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两会8个文博提案建议|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 | 河南两文博基地挂牌

2023-03-09

 

    2023年3月9日    


【两会】

■    王春法代表:扩大文博“朋友圈”

      国博将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    张自成委员:推动落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 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监督

■    都海江委员: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

■    钟敏代表:加快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改扩建

■    田向利委员: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迪丽娜尔·阿布拉委员:让中华文化浸润人心

■    郑喆轩代表:加快推进古蜀文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方北松代表:建议开辟考古新出土(水)珍贵有机质文物保护工作绿色通道


【综合】

■    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建设工作

■    河南一日挂牌两科研基地

■    运城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

■    毋慧芳任三门峡市文旅局局长


【博物馆】

■    “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在京展出

■    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延期

■    日照市博物馆将于3月11日免费为市民鉴宝

■    河南博物院90件套精品文物惊艳无锡


【考古】

■    重庆女子考古队的故事

■    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

■    河南安阳发现距今约7800年裴李岗时期遗址


两会 | 文博

王春法:扩大文博“朋友圈”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应扩大文博领域“朋友圈”,让更多的中国优质展览走出去,改变文博领域“入超”现象,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在业内,国家博物馆应树立行业标杆,促进博物馆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

扩大文博交往朋友圈  改变“入超”现象

去年,503件带着古罗马文明记忆的意大利珍贵文物来到国家博物馆,开启两大文明古国的千年文化碰撞。同年,第二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大洲26个国家的百余位博物馆馆长和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

扩大文博交往朋友圈,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用心做的事。在王春法看来,相比其他艺术门类,文博领域是一个低敏感度、高亲和力、高触达率的行业,具有较高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虽说如此,但中国文博展览走出去的不多,甚至存在“入超”现象。何谓“入超”呢?王春法解释说,就是国外来中国办展的多,中国出去办展的少,无论是文物的展览,还是艺术品的展览,相对来讲,都是“引进的多一些,走出去的少一些”。

“事实上,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正如前面所讲,无论是联合办展,还是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论坛,都有效地传播了中国声音,传播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念。”王春法说。

王春法介绍,近年来,国家博物馆积极履行国家文化客厅职能,坚持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强化国际传播能力作为重要方向,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是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举办展览和文化活动。如配合中意文化旅游年举办“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展览也受到观众广泛关注,累计接待观众超过24万人次。二是打造国家文化交流品牌。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球博物馆在线珍藏展示活动”,不仅联系了22个国家的代表性博物馆参加,还动员了10家国内博物馆参加活动,推动形成博物馆领域中外交流的平台。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吸引全球26个国家百余位博物馆馆长和代表。三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如向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输出“食味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等。四是参与博物馆国际治理,向国际博物馆界发出中国声音。持续做好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等国际组织工作,轮值主办中韩日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组织专家参加国际博协第26届大会,向国际博物馆界发出中国声音。

关键词:博物馆之城建设

国博应树立行业标杆作用  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对外,扩大文博交往朋友圈,传播中国声音;对内,树立行业标杆,带动博物馆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近年来,北京一直在多措并举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前不久发布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5年北京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各类博物馆总数量超过460座。北京将进一步健全优化博物馆体系,实施“5511”计划,明确支持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5个博物馆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打造首都文化地标。

身处北京,国家博物馆将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实际上,不仅是未来,我们当下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们和首都博物馆有很多互动,也共同办过许多展览,效果也非常好。”王春法说。2020年,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系统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业内广受好评。

同时,王春法认为,国家博物馆应发挥行业标杆和引领作用,促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具体来说,首先,要深入推进展陈体系建设,强化精品意识,不断提升策展能力,创新展览形式,努力提高展陈质量。其次,继续推动馆藏文物活化工程项目,大力实施中华文明精品文物传播行动,以全媒体形态、文创产品衍生转化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展览展示的影响力。最后,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在完善设施、优化讲解、智慧导览、青少年研学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关键词:智慧国博

近三年,新冠疫情使得大家参观博物馆受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博物馆采用科技手段“线上办展”。

在“线上办展”方面,王春法介绍,近年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国内博物馆界积极行动,纷纷将传统业态逐步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VR、AR、沉浸式体验等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应用,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云端文化“新供给”,“云游博物馆”成为新潮流,文博事业新业态正在形成。

