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CAFA设计学院课程|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2023-03-01


设计学院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方向
研究生二年级课程 
-
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Design Criticism and Curatorial Studies

授课时间
2022.12.05-2022.12.30
共4周




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  导师(授课教师)·


宋协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方振宁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外聘专家


纪玉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总监、副研究员

王乃一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外聘专家


·  特邀授课  ·


吴洪亮
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授课对象 
研究生二年级

选课学生
张   岩、刘汉龙、何瑜曼、李芷君
肖天怡、原一丹、裴文靖、张蓝天
林   丹、陈   萍、高宁研、郭晋婧
李若一、李   松、钱蒙蒙、赵   迟
赵嘉慧、于天一、胡婷儿




01 课程介绍 


· 课 程 目 标 ·

本课程从设计批评与策展的关系展开,并以此延展至跨文化、跨学科的批评与策展。策展作为一个融合多专业、多学科的领域,经历了由实践性很强的“展览制作(exhibition-making)”到“策展(curating)”再到具有反思性的“策展性(the curatorial)”以及“策展性转向(a curatorial turn)”的发展路径,批评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批评不仅重新塑造了我们对于文化生产场域的想象,让谁是参与者、有哪些文化生产方式等种种问题,有了更加多元的解答,更为设计/建筑展的策展实践与其他学科的深层交互建立了平台。 




· 课 程 内 容 ·


单元一:设计批评的概念导入与辨析 

单元二:策展的批判性思维 

单元三:设计批评作为设计展的策展动机与方法 

单元四:跨文化、跨学科策展实践中的批评意识 


单元一:设计批评的概念导入与辨析(资料预习)

本单元重点介绍批评(Criticism)、设计批评(Design Criticism)及设计批评的历史沿革、方法,深入探讨各个概念的历史脉络、内涵与外延,以及其对设计、建筑发展的影响。 

(一)设计批评的基本问题:历史、理论与方法

(二)设计作为视觉文化

(三)消费社会与符号学设计批评

(四)女性主义设计批评 

(五)设计作为物质文化 

(六)设计作为技术:哲学视角 


单元二:策展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意识、思辨性也是当代策展的普适性学术诉求;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与路径这是策展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成为一名优秀策展人的基础素养。


思辨性虚构 (Speculative Fabulation) 是由学者唐娜·哈拉维提出的概念,作为讲述故事 (story telling) 和陈述事实 (fact telling) 的S/F,编织着那些已经逝去的、正在发生的,尚未到来的,物质与符号交集而成的多重世界与时代。本单元基于“思辨性虚构”作为策展方法的理论反思与实践研究,旨在审视其对当下策展范式的影响,进而探寻关于策展潜在或可预的未来。 


授课:

思辨性虚构作为策展方法(王乃一博士)


单元三:设计批评作为设计展的策展动机与方法

“批评性”已经成为当代策展实践的重要基础与特质。设计批评将设计的批评思维、批评观念、批评意识与文化、社会、美学、伦理、政治等知识体系综合起来,把设计展带入新的思辨空间与实践命题中。本单元从设计批评作为设计展的策展动机与方法切入,审视和厘清设计批评对设计展览策划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授课:

设计批评作为设计展的策展动机与方法(纪玉洁副研究员) 


单元四:跨文化、跨学科策展实践中的批评意识 

本单元通过分析跨学科研究方法在当代策展领域的广泛应用,审视新的策展范式是如何对当下及潜在的未来策展方法发挥积极作用的,以及策展是如何在当代语境中不断的翻新、转换和再生的。 


授课:

独立策展的策略和策术(方振宁教授)

入境——策展与展览空间的关系(吴洪亮教授) 



· 课 程 作 业 ·


A_设计展批评文章调研

要求:

