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艺术学院举办“新征程:城乡文化遗产活化”论坛

2023-03-29



2023年3月25日下午,“新征程:城乡文化遗产活化”论坛在线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主办,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宗教文旅专委会、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等协办,由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副教授闫爱宾主持。

论坛邀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弓、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肖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主任规划师徐萌等三位在城乡文化遗产活化保护领域长期深耕、积淀深厚的中青年学者作为报告嘉宾,邀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刘杰教授、同济大学建筑系刘刚副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段建强教授、上海奉贤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马荣军总建筑师担任与谈嘉宾。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汪军、景观规划设计系主任张杰、景观规划设计系及国内众多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出席了论坛。汪军副院长在致辞中对邀请嘉宾及参与论坛的师生们致以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报告嘉宾 

张弓: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与场所营造



张弓老师从我国快速城镇化建设进程切入,指出在老城历史地段中具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但在过去以增量发展为主的进程中,这些遗存常常处于被资本、投资所遗忘的状况中。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新常态发展模式中,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品质提升逐渐得到重视。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极其重要,而老城区与历史地段也是新时代城市更新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历史遗产活化利用则是关键所在。同时指出,从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精神”概念出发,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在”这一理念的悠久脉络,可以为历史地段保护更新中如何延续场所精神提供指导意义。

以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景德镇陶溪川为例,张弓老师介绍了在保护更新实践中如何挖掘、延续场所精神及其价值的丰富细节,并指出场所的品质和精神是历史地段保护复兴成败的关键因素。历史地段场所精神的传承、塑造是重建市民认同感、增强城市吸引力以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历史地段保护工作能够为产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发来重大契机。

随后,张弓详细介绍了福州连江魁龙坊街区保护更新实践项目,解析如何在工程实践中通过深入梳理研究,挖掘、重塑场所精神,建立文化共识与认同,在坚持功能多样化的前提下织补自然与人工环境之联系,进而达到统筹场所更新、提升街区品质、凸显空间特色、有机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



肖竞:山地历史城镇的景观基因与精神气韵



肖竞老师的报告从山地历史城镇的基础研究出发,基于在山地城镇领域的长期研究积累,讨论城市历史景观及城市更新中的景观基因与精神气韵议题。报告从历史城镇的基因保护与气韵传承、山地历史城镇的景观基因、山地历史城镇的精神气韵三方面探讨城乡文化遗产活化保护利用的相关议题,并以此促进空间品质的优化提升及为人民大众所用,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并使中华文明的精神气韵得到更深层的认知与更广泛的传播。

报告指出,历史景观是一个动态沉积的过程,历史景观的保护不能以静态的方式进行,而应以活态的方式予以保护,在城乡发展建设工作开展中同时有效保护和传承城乡历史文化。报告将景观基因分为内、外两个系统予以考据、解析、关联,对城镇空间关系进行综合调节,并指出在历史城镇保护工作中,气韵层面的研究会有更多的探索空间与潜力。



徐萌:历史文化保护视角下的老城保护更新



徐萌老师主要从老城保护更新的历程、实践、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近年来国内外已在城市更新领域开展了多样化的更新实践;我国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在城市更新实践领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成功案例,但也涌现了各种建筑乱象与城镇特色缺失等问题。为了做好存量时代的老城保护更新工作,留住历史记忆,报告提出要丰富保护内涵、做到应保尽保,坚守保护底线、真实完整保护,坚持以用促保、保护有烟火气,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要有温度等四条原则,并以北京的更新实践项目为例,详细解读了在保护更新实践中如何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深化落实传承文脉、惠及民生、匠心独运、共融共生、革故鼎新、多元参与等六大举措,并在最后分享了在老城保护更新实践中对于制度、平台、传承、创新、公众参与等五大重点要素的思考。



 与谈嘉宾  

刘  杰


刘杰老师在对谈环节强调了三个问题:第一、我国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对于各地各类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否能有一个宽泛的范式来限定?现在的总结是否已经到位?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更新在实操层面仍然存在的诸多矛盾;第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遗产与原住民的关系问题尤其重要,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包括文化遗产地居民、政府以及普通旅行者在内的多方关注;第三、赞同徐萌老师所提到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这一观点,并指出,在老城、过渡地带、新城这种更新建设模式中,我们今天所设计建造的介于新城(镇)区与老城(镇)区之间的街区与建筑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城乡遗产,那其中新与旧的关系是什么?

刘杰老师特别指出,中国的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很多,教训更多,需要建立相关专业队伍,在当下开展并逐步建立起“批判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刘  刚


刘刚老师对三位报告嘉宾的发言分别做出回应,尤其指出,张弓老师的报告清晰展现了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遗产保护领域体系化、精细化保护实践积累,肖竞老师的报告则更多指向认知理论和系统理论,如能跟各地CIM(城市信息模型)系统相结合,将能发挥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徐萌老师的报告聚焦国家层面的保护公共政策,列举了大量实践案例,而在具体做法上又体现出如何落实到地的细节。

此外,刘刚老师还提出地方性保护与更新法规发展、地方性特色和国家管控如何相协调的问题,引发参会者的热议与思考。


段建强

段建强老师在与会评述中谈到,张弓老师在城乡更新,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更新方面的大量理论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是从场所精神营造层面对历史景观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更新,这些意图在所列举的实践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种体现并不单纯是一个从实践出发的思考,而是以实践为基点的、对相关支撑理论的一个系统性整合;肖竞老师的报告则从景观基因这一概念出发,探讨了在城市层面如何运用景观基因研究方法与成果的挖掘、整理、保存、修复的完整过程。


马荣军


马荣军老师提及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在概念与做法上均有泛化的趋势,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而是变成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生活状态,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了;文化遗产日渐成为一个多元管理的课题,不再仅仅局限于规划与设计,更多的是全过程参与。

在上面的三个报告中,张弓老师、徐萌老师引用已有成功案例对具体保护措施展开了详细解读,工作很扎实,但自己也很期待能听到那些不成功案例的分享与解析;肖竞老师报告中的工作思路与技术路线很有启发性,可以应用于各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研究与思考之中。



 讨论环节 


论坛最后环节,报告嘉宾、与谈嘉宾及与会师生们就城镇化建设中心下移带来的变革、遗产保护如何作为一种社会教育过程、批判遗产理念及其做法等本次会议所涉及的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聚焦于新时期城乡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命题与新征程,围绕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相关理念与方法展开了富有思想性与启发性的探索与互动,以期对更加深入、全面、广泛地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产生有益的启迪,并对艺术学院及景观规划设计系的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相关工作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


排版:王大发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城乡文化遗产活化 论坛

1589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