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围绕好展、好课、好文物+直播等重点方向,聚合精品展览专题网页、虚拟展厅、展览相关短视频等众多线上内容打造“云端国博”线上品牌。

“现在每年任何时间截面上,国博都有25个左右的展览对观众开放。推出这么多的展览,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策展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策展的时候,策展团队通过我们的藏品管理系统,就可以直接了解这个文物是个什么状况、尺寸,所以现在我们策展速度很快。”王春法说。

另外,国博也推出了虚拟展厅,打造“云游览”、“云观展”。2021年,博物馆线上展览达3000多个,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

王春法透露:“我们会推出一个智慧展厅,初步定在今年4月份对公众开放,大家可以看到博物馆怎样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对文物的状况进行监控,并进行多元化的呈现。在展厅,我们只能看到文物展现的一个平面,现在,通过多媒体触摸屏等设备,观众可以看到更立体的展品。可以正过来看也可以反过来看,甚至还能看到有些瓷器底部的款识。”

关键词:社会教育

在社会教育方面,长期以来,国家博物馆针对青少年教育做了许多工作。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展常态化展厅主题讲解教学活动。从2014年9月开始,国家博物馆与北京市教委社会大课堂合作,组织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过去三年,为配合活动开展、提升服务内容质量,社教部基于展览和馆藏文物开发了用于博物馆教学的《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研学丛书。今年,国家博物馆面向青少年的主题讲解教育工作将逐步恢复,面向中小学生群体开展常态化的主题讲解教学活动。

二是研发内容丰富的国博系列活动课程。通过梳理多年来积累的教育课程,结合当前博物馆社会教育形势发展变化,推出“古代中国·通史课”“古代中国·通识课”“复兴之路”三大基础系列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的知识结构特点,细分不同系列主题课程,并将一部分精品课程转化成线上课程、绘本等教育产品。

三是推出具有国博特色的主题研学活动。依托现有的课程,根据中小学生的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等时间,实施“稚趣博物馆(亲子)”“漫步古代中国(小学)”“小小讲解员(小学、初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实践(初中、高中)”“漫步复兴之路(初中、高中)”“国博考古研学(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等不同系列的主题研学活动,补充馆校合作。

四是出版面向青少年的系列科普图书。在研发“古代中国·通史”系列课程配套教材的同时,依托现有展览和讲解词,加强科普转化,出版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科普图书,如推出《文物里的英雄故事》科普读物、《走进甲骨文世界》科普绘本等。(北京青年报)

王春法代表:国博将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博物馆则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博将会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支持其他博物馆的建设,带动地区博物馆发展,与他们共同策展、开展交流合作。

张自成委员:推动落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 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监督


多年来,张自成一直关注文物保护工作,“文物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直接责任是落实文物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文物安全末端守护重要环节。”张自成说。


202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实施《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试行)》,要求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明确并公布直接责任人,这也是推动落实直接责任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如何落实好文物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张自成一直关注思考着。我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管理使用状况复杂,各类人为和自然灾害等安全风险多。从近几年来的文物安全事故来看,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还存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不落实,安全巡查检查不到位,隐患整改不及时,应急处置能力较差等问题。

“主要原因还是文物安全直接责任缺位、文物安全措施不落实。”张自成说,推动落实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强化各项文物安全措施是当前文物安全工作中较为迫切的一项重要任务。

张自成建议,进一步推进落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向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延伸。规范明确直接责任,制订规范性文件明确文物博物馆单位直接责任,聚焦火灾事故、盗窃盗掘等文物安全风险,针对博物馆及不同类型的文物保护单位,如宗教活动场所、廊桥等文物建筑以及古遗址古墓葬等,明晰直接责任具体内容,推动直接责任落实规范化、标准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文物博物馆单位公告公示制度实施以及直接责任履行等情况作为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缺位的督促整改。同时,广泛开展文物安全政策法规宣传,加强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增强文物博物馆单位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安全防控意识,加强培训,切实提升文物安全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

“文物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张自成说。

近年来,各级文物部门和文物行政执法机构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依法查处了一批重大文物违法案件,有力维护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尊严。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文物行政执法中,仍存在执法责任不落实、有案不查、执法不严等现象。