从V&A,Design Museum in London, MoMA, Cooper Hewitt,Vitra Design Museum, Red DotDesign Museum, Design Museum Denmark, Triennle Milano, Design Museum in Finland, TheBauhaus-Archiv,Berlin.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设计展中,调研3篇展览批评文章(国内1篇,国外2篇),以ppt形式汇报,以word文本形式提交。


B_以全球范围内的设计类展览为对象,撰写一篇设计展批评文章(不少于3000字)

要求:

1、可以针对一个设计展,也可以是若干相同类别、具有相同特征的设计展或是某位设计策展人策划的多个设计展。

2、提交word版文章,行文要符合学术论文规范。

3、严禁抄袭,提交前需自行完成文章内容的查重。


02 课程作业B方案 (以学生名单排序)



1、张岩

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文章题目:《食物的边界》


内容摘要:

文章主要围绕展览《食物:比盘子大》的艺术实践的展览结构,分析面临重大的生态挑战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确定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以及在一个社会瞬息万变和技术革新的时代食物对我们来说是什么?食物的未来是什么?进一步思考食物作为塑造我们生活世界最强大工具之一其自身语境在当下的意义以及该主题展览在博物馆中展出的意义。


关键词:食物;自然;生态;艺术实践;科技



2、刘汉龙

专业方向:文字艺术设计研究



文章题目:《“Nothing But A Show”——对艺术展“从无到有 A Show About Nothing”的思考及批评》


内容摘要:

展览“从无到有 A Show About Nothing”将贯穿东西方,自当代艺术以来到如今新生的艺术力量汇聚在一起,是杭州当代艺术场馆BY ART MATTERS的开幕大展,也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多角度、多互动的展览形式的当代艺术展览。针对展览发生在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和中国本土杭州天目里这个特殊场域,此回展览对于机构来说,其目标是否达成艺术机构转向一种智识系统的建构,还是借用“无”的东方哲学内涵来发表机构所成立的世界主义立场。为此,我逐步将探讨展览本身的本土原创性和其价值。


关键词:智识;东方哲学;世界主义;策展;当代艺术



3、何瑜曼

专业方向:国家形象设计研究




文章题目:《观看就是语言——乔纳森·斯坦普策划展览“观看之道”引发思考》


内容摘要:

在进入到众多的展览中时,我们该看什么?是该关注展出的作品信息、文化背景?还是关注某种以艺术为形式或载体的文化宣言?又或只是为了打卡留念?每个人在看展时都有属于自己的“观看之道”。乔纳森·斯坦普策划的展览“观看之道”表达了当下中国的现实与创作的某种呼应和启示——而这不仅仅指艺术作品之间和艺术家之间,同样指向了艺术背后。 


关键词:观看之道;图像批判;艺术表达



4、李芷君

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文章题目:《当代数字虚拟展览的发展特征与未来策略》


内容摘要:

近年来,“数字虚拟展览”成为为美术馆和博物馆展览和策展的新形式,在数字时代环境的背景下,数字虚拟展览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展览方式。当代数字虚拟展览的发展特征也有新的变化。本文从策展人、观众、数字展品、数字体验等角度总结了四种数字虚拟展览的基本特征,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分析了这些特征所面临的发展可能,并且指出了很多目前大多数研究中不曾重视的发展问题。数字虚拟展览应当不在是现实展览的附属品,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我们应当呼吁更多人关注数字虚拟展览,创造更好的数字发展环境,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字虚拟展览;未来策略;数字技术;数字展品



5、肖天怡

专业方向:消费影像研究




文章题目:《艺术展览中主题的动物转向》


内容摘要:

笔者选取了两个在完全不同的国家围绕动物相关主题和概念组织和创作的艺术展进行分析,在展览中,这些艺术作品分别以某种方式处理了动物和人类的分类,通过参考德里达和阿甘本对人与动物边界的概念化方式来概述并展示它们之间的构成性混淆,艺术家们通过人类与动物的归属与区分,对人类自我进行隐喻的表达。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人类不再是中心,而是与动植物,甚至无机物保持着更为平等的关系。艺术家作品的非人转向呈现出的最终精神传达仍是人类自身。展览是传播、体验和当代艺术的主要形式,近年来的艺术展览主题中的非人转向借由当代艺术家的视角,让观者重新审视人类于自然界的定位。 


