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讲好中国故事广西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常设展览
-
2023-03-09
1 启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以下简称“广西博物馆”)成立于1934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省(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全国一级博物馆,也是广西最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收藏、保护、展示、研究和宣传教育中心。2018年,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正式动工,历经四年艰苦奋斗,2022年11月28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放。 在改扩建过程中,广西博物馆始终牢记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的殷殷嘱托: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新馆秉持“内外结合、动静相辅,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办馆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守正创新,谋划实施新的陈列展览,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出广西贡献。 新馆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特别展览”组成,结构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首批推出7个陈列展览,包括“广西古代文明陈列”1个基本陈列,“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3个专题陈列,以及“我们这十年——新时代广西文化旅游发展成就图片展”“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南方诗意——广西油画风景精品邀请展”3个特别展览。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和“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两个最能体现广西历史文化特色的基本陈列。前者以历史的视角,展示广西古代文明的演变进程,彰显广西在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与拓展,讲述广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独特地位,两者共同阐释广西古代文明“悠久、多元、交融、开放、同心”的特点。 2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 生动展现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广西古代文明进程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沿江、沿海、沿边,是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唯一省份。千百年来,八桂山水孕育了“特点鲜明、和而不同”的广西古代文明,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带领观众发现广西文化魅力,领略广西文化精髓,体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广西博物馆经过多年努力,在新馆开放之际隆重推出“广西古代文明陈列”。 陈列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吸收最新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的成果,运用丰富的博物馆陈列语言和科技创新手段,实现内容和形式更好结合。 五个维度体现广西古代文明特点 陈列以时间为经、文化为纬,紧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通过“文明曙光”“瓯风骆韵”“多元一体”“经略有方”“边疆巩固”五个部分,阐释广西古代文明“悠久、多元、交融、开放、同心”的特点。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 序厅 第一部分“文明曙光(史前时期)”主要阐释广西古代文明“悠久”的特点。广西是我国古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柳江人是南方蒙古人种的共同祖先。大约80万年前,广西先民已拥有先进的手斧制作技术。距今1.2万年左右,广西地区开始出现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第二部分“瓯风骆韵(先秦时期)”主要阐释广西古代文明“多元”的特点。集中展示广西各地出土的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器物,展现当时中原文化、楚文化、滇文化以及本地西瓯、骆越等文化多元繁荣的景象。 第三部分“多元一体(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阐释广西古代文明“交融”的特点。灵渠开凿,南北连通,广西进入中华“大一统”格局,与中原联系日益紧密,大量移民南下“与越杂处”,带来先进技术和文化观念,多元文化交融共生。 