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国际顶尖跨媒体艺术创意团队黑弓:用数字转译将“中国故事”传播至世界各地,

2023-03-30




江珊 | JiangShan



江珊,新媒体艺术家,黑弓BLACKBOW宣发总监兼艺术策划,中国艺术研究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曾参与国内外多个大型展览及艺术活动策划制作。


参与项目

• 2022年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频团队视效导演;

• 2022年 全域行浸剧场「元」总策划;

• 2021年 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纹”以载道艺术策划;

• 2023年 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艺术策划;

• 2021年 王者荣耀线下沉浸“超乐场”艺术策划;

• 2020年 深圳国际光影艺术季艺术策划;

• 2020年 TGC腾讯数字文创节“明日博物馆”策展人;

• 2020年 中国国家地理·淄博营地艺术策划;

• 2020年 大理王宫“理想国”沉浸体验展艺术策划;

• 2020年 黄河文化数字体验馆艺术策划;

• 2019年 文物的时空漫游 | 腾讯“互联⽹+中华⽂明”数字体验展艺术策划。

荣获奖项

• 2021年 个人作品《1782.7km》参加第十一届“爆破”展览“万向启物”,零艺术中心,北京;

• 2020年 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文化策划与展示高级研修班 优秀学员;

• 2017年 书画作品《无域》荣获院校优秀作品奖;

• 2016年 法国CFCT第⼆届⻘年艺术管理人项目中荣获艺术管理优秀学员;

• 2015年 美国圣达菲艺术与设计学院摄影展⼀等奖;

• 2013年 荣获香港金紫荆杯青少年书画大赛⾦奖。










欢迎来到OF小酒馆,请先和我们的观众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我叫江珊,目前是黑弓BLACKBOW的品牌总监和艺术策划,曾经担任过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频导演,还参与过国内外多个大型展览及艺术活动策划及制作,比如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全域行浸剧场「元」、TGC腾讯数字⽂创节“明⽇博物馆”、深圳国际光影艺术季等。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

全域行浸剧场「元」

TGC腾讯数字⽂创节“明⽇博物馆”

深圳国际光影艺术季等





请问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走上了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之路?


其实走上新媒体艺术创作起初是因为大学时期当时看了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个展,第一次接触到了数字艺术的一些作品,被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深深吸引。所以也自学了processing和Touchdesigner,了解一些关于可视化创意编程相关的知识。所以在研究生阶段,也是选择了新媒体艺术专业,希望能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和创作。





您是黑弓BLACKBOW品牌总监兼艺术策划,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黑弓吗?



我们黑弓BLACKBOW是一个国际顶尖跨媒体艺术创意团队。2010年由新媒体艺术家王志鸥创立。关于“黑弓”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典故,就是来源于“后羿射日”的弓箭,希望能用科技艺术的手段将“中国故事”传播至世界各地,因此我们团队也是一直致力于用前沿的艺术与技术创新,用数字转译,为大众打造文化体验与文化记忆。



我们团队也为众多国际级活动提供创意支持并执行制作。包括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中作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制作团队以及冬奥会奥林匹克主火炬设计团队。2019年“国庆七十周年联欢活动”,20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SCO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有朋自远方来》灯光焰火艺术表演;BRF“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威尼斯双年展故宫平行展“记忆与当代”等等。


目前我们的作品覆盖文化、艺术、旅游、地产、科技等领域。我们团队的小伙伴有来自不同交叉学科的专业背景,比如舞台美术、影视制作、互动开发、平面设计、空间设计、文学创作、广告营销等。我们具备前沿的多媒体原创创作及自主研发如CG、AR、VR、全息投影、软件硬件互动系统、机械装置研发等能力。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广州也设有工作室。


黑弓新媒体艺术空间





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黑弓团队最近的全域行浸剧场「元」吗?


全域行浸剧场「元」是由黑弓BLACKBOW和Temple东景缘联合打造的一个全球首创的古建全域行浸剧场。其实在北京创作与工作的生活经验对于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团队也是希望立足于北京的文化属性与历史基因,能有一个机会将视野着眼于夜游北京中轴线的独特体验,在古朴意蕴中构建一座“数字桃源”。适逢其时,Juan van Wassenhove在巴黎新媒体艺术交流活动中找到了我们团队。在对东方美学的共同追求下,总导演王志鸥与Juan van Wassenhove联合打造了全域行浸剧场「元」,共同搭建起古建筑与科技艺术对话的桥梁。


首先就这个场域来说,Temple东景缘位于智珠寺建筑群落,隶属于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Temple东景缘的创始人Juan van Wassenhove致力于古建筑群落的保护性建造与修缮,以“修旧如旧”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智珠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他也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当代艺术家及新媒体艺术团队为Temple东景缘注入数字活力,如James Turrell的 Gathered Sky天空装置等。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东方美学的热爱,他在这个场域内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让这片建筑群落“活”了起来,逐渐联结起市井烟火与中国古建之间的禅意碰撞。



所以我们在创作布局上,希望能打破常规的剧场叙事形态,依托古建风貌以光影雕刻古刹,历史的时光与现代的对话构建出“未来在场”的艺术形态,同时又强调“未来造景”,通过“科技+艺术”的多维方法论去探索中国文化的内在表达。



黑弓在全域行浸剧场的创作中,通过大量的视觉内容去丰富古建现有的空间场域。打破“镜框剧场”式的表演形态,在强调不同线索及故事线的呈现下,保持建筑原貌,观众可以更自由地在不同空间内自主选择观看和逗留的时间。并借助光影手段和视听感受去强化在地性,以中国独特的传统美学特征为源,同时结合身体表演和音乐实验去丰富剧场内的视听感受。所以在幕后制作上,我们也云集了各领域的顶尖艺术家来共创 ,比如书法家管峻、舞蹈艺术家田湉、灯光艺术家任冬生、视觉艺术家柳迪、服装设计师班晓雪、陶瓷艺术家张悦,以及音乐制作人Dylan Ebrahimian和整合音声艺术家元子君等。






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黑弓团队最近发起的城市行走行动「悠栽逛中轴」吗?


