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3-03-22


3月15日下午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研讨会

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楼

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顺利召开


研讨会由

湾区特展策展人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

颜为昕主持


颜为昕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

湾区特展策展人



参与学术讨论的嘉宾按出场发言顺序排序)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总馆长、大展策展召集人杭间;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大展策展召集人汪大伟;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大展策展人王昀;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展策展人吴海燕;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大展策展人金江波;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大展策展人兰翠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大展策展人李翔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王方良;

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卢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大展策展人陈岸瑛;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圳平面设计协会顾问、大展策展人韩湛宁;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理论工作室研究员、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大展策展人姜俊;

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第十届主席张昊;

南通市设计师协会副会长黄天灵;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湾区特展策展人颜为昕;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湾区特展策展人陈湘波;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光辉;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总编辑、湾区特展策展人张新英;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设计学博士吕晓萌;

以及来自深圳本土的设计师、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深圳大学、深圳职业学院高校的师生们。



研讨会为本届大展

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精彩现场吧


FORUM

主旨发言



策展召集人

杭  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总馆长

发言简述:


本届中国设计大展的主题为“新起点·新风尚”,这不仅仅是对过去三年来中国设计案例的遴选总结,也在启示着中国未来设计的进步与拓展。因此,“新起点”偏重于回溯,而“新风尚”偏重于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大展的策展过程非常不容易,各位策展人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努力,发掘了非常多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案例,所以我在这里要向策展团队致敬!




策展召集人

汪大伟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

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

发言简述:


本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有几大特点:案例数量、作品数量是历届之首;线上线下同步做国家级别的大展也为首创。此外,在长达两年的筹备过程中,在座的各位策展人和深圳两馆的团队经历了种种磨难考验。


艺术介入公共空间和公众生活,对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生活品质起到改变和提高的作用,这就是公共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我相信,在未来,公共艺术将进一步赋能中国现代社会文明建设,唤醒大众的创造欲和审美需求、激发大众的创造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公共艺术的最高境界,谢谢大家!


FORUM

策展人对谈


第一场

设计展现国家形象



设计从哪些层面以何种形态展现了国家形象?


未来的设计还可能在哪些方面介入国家形象的建设,在国家民族文化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主持兼评议人

汪大伟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

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



 研讨嘉宾 


吴海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智能制造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中国的加工业已经提升到艺术、设计、智能制造的维度,在全世界起到了榜样作用。这集成了很多智慧一同完成,比如上海美院、央美、清华很多人都参与其中,也得到了阿里等企业的大力支持。”

王  昀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高铁、新能源车等等一系列硬核的设计力量成为大国重器,它们通过平等的对外交流和输出来展现国家形象。”

金江波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


“设计师创造的一个个案例作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独特的创造力,展现了中国设计界在当下世纪之变中的积极作为。


比如,把菜场打造成美术馆、在社区中设置生活博物馆等展览案例,让美真正进入生活,也为设计教育提供了最直接的现场。”


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设计

湖南大学  余从刚、欧阳波、孙健铨

2020年


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

传统手工艺再设计之《众生其上》系列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团队  潘鲁生、殷波等

2021年


放语空乡宿文创综合体设计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骏

2019年


第二场

设计助力产业转型

设计改善生态文明



设计在当下产业转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设计如何面对科技的高速发展及技术迭代所带来的问题?


生态文明对设计和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主持兼评议人 

吴海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讨嘉宾 


兰翠芹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设计自身的创新体系建设必须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同频共振,本届大展里面有很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案例。比如竹编工具设计的案例,设计师通过分析、改良传统的竹编工具,运用工业化和设计的思维来进行工具创新,以此挖掘出传统产业潜在的价值,引导公众重新认识传统材料,将产业化所需的标准技术和个性化需求相互融合,推动了传统工艺的复兴。”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人们都在讨论一个问题:未来我们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知识和数字、技术体系能够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时,‘大设计’思维作为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整体思维能力,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价值,很难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

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当下的产业转型需要设计来支撑,而设计紧密依赖于经济形式,因此二者之间是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但是,设计对产业的支撑不是简单的商业服务或技术,更重要的是对人文精神、人文力量、人文资源的支撑。而在研究性和人文精神上,院校有着重要的优势。

