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走,看画儿去!
-
2023-03-14
在北京新一轮的寒潮、大风与沙尘中,春日展览的热度依旧不减。在本期的展览推荐合集中,艺讯网将聚焦一批对绘画、笔墨与“观看”持续精研的艺术家,他(她)们同时在学院内承担着教学工作。
当下的时代充斥着图像与信息的饱和、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的诱惑,深陷其中时往往是新奇与焦虑并存、期待与困惑同行。在日新月异的新兴媒介“入侵”艺术创作现场并参与艺术观念的塑造时,艺术家几十年如一日地深耕于经典艺术领域无疑十分困难。但于一些艺术家而言,对绘画与笔墨意境的热忱,对纸上、布面与空间的探索,对目之观察的质疑与再追问,已经和人生的体验共同构成了一种参悟。
正如马路在四十五年的艺术历程之中所体悟出的万千“炁象”,丘挺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间对“与谁同坐”的当代追问,吴啸海对“目之所及”的自然保持着忠诚地复刻、感知与反思,刘晓辉在将日常融入绘画时“去伪存真”式的凝练,金日龙在抽象的色彩与形式中哲学性、韵律性与精神性的求索,肖进在生活的缝隙与时间的流淌中心游天地山水间的畅快……
相关阅读👇
从表象到炁象——马路45年艺术发现之路
——
2023年3月1日-4月15日
云上美术馆 油画博物馆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文化大街1704号)
2023年3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路“从表象到炁象——马路45年艺术发现之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云上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油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联合主办,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策划,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云上美术馆王鹤馆长担任展览统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红梅担任策展人。
本次展览梳理、追溯、论证马路的“炁象艺术”,展出各时期包括油画、水墨、丙烯、水彩、素描、综合材料等在内的重要作品500余幅,按照时间顺序和马路艺术创作实践的变化分为四个部分:一、从何而来(1978-1984):国内求学与国外留学探索期;二、具象还是心象(1985-2004):表现主义探索期;三、超越心象还是超越现实(2005-2009):超现实主义探索期;四、从抽象到炁象(2010-2022):抽象艺术与炁象艺术探索期。
“在图像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对绘画的坚守毫无疑问是当代艺术家所面临的普遍难题,但对马路来说,似乎更加激发了他提纯和精炼艺术语言的能力。他在绘画上探索形成了不少新技法乃至属于他的‘特技’,使绘画艺术语言足以与新媒体、装置、影像抑或其他视觉表达相抗衡,充满迷人的魅力。在他这些年的作品中,呈现出自然乃至宇宙的生机与浩渺,所有空间与形象都建立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地带,超现实的主观意识在物象相互交融生发中朝向纯粹,臻于化境。”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出国前的自画像》纸本油彩 54×39cm 自藏 1981
《我们的家》纸本油彩 53×38cm 自藏 1981
《穿军装的朋克们》 60x80cm 三合板油画 1983
《老美院十二楼》布面油彩 76x61cm 1993
《十二喇嘛》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80x200cm 2005
《雾》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10×170cm 私人藏 2007
《黑雨振迅》 丙烯综合技法 100x160cm 2012
《不动而动》综合材料 180x210cm 私人藏 2017-2021
《天光》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130x90cm 方向可变 2017
《是一是二是三》丙烯综合技法 229.5x86cm 2021.5-2021.7.19
《感觉无所不在》丙烯综合技法 亚麻布刷底料 170x169cm 方向可变 2022.5-2022.7
展览现场
“从表象到炁象——马路45年艺术发现之路” 展览现场
踵事增华:丘挺艺术展
——
2023年3月18日–5月28日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
