与到展览的新媒体创作中。以作品《B612》点亮太古汇的“玻璃盒子”。

实时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CT.LAB新媒体艺术
作品以小王子所在的星球编号为题,通过数据生成,将采集到的基于太古汇地理位置,以及太古汇自开业至今十年的自然数据(收集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指数等数据)变量,驱使画面中星轨颜色与流转的变化从而将数据可视化,呈现出不断更迭演变的星轨。此时星轨既是这十年的记录者也是见证者。用数据连结太古汇的十年历程,一场有关于数据的时空实验。

CT作品 | B612的数据时空实验

在疫情时期,太古汇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活力和创新的动力,不断在商业和艺术中探索前进。后疫情时代的太古汇,以更加完善的面貌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特别是对MU层一食圈的改造,以一个新的美食和社交空间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
著名空间设计团队ben yeung ≈ associates ltd.(byal), 基于对1977年经典"第三类亲密接触"电影的解读,结合了广州邮政编码"510000"与神话区51,以“第三类接触”为设计主题,对整体空间进行了构建。空间被设计成故事中的趣闻,意想不到的气氛,带来神秘感,并创造一个强大的身份点。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在一食圈中营造出兼具科技感和神秘感的空间氛围。

空间设计概念图
由ben yeung ≈ associates ltd.(byal) 提供


"第三类接触"为灵感的空间设计
由ben yeung ≈ associates ltd.(byal) 提供
在空间的顶部,安装着被切割成不同形状的铝板,像是分布在地球的外星飞船的外壳。藏在外壳里的陨石发出幽暗的蓝光,地面的星石散发着源源不断的神秘能量,营造出一种科幻、沉浸的氛围,吸引着人来探索。



数字交互装置在空间设计中的呈现
由ben yeung ≈ associates ltd.(byal) 提供
呼应空间设计的整体概念,CT.LAB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同源共振”再度呈现于太古汇,携手大众共同探索数字生命和人类的联系。


外星陨石在空间中发出神秘的亮光
©CT.LAB新媒体艺术
基于外星生命的构思和理解,以一颗来自未知世界的陨石击中地球作为故事设定。陨石自身发出光,莫名的吸引着人类靠近... 正当人类走进陨石,陨石表面出现奇怪的波动,随着人越来越接近,陨石表面的变化愈发的激烈,似乎隐藏着某种未知的联系.....


外星陨石与人交互状态
©CT.LAB新媒体艺术
此装置是人类与未知生命体搭建沟通桥梁的实验性探索。CT.LAB创作团队从人文和生物的角度出发,将生成艺术融入到交互装置中,希望找到同「语言」、「表情」和「接触」以外的交流方式,在已知中探索未知。当语言和表情不再相通,指尖触碰的瞬间也变得冰冷,发散的光源吸引人们与未知事物开启一场隔空对话,激发无限想象……

外星陨石局部
©CT.LAB新媒体艺术


在外星生物的视觉设计上,如何构建一个不属于地球上生物体,而这个生物体需要和空间、和人类产生联系,让人更容易接受。19世纪首次提出“硅基生命”这一概念,利用硅基生物的对温度的感知出发,建立人和外星硅基体的联系。在创作时,团队运用AIGC为创作提供原画的支持。在stable diffusion内输入我们对硅基形态构想的关键词,例如素模、外星生命、晶体等一类源于我们对硅基生命的猜想。并通过不断优化对硅基体的描述,逐步完善呈现的效果,以生成的图像辅助创作出更为贴合“外星”的生命体。

用AI生成的硅基体形态
©CT.LAB新媒体艺术
在空间中,天顶涌动的生物在窥探人类,地面的陨石散发的强大磁场吸引着人类来探秘。人类轻轻触碰地面上的陨石,开始建立和外星生物的联系....。使用LED屏幕和红外摄像头的组合模式,对进入到区域内的人进行运动捕捉。装置运用了实时交互的技术,当”陨石“感受到人类的靠近时,会实时的改变外表的状态,附着在硅基体表面的金属外壳开始融化,绽放更多的形态。
在交互设计中的需要突破的是如何区分无人互动状态和有人互动状态下的视觉区分。在无人状态下,硅基生物在石缝中若隐若现并伴随着淡蓝色的光,当有人靠近陨石,石头的裂缝扩大,硅基生命体生长的速度越发迅速,并发出了神秘的红光。

交互状态
©CT.LAB新媒体艺术

艺术和商业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在强调“体验消费”的后疫情时代,数字艺术为商业空间赋能,更好的促进商业消费的转型。随着商业模式的转变,消费者注定无法单纯的满足于简单的买卖关系,同时,高速发展的AI智能技术也将越来越多的呈现于不同空间,使得消费者感受不同层次意义,进而寻求对“美”和“未来”的向往。而商业和艺术的紧密结合必将成为商场业态发展的势头所在,以人文、艺术、科技和体验去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本文系CT.LAB原创内容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声明
公众号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项目客户
广州太古汇
项目地点
广州太古汇MU层
CT.LAB创作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张培定、卢清怡
何伟明、宿仕腾
吴雨珊、虞嘉琳
推文撰写
彭芷妍
空间设计
ben yeung ≈ associates ltd.(byal)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CTlab新媒体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