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马寅访谈 | 阿那亚为什么投资电影《脐带》?
-
原创 2023-03-14
编者按:
由阿那亚影视文化公司投资出品,曹郁、姚晨监制,青年导演乔思雪编剧、执导的影片《脐带》将于3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正式上映前,《脐带》片方于3月11、12日,在阿那亚·秦皇岛社区举办了特别活动,两场放映、一场主题对谈和一场原声音乐会,将影片里真挚的故事、动人的音乐以及创作背后的思考完整呈现出来。
影片讲述了一段充满温情的归乡奇旅。音乐人阿鲁斯决心带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返回草原,去寻找记忆中的家。一根连接两人的绳子,如同脐带,给旅途带来一连串意外,但阿鲁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解了母亲对于“回家”的执着,在草原上,他们也各自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脐带》是青年导演乔思雪执导的第一部长片,先后入围第3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和第4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剧情长片单元-金椰奖”,并获得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
阿那亚如何发现并决定投资这部电影?《脐带》的精神内涵,与阿那亚品牌倡导的价值观有哪些契合之处?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品牌,阿那亚又为何涉足电影业?我们采访了阿那亚创始人马寅,以下内容分享给大家。
《阿那亚》:前两天,《脐带》在阿那亚做了几场特别活动,反响很好。我们从影片主创团队那里了解到,阿那亚是第一个投资这部片子的公司,当时是怎么发现并决定投资这部电影的?
马寅:《脐带》最初是姚晨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的剧本还没完全成型,但雏形已经有了,讲了一对蒙古族母子的故事,儿子从城市回到草原,陪着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去寻找她记忆中的故乡。
虽然我最早看到的剧本比较简单,当时也想象不到最终会拍成什么样子,但阿尔兹海默症本身就是我和身边朋友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故事题材上,我觉得是能引起共鸣的。同时,剧本还有自己的特质,另辟蹊径地用一对蒙古族母子的“回家”之旅来承载这个话题,不落俗套。
再加上姚老师的推荐,她很真切,说会继续完善剧本,也讲了很多对于电影的想法以及拍摄画面的想象,具体细节我现在有点记不清了,但言谈之间能感受到,姚老师也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个故事,坚定地想把它拍出来,也很自信,跟我说一定会出来好东西。
所以,除了被故事内核吸引,我也相信姚老师的眼光和专业判断,就决定投资了。后来,剧本不断完善,从一个相对简单的热门题材,逐渐变得更丰满、更具象,有了脐带的意象,故事也展开得非常巧妙,很打动我,也让我对这部片子有了更多信心。
《阿那亚》:是看到《脐带》成片之后被打动的吗?能不能具体讲讲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马寅:其实从电影开拍,我就一直关注。姚老师经常跟我分享他们的拍摄经历,拍出来的一些片段也会发给我,她这么做可能是为了让我更放心,但从我的角度,像是看着这部电影从无到有、一点一点慢慢生长出来,情感上不一样了,也有了更多期待。拍完之后,第一次看到完整的片子,感觉完全超过了预期。
电影的大主线,是儿子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和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系在一起,陪着母亲去寻找她记忆中的家和一棵半生半死的树。
旅途中的故事很曲折,母子俩那些啼笑皆非的经历和彼此之间的亲情羁绊,给人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但这种冲击并不是因为刻意煽情,电影里对于情感的表达反而很克制、很冷静,给了人足够的空间去体味。
电影整体的调性氛围很好,画面和音乐极美。曹郁老师对镜头语言的运用非常极致,画面既诗意浪漫,又充满力量;而乌仁娜老师的音乐融入画面,随着故事流淌,感觉更是天衣无缝。这些都让这部电影有了融合中西的质感,既有强烈的本土性,也有浓厚的国际化色彩,在近些年的国内电影中非常少见。
而电影的题材虽然看似比较小众,内涵却很丰富,要表达的东西非常辽阔,对于自我和自由的追寻,对于亲密关系、对于爱的理解等等,很多意象跟阿那亚倡导的价值观也契合。我看完之后好几天,还会时不时想起电影里的一些情节和画面,感觉回味无穷。
《阿那亚》:为什么觉得跟阿那亚的价值观契合?我们之前也听到一些评价,说《脐带》就是阿那亚应该拍的电影,符合阿那亚的调性和气质。
马寅:我觉得阿那亚和《脐带》都是在各自领域不断探索而来的“作品”,也都满足了某些特定群体的需求。
