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亭网

分享
原创 2023-04-14
Esther | 编辑
虽然VR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目前已在各种场景中探索VR的潜力,比如VR展览展示、VR会议、VR办公、VR音乐、VR游戏等等。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一些企业希望通过VR来实现线上协作,以解决线下办公难、专家出差成本高的问题。比如用Mozilla Hubs来举办学术会议、上课等等。理论上讲,VR比电脑、手机带来更多存在感和参与感,因此有潜力模拟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感觉。那么在实际应用中,VR协作的效果到底有多好?未来还有哪些发展潜力呢?
近期,从克莱姆森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项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用户对于VR一些见解和反馈,从中可以看到未来VR社交和协作的潜在发展方向。比如:VR协作应充分利用沉浸感优势,VR创作分享很重要,而且VR可作为连接世界信息的通道。的确,相比于web版论坛、聊天App,VR能够实现实时、有存在感的互动的交流,无需搜索、添加加好友、进群就能为全世界人建立联系。
因此,本次调查中的所有参与者一致认为,更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在VR中互动,而不是独自探索。他们还分享了一些在VR中为他们带来价值的协作用途,比如向陌生人求助作业问题,与团队和好友规划线下活动,进行头脑风暴等等。
研究的初衷,是为了探索VR互动,与传统虚拟互动的根本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改变、扩展人们协作的方式。科研人员指出,VR协作是HCI(人机接口)、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领域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课题,不过现阶段的研究侧重于VR协作带来的成效,而很少关注人们在VR中协作的内容,以及协作的方式。
该研究的领导者Guo Freeman表示:人们总希望和他人建立联系,而VR则正在成为一种建立联系的新方式。Freeman认为,协作在社交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而多人VR则是在沉浸虚拟的环境中引入社交协作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0位受调查者使用的VR应用
在调查中,科研人员便邀请到30名VR用户,详细了解到这些用户在使用《Rec Room》、《VRChat》、《High Fidelity》等VR社交应用的体验。受访者的年龄在18岁到65岁之间,接触VR的时间在6个月到36个月之间。
在这里,科研人员将VR协作/社交定义为,由两个或更多人在VR中朝着共同目标而一起做的活动(比如在VR中协作来实现某种目的)。通常,多人在线游戏和3D虚拟平台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虚拟协作环境(CVE),在这种线上数字场所中,人们可以保持联系,一起玩或者一起办公,而不受身处的地理位置限制。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探讨了三大问题,从中发现了许多关键信息:
1)人们在VR中进行哪种类型的协作和社交?
2)人们如何在社交VR场景进行协作?
3)人们如何看待协作在社交VR中的作用?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有望为VR协作/社交的设计提供更多灵感。此外还发现,人们在VR中协作的方式与面对面协作非常相似,是线上办公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受访者更愿意和其他人一起体验VR,而不是独自使用。而且他们也希望在VR中向其他人展示自己艺术创作。
一些受访者表示:愿意与好友,甚至陌生人一起在VR中做作业,这种情况可能会自然、频繁发生。
参与者指出,在VR社交场景中,通常会参与4种协作互动。
1)就像是在非VR平台上玩在线游戏或我的世界沙盒游戏那样,VR社交的一个常见形式就是多人协作创建虚拟世界、3D图形等内容。如果一个人在VR中进行创作,可能任务量很大,因此会更愿意和其他人合作。一些受调查者指出,在VR中进行创作需要大量工作,所以想要邀请好友一起来做,这种协作方式有趣且休闲,而且通过虚拟化身也能带来接近面对面互动的存在感,模拟在同一空间中工作的效果,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协作创作过程中,用户之间还需要积极交流,才能合作修复故障、优化体验。
另一方面,VR协作打通了线上和线下创作方式,允许你将本地创作的3D内容在VR中实时分享,或是将在VR中创作的内容在非VR平台上分发,并且在VR创作中与合作伙伴沟通设计细节。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是非VR用户也能通过视频、图像等内容感受VR协作体验。
2)在VR游戏中模拟运动协作
与传统MMORPG游戏中的协作类型不同,VR游戏中的协作不只是组队升级、竞技,而是侧重于模拟线下活动中的物理交互,比如玩躲避球、交流游戏心得。因此,用户体验和交互方式独特,和非VR游戏中的交互界面有很大不同。通常,用户需要通过肢体运动来和其他人建立协作,这些协作主要体现在一些体育游戏中,比如高尔夫球、爬山、飞盘等等。
简单来讲,就是VR的物理模拟性质,为VR游戏协作带来更多可能。
3)VR会议协作
包括参与VR会议、VR大会、VR研讨会等等。相比于视频会议,VR会议的优势是有更多交互工具可选择,与会者可通过肢体语言来强化交流。
一位受调查者表示:此前,我曾为VR脱口秀活动制作幻灯片,后来随着经验积累,我开始变成该节目的制作人,负责管理其他人来设计节目流程。VR脱口秀的制作团队有多个角色,除了制作人外,还包括营销和广告人员、直播主持、嘉宾等等。另外,由于在VR中协作的方式和线下协作足够相似,在VR中制作脱口秀的经验,未来也可以应用在举办线下活动上。
