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索尼影业VR高管:游戏、电影、VR正在加速融合

原创 2023-03-14

Esther | 编辑

随着游戏改编电视剧、电影成为趋势,索尼也开始关注影视剧IP改编游戏的方向。实际上,索尼影业旗下已经有多个IP被开发成VR游戏,比如《黑衣人》、《蜘蛛侠》、《捉鬼敢死队》等等。作为同时拥有游戏内容、硬件、影视IP等多项业务的公司,索尼似乎想将游戏、电影和VR融合到一个生态系统中,在近期接受外媒GamesBeat采访时,索尼影业VR高级副总裁Jake Zim就透露了这样的愿景。

据青亭网了解,Jake Zim从8年前就开始涉足VR,而现在看到了新一代VR头显为游戏带来的回报和增长。他认为,现在是游戏史上独一无二的时间点,因为VR、游戏、电影等各类媒体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正在逐渐融合为同一个生态系统。以下是本次采访的整理:

GamesBeat:可以谈谈你在从业经验吗?

Jake Zim:我在索尼工作了12年,现在是索尼影业的VR高级副总裁。在加入索尼之前,曾在福克斯、狮门影业工作。大约8年前,我首次体验VR盒子,觉得很有趣,并看到了这项新技术的机会。我认为,VR不仅可以作为电影的营销方式,还可以拓展新的业务,因此想在索尼影业内建立了一个小型内容业务部,探索沉浸式VR叙事。

Jake Zim

后来在2016年,索尼PlayStation推出了PS VR,我也在索尼影业创办了VR部门,主要任务是将索尼独占IP移植到VR中,让观众和自己喜欢的IP角色互动,并通过这种新鲜的体验来盈利。

因此,我们开始和PlayStation、Meta等平台合作,共同构建基于IP的VR内容业务,而接下来,将会公布多款VR应用

GamesBeat:索尼影业VR部门此前都推出了哪些VR游戏?

Zim:在线下大空间市场,我们和The Void合作,推出了捉鬼敢死队、勇敢者游戏主题的线下VR游戏。此外,还和Dreamscape合作,开发黑衣人IP的VR游戏。

而在消费级VR游戏中,我们开发了蜘蛛侠VR游戏,来宣传蜘蛛侠真人电影。此外,还和动感椅品牌D-BOX合作,开发鸡皮疙瘩VR游戏。这些都是在2016年、2017年左右的项目,只是索尼影业VR旗下的部分作品。

后来,我们加大了开发力度,和TequilaWorks合作开发了《土拨鼠日》VR游戏,延续电影的剧情。近期,我们还与XR Games合作,开发了《僵尸之地:Headshot Fever》。该作已经在Quest等VR平台发布,不久前也登陆PS VR2。

简单来讲,我们早期的业务是线下VR,后来开始涉足影视营销,然后通过与游戏工作室合作,建立VR游戏业务

GamesBeat:索尼影业的VR业务的资金回报如何?

Zim:我们一直尝试将IP+VR游戏转化为赚钱的业务,随着业务规模增长,我们已经开始看到真正的回报。尽管现阶段我们的业务占比还比较小,但未来依然有望随着VR市场增长,而获得巨大上升空间。

GamesBeat:尽管VR游戏市场规模依然小于预期,但还是有一些开发者在这个小众市场获得好的收益,比如Schell Games,该公司几乎所有VR游戏的销量都超过了100万份,他们在VR领域坚持了足够长时间,高质量的游戏也为其带来了回报。

随着时间推移,VR游戏市场经历了一轮洗牌,坚持到现在的开发者们正开始赚钱。除了Schell外,Resolution Games也将VR游戏变成了真正的生意,该公司有100名人员在开发VR。尽管VR市场还是没有预期中那么大,但的确有人在赚钱。

Zim:电影行业也是如此,有各种规模的电影公司,比如哥伦比亚影业更常拍摄蜘蛛侠、捉鬼敢死队等大片,追求高投入、高回报。而Screen Gems、Tri-Star等较小型的公司也在拍摄电影,只是重点、预算不同,目标受众也不同。