关键词:动物艺术;非人转向;策展研究



6、原一丹

专业方向:时装与首饰研究




文章题目:《时尚的现代性批判——来自MoMA的时尚观》


内容摘要:

现代性作为建筑设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影响并扩大到其他设计学科,以服装设计为例,建筑与服装两者之间尤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借由来自MoMA的三个关于建筑与时装的展览,从现代性概念入手,以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 建筑展览为起点,引出由同一策展人 Bernard Rudofsky所策划的服装展览Are Clothes Modern?以及与此横跨73年并互为承接关系的 Is Fashion Modern?展览。分别从策展缘起,具体内容、作品种类以及展览方式来完成对时尚“现代性”的反思。可以发现在展品的选择和解释上,MoMA更多的是在讲社会学层面的现代,而非艺术、审美层面上的现代,此次展览更像是一次时尚在社会学层面的综述,并且这种“现代性”思路贯穿到了MoMA之后同时期的时装展览。


关键词:时尚策展;现代性;建筑设计;服装设计;文化;时尚体系



7、裴文靖

专业方向:传统工艺与技能研究




文章题目:《神秘与超现实——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女性主义启发》


内容摘要: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在疫情背景下经历了一年的停滞后姗姗来迟,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展览主题为“梦想之乳”,充斥着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童话幻想,其中涉及20世纪现代主义女性艺术大师的回顾单元,透过重读历史视角的方式重新认识“女性主义艺术”,聚焦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女性主义问题,此次展览超过90%的参展艺术家为女性,是女性艺术家参展人数最多的展览,在强调在艺术史背景下男女不平等与少数身份认同之外,其策展人也表示不想变成一场标榜女性主义的展览,所以在其策展理念层面也展示非目的性的全新叙事可能。笔者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在神秘与超现实语境下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女性主义启发。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威尼斯双年展



8、张蓝天

专业方向:机器人艺术设计研究



文章题目:《重构欲望的本源:<坐标系·天空盒>中潜藏的异轨视角》


内容摘要:

本文以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提到的异轨作为视角,切入陈抱阳与邵晓明策划的《坐标系·天空盒》这一展览的展览评论之中。在异轨的视角中,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展现出自身的非物质贫乏和异化。《坐标系·天空盒》这一展览以“坐标系”与“天空盒”这两大切割与重组世界秩序的方式进行策展,这其中暗潜藏着与异轨相同的哲学思辨。笔者将分别环绕五大坐标系,聚焦其中与异轨碰撞并将异轨概念拓展的部分,以及在异轨视角中此次展览与异轨目的的差异。


关键词:景观社会;异轨;展览史学




9、林丹

专业方向:社会设计研究




文章题目:《论参与式艺术与美术馆的关系 ——以“胡小芳”事件为例》


内容摘要: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展出艺术家胡尹萍个展:胡小芳和乔小幻,本文以展览其中的板块之—“胡小芳”事件作为样本,试图厘清社会参与式艺术与展览意识间的关系。这类艺术类型与美术馆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美术馆或许并不是展现参与式艺术的最佳场所;另一方面,美术馆也许会成为参与式艺术中的构成部分,或是其反思的对象。


关键词:“胡小芳”事件;社会参与式艺术;美术馆



10、陈萍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原境与重构——<星星1979>》


内容摘要:

本文从原境与重构这两者的定义入手,贯穿对于历史遗址或事件的考古与展览,讨论巫鸿先生在2019年策划的《星星:1979》展览的时代意义。新旧星星美展是学术与美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对抗,构思中更多的是从学术的角度上对于展览定义的重构,新事件策划的本身不仅仅是对于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更多地是从美术史的角度进行的一次梳理与试探。对于这场跨越40年的展览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如何,通过重新空间意义上的组织能够有更切实的感受,且提供了有形的可供现实参考的意义。