在黑弓团队看来,科技艺术不应该是单纯的将技术嫁接于理念之上,而是真正能够通过技术的更新迭代去助力文化艺术实现许多以往无法突破的想象。所以我们扎根北京,也希望用我们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讲述北京的故事。像刚才提到的全域行浸剧场「元」,还有我们最近和新京报联合出品的数字艺术城市行走计划「悠栽逛中轴」,都是我们团队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布局之一。



「悠栽逛中轴」是一个基于北京中轴线的“混合现实”城市行走行动。我们希望能把“北京中轴线”重新放到日常生活美学的视角当中,重新审视中轴线文化的多元性,以艺术行走方式丈量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的文化之美。作为2022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的一项特别活动,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作为支持单位。项目计划将北京中轴线历史人文与24节气生活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邀请文博策展人和城市旅行设计师,首批甄选出冬季6个北京中轴线上的别致人文景观,提倡参与者分别在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前往,感知不同节气的中轴之美。



本次数字艺术城市行走计划依托「悠栽逛中轴」小程序与中轴周边打卡点的线上-线下联动,在「悠栽逛中轴」小程序中,一位来自“中轴元宇宙”的「中轴悠栽仔」将与参与者共同“悠栽前行”。参与者可以跟随悠栽仔指引打卡不同地点的中轴记忆,【中轴悠栽仔】也会随之解锁对应节气-地点的装扮,释放北京街头巷尾的无限生命力。



同时,整个行走计划的门票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内含「悠栽逛中轴集章卡」「悠栽仔遛弯儿贴纸」,多种DIY玩法都将在遛弯儿途中展开。在本季中轴景观周边,项目设立了多个「栖居点」,都是各具特色、别有洞天的值得一探的“有故事的店”。参与者可在中轴地点遛弯儿的路上,前去小坐、聊天。






近年来“AR”“VR”、“元宇宙”的讨论度越来越激烈,黑弓团队的创作也包含了这些元素,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词汇的呢?


在这个元宇宙(Metaverse)席卷全球的当下,“AR”、“VR”等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其实很多时候这些新名词也让我感到一些困惑,尽管这一概念近年来关注与争议并存,但是我认为它依然是有它的时代特性和价值的,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线上”好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个常态。


元宇宙也被称为:元数据空间(Metaverse Space),是一个能够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环境,它能够被打造成一种高度可交互、可计算的真实世界,虚拟和真实的边界也是进一步被模糊消解。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中其实就有过很多和我们当前数字生活方式相近的描述,技术带给我们的这种高度可交互的自由度,我认为也是未来社会发展数字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其实,不论概念如何演变,我认为其核心还是解决“人”的问题,从用户需求出发,就像我们团队近年也创作了一些包含这些元素的作品,我们创作的根源还是希望能用新的形式讲好优秀的文化故事,以文化为本,用技术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们团队在“元宇宙”内容的构建上,现在也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古都洛阳的千年文化遗产见证着中国民俗文化的历史,国家文化公园的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以及与伦敦科学博物馆合作的故宫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数字还原,还有悠栽逛中轴、无锡米仓光影艺术节等等,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就是在打造一个全数字化的形式,AR、VR等多种虚拟技术承托起了这种数字化的建设。我们希望不只是把这些充满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项目单纯的做成数字展品,用科技艺术的手段,在元宇宙去构局中国式的浪漫美学。


无锡米仓光影秀





可以透露一下您和工作室之后的创作方向和计划吗?



目前我们团队在接下来新的一年也将去到贵州、洛阳、无锡等地,目前正在筹备展开的项目包括:全球首创以长征为主题的全沉浸式数字科技艺术馆——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同时还有以洛阳历史文化为蓝本,构建洛阳首个大型聚合展演业态文化古城全域行浸剧场《寻迹洛神赋》”。同时,我们目前在长江沿岸、大运河沿岸等多地也有打造国际艺术节的想法和计划,相关作品也正在筹备中,大家敬请期待!


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

全域行浸剧场《寻迹洛神赋》





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采访,聊了这么多,您对想要进行相关尝试的创作者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字艺术创作者,要保持敏锐的嗅觉,关注时代发展与技术创新。在利用新媒体艺术去对文化内容进行创作的同时,也要用数字语言的优势激发创意的潜能。在创作中,找到自我表达的观念与手法,加强对技术的深度学习,对交叉应用的研究得更加透彻。数字艺术的发展还要以美学理论为基础,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再以数字化赋能创作产出。我认为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字艺术创作人需要关注的,我也一直在学习的道路中,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向,与广大数字艺术创作者共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2742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