相比之下,VR游戏就像是电影行业中的恐怖电影,虽然市场小众,但需要专业知识,瞄准特定的爱好者。从业务角度来看,一些VR工作室表现出色,并爬到了行业顶端(比如Resolution Games、nDreams、XR Games、Vertigo、Skydance),它们在经历艰难阶段后,构建了真正热门的VR作品。与此同时,它们的作品也在Quest商店的精选机制中受益

GamesBeat:索尼影业靠谁来开发VR游戏?有内部开发者吗?

Zim:我们负责投资、分发和营销,开发则全部交给外包。我们曾和XR Games合作,现在正在和nDreams合作开发《捉鬼敢死队VR》。很快,还将宣布3-4款VR大作,这些游戏都是由一流的VR工作室开发的。我们希望与VR工作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一次性雇用,而且这些工作室是在PlayStation和Meta帮助下去选择的。

GamesBeat:随着游戏和影视的结合越来越广泛,索尼影业VR在这种趋势中投入了多少?比如将电影IP引入VR?

Zim:游戏内容在线性平台上也可以很好的讲故事,比如《神秘海域》、《最后生还者》就很成功。与此同时,索尼拥有实现这种融合的资源,比如优秀的游戏IP、内容创造力,以及制作、营销电影和电视剧的能力。此外,索尼在消费电子市场拥有不小的影响力,将整合整个生态系统。

通过各行业合作,也许未来《最后生还者》等IP中的世界,可以扩展到更多不同的平台。比如,将电视剧等线性内容、原创故事,引入到交互式VR游戏中。

GamesBeat:鉴于VR游戏生态的发展现状,你认为几年后它会变得怎么样?

Zim:我喜欢对技术建立长远预期,而且技术发展速度往往比预期更快。此外,VR市场有多个大玩家,比如Meta、苹果、索尼,不同的公司工作方式不同,软硬件迭代方式也不同。

就索尼来讲,我们的设计重点是用户体验,虽然PS VR到PS VR2的迭代跨越了很多年,但新产品依然具有影响力。PS VR2配备的创新技术,将为开发者解锁游戏设计的更多可能性。除了PS VR2外,Quest 2等VR头显也在发展,越多公司进入VR行业,就对VR生态系统越有益。

目前,硬件是VR最大的障碍,然而硬件迭代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变得更舒适、更便携、散热低、续航长、外观时尚、售价低,并且能支持游戏、社交和通信等多种应用。那么,现阶段的VR与我的预期差多少呢?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VR已经在正轨上发展

GamesBeat:我曾在PS VR2上玩过《地平线:山之呼唤》,这是一款很有趣的游戏,视觉效果足够好,但VR头显比较笨重,佩戴体验不够理想。比如在我转头时,可能会碰到眼镜,让眼前的画面变得模糊,因此需要手动校正位置。

Zim:硬件戴在头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每个人的脸型、头型、IPD各不相同,而且穿戴时还会弄乱头发。不过,VR头显设计会越变越好,真正接受VR的人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GamesBeat:相比于7年前,现在的VR硬件已经弥补了之前缺少的一些技术,未来也许VR会在舒适性、触觉、体感等方面更加完善,并带来全面的沉浸式体验。对此你怎么看?这种类似于全息甲板的VR体验,能否在未来通过类似元宇宙的形式来交付?

Zim:这是最终的目标,尽管元宇宙还只是个术语,很难定义为一项业务,但我们几乎都可以想象这个概念的大概样子。塑造元宇宙需要满足多项前提,这些前提涉及硬件、软件、计算、热量、成本等多方面,因此发展之路面临很多挑战。

如果说元宇宙是一种视觉计算,那么我相信大家对它的预期可以达成共识。在我看来,游戏工作室已经在通过游戏引擎来开发实时交互的3D内容,而这些内容可以很好的视觉计算硬件(AR/VR)中运行。

随着AR/VR硬件迭代,我相信未来它将能全天候佩戴,增强我们的视觉(比如热成像、放大和缩小),或是用来玩游戏、社交、协作。即使厂商在AR眼镜上投入大量研发和成本,也还是要应对市场和营销的挑战,这是科技发展常有的事。

GamesBeat:可以介绍一下PS VR2的体验亮点吗?