关键词:星星;原境;重构;考古



11、高宁研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设计乌托邦”的本土理想与观望》


内容摘要:

本文从“设计乌托邦”展览命名的概念、中意方对“设计乌托邦”展览展陈设计的不同以及“设计乌托邦”在中国语境下的现状三个方面展开尝试对展览“设计乌托邦1880-1980:设计百年史/比亚杰蒂-科尼格收藏”进行评述与分析。试图通过词源概念的探索剖析策展语境的构想;通过展览空间设计的方式挖掘策展人对于展览脉络的梳理与表意;通过国际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展望中国设计的现代理想。


关键词:现代设计;乌托邦;中国设计;设计理想



12、郭晋婧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共鸣,设计更好的世界:何为更好?》


内容摘要:

伦敦设计双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的策展人提出,设计将成为一种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世界性语言,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世界变好。本届展览的主题是共鸣,探寻“设计如何为世界今日面对的挑战与危机提供解决方案”。我们能否设计一个更好的世界?在疫情时代更容易激励人心对美好未来的愿景。这不禁让我思考“更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当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对全球化和技术所定义的“更好”的主导范式提出质疑时,人们对这个词汇有共鸣,并开发了关键的设计技术,以找到提出更好问题的新方法。本文以2021年伦敦设计双年展为具体对象,深入研究其中三个典型的案例。讨论关于环境、健康、社会等方面的危机问题,用设计作为解决方案或者问题导向。分别探讨更美好的世界的面向;我们如何选择更好的东西;设计乐观主义和设计真的能做出更好的东西吗?等方向问题。


关键词:更好;标准;设计乐观主义;危机



13、李若一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浅谈策展中的游牧思想——以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为例》


摘要:

本文从策展思维和空间叙事两个方面,思考和分析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双”)中闪现的游牧思想,希望可以为策展实践提供新的方法、策略与路径。从思维层面看,深双的主题延展、板块结构、空间理念呈现出多元共生、差异流变的“游牧”风格。从实践层面看,深双的作品选择和展陈设计是策展领域对游牧思想的回应。


关键词:策展;策展思维;游牧思想;深双;策展实践



14、李松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垃圾时代,设计能做什么?》


内容摘要:

杰玛科廷在伦敦设计博物馆策划的《“废弃物时代”设计能做什么?》,介于整个展览主体本身的环保实施策略予以肯定。从策展内容来看,设计师以不同材料的设计转型来回应当下废弃物危机的时代弊病。从废弃物本身而言,首先,展览始终未关注过度消费和可持续生产方式的问题。其次,废弃物的回收程序是否会增加碳足迹排放量以及资源成本的负担或消耗是不可确定的。最后,产品终端能否转向为设计生产知识,从而使回收利用生产路径单元化,继而转变为具有弹性自主化的分散生产机制,用以消化集中回收的压力。


关键词:废弃物;可持续方式;回收机制



15、钱蒙蒙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电子游戏——交互以外的“交互”》


内容摘要:

数字化时代,电子游戏的逐步发展使其成为构建数字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媒介系统。通过对MoMA所策划展览“永不孤独——电子游戏与其它交互设计”的解读,探讨其在设计语境下对电子游戏交互特征的文化构建方式。同时基于其在构建过程中以平台收藏,展览主旨的设定以及对电子游戏交互设计层面的关注等角度,以展览对比的研究形式思考策展在电子游戏文化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与局限。


关键词:电子游戏;交互设计;交互性;数字文化 



16、赵迟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展览中的疗愈力量》 


内容摘要:

2020年始,新冠疫情来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着滚屏而来的负面信息,很多人们都开始出现焦虑、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来势汹汹的疫情将原本就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成倍扩大,人们现在需要什么?人们未来需要什么?艺术能帮上什么忙?如今,艺术治疗/疗愈(Art therapy)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也出现在很多展览的空间中,展览作为一种与观众的“对话场”正是疗愈心灵的绝佳场域。本文以展览为手段,以疗愈为理想,探索与人们心灵解码、情感共鸣息息相关的展览空间营造,分别从“策展性活动”“展览作品”“展览空间营造”三个角度探讨展览中的疗愈力量。


关键词:策展;艺术疗愈;策展性活动;展览作品;展览空间



17、赵嘉慧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浪费时代:设计能做什么?”展览回顾——展览对可持续设计的推动作用》


内容摘要:

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肆传播促使我们重新将可持续设计或绿色设计变为热点议题,可持续设计成为了应对当下环境破坏、人类世危机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博物馆作为承担公共教育的社会责任的重要场所,该如何通过设计展览推动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与传播?由于建设周期短,实效性强,展览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材料与能源的浪费,以绿色可持续为议题的展览该如何应对展览本身的浪费问题?本文将以伦敦设计博物馆在2021年10月22日开幕的展览“浪费时代:设计能做什么?”(Waste age:what can design do?)为分析对象,讨论设计展览如何对人类危机作出回应,如何助力可持续设计传播、承担公共教育责任。


关键词:策展;展览;可持续设计;公共教育



18、于天一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包容性、多感官设计实践的宣言——<感官:超越视觉的设计>》


内容摘要:

随着展览设计的发展,传统博物馆以“展品”为中心的定位开始转向以“现象”为主的趋势,设计师和策展人开始认识到展览不仅仅是对展品进行简单罗列,而是将观众作为体验的主体,对其体验感官进行组合与互动的设计,从而使其更简单且深刻地接受展览内容。这种由“物”向“人”的认知转向,基于观众的身体与感官。《感官:超越视觉的设计》便是一场包容性、多感官设计实践的宣言。展览中的当代设计师们尝试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等各种手段的感官体验方式,突破传统设计中以视觉为主导的方式,热切地寻求刺激人们感官反应的方法,提高每个人接收信息、探索世界和互动体验的能力,丰富日常生活中人与世界的互动,也加强了设计与感官体验之间的密切联系;COOPER HEWITT的策展团队通过多感官介入探索实验性作品与实用解决方案,接受观众差异的需求,以包容性设计解决实际问题,从新的感知角度理解人与世界的联结方式,将博物馆逐渐变成了一个感官互动的试验性场所,以实现更大的策展目标。


关键词:设计策展;多感官;包容性设计;互动体验;策展目标



19、胡婷儿

专业方向: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文章题目:《当策展与批评互文——以“设计与暴力”线上策展实验为例》


内容摘要:

线上展览、数字策展盛行的当下,各种主题、形式、内容的展览项目比比皆然。我们作为观者,时而在AR、XR的沉浸式展览体验中感到头晕目眩,时而在“白盒子”式美术馆的3D模型点按式体验下只觉枯燥乏味。然而,线上展览的意义或许不该在于它有如何绚烂的视觉冲击,或它是还原度多高的线上“白盒子”。一场2013年的线上数字展览值得我们于2023年再度回味——现代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MoMA)的“设计与暴力”(Design and Violence)。这是MoMA首次大型网络展览,也是一次策展实验项目,作为21世纪设计策展的里程碑带来了庞大而持久的影响力。时下,当我们迷失在海量的数字信息与新鲜噱头里,回顾这场十年前精炼而有力的网页清单式展览,或许能为我们思考线上展览和数字策展的未来构建起更明晰和更深刻的理解认知。


关键词:设计策展;设计批评;线上;展览;策展实验



03 作业评议


结课汇报合影






姜九月

《艺术与设计》杂志编辑部主任


记得纽约大学艺术史系的教授Tom Mcdonough 之前说过:“今天的艺术批评显然不是在推进文化,而是在找到一群对象你可以向他们宣传。批评家宣传某一作品,并非因为这个作品让他激动、不吐不快,而是因为这是一个他可以把持的小⻆落。”如果缺乏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也不能称之为批评。因此大家在写文章或者重新复盘所报选题的时候,可能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我的文章可以给未来或者给这个领域带来什么新东⻄?”“我的表达是有着独立的观点且自由的么?”