尽管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已印发专门通知,要求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中,明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文物执法工作。但当前一些地区仍存在没有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文物行政执法工作,一些地方仍存在不会办案、不敢办案,执法程序不规范,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责任追究等情况。

张自成建议,在强化执法责任落实、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技术手段应用等方面入手,加强有效监督。通过严格督察督办文物违法案件等方式,进一步督促文物执法责任落实,明确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中,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文物执法工作,确保基层文物行政执法“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各地文物部门和文物执法机构要严格落实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通过案件督办、明察暗访、巡查检查等方式,推动联合执法和区域合作,提升文物行政执法水平。省级文物部门要积极推广卫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在文物行政执法中的运用,及时发现隐患,将文物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国家文物局)

都海江委员: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


“数字博物馆将文化与科技广泛结合于文物保护利用、展览体验、文化传播、管理运营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广泛前景,可以实现从实体馆舍向数字云端的系统性转型,带来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与方式的认识变革。”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都海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21年末,我国备案的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为数字博物馆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数字博物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都海江说,为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建议筑牢数字博物馆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政策协同配套,充分释放政策综合效应,提高文物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大数字化标准供给,加快文物数字化标准制修订进度,健全文物藏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博物馆评价指标体系等制度,推动更多数字化新标准的发布和已发布标准的落实。推动国家文物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完善文物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充分考虑文物的特殊性和文物数字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推动完善文物数字资源保护相关立法,促进文物数字资源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府资金投入,更好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

“要提升博物馆科技支撑水平,加强数字化、虚拟化关键技术攻关。”都海江表示,博物馆数字化采集存储处理展示等环节,需要相应的数字技术、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作为保障,特别是完全线上搭建的虚拟博物馆,从内容资源呈现到展厅布局逻辑都更强调重构、沉浸、互动,需要强大的5G网络、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支持,应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领作用,鼓励相关部门、地方结合需求布局数字博物馆创新平台。

都海江认为,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是关键,建议在文博行业的类培训中增加文物数字化的授课内容,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者数字化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在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等专业中增设数字化相关专业课程,重视交叉学科交流与建设,培养“文化+数字”多层次人才队伍,从国家层面部署文物数字化研究项目,围绕保护、阐释、传播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

“同时,实施个性定制,深化合作,为数字博物馆提质赋能。”都海江说,根据明确的主题进行个性化定制,利用智能系统集成、交互性强的优势使主题立意、文化内容资源、数字陈列设计和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应用相融合,加强观众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切实提高数字展厅的展览水平。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鼓励博物馆与社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文物数字资源与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强优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建设一批文化合作示范项目,以“文化+科技”为引擎培育新业态,激活多元创新活力,助力相关行业增长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文物局)

助力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更是一部立体百科全书。”王春法说,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博物馆的独特功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前不久发布的《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5年北京将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各类博物馆总数量超过460座。北京将进一步健全优化博物馆体系,实施“5511”计划,明确支持将国博等5座博物馆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将其塑造成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打造首都文化地标。

王春法表示,国博对于大运河文化的关注早已有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三地博物馆加强合作。2020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改变文博交流“入超”问题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国内文博机构应如何适应当前国际环境,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王春法表示,要让我国文化大踏步走出去,用国际化的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目前在我国文博对外交流方面,存在“入超”情况。无论是文物还是艺术品等类型的展览,都是从国外来的展览多一些,我国展览走出去的相对少一些。

过去几年,国博参与成立了部分区域性国际组织,如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联盟、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上合组织国家博物馆联盟等。通过这些联盟,建立起较好的合作关系。

“国博在亚洲国家博物馆协会是非常活跃的成员单位,在中韩日区域也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合作。”王春法介绍,国博举办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已历两届,每届都会迎来50位左右的国外博物馆馆长,如大英博物馆馆长、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日本东京博物总馆馆长、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等。不仅如此,去年国博还举办了第二次“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助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华文化是棵‘参天大树’,国内文博领域应通过系统的传播体系形成合力,形成对外的统一力量。”王春法解释,不少地方博物馆都有对外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对外输出展览传播中国声音。他也表示,这方面国内更应有统一的声音与统一的力量,从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角度来整体解读中国历史文化,最终给各国人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赋能城市未来发展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春法认为,博物馆是一种赋能城市未来发展时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表示,博物馆拥有对城市品位的塑造力,可以从环境、文化、空间、活动、设施等方面,为城市营造有魅力、有特色、有活力的富有人性化空间场所的城市人居环境。一座城市有没有博物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是否具有历史意识或者说对历史的态度;博物馆建筑的样貌,则反映了城市的大众审美偏好;博物馆的活动内容及其方式说明了城市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而其活动频度则反映了城市文化活跃的程度和城市文化生活的质量水平。