在VR中协作和线下协作有着同样的动机,那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工作、参与专业活动。
4)在VR中处理日常事务
部分参与者指出,自己在VR中协作是为了处理工作等日常任务,比如和其他人一起学习,或是策划社交活动。
参与者还表示:社交VR平台在线上协作学习、寻求帮助方面具有价值。在VR中不仅可以和好友一起学习,向陌生人寻求帮助也很常见,而且这样的协作通常是自发进行的。
有的参与者称,自己在写外语作业时会使用VRChat,也有的人称,会和朋友在VR中一起写文章,或是进行头脑风暴。还有一位受访者透露,自己曾与不同国家的人合作,比如他会帮助其他人学数学,而来自日本的用户,则可以帮助他学习日语。在VR中寻求帮助很容易,只需要在社交应用中说出你的需求,就可能找到愿意帮忙的人。
与线下协作相比,在VR中可以更直接的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可用作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VR还可以用于规划线下活动,与文字、视频交流相比,VR支持多维度交流,用户可通过肢体语言、情绪来沟通,这为线上协作带来更多可能。
甚至有人每周在固定时间与好友相聚VR,做各种不同的社交活动。利用VR中的虚拟笔、便利贴等,可以制作道具卡,互相测试知识内容。
在调查中,参与者们分享了对于VR协作的一些看法,比如:协作是VR沉浸感、存在感的核心,VR社交的共存感与多人游戏有着本质不同,更接近面对面互动,这给人一种足不出户就见到朋友的感觉。
一位参与者表示:协作是社交VR中最重要的部分,在VR中协作就像是真的在同一空间互动,而不只是一起玩游戏的感觉。线下见面和语音聊天感觉并不一样,但在VR中,协作体验足够逼真,因此比语音聊天更像真的见面。
其他的一些发现包括:在VR中可以交朋友,并建立密切关系,它允许你建立一个线上的朋友圈,这个圈子主要由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兴趣爱好驱动。更重要的是,朋友圈的建立有望吸引更多人加入,并且给用户一个反复使用VR的理由,从而提升VR的粘性。
另外,通过在VR中协作和互动,用户既是内容的体验者,也是内容创作者,这也是Meta Horizon希望推动的UGC生态概念。
不过,由于VR存在一定门槛,随着VR社交不断发展,学习使用VR来协作将为新用户带来一定挑战。尤其是对于企业用户来讲,想要高效开展VR协作,将需要先培训员工使用VR,那么学习的难度越大,就越可能破坏部分人对于VR的兴趣,导致不必要的挫败感。
参考:
https://dl.acm.org/doi/pdf/10.1145/3492836
( END)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广告 欺诈 淫秽 色情 侵权 骚扰、辱骂、歧视 敏感 违法 犯罪 反动、政治 其它
数艺网是一个信息获取、分享及传播的平台,我们尊重和鼓励数艺网用户创作的内容,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对数艺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承诺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数艺网运营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条款原则如下:
1. 用户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文章、案例/项目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用户可授权第三方以任何方式使用,不需要得到数艺网的同意。
2. 数艺网上可由多人参与编辑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案例/作品的认领、企业/机构的认领,所有参与编辑者均同意,相关知识产权归数艺网所有。
3. 数艺网提供的网络服务中包含的标识、版面设计、排版方式、文本、图片、图形等均受著作权、商标权及其它法律保护,未经相关权利人(含数艺网及其他原始权利人)同意,上述内容均不得在任何平台被直接或间接发布、使用、出于发布或使用目的的改写或再发行,或被用于其他任何商业目的。
4. 为了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用户将其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全部内容,授予数艺网免费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使用许可,数艺网有权将该内容用于数艺网各种形态的产品和服务上,包括但不限于网站以及发表的应用或其他互联网产品。
5. 第三方若出于非商业目的,将用户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内容转载在数艺网之外的地方,应当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姓名(或原作者在数艺网上使用的帐号名称),给出原始链接,注明「发表于数艺网」,并不得对作品进行修改演绎。若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或用于商业目的,第三方应当联系用户获得单独授权,按照用户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6. 数艺网为用户提供「保留所有权利,禁止转载」的选项。除非获得原作者的单独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标注了「禁止转载」的内容,否则均视为侵权。
7. 在数艺网上传或发表的内容,用户应保证其为著作权人或已取得合法授权,并且该内容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如果第三方提出关于著作权的异议,数艺网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删除相关的内容,且有权追究用户的法律责任。给数艺网或任何第三方造成损失的,用户应负责全额赔偿。
8. 如果任何第三方侵犯了数艺网用户相关的权利,用户同意授权数艺网或其指定的代理人代表数艺网自身或用户对该第三方提出警告、投诉、发起行政执法、诉讼、进行上诉,或谈判和解,并且用户同意在数艺网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参与共同维权。