Zim:除了出色、稳定的视觉质量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物理追踪、运动追踪,比如头、手势、眼球追踪等等。结合这些技术,VR游戏可以有更多种玩法。比如在《Switchback VR》中,玩家眨眼动作也会触发游戏交互,因此在游戏中你需要控制眨眼时机,而且注视点信息还可以结合手势追踪,帮助你快速按下目标按钮(眼睛所看的按钮)。

这些功能是VR独有的,可以为游戏带来PC等其他平台不具备的玩法。

GamesBeat:在设计VR的时候,是应该寻找VR独有的功能,还是应该充分利用VR已有的特性呢?

此前我曾在PS VR上玩过《俄罗斯方块:效应》,但后来发现,用普通游戏手柄玩比用VR手柄更灵敏,而且VR的立体视觉并没有比2D版本好很多。另一方面,很多人说可以在VR中开设大型虚拟商场,模拟线下商场体验,这些形式的VR有必要吗?

Zim:VR行业不应该模仿现有的行业,也不应该在不用戴头显就能有效完成的事情上,增加额外的门槛。在我看来,俄罗斯方块是一款跨平台游戏,它可以在手机上玩,也可以在游戏机上玩,甚至在VR上玩,但并不是说VR的沉浸感可以让俄罗斯方块变得更好玩。

而在VR中开商场,虽然概念新颖,但无疑为电商体验增加了更多门槛,因此可能难以被人们接受。实际上,为了促进消费,亚马逊官网设立了一个原则,即尽可能简化点击购买的步骤,加速下单(以至于推出了一键下单功能)。

就索尼影业来讲,我们的目标是以IP入手,探索在VR中行得通的体验。其中最终的问题,就是VR带来的价值,能否吸引人们戴上头显。以及如何用VR为人们带来足够的价值。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VR能否实现人们的想象?参考万圣节Cosplay玩法,VR游戏也可以让玩家随时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比如捉鬼敢死队成员,或是蜘蛛侠,在VR中你将可以体验到电影中才有的超能力。

因此,在开发基于IP的VR游戏时,我们首先考虑,使用头显和手柄的交互体验,能否满足玩家的预期。物理模拟是VR的一大特性,VR游戏内容与用户动作越同步,沉浸感越好。一些畅销VR游戏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原理,比如《Beat Saber》、《Walkabout》、《Superhot》。不过《俄罗斯方块:效应》并没有充分利用头、手交互,只是结合了VR的3D立体视觉。

BeatGames:未来VR平台还能快速迭代吗?PS VR2已经引入了眼球追踪等新功能,以及优化的触觉反馈机制,就拿触觉反馈来讲,这项技术还能如何优化?

Zim:VR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就是利用当今的技术,还可以进一步解锁VR的潜力。尽管在成本、生产、设计上面临挑战,但挑战意味着突破,现在的VR就像处于PS2的时代,我们还在等待下一个时代。等到VR再次迭代,它还将为VR游戏带来更多可能

不管是触觉反馈、全身追踪、近场感、语音聊天、多人社交活动,甚至大型的多人大逃杀游戏,当我们将技术的成本做到更低、做到更快时,所有这些都将陆续解锁,这些知识硬件时代即将到来的挑战。

参考:

https://venturebeat.com/games/how-sony-is-blending-games-movies-and-vr-into-the-same-ecosystem-jake-zim-interview/

( END)


 
每天五分钟,轻松了解前沿科技。    
         —— 青亭网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青亭网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VR

1350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