“如今博物馆的样貌、规模、品味、水平、影响等,已成为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晴雨表。”王春法感慨地表示。(北京日报)

田向利委员: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月7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主席田向利以《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发言。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田向利委员作大会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坚定文化自信。田向利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用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田向利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为往圣继绝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不褪色的核心价值。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这些核心价值理念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弦歌不绝、代代传承。建议国家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文化遗产底数。加强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和利用,发挥人文化育功能,讲好文化遗产承载的中国故事,生动解读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必修课,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理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价值理念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二是为新征程开新局,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表达形式。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服务今人、传承后人。统筹整合研究资源,加强研究力量,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扬弃转化,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统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弘扬,重点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内容传播,将中华文化元素、中华美学精神与现代传播手段、节目形态相融合。建议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提升领导干部的人文素养和为政之德。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乡发展保护传承、融入道德建设一体传承、融入生产生活活态传承,促进修身立德、躬身实践,增强核心价值观亲和力凝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是为世界谋大同,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我们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世界价值,赋予其现代含义,注重海外传播的分众化表达和平民化视角,挖掘孔孟、李杜、三苏等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题材,创制更多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探索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全球巡展、中华经典国际诵读、中华文明传承大会,提升欢乐春节、中外文化和旅游年等品牌效应,让中国风走出国际范,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国家文物局 徐秀丽 李瑞)

迪丽娜尔·阿布拉委员:让中华文化浸润人心

3月7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迪丽娜尔·阿布拉作大会发言,她表示,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华文化润浸新疆大地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迪丽娜尔·阿布拉介绍,文化润疆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究基地,加强了考古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建成了新疆博物馆新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推出了《平凡英雄》《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等反映新疆历史、富有中华文化底蕴、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十二木卡姆》《玛纳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克雅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迪丽娜尔·阿布拉认为,当前,文化润疆还处在起步阶段,联系新疆实际,工作中要防止出现“偏、浅、缺、散”的问题。防止“偏”,就是要树立正确认识,不能把文化润疆等同于一般的文化工作。防止“浅”,就是对文化润疆的研究谋划不能停留在表象,应尽快填补唐王城、西域都护府遗址等重大课题研究的历史空白和缺环,深入研究新疆历史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发掘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防止“缺”,就是不能缺少抓手和人才,要有形有感有效地把各族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解决好考古、编剧、作曲等文化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防止“散”,就是文化润疆项目不能遍地开花,避免碎片化、零散化。

迪丽娜尔·阿布拉说,文化润疆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必须坚持“润”的正确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润”的方法路径,让各族群众日用而不觉,达到有形有感有效,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创作更多像《我们新疆好地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这样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的精品和“丝绸之路新疆遗迹——坎儿井”等纪录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传播;树立国际视野,举办“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等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新疆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弘扬丝路精神的重要窗口。搭建做优“润”的平台载体,加快培育文化创新创意平台,吸引全国创意人才、机构进入新疆;强化“文化+”理念,用文化赋能各行各业;打造新疆文创品牌,拍摄《万里走单骑》第四季之新疆系列专辑,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以昆仑、玉石等为主题的文化公园,追溯新疆各民族文化诞生、延续和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发展的悠久历史;对新疆主动性发掘丝路古道遗址给予特殊支持,让更多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分布在天山南北广袤大地上的文物和文化遗产,通过实物实景实事活起来。

“文化润疆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牵头,进一步完善文化润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省部联动’,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调度会等,对文化润疆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强化文化润疆智力支持,成立决策咨询和研究机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让中华文化涓涓细流汇聚成河,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人民心灵深处。”迪丽娜尔·阿布拉说。(国家文物局 李瑞 杨亚鹏)