丘挺在“传统”方面是骄傲的。确实,他有资本如此。早在本科毕业时,他临摹的《青卞隐居图》便以惊艳的方式,展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底蕴。于是,年少得名的丘挺在诸多前辈关注下由南而北,并迅速在北京成为名家。彼时,基于扎实的笔墨功夫与写生的灵动,他倍受学界关注,博士毕业后便“高调”落户中央美院国画系。此后数年,丘挺潜游于“传统”,不仅笔耕不辍,且勤于鉴藏。宋元明清之诸多名迹,或过眼之缘,或置之案头,赏玩之余更是目识心记,骎骎然而为同侪所羡。因此,“传统”之于丘挺,非日诵其一的学习课程,而是接踵摩肩的生活记忆。其实,“传统”的学习就应如此“浸泡”。很多人高举“传统”却未得其真的原因,正是将传统僵化为一二三的“特征口诀”,故而难能深入其中温火煨炖。丘挺很幸运,从年幼学画到少年求学,一直得到了颇为正宗的传统教育,并形成自己有关传统的理解方式。
……
在“对话”中寻找传统的开放边界,似乎成为丘挺在创作中时常发生的现象。这使他和很多传统出身的画家不同:在骄傲于传统的同时,包容现代。诚如,丘挺痴迷苏州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曾绘制多张作品),或许并非那座姚孟起题写轩名的建筑,而是因为苏轼的惊艳之问:“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这是一种发问,也是一种审视。苏东坡的问号,是寻求超脱的人生空幻感;姚孟起的题名,是借典以抒情的风雅。但在今人看来,与谁同坐的追问,似乎恰恰是中西碰撞带来的关乎自己与他人、关乎过去与未来的困惑之问。巧合的是,这种中西碰撞的现实情境,倒也暗合了苏轼发问时的慵懒之态——闲倚胡床。
——摘选自杭春晓《楼外峰千朵——丘挺的“传统”与“现代”》
《圣米歇尔1》20×30cm 绢本设色 2014
《山外之山中(一)》263×550cm 纸本水墨 2020
《写生地图(写生路线图)》40.5×103cm 纸本设色 2021
《与谁同坐》38.2×46cm 银笺水墨 2021
《丘石》33×18×12cm 白泥 2021
《月影澄明》直径80cm 绢本设色 2022
《桃幻》(静帧)丘挺×限像工作室(Limage Studio)数字生成影像 2022
《老君山》59×79cm 绢本设色 2022
《月移粉壁》(局部)39×59cm 绢本水墨设色 2022年
《玉龙》103×20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22
《钓鱼岛》190×295cm 纸本设色 2022
《虎跳峡》35×49cm 纸本水墨 2022
吴啸海:自然意识
——
2023年3月3日-4月16日
爱马思艺术中心
近些年来,吴啸海时常前往户外进行大尺幅的写生创作,他这样形容其工作方法:“我所记录的是目之所及的每一帧”。“帧”这一包含着技术指向性的词汇揭示了他创作的重心:他将自己变成一部机器,以一种快速而又直截的方式对自然进行“复刻”,画面则是“扫描”之后再予以拼接的结果。然而,即时性所带来的割裂并没有破坏掉画面的整性,每一处光影的交汇、色彩的变换使吴啸海的创作兼具焦点与散点的迹象,这并非艺术家对中西方两种绘画传统的考量,而是吴啸海多年以来形成的潜意识甚至无意识的创作惯性——他对目光所及保持忠诚,也对自然之物和自身的即时感官保持忠诚,这使作品在局部与整体中不断跳跃,作为客体的自然也被吴啸海重新打开。
在吴啸海的新作中,自然之物被艺术家反复提及,事实上,“自然”在吴啸海这里不仅是对象,同时也是一种创作状态,这促使他在实践中使用了相当丰富的媒介,无论是在其中挪用经典、展示日常还是描绘想象,吴啸海都沿着一条自然而然的脉络潜行,而其目的却是对整体人类文明进行反思。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张子康
《横条》157x108.5cm 纸 木炭 2022
《普照》 450x430cm 布面丙烯 2022
2019-2022日记
《反足》 (局部) 综合材料 2015-22
《形象2》110x100x76cm 青铜 2022
《夜》 35x28x26cm 陶瓷 2013
《肖像》5930x2160 视频 2022
展览现场
“吴啸海:自然意识” 展览现场
刘晓辉:木槿
——
2023年2月25日-5月3日
空白空间
(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D7栋1层)
粗朴的线条勾勒出人或物的形态,厚实的颜料堆叠起提纯的色块,反复涂抹的笔触展现画家持续思索和行动的证据。刘晓辉的绘画常将生活中最平凡的瞬间示人,那些画来源于生活,因而贴近每个人日常的体验。但它们也并非对机械摄影图像的复写或对外部世界的单纯再现,而是艺术家对其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展现。有别于过往个展中对于方法论的讨论作为某种显学,在本次展览中,刘晓辉意图将更为切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绘画当中。
对刘晓辉而言,绘画所能凝刻的“真实”应该体现在其内部的“准确”当中。这种准确不仅仅是所谓造型的“精准”,而是绘画中的所有要素如何“如实”地承担起它们在绘画内部的作用和意义,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为此,他的绘画甚至常常排除掉更为宽泛的社会语义:花便应该是花,阅读时便在阅读,画就是其本身,让他们成为自己,不做更多暗喻。这便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无题——白色木槿》布面油画 80×60cm 装裱尺寸 83×63cm 2020-2022
