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优酷CTO郑勇: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影视行业?

2023-04-13

第3846期文化产业评论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谈论与应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内容从业者比以往更关注技术对行业带来的变革。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用技术驱动内容,也成为各大平台的主题演讲之一。那么,平台用技术对内容产生了哪些驱动?影视行业工业化进程到了哪一步?国内与国外还有着怎样的差距?在群访间,优酷CTO郑勇回答了这些问题。


作者 | 怡情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谈论与应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内容从业者比以往更关注技术对行业带来的变革。

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用技术驱动内容,也成为各大平台的主题演讲之一。

那么,平台用技术对内容产生了哪些驱动?影视行业工业化进程到了哪一步?国内与国外还有着怎样的差距?在群访间,优酷CTO郑勇回答了这些问题。

拥抱技术带来的变化,用工具提高效率,是每个人都要修正的认知。

以下是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的记录:

Q:最近AIGC被很多人关注,你认为人工智能在影视行业会对从业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A:我最近也拜访了一些合作的公司。像原画,插画,这些工种现在挑战很大,之前做个角色、定个型、定个场景,是需要先画素描,大方向定完,最终画完以后,再去确定。整个链路流程是很长的,而且参与的人也比较多。现在有人工智能的方案,两者结合,是可以很快做到的。我告诉他我到底要什么东西,快点的角色是半天就做完,而且不需要这么多人。

但我们会发现有一点是没有办法被替代的。如果艺术审美方面的能力强,专业知识足够的话,坦白讲不会被替代,当然,对整个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会越来越高。一些重复的劳动都会被替代,因为我本身就是程序员出身,能够看到一些基础的代码,AIGC已经比我们的能力较低的程序员写的好了。就看我们怎么使用它,以及使用的这个人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这很关键。

Q:像现在停留在基础阶段的工作人员或者是从业者,应该怎么办?

A:会有阵痛期。我看过很多AIGC写出来的内容,包括周报、总结,不管怎么样它比大部分人都懂套路。但我总感觉它写一些口水文还行,如果写产生共情的东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

包括刚才讲到的关于从业人员,你说会不会把编剧干掉?我们会看到一些好的作品,最终能够让人产生哭或者是笑,这种是好的,让你去产生共情,那些是好的内容,但是AIGC只是能够帮你修饰,把大结构理清楚。因为有一些人没有学过一些结构的方法论,AIGC可能会比你好,但是你要产生的那些观点,今天的AIGC是不具备的。大家还是把它当工具看,接受这个工具,这个思想很关键的。

Q:AIGC对影视行业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A:影视创作技术有两个方向。我们确实能看到,图片已经能够很快的加速了,但是如何能够产生视频,今天是没有解决的。如果连续性做得足够好,连贯出来就是视频,这是一种技术方式;另外一点,我们今天很多的现实场景,是三维的,如何快速的生成三维的人也好,三维的物件也好,那是另外的技术。

AIGC到底是前面通过序列帧的方式全部生成,还是局部的生成再合成,这个技术是时间问题,到底是哪一套,我现在还不知道,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这两套应该都会有用。我今天拍了个自拍照或者拍个角色出来,他把我的正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四张图全部做出来以后,生成一个三维建模是比较容易的。做建模这个事情,我预想一年之内就可以攻克,运用到视频基本上也是时间的问题。对于整个影视行业后面的整个制作流程,制作效率和成本上,一定会大大的降低。

但是又回到内容共情的事情,内容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AIGC是不行的。

Q:现在比较火的虚拟拍摄,包括国内已经有好几个比较成熟的影棚是可以专门用来做虚拟拍摄的,您觉得现在这个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阶段?国内和目前国外的技术,还有哪些差距或者进步的空间?

A:从技术来看,有些剧集已经在国外使用了。为什么国外的剧集可以普遍使用,最大的核心是成本的问题。国外不管是做剧集,还是电影,他们在这方面的成本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说我今天一集给你700万美金,坦白讲国内很少有体量可以做到这个。

今天国内的技术,跟国外拉齐的,只是在投入度上。奈飞建的一些棚,他的硬件投入很大,但是国内的一些硬件基本用不齐。我们今天剧集也好,用的那个屏,基本上是(对方)三分之一的价格,效果感知上会弱一些;而且国内的虚拟拍摄的整个成本,还是偏高。

在国内,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对虚拟拍摄能支持的场景的扩充。今天一个戏,如果是40分钟,里面有百分之十左右只要用虚拟拍摄,相对来说成本就会变低。如果我们现在因为几个镜头才用虚拟拍摄,成本还是很高的,因为你搭的那个东西,所用的硬件、棚、计算器资源和屏,怎么把这些分摊,这是国内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Q:在国内的这种情况下,您觉得成本问题该怎么解决?