郑喆轩代表:加快推进古蜀文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加快推进古蜀文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更好地展现独具特色、极具创造力的中国青铜文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在两会期间建议。
郑喆轩认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古蜀文明遗址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列入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突出普遍价值。

作为古蜀文明的文化核心区域和古蜀文明遗址的杰出代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价值意义重大。遗址见证了古蜀国历史变迁、文明发展历程,是古蜀国青铜时期区域中心城市遗址,规模宏大,布局清晰,具有古蜀文明自身特色的功能分区和设计保存完整。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填补了中华文明演进序列的缺环,对于探索青铜时期中国文化多样性及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和社会形态演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古蜀文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起步较早并一直在持续推进,各项条件日益成熟。”郑喆轩介绍,早在2006年,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共同作为“古蜀文明遗址”就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古蜀文明遗址再次入列国家文物局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按照申报要求填写了《预备名单提交表格》,在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后成功备案。2014年,古蜀文明遗址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提交国家文物局,参加中国申报2016年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遴选。目前,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管理委员会已牵头委托国内高水平专业团队对标申遗标准,启动开展遗产基础研究、价值研究和比较研究,提炼突出普遍价值。

郑喆轩说,除了国家层面,四川地方党委和政府也高度重视申遗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三星堆遗址保护写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同时,成立四川广汉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三星堆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出台《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条例内容特别注重与申遗相关国际公约的协调。挂牌成立三星堆研究院等学术和管理机构,遗产所在地政府也正抓紧组织开展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修编工作。

“通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不断强化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郑喆补充说,遗址的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全部完成,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主体已封顶。持续开展的三星堆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取得较大收获,金沙遗址考古研究不断深化。遗址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保护性设施建设、安全防护等工程有序推进,初步建立起遗产监测体系。

为加快推进古蜀文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址进程,郑喆轩建议,相关部委应加大对古蜀文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尽早将古蜀文明遗址列入国家层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实质性进入申报流程;加强对古蜀文明遗址保护利用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专业指导,协调高水平专业团队开展申遗文本编制工作,并指导组建专家咨询团队。 (国家文物局)

方北松代表:建议开辟考古新出土(水)珍贵有机质文物保护工作绿色通道

“建议开辟考古新出土(水)珍贵有机质文物保护工作绿色通道。”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说。

30多年来,方北松一直从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在有机质文物保护,尤其是出土简牍保护,曾主持完成3000余件饱水木漆器、100余件出土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创造《饱水竹木器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和《饱水竹木器十六醇填充脱水法》应用于出土简牍保护。

建议的提出是方北松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基层文物保护的实际。

“每年考古发掘出土(水)一定数量的有机质质地的文物,其中简牍、纺织品、木漆器、纸张等较为常见,除部分重大考古发现出土的珍贵有机质文物得到及时保护修复外,大多数没有立即开始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方北松说,对于这些有机质文物而言,将在相当时间内面临保存环境从地(水)下到地(水)上剧变的严峻考验,必然造成文物所蕴含信息的损失与改变,严重者,文物本体也会消失。

“因此,建议国家开辟新出土(水)珍贵有机质文物保护的绿色通道,建立申报灵活、实施便捷,效果突出的专项管理办法。”方北松说,财政部门参照应急抢险救灾,在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以不可预见费的形式,列出专款。一旦出现重要出土文物保护项目,待有关文物部门审核方案后立即拨付使用单位,启动保护工作。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2018年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精品文物展。两国领导人一同欣赏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特别是荆楚文化,并就加强中印两个文明古国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对话交换意见。

“建议进一步加强荆楚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以荆州楚都纪南遗址、八岭山古墓群等重要遗址为核心,辐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江西等长江中游省市楚文物遗址组建楚文化大遗址保护联盟,整体布局推动实施楚文化遗址研究保护展示。”方北松建议,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遴选工作中,国家将荆州纪南文旅新区纳入“大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围绕楚式漆艺修饰技艺及楚式漆器修复技艺等非遗项目,挖掘利用其他非遗项目,推动荆州打造“中国漆器之都”。设立国家层面的荆楚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基金,重点建设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公园、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及楚文化博物院等服务于楚文化研究、保护与利用的机构。(国家文物局 徐秀丽)