阿那亚从文旅地产转型生活方式运营,营造美好的建筑空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人与人之间亲密连接,打造有温度、有情感的社区,这些都是阿那亚对于美好生活解决方案的探索,不仅满足客户的物质需求,也注重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体验。
而《脐带》也是一部探索性很强的电影,有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也在探讨人性中很深刻的关系,文学性很高。主创团队尝试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既保证题材的深刻性,又有很强的故事性,精准击中人心,满足了一大批高品位观众对于电影的审美需求。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看电影不仅仅追求娱乐性,也很注重电影的文学性和精神性。但之前国内其实很少有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电影。绝大部分电影要么走娱乐化路线,过分迎合观众;要么陷入自我表达的逻辑,走小众文艺路线,一味强调深刻性,完全不在意观众的感受。
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这种文学性与商业性的平衡,其实不太容易做到,好剧本、好演员、好制作等因素缺一不可,对团队考验很大,把握不好分寸,可能就会弄巧成拙。但《脐带》剧组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呈现了很好的效果。
从影片内涵来看,《脐带》里的“回家”,也是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寻找自我,获得内心宁静和自由。这种回归不是回到原始状态,而是面向未来的,充满创造性。就像电影里的两个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草原,用现代的方式,创造新的存在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个内核跟阿那亚倡导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所以,综合来看,《脐带》确实符合阿那亚的调性和气质,欢迎大家去影院欣赏和感受这部影片。
《阿那亚》:2019年,阿那亚专门成立了一家影视文化公司,通过电影这种形式来表达阿那亚的价值观,这是阿那亚进入影视行业的原因吗?
马寅:通过电影来传达阿那亚的价值观很好,但当时其实没想这么深,主要还是基于阿那亚对于用户需求的洞察,以及品牌自身发展的需求。
作为生活方式运营商,阿那亚的运营逻辑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展开,不仅要满足大家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情感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是有限的,但情感和精神领域的需求则是无止境的,而文化艺术是满足情感和精神需求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面向未来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看,阿那亚本质上是一家内容公司,根据客户的兴趣,为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内容。其中,除了建筑空间等有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等无形的内容。
所以,这些年我们在文化艺术内容上投入很大,做各种音乐演出、成立阿那亚自己的音乐现场品牌aranya live,做阿那亚戏剧节,做海浪电影周等等……不断探索,打破边界,追求阿那亚品牌的“自我实现”,希望未来能够进化成真正的文化艺术品牌,包容性更强、影响力更大,能从更多维度上满足客户的精神需求,更有魅力和竞争力。
成立影视文化公司,也是因为上述考虑,基于阿那亚多年以来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运营经验,希望在影视行业开拓出一条带有阿那亚特质的文化产业创新之路。
《阿那亚》:阿那亚之前也投资过很多商业电影,像《我和我的祖国》、《人潮汹涌》、《流浪地球》等等。未来,阿那亚在电影投资方面有什么选择标准吗?
马寅:我觉得对待电影不应该有严格的标准或要求。一方面,一部电影显示了一个产业在制作技术上的精进与工业流程上的完备;另一方面,电影应该要体现创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尝试书写记忆与时间,去呼应时代。
阿那亚影视也一直在寻求中等体量的电影,既能在审美品味上精准击中某些特定群体,又不为其他观众设置过高门槛。
当然,我们也有偏好,希望故事的底色和它所传达的价值观是温暖有爱的,是坚定有力的,是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能映照时代,也能对人有深切的关怀。至于电影是什么类型、什么主题等,都不设限。我们敢试错,也在合理范围内鼓励大胆尝试。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阿那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