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设计江湖」回顾丨辛向阳:设计立场的背后是设计信仰
-
原创 2023-04-15
2023年3月8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长聘特聘教授、XXY Innovation 创始人辛向阳做客「设计江湖」。以下是根据现场对话梳理的简要概述性回顾,与读者们分享。
01
我的经历可能对今天在场的任何一个同学都没有(直接)借鉴的价值,因为我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遇到了太多贵人。我一方面在感恩他们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会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的生命中有那么多贵人。
后来我来到内地工作后,我也很希望无私地将手里的资源和机会同身边的年轻人们分享,希望他们也可以获得成长,成为一个让别人尊重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帮助的人一定是特别让我放心的人,帮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为其他人的付出。而且我一定是不计回报的,因为我在生命中遇到的贵人都是不计回报的。
这样很多次之后,我意识到一件事情: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是你自己。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贵人。你能够让他放心并不是因为你们之间存在利益的互换,而是他看到了“这个人值得我去为他做这些事情”。在高人面前,其实你是透明的,所以真诚最重要。
02
现在讲以人为本的设计(human centered design),有那么多不同的human,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性别……那什么群体的需求是我们最后要满足的需求呢?这个需求其实没法完整量化。我们在企业环境、行业竞争等特定的语境下,会进行用户场景的需求的量化,但实际上不同群体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这个问题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这一点成为了现在的主流的困惑。
So there is no truth,no right and wrong. 包括post-human也是一样的道理,那我是先满足小蚂蚁的生命需求,还是满足街边植物的生长需求,还是解决大熊猫等濒危动物的安危问题?只能说我们是在特定的场景下,做了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的设计立场决定了原则如何设定,而设计立场的背后写着我们的设计信仰。
再往上说大一点,现在全世界很多文化背景下的人都面临着信仰危机。举个例子,LGBTQ的问题为什么在今天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毫无疑问与技术条件、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融合潮流相关。总体来看,现在开放和融合成为全球的主流,而在开放和融合中,人们的观念和信仰就发生了改变。大到不同的文化群体、不同的人种,小到我们个人,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 depends on what I believe.
这给设计带来的挑战是:你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对的,似乎很难做得好设计。利益相关者之间有两类非常典型的冲突,一个是社会与商业之间的冲突,另一个是企业和个人决策过程中的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之间的冲突。而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找到最合理的立场的支点。我们在特定语境下,面对特定社会群体,解决某一类特定问题时,“选择什么样的设计立场”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以商业利益为主,同时兼顾社会利益,还是以社会利益为主,例如通过公共的机构去提供一些特定的服务……这是设计的社会运营,对设计师的要求会比过去更高。
03
Not easy, but very rewarding. XXY Innovation的使命,是帮助企业理解智慧的力量。中国的企业不差能力,但企业的能力和执行力应该用在什么地方,是非常值得讨论的战略问题。
我为华为公司做咨询时,问他们的第一句话是:你们的使命是什么?他们的回答是:“我们要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说你们把微软拿出来看看。巧合的是,微软是“Our mission is to empower every person and every organization on the planet to achieve more. ”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价值传播策略却又截然不同。任何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源,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盈利、能够创造社会价值、能够带领行业整体健康发展、能够成为命运共同体中受人尊重的领导者。2019年,我在华为“用户体验技术大会”作报告时的PPT最后一页是哥白尼的雕像。哥白尼是因为信仰被烧死的,也就是说,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其实和科学、工程是密不可分的。在文艺复兴时期是这样,在今天仍然是这样。