A:优酷已经在这方面做布局,做投入了。说白了有一些成本我先分摊,比如做大古装,因为横店不是所有的古装剧都能同时被满足,我做个大古装得自己搭,可能需要小两千万才搭出来,拍完以后也没有办法,只能拆了,把那些垃圾运走也要花一两百万甚至是三百万,这方面的成本是很浪费的。

在虚拟场景里搭完,后面都是可以复用的。这个是虚拟拍摄最大的价值,虚拟拍摄在国内,我的判断是在剧集的发展会比电影里面的应用更快,因为剧集相对来说周期长,不像电影最多也是180分钟,剧集三四十集,时间越长,可复用的空间会更大。

对于一个剧组来说从这里搬到那里(比如从车载场景搬到沙漠),成本是很大的,所以如果用虚拟拍摄把这些东西都串里面,它在剧里的分钟数占比是越来越高的,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Q:之前拍一些剧观众会讲究实景拍摄更有真实感,现在讨论虚拟拍摄,会不会担心观众看的时候觉得不太真实。

A:这个也是对于虚拟拍摄来说想突破的关键点。我们做虚拟拍摄的时候,最重要解决的是真实感,这里面会涉及到比如,后面是虚拟,前面是实景,虚和实的结合,里面涉及到灯光,各种聚焦。我们会发现,我们2021年做的那个技术、2022年的案例,里面基本上看不出是在虚拟拍摄,很真实。这个对于用户来说,会有一个度,如果你那个度没有做到,确实很跳戏。

Q:(虚拟技术在)剧组的接受度是如何的?

A:这需要慢慢的磨合,大家配合达成共识。但我们会发现它增长很快,我们是从2019年开始做,到现在是三年,这几年我们看到的增长速度是破百的,每年增长率是百分之百以上,很快的。

Q:像虚拟拍摄的LED屏会播放一些素材,这些素材是如何制作的,怎么来的,素材的成本是不是也是逐渐在变化的?

A:有两套,一个是像车戏,窗戏,窗外的景,只要拿相机拍就可以了,拍一遍后面就可以复用。但是2.0的方案是数字资产,数字资产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完全是用视效搭出来用,说白了比如今天这个屋子是可以搭出来的,但是成本比较高;另外的方式是扫描,用扫描的设备给扫出来,扫描以后进行修改才可以用。但是这两块不管是哪一个,我们现在做的数字资产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如何让制作资产的成本降低也是重点攻坚,现在也有比较好的一些成果。

Q:国外很多科幻电影是在绿幕的地方去拍,想问一下咱们虚拟拍摄后面是否应用到这种科幻片中,在这里面会扮演着什么角色?

A:会,相对来说,虚拟拍摄最适合的场景就是做科幻,因为科幻的话很多场景是不存在的,你需要搭,目前来看还不如在虚拟场景里做。我们现在也在跟一个科幻电影往前在合作。在看哪些场景能够用。

Q:您觉得咱们国内的影视跟好莱坞的制作相比,有什么需要去补足的地方吗?

A:这个不是技术的问题,是整个工业化的问题,国外的整个的流程是很高的,他有各种工会,比如说我今天约定是从8点开机,到6点结束,国外基本上是可以做到误差在5分钟左右结束。中国现在的这种情况整个流程还达不到,从8点开大夜班到24点也有可能,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是现在整个从业人员对专业度上的,以及各种链接上的点。

Q:现在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加速影视行业的升级,对行业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是体现在哪些方面,怎么衡量这些价值?

A:我们做内容这个行业,会发现内容周期是很长。比如电影的周期,平均下来是四到五年,我今天想做这个电影了,从前面的题材,剧本,最终再去拉投资,意向什么的,四到五年。

剧相对来说短一点,是两到三年。但是我们的数字技术能够从剧本,从前面的题材到整个制作可以缩短链条。同样的钱,我之前要做五年才可以,但是现在加速了,变成两年甚至一年,这个情况下看是根本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的迭代会更快,好的内容也会更快的浮现出来,对这个行业帮助是很大的。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三川汇文化科技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人工智能 文化产业评论

1314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