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馆藏拾粹丨去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品潮州木雕精品
-
2023-03-14
潮州木雕是中国民间木雕体系之一,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孕育萌芽于唐代以前,至唐宋时期不断发展,清代晚期木雕艺术达至鼎盛。其表现形式繁多,既可独立成器,亦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或家具陈设中。或使用于祖先祭祀,或点缀在烟火之室,独具富贵圆满、祈福庇护的美好寄寓,是深契当地民众心理与表达习惯的艺术符号,体现了潮汕地区的传统生活脉络。
潮州木雕以繁复的雕刻技法、华丽的贴金装饰著称,特别是其多层镂通雕技法,使物象纵横交错,浓缩表现最富戏剧性的故事瞬间,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景观。极尽精巧的雕刻工艺和丰富的创作题材,展现了潮州木雕艺人们精湛的制作技巧和雅俗共赏的创作手法,成为潮汕地区文化社会观念和地域特征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2006 年,潮州木雕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庋藏中有着品类丰富的潮州木雕藏品。近期在展“木心流耀——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潮州木雕精品展”,共展出47件/套馆藏潮汕木雕精品,让观众感受“雕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潮州木雕。
潮州金漆木雕人物故事纹菱形馔盒
清代,长55厘米,宽19厘米,高40.5厘米。菱形,双层。六只圆雕压脚狮各具神态。束腰、枋栏等部位通雕卷草纹,圆雕花卉栏柱头,六根盘龙柱支撑。整体通雕人物故事、松鼠葡萄、缠枝苦瓜、珍禽瑞兽、博古雅物等。雕工精细入微,人物形象生动。
馔盒是岭南传统祭祀活动中盛放装果脯的盛礼器,有长方形、菱形(又称榄形)、龟背形等。一般由底座、盒盖、果盘三部分组成。平时摆放在祠堂神案上或神龛前,祭祀时取出果盘,放上供果进行拜祭。馔盒最迟在明代已开始应用,清代盛行。初期馔盒为单层,盒面平。随着功能的完善,出现双层、三层,盒面分三至五格;装饰从单一到加罩,工艺上金漆木雕与描金漆绘相结合,日益精致。清嘉庆至咸丰年间,潮州出现了各类标新立异的馔盒,尤其运用金属、贝壳,加以多种瑰丽颜色装饰。馔盒表面加锡器装饰,并在书卷图案中将金色、白金色和浅绿色巧妙融合,既突出人物形象又富有新意。
潮州金漆木雕博古图神椟
清代,长34厘米,宽18.5厘米,高44.5厘米。潮汕地区流行的供奉祖先牌位的神龛,多为柜式,大曰龛,小曰椟。神椟,俗称“椟仔”,有时也称“小神龛”,高度不超过1米,一般置于家居厅内案几上。
该神椟门额饰喜鹊梅花纹,寓意“喜上眉梢”。龛门开为正面,关为背面。正面通雕几何纹为地,有黑漆对联“笃百世之本支左为昭右为穆,绵万年之俎豆春有祀秋有尝”,上款“光绪癸卯”,即1903年,下款“夏榖谷旦书”。背面上下横肚通雕花鸟纹,门肚通雕博古瑞兽纹。龛内作厅堂式格局,龛楣及两侧垂花通雕老鼠葡萄纹,寓意“子孙万代”,龛楣雕“祭如在”三字。龛内壁上为描金漆绘山水人物图,环以九曲篆字纹;下为博古图。
潮汕圆雕金漆狮子花果木构件
清代,长56厘米,宽35厘米,高21厘米;长55厘米,宽34厘米,高22厘米。工匠常将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入木雕中图案,使之呈现出浓郁的岭南地域特色。这对狮子侧首回望,左狮口衔梅花,后隐数颗杨桃,右狮口衔桃花,枝上悬数颗桃子。