第三部分第六单元“扬帆出海”至第四部分“经略有方(隋唐五代两宋时期)”共同阐释广西古代文明“开放”的特点。秦汉时期,广西作为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谱写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唐宋以后,广西水陆交通得到重大发展,潭蓬运河、西坑运河开通,保证海上丝绸之路北部湾航段的通畅便捷。湘桂古道、茶马古道、横山寨等博易场,见证了当时开放发展的盛景。 第五部分“边疆巩固(元明清时期)”主要阐释广西古代文明“同心”的特点。元朝始设置“广西行省”,广西迎来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央朝廷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先后采取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明嘉靖年间,瓦氏夫人率兵赴江浙沿海抗击倭寇,取得王江泾之战等战斗的胜利。圩市经济激发了南北方农产品互通有无。学校和科举制度逐步推广,文化教育得到普及,更多少数民族入仕为官。广西为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重大贡献。 多元文物讲述广西古代文明特色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秉持“让文物说话”的原则,以多元文物讲述不同时期广西先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面貌。为更好凸显特色,文物展品的选择一方面立足馆藏,另一方面也积极统筹借用全区各地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精品,有效促进全区文物资源整合和交流协作。 展出文物总计988件/套(实际件数3973件),展品种类丰富,年代、阶段、地域特征明显,按部分、单元、成组分类展示,组合得当、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手斧文化、贝丘文化、大石铲文化、几何印纹硬陶文化、岩洞葬文化、铜鼓文化、海丝文化、摩崖石刻文化等在展览中得以集中呈现。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 大铜马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 凤灯 创新设计突出广西古代文明亮点 重视对辅助手段的科学、合理运用。以科技类辅助展品为主,艺术性辅助展品为辅,综合运用多媒体影像、光电沙盘、模型、艺术场景、油画、雕塑等,实现对陈列主题的最佳解读。花山岩画、灵渠、铜鼓等是本次重点打造的陈列展项,突出了广西古代文明的亮点。 花山岩画展项按比例复原花山场景,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提炼花山图像元素,打造“数字花山”,用符号化、意象化手法展现花山岩画的内涵,沉浸式体验氛围满满。 灵渠展项设计充分实现了展示的最优化。交互式多媒体影像播放、巨型沙盘、地图、知识图版等多手段相结合,更直观、深入地展示灵渠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铜鼓展项设计既考虑整体空间结构美,也充分挖掘和展现铜鼓的造型美、纹饰美、内涵美。空间设计灵感来源于鼓面的圆形美和鼓身的曲线美。重点文物翔鹭纹铜鼓居中展示,四周用四面铜鼓对称环绕,突出四个主要类型铜鼓。与翔鹭纹铜鼓相对的是同墓葬出土的乐器,钟鼓和鸣、琴弦律动,述说着南北文化的交融。翔鹭纹铜鼓上方的环形纱幕,跃动着铜鼓上的衔鱼翔鹭纹、羽人舞蹈纹、羽人划船纹等纹饰,极为形象生动。部分纹饰投射到墙面上,使整体空间充满灵动感。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 铜鼓 3 “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专题陈列 见证广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独特的历史地位 “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广西古代文明陈列”中秦汉大一统时期广西社会繁荣发展的深化与拓展,也是国内首个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固定陈列,突出了广西汉代海丝文化的特色和亮点,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核心,为讲好广西故事、中国故事,宣传广西历史文化遗产,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历史借鉴。 “合浦启航” 序厅 多层级的叙事构建,展现广西海丝文化亮点 该陈列以汉代广西北部湾地区“外通内联”为设计主线,分物质与文化两个层面,通过“跨洋过海”“兼容并蓄”“江海相连”三个部分展现广西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前沿门户的独特历史地位。 前两个部分聚焦汉代广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交流互通。第一部分“跨洋过海: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展示“带出去”的金饼、铜镜及生活用器,直接或间接从东南亚、南亚、西亚、地中海地区“带回来”的以玻璃器和各类材质珠饰为主的贸易商品,展现汉代广西海路贸易盛况。 第二部分“兼容并蓄:科技传播与文化交流”,展示本地自制玻璃器、进口原材料本地加工的珠饰、佛教文化相关文物、融入外来文化本地制作的胡人佣等,带领观众了解伴随着海路贸易而出现的产业经济、技术传播与文化交流。 