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清华美院研究生课程教学成果展示|《新媒体艺术创作》
-
2023-03-14
- 作品展示 -
01 《唤》
Calling of the Deep
教师点评 |
这件VR作品极具创意的将海洋公园中被圈养的动物的感受与人类密室逃脱游戏相融合,形成了非常巧妙的隐喻关系,让体验者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组员 |
和冰如 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
李欣洋 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
李叁陆 环境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专业
严冬钰 科普(产品设计)
顾文璟 信息艺术设计系摄影专业
作品阐述 |
基于对虎鲸表演场地的了解与学习,在空间方面,本游戏主要将空间分为两部分:安全屋与表演区域。
本游戏的背景故事来源于奥兰多海洋世界的著名虎鲸"提里库姆"(“Tilikum”)。游戏场景均呈现出人类生活环境的特征,例如卧室、厨房、更衣室等,但房间中的物品均暗示了此处真实地点与主人公身份,所需寻找的物品皆包含海洋、水族馆、驯兽员、海洋生物等信息。
游戏中的视觉效果、音效与环境氛围均展现了在水光笼罩下的生活空间,在一次次往返寻找物品的解谜过程中,人会逐渐感受到枯燥、无聊和被催促的痛苦,以此用“非现实”的人类视角展现,感受生物被迫反复遵循指令的痛苦与生命的流逝。
在结局部分,当参与者收集完所有物品回到安全屋后,他可以通过秘密通道进入另一个世界。在此,我们插入了一段海豚群游泳的全景视频,但背景却响起了虎鲸Tilikum去世的新闻稿,此时玩家是否是真的获得了自由?玩家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希望我们的作品能让参与者感受到“他者”所感,唤起人们对于海洋表演动物的同理心。
教师点评 |
这件VR作品将“碑”的纪念意义赋予虚拟空间,在开放而隐秘的“天台”上呈现出埋藏深处的记忆与梦想,充分激发体验者与作品的共鸣。
组员 |
聂涵雅 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
陆瑶 信息艺术设计
孙逸菲 科普视传
张楚漪 视觉传达
梁明宇 视觉传达
作品阐述 |
最初得到“天台”这一方向时,我们尝试思考,天台在我们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一个景观瞭望台?一个堆放杂物的空旷地带?还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密天地?
我们希望挖掘出天台的另一面,天台可以是一个自我发泄,寻求思想闭环的场所;可以是登高望远,看待世界与人生的另一视角。
天台意味着一个繁忙的世界中与他人隔绝的净土,人们这里倾吐无法言说的烦恼与忧愁,但离开天台之时,难以梳理的郁结被埋葬于此,我们不能带着无能被达成的愿望回到现实世界。
我们希望能够创建一个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天台”,扮演误入其中的角色,去阅读与体会天台的“故事们”。
主要效果图
03 《马丁内兹的记忆》
Memories of Martinez
教师点评 |
这件VR作品以反战为主题构建了完整的虚拟故事背景,通过精细场景还原将战场的残酷与家庭的温馨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让观众在探索人物线索的过程中,反思战争的意义。
组员 |
刘飞 信息艺术设计系动画设计
钱沣盈 科普信息与交互设计
杨直方 视觉传达设计
王玲玲 信息艺术设计系动画设计
郭渊如 信息艺术设计系动画设计
作品阐述 |
前线,炮火轰鸣,硝烟弥漫,在遮云蔽日的大雪之下,壮观的废墟倒伏在尘土之中。
对很多身处战争中的普通人来说,战争或许这一刻才真正“开始”。在这里,玩家将以第一人称视角探索战场,并逐渐解锁记忆片段。当任务完成后,玩家将会进入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记忆中...
05 《家·记忆》
教师点评 |
这件作品是件以水作为核心媒介的实体交互作品,通过充分挖掘水的文化意义和物理属性,对人与家庭的情感联系进行了很好的抽象隐喻,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组员 |
杜珂欣 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
洪学思 GIX项目(设计学)
李雅 科普产品设计
程伽伦 科普展示设计
作品阐述 |
为实现记忆与水雾的抽象映射,我们基于TouchDesigner设计并实现了多种交互效果,观众在与屏幕的交互中,可以擦拭雾气、查看图像,而雾气后的图像随着擦拭逐渐弥散、更加模糊。在交互过程中,水滴入池,影像再次呈现于水面之上,实体装置的水滴又为交互增加了新的感知维度。
记忆·浮现
观众左右滑动,选择照片交互
记忆·擦拭
移动手指擦拭屏幕画面
记忆·模糊
水雾后的照片随着擦拭愈加模糊
记忆·触摸
随着观众触摸,水滴入池,影像投于水面,可伸手触摸流水,近距离查看影像
“人们永远无法预知片刻的价值,直到这个片刻成为回忆。”我们希望在观看与触摸的过程中,该装置能够唤起观者关于家庭那些渺远、温暖的片刻回忆。
教师点评 |
这件作品采用了一种开放的数据库艺术形式,承载了多元艺术形态。通过无数通往天台的楼梯连接每个人心中宝贵的情感记忆,打开门即进入了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组员 |
李佳颖 视觉传达系科普视传专业
劳晓晴 信息艺术设计系动画专业
张宁宁 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
高 阳 工业设计系展示设计专业
作品阐述 |
天台是现实信息流动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天台也意味着钢筋水泥中的片刻自由。但如今,天台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开放与封闭,构成了天台的矛盾性。
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建立相对统一的体验场景。以数据库艺术的形式,呈现多元的叙事形式的集成。观者通过通道和门,穿梭于不同的天台场景中,体验每一个表达,以风为线索,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演示视频
天台Rooftop数据库艺术平台
每一个“天台”作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链接、相互指引。
01 Rooftop Love
天台爱情的故事包含了许多人的信息和形态。这种甜蜜、惊喜和失望均为片刻,人和人的羁绊像风一样是流动的。但就是这种众多的信息和羁绊,形成“自我天台”。
天台上的一张信纸,展开是天台爱情故事的发展阶段,最终爱情也与信纸一样随风飘走,飞向角落陈旧的电视机。
02 NIGHTMARE
天台能够囊括吸收所有的情绪,也是释放情绪的最佳地点,以为将一切抛弃后收获“自由”,但其实是另一段“禁锢”的开始...
03 天台
当我们在寻找天台时,我们在寻找什么?天台装着的,其实都是人群里“装不下的”——无处释放的压力、藏在角落的秘密……
天台飘动的床单似乎是一个绝佳的“避难所”。
04 Wind Collection
天台是一个建筑里能接触到最大面积的风的地方,风承载着信息来或去。风仿佛看不见,也看得见。风轻盈地、凛冽地、无声无息地作用着介质。像信息一样包裹着我们的生活。
天台上的风将水洼吹出阵阵涟漪,通过湿拓画颜料来采集风的流动,用变化的颜料记录无形的风。
欢迎你来这里分享你的天台。
- 同学们的话 -
通过本课程,同学们在理论层面对新媒体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在创作实践中有了进一步的锻炼。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积极讨论,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思维碰撞,发挥各自所长,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方案不断优化,并得以实现。这将为同学们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END -
图文来源 | 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 王之纲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张雪莹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