《无题——海边的猫》 布面油画 150×160cm 2022
《无题——海边的猫与石头》 布面油画 45×71cm 2020-2022
《无题——猫与海边的石头》 布面油画 80×80cm 2021-2022
《无题——木槿》布面油画 50×120cm 2020-2022
《无题——水边阅读》布面油画 200×220cm 2022
《无题——水边阅读与石头》布面油画 200×220cm 2022
《无题——行走在古代建筑前的人》布面油画 纸板坦培拉 2021-2022
展览现场
“刘晓辉:木槿” 展览现场
天地心音——金日龙作品展
——
2023年2月19-3月28日
北京壹美美术馆
2023年3月7日,金日龙个展“天地心音——金日龙作品展”在北京壹美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个展试图通过梳理金日龙创作生涯中颇具代表性的50件作品,以呈现出艺术家近五年来的最新创作阶段。
一直以来,金日龙自由地在多种身份中穿行,1982年,因油画作品《奶奶》荣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金奖,受到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的鼓励与赏识,刚满20岁的金日龙立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在美院油画系一工作室的学习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深厚的造型基础,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对绘画的执着。2006年,金日龙在韩国最著名的首尔大学和弘益大学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在繁忙的教学与行政工作中,金日龙以“挤时间”创作的方式闻名美院,凭借坚持不懈的创作激情,积累下大量油画作品。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上的跨界经验,金日龙却对绘画的初心未改,近年来,他更加热忱地投入艺术创作,在东西方哲思与艺术架构的深度思考之上,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非具象绘画之路。
《深渊》 纸面丙烯 70×100cm 1996
《夜行》 纸面丙烯 70x100cm 1997
《春蝉》纸面丙烯 58x76cm 2016
《心念》纸面丙烯 58×76cm 2017
《祝祭(一)》 纸面丙烯 76×58cm 2017
《东》纸面丙烯 76x348cm 2018
《灵》纸面丙烯 150x450cm 2018
《自约(三)》 布面丙烯 300×300cm 2020
《恒(十五)》 布面丙烯 60×60cm 2022
展览现场
“天地心音——金日龙作品展” 展览现场
相关阅读👇
出岫:肖进
——
2023年3月11日-4月10日
妙有艺术
这些使用铅笔和彩铅的作品,是人物创作间隙的散文,缘起朋友互勉,我等上有老下有小,日常诸事纷繁的画者,零碎时间甚是珍贵,石墨衔接自由,无味,不扰家人,不似油画干湿技法衔接有拘,年岁日增,于人物绘画之外,终见天地山水,让我心在画中游历,得片刻飞骋。
画时放松,不拘于形,笔迹在手下游走,多年专业训练,眼睛对于形的精准判断深入骨髓,不觉得是桎梏,随于缘游于心,画时笔痕抽象,收眼造型具象。铅笔是这么普通的工具,无论任何年岁之人,皆可抬手勾绘,点线面,穿插累积,甚是亲民。古人笔墨,由水而微妙敏感;今石墨硬笔强悍,落痕累累而上。没刻意选择,见景而情生,思绪信马由缰,时间的点滴,生活的缝隙,九年间攒了十几幅,作品集中在一起,也有了些自己的模样。习却老友,见此批绘画,甚喜邀展。作品犹如自己的孩儿,终是让它们见见大家,一聊究竟。
——摘自肖进自述
《四三零寓言:山屋》 36x55cm 纸本综合 2014
《四三零寓言:夏夜路灯光》 37x55cm 纸本综合 2018
《四三零寓言:中学草坪·水塔》 75x55cm 纸本综合 2018
《四三零寓言:夏夜灯光之二 》 56x37cm 布面油画 2019
《来广营小岗之春》 纸面综合材料 36×50cm 2020
《来广营小岗之冬》 纸面综合材料 36×50cm 2020
《来广营小岗之雪》 纸面综合材料 36×50cm 2020
《来广营小岗之春》 纸面综合材料 36×50cm 2021
《来广营小岗之秋》 纸面综合材料 36×50cm 2021
艺讯网综合报道
相关图文资料致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院附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爱马思艺术中心、空白空间、
北京壹美美术馆、妙有艺术
主编|朱莉
审校|王姝
排版|杨柳青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