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有色彩的文本,是画者对自我精神和意志的展露,也是个体对世界和环境的把握和诉说。进入当代,艺术难以再用确定的标准去界定,无论是艺术的创作表达,还是艺术的接受,审美过程中都带有了强烈的个体趣味,这种不确定的审美旨趣方式大大动摇了传统的艺术审美模式,将“标准”推离了强调感受力的审美知觉过程。这种多元化审美方式的形成,有赖于人们对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颠覆,也得益于信息时代孕育出的高度碎片化、自主化而整体又十分紧密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可否认它的无序和紊乱,但辩证看来,它的自由、活力和新锐同样不可忽视。“柒诉”的“柒”是有定数的七人,指向的是输出审美客体、表达个体意志的创造者们;同样也是无定数的许多人,指向作为审美主体、阐释审美观点和表达审美需求的广大受众群体。与之相应的,“诉”的概念和主体同样也是流动的、不固定的,因为阐释本身就是自由的、多元的、不确定的。创作者对人、环境的表述是自由的,他们自由选择接受所见、所闻、所思之面,并自主地选择以写实的、抽象的方式、在突出、拼贴、重复、异变、抹除等手法的渲染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接受者同样如此。这是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魅力所在。以此为展览的主题,是期望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能够以一种更平等、更和谐、更润物无声的方式展现出自身之存在,通过对“任何文本都是有力量的”这一观点和态度的肯定,肯定任何艺术语言的解构和重构都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在艺术形式、生活方式、传播方式等都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的今天,作为青年创作者的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持续保持着对“美”的感受力和对“审美”的高度欲求,始终保持自我的“可诉性”,成为可思、可言、可行、可感的存在。
文|苏曦晗
编辑|蒋沁佚 潘雨晨
图片提供 | 2020级研究生
校对 | 王雪
审核|姚朋远 张贯一
[ 图文未经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