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时空交织的“Panta Rei”,关于生与死的诗篇

原创 2023-03-17



3000年前,希腊古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上被刻下了几句铭文,其中的“γνωθι σεαυτόν”(认识你自己)一句曾引起无数智者的深思,了解自身及自身的存在性大概是贯穿所有文化和宗教的永恒哲学命题。同样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对何为存在的问题发出了震动人心的呼喊——Panta Rei,万物皆流,一切都存在却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与变化、运动与消逝之中。时至今日,关于这些终极问题的答案或许仍难有公论,但人类仍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着探索,科学家有研究与计算,思想家有推理与演绎,而艺术家则有感知与表达。

位于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Visconti Fine Art画廊外景,图片由王欣提供

斯洛文尼亚或许不是艺术界人士通常关注的中心地区,而艺术家王欣的最新展览就发生在这里。在这场名为“Panta Rei”的展览中,与她共同呈现作品的是有着传奇人生经历的“集中营大师”佐兰·穆希奇(Zoran Mušič),1944年,他曾因投身斯洛文尼亚的反法西斯组织而被纳粹德国军队逮捕,后被送往臭名昭著的达豪集中营,被解救之后定居威尼斯,并重新开始绘画创作,直至2005年逝世。

“王欣 & 佐兰·穆希奇:Panta Rei”展览现场,Visconti Fine Art画廊,卢布尔雅那,2023,图片由王欣提供

佐兰·穆希奇,《We are not the last》,蚀刻版画,1970,50.2x65.7cm

拥有佐兰·穆希奇版画和纸本欧洲最大规模私人收藏的Visconti Fine Art画廊主夫妇在去年与王欣结识时,发现她与穆希奇的作品之间有强烈的联系——当二人看到王欣的《绿色系列》时,他们惊讶于这位来自东方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出的那些仿佛流动着的画面竟与穆希奇能达成某些呼应。王欣自己也感觉到一种无言的默契:“虽然穆希奇与我物理时间内不处于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维度,但在意识层面,或宇宙全息图、阿卡西记录——一种宇宙的原始能量层面,任何人在不同时空内的经历和经验都可能会有交织的时刻,可以偶遇和拥有共同的感知。”

“王欣 佐兰·穆希奇:Panta Rei”展览现场,Visconti Fine Art画廊,卢布尔雅那,2023图片由王欣提供

不过,二人的艺术实际上却是从完全不同的情境中蕴育而出。穆希奇的绘画来源于他在达豪集中营里亲眼见证的人性邪恶与人伦丧失,他画中的人体因面临死亡降至的巨大恐惧感而扭曲,凭借着强大的毅力,艺术家在逃离劫难三十年后才得以将每日折磨他的噩梦转化为纯粹的艺术表达,“他被称作‘死亡的画家’,用画笔描绘的每一寸肉体都在哀叫。而我的这组关于丛林的绿色系列,更多强调死亡是中间态,每一刻都是转变且不稳定的时刻,后人类的、植物的、石头的,在一个震动和重组的多维时空存在。”王欣说道。

佐兰·穆希奇,《Cadastre de Cadavres》,1973,44x54cm
“王欣 佐兰·穆希奇:Panta Rei”展览现场,Visconti Fine Art画廊,卢布尔雅那,2023图片由王欣提供

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回溯王欣《绿色系列》的起源——2019年初,因父亲病情加重,王欣回到家乡桂林生活了大半年时间,对于已在外生活多年的她而言,这段经历让她重拾自己幼年对自然的感知:“我在桂林出生,一直生活到18岁。我的学校建在山上,有岩洞,家里曾经的房子也几乎沿山而建。我没事就去荒山上玩耍,没有太多朋友,跟大树和石头对话,那里充满了动物的尸体、死亡的植物,以及从它们腐烂的身体里再度生长的藤蔓和嫩芽。我想,这些微观的、又如此普通的客体的生死循坏,是我童年开始就在基因中的着迷。”那段生活中,王欣对生物的感受高度灵敏且聚焦,于是她开始了关于头骨和肉在有机无机物之间游离的尝试。