还有另外一个做涂料的企业,原本针对不同的市场和客户群体,有四个不同的技术储备板块。四个板块有四个箭头,每个箭头指向一个关键词:环境、功能、成本和美观。从某种意义上讲,原来有四个箭头的时候,其实这个企业是没有特定方向,或价值取向的。后来我给他们改成了两个箭头,企业在慢慢淘汰两个技术路线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上下游体系的构建问题,以此来找到企业的大方向。企业到了一定的时候,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企业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所以我做设计咨询时更多是带领企业的设计师寻找产品方向。有了大致的方向,再确定产品细节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确定和细化目标的过程。如果你要有能力帮助企业中的人员解决典型冲突(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之间,短期利益和长期战略之间),就需要找到他那个特定的决策场景下的决策立足点。
04
从学校层面来看,我觉得同济设创有兼容并包的氛围,可以包容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术流派。要想讨论信仰,就要允许信仰被讨论;要想讨论立场,就要允许立场被直接讨论。任何事情都有战略语境,而在我看来,同济设创正拥有这样的语境。设创也在逐步推动设计成为交叉学科的发展中心。我相信同济是种下这个种子的地方。
从企业层面来看,现在的很多企业仍然都在关注产品层面的问题。但现在“产品”存在的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原有的竞争力会消失,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销售渠道、人口红利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少。
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其实是organization design。尽管20世纪我们的设计对象很多时候是“物”,包括二维、三维、软件……但我个人认为21世纪的设计对象更多地应该是组织和文化。组织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例如一个公司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公司定位、财务、生态链、上下游系统、人事制度……公司的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从运营层面进行设计的。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企业,例如服装企业Patagonia,他们的一个理念是“地球是我们唯一的股东(Earth is now our only shareholder.)”。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吸引消费者的营销口号,而是企业确实会将一部分的销售额投入世界各地的环保项目。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企业”。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企业的社会功能和mission也在发生变化。除了企业,20世纪其实还有很多的政府、私人企业、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组织)还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组织都是被设计出来的。
总体来看,在未来,我们有两点机遇和挑战:一是把产品做好不一定能保证你的竞争力;二是各种新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会出现。
05
当然要做产品经理了。不做产品经理,你就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当你能把那个“所以然”说清楚的时候,你就是一个产品经理了。当你设计一个东西,你选择了这个造型,但“这个按键为什么要这样布局,为什么是这种风格?”你要把这些理由都讲清楚。做设计师你要有产品思维,不管是二维的、三维的,最后它都是一个产品。
06
我之前做过一个项目,项目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确定目标的过程。项目开始,企业的诉求是围绕三个群体,青少年女生、30岁左右开始体重管理的职业女性和50-60岁初老女性,寻找运动领域新的机遇。我所在的小组,研究的是50-60岁初老女性。结合桌面趋势调研和前期用户访谈,我们发现并决定针对五十岁的妇女群体可能出现的一些类似腰疼、膝盖疼的一些问题,寻找产品机遇。界定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方案的方向性目标。再往下推进,查专利,哪个专利最少就意味着机会最多。当我们建构问题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排除了很多解决方案,甚至方案的雏形也开始出现了。过程中,有很多不断更新对问题的理解,重新确立目标的时候,建构问题和提出方案不是线性的。目标的不断明确和细化的过程,就是解决方案不断明晰的过程。当然了,在实际项目管理的时候有很多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时间节点,给人的印象感觉好像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但实际上并不是。
07
08
这取决于做交互的人如何理解交互。交互解决的不止是interface,交互解决的是某一个特定场景下一个任务执行的流程设计,而这是需要产品思维的。产品思维的很多特征和理解用户是关联在一起的,如果所有人的重心都放在用户上,那应该会有一套相对稳定的平台语言。不能很好的合作其实是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共通的工具。
09
作为设计师要关心社会,要看新闻。设计师自己要有生活经历,但每个人能经历的事情是有限的,而在看新闻的时候其实是在经历别人的生活。不要等到做项目的时候才看。看多了你就会找到看似不关联的事件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要知道哪些能力在未来的成长中是通用的能力,哪些是特定的技能。一定要会辨别通识和技能。设计最后比的是如何帮企业找到合适的价值立足点,如何在短期、长期的利益间找到支点。当你的视野扩大了,你就不会害怕改变。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