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学科动态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二年级宿营地设计“建造”作品展
-
2023-04-15
华中科技大学建规学院建筑学二年级学子设计并动手“建造”的宿营地隆重亮相。本次建造专题的训练从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入手,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并完成最终的实体建造。经过7周的训练与建造,同学们交上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稚守
【小组成员】
陆铄、王怡然、李为峰、吴子庆
【作品介绍】
在结构方面,该设计受到网架结构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对网架单元拉伸变形形成基本单元。通过重复结构单元和架设楼板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在空间方面,我们从儿童友好角度出发,为儿童设计了攀爬和游玩空间,同时注重亲子间互动与交流;从人体尺度出发,设计出富有多重使用功能潜力的空间,丰富了空间自由度和趣味性。同时,通过可调节屋顶的设计实现不同时段对光线的不同需求,既丰富光影体验也体现对人需求的回应,使设计本身更富有人文关怀。
【设计心得】
在此次建造专题中,我们小组成员共同认识到了电子模型设计和实体模型搭建的不同,对方案的节点、构造等问题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建造之初,我们预先在电脑中设计好每一根木头的尺寸、每一处节点的样式,但在实际搭建中仍然会因为手工精度等问题出现小部分误差。不过在小组各成员的精诚合作下,经过不断的尝试与试错,我们最终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羽兮
【小组成员】
姬悦欣、陈也、缪良晨、龙娅霏
【作品介绍】
本次宿营地采用了基于结构的设计方法,由两个斜杆组成,通过模数控制角度和长度,形成了两两交错的基本结构单元,进而通过围护构建了一个宿营空间。屋顶的设计采用了“鸟羽”造型,为二层提供了开放的观景平台。可转动的百叶可以调节微风与阳光,让人们可以在树影摇曳和林风拂面的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享受无限乐趣。
【设计心得】
在这个基于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手工实体搭建,克服了诸多设计和施工难题,学习到了有关节点的设计方法、模型稳固性和电机控制百叶转动等知识,成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分工明确,协作顺畅,这也是我们成功完成这个设计的关键,体验到了设计的乐趣和挑战。
林间
【小组成员】
柏雨馨,周禹彤,余杨杨,晏小雅
【作品介绍】
本宿营地设计联想自然,提取树形结构的“Y”字形态作为发展基础构建基本单元,营造出稳定、富有层次感而宜居的空间,为露营创造一份徜徉林间的惬意。鸟啭声脆,松木幽香,树枝般的木结构影影绰绰筛下斑驳的光影;曲径通深处,绿芳深映鸟,洞悉林荫,过郁还明。宿营于此,宛如置身林间。
【设计心得】
本次设计中,从方案修改到实地建造方面我们都颇有收获。在搭建的过程中,我们依靠合作与沟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并且在熟悉流程后上手的误差也逐渐缩小。在实际建造的工作中,我们充分了解了材料与节点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从设计到落地的不易。小组合作期间,我们各司其职、同心协力,看见活就干,总体效率也挺高,没有很多熬夜的情况,也获得了满意的成果,一同工作的时光辛苦但快乐,这次的经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独特而宝贵!
一方春野
【小组成员】
王伶匀,涂灿,李思瑶
【作品介绍】
一方春野,一方绿意,晨起可赏林,夜晚可观星,以简洁结构自然衍生舒适空间,在相对简单的空间内丰富空间使用体验,以灵活装配式结构,打造一方自然里的小小暂住所,一方远离喧嚣的心灵停歇处。
【设计心得】
这次设计让我们收获良多,一开始做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如此充满惊喜。作品采用了简单的金字塔形,并通过十字梁将空间与形体扩大延伸。在设计和将其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关于节点设计、材料应用的知识,并在动手搭建时感受如何使设计能装配,能落地。同时,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共同建造的时光也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友谊。
层峦
【小组成员】
唐彬哲,何愿,方梓萌
【作品介绍】
设计取意于层层叠叠的山峦。以斜向杆件为承载主体,承载主体间通过横向连接得其“层”,辅以竖向杆件增强结构稳定性而得其“峦”。于山峦层叠处,高低错落间,各有意趣。
【设计心得】
本次设计加深了我们对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节点设计的认识,同时也对建筑设计到其现实落地的过程有了更深的体会。斜交的木杆附着以竖向木柱,看似清晰简单的结构形式中实际上存在许多复杂的节点,从榫卯到螺栓再到钢片,每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背后都是我们的思考和成长。在有限的规定内,我们将空间与结构相融合,尽力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体验。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配合得当,受益匪浅。
风帆渡
【小组成员】
石彬瑶,康小婷,戴铱锘
【作品介绍】
风帆为名,同渡风雨。从具有上古之风的歇山屋顶走来,风帆渡四面的飞檐高高扬起,向前来寻求庇护的人们讲述着独属于它的故事。屋面上的“鱼鳞”随风飘拂,演奏出动人的旋律,欢迎着来自远方的客人。
【设计心得】
设计过程中,我们以井干式的节点为原型,并将其结合设计概念进行了改良与优化。建造过程中,我们探求了节点连接的多样性,并且力求寻找最合适的方式来做好每一个节点,这也加深了我们对于节点连接设计的理解,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也是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完成作业的过程也很愉快,期待大家的下次合作。
跌落
【小组成员】
刘飞扬,吴锦茵,吴凡,陈碧吟
【作品介绍】
“x”型的单元加上纵横拉结的杆形成框架,同时划分出空间,平面跌落为平台,其中置入梯与吊桥,形成螺旋上行的流线,此间一步一景,步步不一。开合屋顶提供多种使用模式,实现风与光的自由。
【设计心得】
此次设计我们第一次深入到建筑的结构层面,一起探索建筑的实体建造。每一个节点的设计都让我们意识到建筑不是纸上谈兵,也让我们对建筑的认识又多了一个维度。动手的过程很艰难,但也很充实,从手到脑的知识让人获益匪浅,组员的配合,同学的互助也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心。
未见山
【小组成员】
杨晶洁,邓心嘉,许文星
【作品介绍】
建筑外观模拟山的形态,“A”形稳定结构、平台高低错落有致、空间回环、顶层设私密小屋,是未见山,亦有隐居山中,悠然自得,远离尘世之体验。
【设计心得】
正如老师们所说,这次设计应该是我们整个大学专业课里唯一一个基本从头到尾都参与设计制作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之中深切体会到了每一根落在纸上的线的重量,每画一笔都要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同时这次设计对于结构与单元的强关联性也让我们受益匪浅。虽然我们的方案在简化节点等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但这次小组协作真的让我们都受益良多,在合作与设计方面理解均更上一层楼。
建造专题公开答辩顺利结束,同学们表现优异。这些优秀作品能够从材料与结构特性出发,生成满足使用的空间单元雏形,研究深化建造细节,利用模型和图纸推敲并合作完成最后的大尺度建造模拟。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将材料、构造、结构、空间等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空间体系和整体结构体系的概念。
(指导教师:谭刚毅,周钰,沈伊瓦,徐怡静,汤诗旷,雷晶晶,董潇晓)
统 稿 |
商惠茹
图 片 |
陆铄
编 辑 |
邴绍双
责 编 |
李昱甫
审 核 |
王玥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