王方良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


“设计中对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思考,延伸出很多设计的新形态,比如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教化性设计、服务系统设计等等。总体来讲,未来的设计师可能会在‘设计向善’和追求社会和谐方向上持续探索耕耘。”

卢  涛

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这一届大展上,数字化技术类作品的数量比原来要多不少。现在的技术合成已经把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打通,我觉得这让未来设计工作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我相信,下一届大展在这方面的思考密度会越来越大,成果也会越来越多。”



《Illusional Fashion in Motion》3D色彩视幻时尚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  贺爽、宋佳珈

2021年


重庆丛林——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山  意库创意园区外墙壁画

绘造社

2020年



第三场

设计助力文化建设

设计引领社会风尚



设计如何助力文化建设、引领社会风尚,如何传递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本届大展的作品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点?


 主持兼评议人 

金江波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


 研讨嘉宾 

陈岸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


“我比较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让传统的文化在当代焕发活力、实现创新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多种角色参与的过程。非遗传承人、公共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等角色应该一起来参与传统文化活化的社会工程。”

韩湛宁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


“这几年,国产电影海报不仅把电影的精神视觉化,还把中国文化里对美的理解、对影视的理解表达了出来,不仅呈现了电影,而且提升了电影。此外,用大漆工艺雕刻手表表盘、将古代书法名家的字体做艺术化的表达等,让设计本身成为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表达。

姜  俊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理论工作室研究员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当下崛起,文化艺术消费开始蓬勃发展,艺术逐渐大众化,特别是艺术的参与性开始慢慢在社会中发展开来。很多美术馆内外的艺术展览,除了作品的艺术性之外,多多少少都有节庆或者文旅的属性,能够助力地方文化产业重塑和发展。”

张  昊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第十届主席


“这一届大展比较偏重对作品服务性、公共性的挖掘,比如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形象设计、儿童艺术节等等案例。它们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更会延伸到空间中,甚至变成场域中的公共艺术,这可以持续推动设计议题,促进全国甚至全球对设计、设计伦理、设计美学的讨论。”

黄天灵

南通市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作为设计师,在不可逆转的数字化进程中,如何处理数字化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用作品反映真正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汉仪天诺丽线家族字体设计

张昊

2021年


敦煌飞天主题珐琅腕表设计

飞亚达手表

2019年


第四场

设计在湾区



湾区设计具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湾区的总体规划为设计带来了哪些产业结构上的变化?


湾区的设计及公共艺术在解决民生难点、痛点层面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主持兼评议人 


颜为昕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

 研讨嘉宾 


陈湘波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目前,湾区是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一直在引领着中国设计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这次湾区特展,基于不同的地方特点去协调其中的关系,是我们策展的亮点所在。“

黄光辉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美术学课程主任  


“中国澳门最近几年也在多举措推进公共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比如举办的‘艺文荟澳’双年展,体现出整个大的环境还是不错的。此外,湾区特展中的很多的产品已经投产,具有了商业价值,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张新英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总编辑  


“本届作品体现出来典型性,比如湾区的体制先锋性,是非常重要的特点。在以前设计里面很少能够看到公共服务空间是精心设计过的,但现在各位可以在不少作品当中发现,很多知名的设计师已经介入公共服务空间的设计,让公共空间有更加强烈的亲和力,人们走进去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

吕晓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设计学博士


我认为湾区最核心的概念是‘融通’,能够把文化、教育、设计视野、企业等融合贯通在一起。虽然合在一起之后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们有相通的共性,不过这其中的每个城市依旧保留了其独特的个性。”



覔书店——珠海富华里店空间设计

靳刘高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杨振钰、徐周敏

2020—2021年


《深圳轨道交通》公共艺术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美术学院

2016—2021年


研讨会最后,颜为昕表示:


“在这里,我代表深圳两馆,再次感谢策展团队,以及所有参与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的同仁付出的辛勤劳动!


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让设计大展办得越来越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设计大展 公共艺术 文化建设

1581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