9. 数艺网有权但无义务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有权根据相关证据结合《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数艺网社区管理规定对侵权信息进行处理。
侵权举报
1.处理原则
数艺网作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分享交流平台,高度重视自由表达和个人、机构正当权利的平衡。依照法律规定删除违法信息是数艺网社区的法定义务,数艺网社区亦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合作开展此项业务。
2.受理范围
受理数艺网社区内侵犯机构或个人合法权益的侵权举报,包括但不限于涉及个人隐私、造谣与诽谤、商业侵权。
a.涉及个人隐私:发布内容中直接涉及身份信息,如个人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私人电话等详细个人隐私;
b.造谣、诽谤:发布内容中指名道姓(包括自然人和机构)的直接谩骂、侮辱、虚构中伤、恶意诽谤等;
c.商业侵权:泄露机构商业机密及其他根据保密协议不能公开讨论的内容。
3.举报条件
用户在数艺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数艺网的立场或观点。如果个人或机构发现数艺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可以先尝试与作者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如您无法联系到作者,或无法通过与作者沟通解决问题,您可通过点击内容下方的举报按钮来向数艺网平台进行投诉。为了保证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请务必提交真实有效、完整清晰的材料,否则投诉将无法受理。您需要向数艺网提供的投诉材料包括:
a. 权利人对涉嫌侵权内容拥有商标权、著作权和/或其他依法可以行使权利的权属证明,权属证明通常是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b. 完整填写的通知书;附供下载的:侵权投诉通知书;
c. 举报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明可以是身份证或护照;
d. 如果举报人非权利人,请举报人提供代表权利人进行举报的书面授权证明。
e. 为确保投诉材料的真实性,在侵权举报中,您还需要签署以下法律声明:
(1) 我本人为所举报内容的合法权利人;
(2) 我举报的发布在数艺网社区中的内容侵犯了本人相应的合法权益;
(3) 如果本侵权举报内容不完全属实,本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并承担和赔偿数艺网因根据投诉人的通知书对相关帐号的处理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知乎因向被投诉方赔偿而产生的损失及数艺网名誉、商誉损害等。
4.处理流程
出于网络平台的监督属性,并非所有申请都必须受理。数艺网自收到举报的七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给出回复。处理期间,不提供任何电话、邮件及其他方式的查询服务。 出现数艺网已经删除或处理的内容,但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依然可以搜索到的现象,是因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自带缓存,此类问题数艺网无权也无法处理,因此相关申请不予受理。您可以自行联系搜索引擎服务商进行处理。 此为数艺网社区唯一的官方侵权投诉渠道,暂不提供其他方式处理此业务。 用户在数艺网中的商业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由交易双方自行处理,与数艺网无关。
免责申明
1.数艺网不能对用户发表的回答或评论的正确性进行保证。
2.用户在数艺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数艺网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的发表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的发表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数艺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3.数艺网不保证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保证网络服务不会中断,对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也都不作保证。
4.对于因不可抗力或数艺网不能控制的原因造成的网络服务中断或其它缺陷,数艺网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将尽力减少因此而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协议修改
1.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变化,或者因业务发展需要,数艺网有权对本协议的条款作出修改或变更,一旦本协议的内容发生变动,数艺网将会直接在数艺网网站上公布修改之后的协议内容,该公布行为视为数艺网已经通知用户修改内容。数艺网也可采用电子邮件或私信的传送方式,提示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项。
2.如果不同意数艺网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用户有权并应当停止使用数艺网。如果用户继续使用数艺网,则视为用户接受数艺网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
阅读并同意此认领协议方可认领案例
*认领案例的操作记录无法自行删除,请务必确保您参与该案例身份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