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12版《魔笛》舞台设计:黑暗与光明的纷争,奇思妙想碰撞之旅
-
原创 2023-03-02
✦
《魔笛》
✦
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在生活窘迫和疾病纠缠的双重折磨之下,这位天才音乐家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创作出了这四大歌剧杰作中的唯一一部德语歌剧《魔笛》。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于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的狄亚·维登剧院首次公演,由莫扎特本人担任指挥。
初期这部歌剧的上座率并不乐观,但随着不断再演,人们逐渐发现了它的美妙。根据席卡内德的记录,仅1791年10月就有24次演出记录,次年11月3日演出第 100场,1795年10月22日达到了第200场。
歌剧《魔笛》的基调是庄严、肃穆的,莫扎特借用该歌剧影射当时奥地利封建政权愚弄人民并镇压“共济会”的行径。反映了以夜女王为象征的黑暗封建势力最终必定要灭亡,而以光明为象征的启蒙思想最终必定会胜利。
在最后一段的合唱中,莫扎特将自己的一腔真情写入曲谱,他告诉我们: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胜利终将属于最勇敢的人,美德和智慧将永放光芒。
本文精选了12版《魔笛》的舞台设计,让我们进入一场寻觅真理的魔幻旅程。
··萨尔茨堡音乐节·
导演:Lydia Steier
编剧:Ina Karr, Maurice Lenhard
指挥:Joana Mallwitz
舞台设计:Katharina Schlipf
服装设计:Ursula Kudrna
灯光设计:Olaf Freese
多媒体设计:Momme Hinrichs
幻想的破灭与童话的新生
序曲开幕,舞台设计凯瑟琳娜·施利普夫的旋转舞台展示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儿童房:家里发生争执,三个男孩不得不上床睡觉。导演莉迪亚·施泰尔让爷爷来将《魔笛》作为睡前故事读给他的三个孙子听。但阅读和聆听也意味着将你自己的故事和经验世界纳入所讲述的内容中,于是,在爷爷的讲述中,魔笛的全部幻想就这样破灭了。
舞台呈现了一个上流社会家庭,梦与幻想在这里全无生长的空间。男孩们的日常生活在超现实主义的放大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他们用孩子的目光陪伴和引导主人公走过他们的命运。
这一版《魔笛》讲述了时代的变迁,我们经历了失去、爱和分离的故事,经历了令人恐惧的威胁,同时也从三个男孩身上获得了克服它的勇气。
·柏林喜歌剧院×英国1927剧团·
作曲: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编剧:Emanuel Schikaneder
动画设计:Paul Barritt
裹着糖衣的噩梦
英国1927剧团是一个由英国年轻艺术家组成的创作团体,擅长将无声电影、默剧、动画投映结合,营造黑色幽默式的戏剧效果。柏林喜歌剧院联手英国1927剧团打造的这一版《魔笛》中,1927剧团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艺术特色,让舞台充满了漫画元素、精巧神奇的机关、黑暗诡奇的讽喻。
这是一部全方位为当代观众创作的歌剧,不再追求歌剧舞台一贯的崇高豪华布景,而是向现代人的审美趋近。创作者们从无声电影、德国表现主义和古怪的英式幽默中汲取灵感,在舞台上填满了潮流元素。舞台上是一面巨大的白色背景墙,墙上处处是可供演员现身或躲藏的机关。并采用了大量多媒体技术,又使用动画投影,以或抽象或卡通的画面来表达剧情、制造情境、与演员互动,这使得舞台换景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迅速完成,具有丰富艺术性的画面也优化了歌剧的表达。同时,新的换景方式也对演员提出了挑战,在难以触摸的图像化布景中表演,需要演员将自己的舞台行动与布景的动态变化协调至高度契合。
在这版《魔笛》中,“裹着糖衣外壳的噩梦”意境被发挥到了极致:坠入高脚杯的小飞象,人骨堆拥起的巨大红心,持魔鬼三戟叉的剪影猴子与喷射着彩虹火焰的飞行器,缔造了颠倒混乱的梦境之感,使观众的思绪也飘摇起伏,穿梭于这个魔幻奇境。
投影在这部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表演高度配合。比如夜后在发怒时,需要借助投影在舞台上化身一只巨大的蜘蛛。为其伴奏的交响乐团除了要与歌唱家们配合之外,还需要跟现场的动画投影配合。为了使整场演出达到完美效果,《魔笛》剧组事先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并设置专人负责的提醒程序,让画面与节奏相谐。
·圣玛格丽特采石场剧场·
导演\多媒体设计 :Carolin Pienkos/Corneluis Obonya
舞台设计:Raimund Bauer
服装设计 :Gianluca Falaschi
灯光设计:Friedrich Rom/Veronika Ubermeier
编舞 :Kati Farkas
声音设计 :Volker Werner
露天采石场的魔法迷窟
圣玛格丽特采石场剧场是欧洲最大的露天舞台,这个天然的音乐厅占地约7000平方米,可容纳约4700名观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它美妙的音响效果,曾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以来表彰它“对人类的杰出价值”。