我国的狮子造型,始于东汉,盛于唐代,普及于明清。狮子在民间是瑞兽,可镇宅驱邪。岭南地区以狮为题材的木雕十分普遍,不仅出现于建筑构件上,也出现在馔盒、香炉、神龛、神轿等神器及牌匾、围屏等处,也可置于厅堂作为陈设。木雕狮子有单狮、双狮、四狮、五狮或九狮等。大狮与小狮的组合取其与“太师”“少师”的谐音,表达了步步高升、仕途无量的祈愿。四狮寓意四世同堂,五狮寓意五世其昌,九狮寓意长长久久。
潮州金漆通雕过潼关图花板
民国, 长53厘米,宽7厘米,高17厘米。楼宇立体,精巧准确,人物众多,布局巧妙,匾额上书“过潼关”,取材于潮剧《潼关遇马超》,演绎了三国关中猛将马超在潼关一战成名,杀得曹操弃袍割须掩面而逃的故事。
人物故事是金漆木雕题材里重要的门类,取材于历史传说、戏剧故事、俗民风情等,大多图谱化、模式化、程式化,折射出百姓向往的理想社会和幸福生活,表达对善恶美丑的颂扬和批判,反映百姓的伦理观、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常见题材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西厢记、二十四孝、竹林七贤、渔樵耕读等。人物故事题材的广泛应用,客观上起到了知识传播、伦理教化的作用。
此件展品还运用了通雕技法,通雕,也称镂通雕、透雕,结合了镂空、浮雕与圆雕的技法及优势,整体呈现复杂多变、富有动感的视觉效果。通雕层次的多少,视木材的厚薄、工匠技艺的高低而定,少则一层,多则四五层。通雕复杂的工艺特别适合表现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场面宏大、景物丰富的题材。工匠常使用“Z”字形、 “S”字形构图,将不同时空地点的人物场景放置在同一个画面中,从视觉层面达到多维统一的观赏效果。
潮州金漆通雕人物图座屏
民国, 长175厘米,宽32厘米,高92厘米。潮汕地区木雕屏风属传统“家具装饰木雕”的一大门类,常见的是由偶数屏扇组成的座地围屏。这件作品却别具特色,用于桌上摆放,有九扇屏,由五幅国画、四幅书法以及 31 块大小木雕、两只木雕狮子及各种纹样的木雕饰件组成;木雕髹漆贴金,杉木框“枝骨”用大漆推光,黑金相映,集国画、书法、木雕、漆艺(推光漆和髹漆贴金)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十分罕见。据屏心国画落款可知画的作者为潮汕地区 著 名 民 间 艺 人 沈 建 初(1891-1961);书 法上又见“已巳夏月题”等字,可知作品创作于1929 年。
潮汕地区的木雕屏风在装饰上采用图案分割,由各种木雕、金漆画组合而成,而且人物屏心占据主要位置。这件屏风上方嵌九件横向的金漆木雕,中间为博古,左右花鸟为四幅,周边饰卷草纹,寓崇尚儒雅、富贵白头、喜鹊登枝等吉祥之意。下面是九幅纵向书画,左右边上两幅分别嵌上两件纹样对称的纵向金漆木雕。中间为老艺人沈建初所绘的山水画,左为紫藤、松鹤图,右为葡萄、孔雀玉兰图。值得一提的是书画并非在宣纸上用笔,而是在一块白布上勾勒皴擦,这就是“布画”,历经八十七个春秋仍完好无损。九幅书画的外框嵌花草枋栏,中间与左右第三幅分别是藤蔓、葡萄和葫芦纹,象征子孙万代。书画下有九件横向金漆木雕,中间是“福禄寿星”,左右嵌水草、芦苇及鱼纹,富有生气。
作品的整体细节亦一丝不苟。中间这一扇屏略宽于其他各扇,且从上至下的木雕构图、表现内容和装饰纹样等都与左右不同,通过这细微变化表现主次之分;所有物象均有吉祥寓意,极具传统民间艺术特色;每一幅黑漆底委角长方形外框都起立线并描上金线,与贴金木雕相映生辉,富丽堂皇。
刊于《中国文物报》3月13日5版、7版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