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珍品鉴赏 | 去川博赏彭州宋代金银窖藏
-
原创 2023-03-15
光阴阑珊,陈迹宛然。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上,有五件来自彭州的宋代金银器,光华流转间凝聚着宋代器物的简约之美。
1993年11月,考古人员在彭州市西大街发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宋代金银窖藏,共计出土351件金银器,其中11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代表了当时金银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称为“天下金银第一窖”。其中刻有铭文的器物有250余件,铭文近480款,大部分为“董”“董宅”“陇西郡董宅”(图1),可见器物为董氏家族所有,少量虽非董氏原有,但可能是通过送礼、陪嫁、抵债等渠道进入董氏家库。
图1
窖藏是古人在动乱年代里隐藏、保护财产的方式之一。在南宋宝庆三年(1227)和祥兴二年(1279)之间的半个多世纪里,宋蒙战争不休,导致这一时期出现大量窖藏。南宋端平三年(1236),蒙古军分三路伐宋,其中西路军从汉中攻入四川,成都府彭州城一户董氏家族提前将日常使用的金银器掩埋起来,希望战事平定之后归来取用。同年九月,蒙古铁骑踏破成都,遍地狼烟,“凡破四川府州数十,残其七八”。战乱平息后,不知是董氏家族无人返回还是未能寻到窖藏位置,这批金银器竟在地下埋藏了近千年。
图2 菊花金碗
菊花金碗(图2) 碗口有三十二曲,弧腹捶揲成菊花瓣形,碗底内心饰花蕊,是彭州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中唯一一件带有年号铭文的器物,足外壁上錾刻着“绍熙改元舜字号”七字。“绍熙”是南宋第三任帝王宋光宗赵惇使用过的年号,“改元”即绍熙元年(1190),“舜字号”很有可能是制造这批金银器作坊的名字。
插花为宋代雅事之一。宋代男子有簪花的爱好,文人案上亦常见花卉清供。宋代日常用器不仅在造型上模仿花卉,还与花形纹饰巧妙搭配,将雅致的审美风尚融入金银器制作之中,体现出至简至美、至朴至真的独特风格。
图3 瓜形金盏
瓜形金盏(图3) 两件造型、纹饰相同,整体呈五棱瓜形,每棱用小鱼子纹饰成卷草纹,柄为瓜藤,瓜蒂处饰五片叶子,叶片上有细细的叶脉纹。“金樽唱晚,月斜窗纸,一梦醉兰池”,宋人雅集离不开酒,梅瓶、注子、温碗、酒盏等酒器造型多样,华丽精美。源于自然的造型灵感,宋人独具匠心地创造出许多模拟植物、花朵、蔬果形态的酒器,花藤缠绕、瓜瓞绵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图4 葵形银盏
葵形银盏(图4) 这件葵形银盏是仿蜀葵花形状而制的酒器,盏体为六片蜀葵花瓣相互叠压,分瓣线呈S状蜿蜒至盏底。在花瓣之间的带状内,分饰着莲花、葵花、梅花、牡丹花、石榴花、桃花六种缠枝花卉,盏底饰一朵六瓣镀金团花,花蕊立雕成圆柱状,花瓣为捶揲而成的浅浮雕,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灵动之感。朝开暮落的蜀葵,因最初长在蜀地而名,“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
图5 象纽莲盖溜肩银执壶
象纽莲盖溜肩银执壶(图5) 宋代尚古之风和金石学兴盛,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影响了金银器的制作,出现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和纹饰的金银器皿。银执壶盖为仰莲,上立一象,青铜器的纹饰被广泛运用在壶身,有卷草纹、蝉纹、蕉叶纹、卷云纹等,其中蝉纹内饰兽面纹,壶腹饰双龙戏珠纹两组,精雕细琢,美轮美奂。足部饰卷草纹一周,压铭“罗祖一郎”。宋代执壶也称“注子”,与温碗配套使用,碗内盛热水,将注了酒的执壶放入温碗内,把酒温热后饮用是宋人习惯的饮酒方式。与这件执壶配套的高圈足温碗则仿自商周青铜礼器“簋”的造型。
宋代的金银器,从造型和纹饰上皆脱略了唐代的繁缛,呈现出雅致与精巧的审美风尚。
(刘小龙/图)
刊于《中国文物报》3月13日7版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