刘希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研究员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展评有两类,一类是对单一展览的复述或评论,另一类是对若干个展览反映出的现象综合分析。此次课程的作业也包含了这两类文章,比如刘汉龙对“从无到有”展览的批判性思考,李芷君对几个数字虚拟展览的比较也反思。事实上,对于一篇展评来说,描述展览的那部分是相对容易的,而以一个中立的角度甚至带有批判性的视角来思考展览的贡献和问题,是比较难的部分,这涉及到写作者对自身立场的坚定、并能够从纷杂的展览素材中寻思理清头绪。同学们可就后者大胆尝试,这或将会为计划从事策展的你们提供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另外,有一些同学在写作过程中还注意到了二手材料的问题,他们也尝试了以参观者的视角介入进行解决。




薛天宠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召集人


通过汇报讲述,了解到同学们作业是以展览个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展览内容评论作为基础进而对展览所展现出的表象及背后深刻原因进行分析。同学们作业内容呈现出思考方式和视角的多样性,在解读展览的过程中能够捕捉更多维度的信息进行链接融合,最终形成具有个人视角和观点的文章。这种展开式展览阅读与评论写作的训练对学生们面对展览现场进行深入观察、抓取信息非常有帮助,逐步建立起具有广域视野和逻辑分析的研究路径,当同学们再次投入到策展实践的过程中会形成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王乃一

博士


大家的文章在完整度和论点角度有很大进展。当把展览作为研究对象来写展评的时候,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自己作为研究者不在场的情况。这次同学们挑选的展览很多都是过去的展览,我们如何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掌握的一手资料的丰富程度与文章的深入程度有很强关联性。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和疫情的影响,同学们更多是收集网络上的资料,消化别的学者写得展评,把二手资料再做转译。但是展评并不是去总结这些内容,当大家获取资料的途径重合度比较高时,出发点以及论点的新颖性——为什么这篇展评还有存在的价值,这些是非常关键的。另外,我更建议选择一个展览作为切入点,避免泛化,形成有聚焦和纵深的深度内容。




纪玉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总监、副研究员


从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整个课程作业的推进看,经历了前期选题到中期进展再到最后的作业汇报,每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尤其在文章的拟题与选题上,有些同学进一步强化了问题意识,独立批评的意识,也更具思辨与批判性。在文章的行文中,大部分同学的写作手法、叙述风格有比较强的辨识度。但要注意的是,无论偏理论研究性的论文还是应用研究性的论文,都要注意叙事逻辑的谋划,论点、论述和结论要层层深入,步步递进。ppt汇报的技巧与文章结构息息相关,需要注意逻辑清晰,简洁概括、强化重点,学会用关键词,当然这涉及到思维问题,同学们还要在演讲汇报的能力上进一步深耕。



资料整理:李若一、于天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变革和加速,设计与经济、生活、社会和文化的融合发展正在呈现复杂的多样性形态,设计批评与设计策展以独特的视野、方法论和策略机制对设计介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多维可能性、目标和价值进行评价和反思,进一步修正设计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本学科研究方向以中国快速变革的经济与社会现实为基础,充分理解并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求,在产业融合研究,社会创新发展研究以及商业价值创造研究三个维度形成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批评与设计策展研究的专业特色和学术地位,以及实际的研究作用和价值。推动设计批评、设计策展与公共问题、社会机制和城市发展的广泛融合创新,从而创新设计发展的规律、方法和系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危机与生态设计、艺术治疗、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更多资讯可关注CAFA设计学院官网 
http://design.cafa.edu.cn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策展研究

1176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