艺术家王欣

绿色是王欣找到的传递她的感知和能量场的最佳表达。在军绿色和亮绿色的组合中,她找到了自己试图呈现的透明、漂浮和迷幻之感,色粉的材料特性也让她回到童年:“就像小时候用泥做的‘石头’在土地上涂鸦,泥石头一画就掉落许多粉末和泥块,蹦到地上。这种很强的物质感让我很容易回归那个热带丛林小孩的本性。”享受与自我交流、说自己“只有在绘画时才能自信”的王欣沉浸在追逐生命感的状态之中,《绿色系列》中一气呵成的头骨、手或躯干,无不构建出一个属于她的、超验的“热带密林”,灵与肉是主题,不涉及社会性,“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至上的放肆生死。那种歇斯底里‘活’的触感。”

色粉是王欣在《绿色系列》中频繁使用的材料

成长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历又让王欣对祭祖、节庆、仪式等文化耳濡目染,也逐渐塑造了她对古老植物和智慧,以及生物学、人类学的关注:在2011年的《存在与虚无系列》期间,因为相信万物同一,所有物质都是属灵,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王欣痴迷于观察肉的腐烂状态,买了许多排骨和动物油脂进行研究,“使得夏天的工作室臭气熏天”。之后几年发展出的《材料系列》也从油脂中获取灵感,多层涂抹的绘画方式营造出堆叠的效果。再到2019年在北京举行的个展“神秘植物与炼金术士”中展出的作品,因受西藏之行中了解到的宗教实践的吸引,她将蜂蜡入画,又融入了对亚马逊丛林部族萨满仪式的意识转化。

王欣,《存在与虚无系列 01》,120x100cm
王欣,《CIRCLE 01》,160.5x152.5cm

从视觉风格上看,如果说在这些更早的系列中,王欣展现出的是一种对表现主义的靠近,那么在《绿色系列》中使用色粉就更有一种行动绘画式的、超脱画面本身的情绪传达张力——一如王欣喜欢的艺术家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在晦涩隐喻中积淀着对古典人文的诉求,她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也有着虽非显性、但始终贯穿的线索——她的画作总与不同人生阶段的侧重点紧密相连,同时亦保持着对生死循环往复、能量守恒转化的关注,这份关注并非从知识层面习得,而是在与自然的熟悉和接触中收获的。

王欣,《Dancing People 03》,62x48cm
王欣,《Portrait 03》,50x70cm

另一方面,基于身体母题的作品在艺术评论或图像学分析中不可避免地会频繁引入性别讨论,策展人杰弗瑞·约翰·斯鲍丁(Jeffery John Spalding)就曾说王欣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女性先天就有的灵性优势感知的自我意识”(《神秘植物与炼金术士:精神的探究》,2019),而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则十分坦然,她并不介意女性艺术家的标签,甚至不将其视为一个标签,反而把这种曾经被认为是“脆弱或麻烦的象征”的敏锐性转化为一个可着力突出的点:你可以在几件名为《Portrait》的作品中联想起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那些模糊了面庞的三联画,被抹除的面部特征反而为画面留出更多气韵游走的空间;也可以在《Dancing People》《Androgynous》《Hand》等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动势,仿佛从画面中喷薄而出的生命感又让人想到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笔下扭曲的肢体……在这里,对本源性的生命价值的追问被糅合进高饱和度的绿色中,它突进到观者眼前,而你凝视着这片绿,不由得开始思考心灵的激荡感究竟缘何产生——或许这便是王欣所说的“歇斯底里的‘活’的触感”。

王欣,《Androgynous》,64.9x49.9cm
王欣,《Hand 02》,40.5x29.7cm
王欣工作室内景

在工作室的桌子上,王欣写下了“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这句《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歌词亦是王欣对自己创作高度凝练的概括,在她看来,所有的绘画问题都是时空问题,“而时空问题是从生向死的消逝和再生的过程”。画廊主Živa Škodlar Vujić形容《绿色系列》“既是死亡提醒(memento mori),也是生的诗篇”,那些或浓或淡的绿色、信笔勾勒的轮廓和零散的人体结构无不发出对存在意义的呼喊——Panta Rei,一切流动着,她的能量流动着。


文丨Yutong Yu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665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