第三部分“江海相连: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与延伸”侧重表现“内联”,主要展示广西汉墓中包含不同文化因素的文物,体现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广西的辐射,以及广西与中原地区、两湖、西南及沿海等地的密切联系。 “合浦启航”第一部分第一单元 “合浦启航”第一部分第二单元 基于研究成果的展品选择与组合优化 阐释广西海丝文物之义 “合浦启航”专题陈列在展品选择及组合上,始终坚持紧扣主题,遵从展览叙事逻辑的原则,注意对近年文物科技检测及学术研究成果的吸收与转换。 文物展品的分类组合均有其内在逻辑联系,如第一部分的珠饰,以其来源及材质为分组依据,旨在通过种类丰富的珠饰来表现广西汉代海路物质贸易的盛况。部分玻璃器的文物说明牌中标注了化学成分,既便于普通观众理解同类材质的文物出现在不同分组中的原因,也满足专业观众对展出文物深层信息的读取与研究。第二部分的珠饰类展品则以其所反映的科技与文化交流为组合依据。如经研究分析,判断为当时交州地区自制的钾玻璃制品,反映了玻璃制造技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并发展的历史轨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祥瑞寓意的龟形、鸳鸯形、胜形珠饰以及耳珰、印章等典型汉式文物,从其材质来看,应是使用进口原料本地加工或海外定制的,同类的动物造型珠饰统称为“吉祥珠”,广泛流行于东南亚一带,半成品的耳珰样品在东南亚、印度地区也有发现,是汉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又一佐证。象征佛、法、僧的三宝佩和狮形、摩羯形等带有早期佛教文化因素的珠饰,诠释了佛教在东南亚及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是早期佛教思想和价值由海路传入中国的物证。 “合浦启航”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交处 “合浦启航”第二部分 创新展示方式,共赏广西海丝文物之美 在文物陈列设计及多媒体展示运用上,力求让观众能够多角度、近距离地观赏海丝文物的奇趣之美,充分感受海丝文化中互学互鉴之义。 一是在展示形式及手段上有所创新。如对汉代耳珰的展示一改以往直接摆放在展托上的做法,采用独立柜悬挑垂直串联的方式,直观表现耳珰实际佩戴的其中一种样式。实际展出后,观众对这种展示方式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与肯定,两个展示耳珰的独立展柜成为展览中的“网红”打卡点。此外,部分文字内容被转化或融入图表、多媒体内容中,传播和展示手段更加丰富。如对“九真府□器”铭陶提筒残片的展示,通过OLED透明屏展柜,将文物朱书铭文突出展示,并以动画方式复原其整体、标明其用途,利用3D动画影像传达展览文化内涵,突破传统实物加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做法。 二是通过制作标本、沙盘、模型及场景等展项,将不可移动文物如城址、汉墓群等“搬入”展厅,或是将一些展览中数量不多,因客观条件难以保存或展示的文物,以模型道具的形式重现在想象复原的船舱场景、码头贸易场景中,丰富了展厅整体的空间感,拉近观众与历史的距离。 三是虚实结合,增加观众与展览的互动性、参与性。展厅内设置“文物放大镜”“玻璃制作工艺流程”“珠饰搭配”等可互动的多媒体内容。尾厅设置留言处、盖章处、竹简留言本及印章木质展托等,延续海丝专题陈列的整体设计风格。印章内容为展出文物的线图及展览标题,进一步强化观众对展览及展品的印象,满足观众对展览以外的文化产品需求。 4 展览的延伸与拓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创作排演《梦见瓯骆》多媒体舞台剧,是“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和“合浦启航——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基本陈列深化延伸和活化展示,演出活动场场爆满,好评不断。《梦见瓯骆》共分为《石铲祈丰年》《翩跹舞山间》《鼓乐震八桂》和《启航丝路梦》四个篇章,以主角壮壮的“梦境”为线索,在奇幻旅程中讲述广西历史故事,使用纱幕全息投影、人屏互动、3DMapping、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使真人舞蹈、歌曲和器乐演奏和多种影像融为一体,使展览内容在艺术表演中得到再现与升华。 除历史小剧场,广西博物馆还开辟多种教育空间或项目作为陈列展览的延伸。儿童考古探秘馆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的观展启蒙和研学活动场所,神秘悠久的广西古代文化在这里得到萌态化呈现。此外,广西博物馆还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文物苑等场所,设计“瓯骆人的智慧锦囊”系列课程,构建完善研学体系,帮助提升参与者对广西历史文化的认知与感悟。 围绕陈列文物展品特色,广西博物馆开发设计31个系列127种文创产品,赢得广大观众青睐。组织举办“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汇聚了一批丰富多样的创意设计资源。在营销服务方面,除在馆内开设特色文创精品展售区,还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运用新媒体形式及“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线上销售,努力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消费服务需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梦见瓯骆》剧照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