几千万年前,这个采石场曾是海底的一部分,因此在它的石灰岩岩层中保留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时期出产的石灰石颜色会随着阳光照射的位置而发生变化,曾被用于建造维也纳的圣斯蒂芬大教堂,以及维也纳环城大道沿线宏伟的建筑。2006年圣玛格丽特采石场被重新开发,来自维也纳的年轻国际建筑师团队AWG设计了既适应原本环境,又令人震撼的剧场建筑。
圣玛格丽特采石场的舞台很大,几乎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七倍,但它也有着局限性,为了保护采石场的特殊环境条件,这里不允许使用混凝土,因此也不能安装舞台机械。
舞台设计鲍尔创作了庞大的舞台布景,在弗里德里希·罗姆的光影设计下变得令人迷醉。
舞台中心是高大的“云门”,由众多巨大的球形泡沫聚苯乙烯组成视觉主结构,中央有一只“眼睛”和楼梯,演员们通过它在舞台上下场。投映到上面的视频创造了不同的场景效果。
舞台右侧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球体,里面有一个黑暗的领域,夜后在第二幕中出现。舞台左侧则是一扇石门,上面是一个巨大的鸟巢,帕帕吉诺第一次出场时,正是在那里偷鸟蛋。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导演、服装设计:Julie Taymor
舞台设计:George Tsypin
灯光设计:Donald Holder
木偶设计:Julie Taymor, Michael Curry
灯光盛宴与木偶狂欢
朱莉·泰摩在《魔笛》中所设计的奇特布景、服装和木偶赢得了广泛好评,女高音凯瑟琳·莱维克出演夜后,身上如同巨蛾的盛装随着投影变幻而展现出梦幻的光彩。
凯瑟琳·莱维克出演夜后
男高音大卫·波蒂略饰演塔米诺
内森·古恩饰帕帕吉诺
·布鲁塞尔蒙特皇家剧院·
导演:Romeo Castellucci
舞美设计:Michael Hansmeyer
光明与黑暗的博弈
德国建筑师、程序员迈克尔·汉斯迈尔与Factum Arte合作,为导演罗密欧·卡斯特鲁奇在布鲁塞尔蒙特皇家剧院(Théâtre Royal de La Monnaie de Munt)上演的歌剧《魔笛》创作了恢弘的舞台布景。
在作品的设计阶段,舞台上所有的布景都是由3D打印制作而成,整个制作流程复杂而辛苦。汉斯迈尔需要在制作布景之前,制作大量的模型。
Factum设计团队创建了一个3D模型来预测舞台的搭建效果。整个布景规模庞大,分割成九个元件便于歌剧院的运输。其中四个部件被悬挂在离地面五六米高的地方,而另外的五个部件则可以在结构的底部移动。
《魔笛》的创作者们热衷于讨论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辩证关系。在罗密欧·卡斯特鲁奇导演的《魔笛》中,他用极致对称的舞台塑造出镜像般的童话世界,运用大量的白色打造圣洁感,并与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者却又似乎在互相侵蚀。
·柏林国家歌剧院·
导演:Yuval Sharon
舞台设计:Mimi Lien
服装设计:Walter Van Bierendonck
拼贴画与木偶的创意搭配
比利时时装设计师沃尔特·范·比伦东克为柏林国家歌剧院的这一版《魔笛》设计了演出服装,并包括一组神奇的提线木偶的造型。他们从天花板上飘落下来,仿佛在人间嬉戏。
设计师研究了木偶设计的历史,借鉴了从包豪斯表演服裝到古埃及木偶艺术的灵感。
美国导演尤瓦尔·沙龙将观众带入了新的影像世界,这些影像同样富有想像力,但在美学上与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将二维拼贴画作为核心创意。
·布雷根茨艺术节·
指挥:帕特里克·萨默斯
合唱指挥:卢卡斯·瓦西里克
作曲:沃尔夫冈·阿玛特乌斯·莫扎特
编剧:埃马努埃尔·希卡内德
绚丽震撼的水上舞台
在2013~2014年度的布雷根茨艺术节上,《魔笛》舞台被设计成以一只巨大海龟为底座、三只色彩鲜艳的喷火巨龙围绕的震撼水上舞台。主舞台宽达二十二米,并且搭配装置结构,绿色森林景观将会在演出时从舞台上“生长”出来。有特技人员吊着威亚、潜入水中,烟雾弥漫,火龙喷火,灯光绚丽,在水天之间上演一场震撼的视觉奇观。
·汉堡国家歌剧院 & 上海大剧院·
导演 Georges Delnon
指挥:Nathan Brock
剧本改编:Johannes Blum
舞台设计:fettFilm/ Momme Hinrichs & Torge Møller
服装设计:Eva-Maria Weber
"音随画动"的全息观演体验
上海大剧院与汉堡国家歌剧院合作的《魔笛》是一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作品,迪曼逊四维公司通过全息电子声罩技术进行剧院声学环境的3D户外还原,在正门广场搭建起一座没有围墙的“剧院”,沉浸式观演对4个观众区分别进行扩声,确保了高品质和一致性的听感,也打破了常规剧场最佳听音位置的局限。声音定位追踪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演员走到哪里,声音就跟到哪里,打造了“音随画动”的沉浸式观剧体验。
·皇家歌剧院·
导演:David McVicar
服装设计:John Macfarlane
灯光设计:Paule Constable
·维尔茨堡梅因弗兰肯剧院·
服装设计:Aylin Kaip
舞台设计:Aylin Kaip
灯光设计:Info Joob
·巴德音乐学院·
导演\剧本改编\舞台\灯光\多媒体设计:Nic Muni
动作指导:Legendre
服装设计:Dobraja
化妆发型设计:Holland
·皇家歌剧院(2015)·
导演:David Mcvicar
撰稿:何天宇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