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建设工作

3月8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率队实地调研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建设及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顾玉才一行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听取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功能布局、展陈情况汇报,实地勘察观众共享大厅、展厅、文物库房、文保修复区、配套观众服务区等功能区建设情况,详细了解工程建设进度和下一步开放运营设想。随后,实地考察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通州考古工作站、路县故城遗址展示工程现场,听取“十四五”以来通州副中心考古工作汇报。


顾玉才指出,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已全方位开启,希望北京市文物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高标准建成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为契机,扎实做好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动新时代北京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国家文物局官微)


河南一日挂牌两科研基地

为了给古建筑“驱虫治害”,河南省文物局近日在登封市同时挂牌两个科研基地——河南省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登封工作站)、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登封综合科研基地。

图为在登封城隍庙内举行的两个科研基地挂牌仪式现场。(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逾6.55万处,其中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近4万处。其中,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登封市是河南省文物建筑最为集中的县(市),是少林寺、嵩阳书院、观星台、嵩岳寺塔等著名古建筑所在地。

“河南省文物建筑众多,生物病害防治任务繁重。”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杨振威6日受访时表示,白蚁对文物建筑危害极大,俗话说“白蚁不过淮河”,随着气候变暖,白蚁到了黄河岸边,对文物建筑的危害日益加剧。

图为登封城隍庙内一处古建筑的木立柱受到病虫害侵害。 中新社记者 李超庆 摄


著名古建筑专家杜启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文物建筑主要有白蚁等动物、苔藓等植物、霉菌等微生物三大类生物病害。尤其是近年来,南方及国外木料的运入,白蚁等病害已有逐渐向北方发展的趋势。

河南省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登封工作站)、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登封综合科研基地的挂牌,旨在更好防治生物病害对文物建筑的影响,它们被称之为“驱虫治害”的“文物建筑医院”。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在挂牌仪式上表示,河南省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今后将重点关注全国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领域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向全国一流科研基地迈进。(人民网)

运城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

近日,中共运城市委办公室、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运城市首个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专业意见,对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认识并利用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大意义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做出详细安排,为全市未来五年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要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毋慧芳任三门峡市文旅局局长


近日,三门峡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一批人事任免事项,决定任命毋慧芳同志为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毋慧芳,女,汉族,1967年8月出生,河南灵宝人,1987年9月参加工作,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主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全面工作。(大河网)

“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在京展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火草麻布纺织技艺”制成的彝族火草棉服饰、赫哲族特有的“鱼皮衣”、壮族祭祀女长裙……“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正式开展,来自33个民族的180件(套)中国女性服饰展品集中亮相。
“彩衣——中国女性民族服饰”展北京开幕!


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延期


四川博物院的跨年大展“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在这场展览之中,观众能够一睹东坡真迹和风雅大宋。

据四川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应观众呼声,展览决定将结束日期由原定3月5日延长至3月26日。这也意味着,还没来得及“打卡”此次展览的观众,还可以赶上“末班车”,到川博感受这位千古大文豪的气韵。

本次展览中,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9家博物馆(院)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亮相,其中不乏苏轼罕见的真迹等重磅文物。同时,此次展览使用了四川博物院三个临展厅,展览分为序厅、“一门三杰孕于蜀”“跌宕起伏的一生”“千年一遇的全才”“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颂”,是川博举办的展线最长、展厅面积最大、沉浸式体验场景最丰富的大型专题展览。在珍贵精美的文物之外,展览各单元还把世代传诵的苏轼经典名句、名篇,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点缀其中,从而使东坡其人、其事、其作在与其物、其时、其景相互映衬中得到形象阐释。

一生宦海浮沉,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仍能写下“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诗句,苏东坡的人生虽忧患不断,却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欢歌。所以,想要走进这位千古大文豪的跌宕人生,一定要抓紧时间,赶上这趟“末班车”,在3月26日之前走进川博的展厅,邂逅一个浪漫而深情、诙谐又有趣的苏轼。(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日照市博物馆将于3月11日免费为市民鉴宝

近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该馆将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为广大市民免费鉴宝,普及收藏常识。

据了解,活动定于3月11日上午9:00—11:30在市博物馆一楼大厅(市文博中心北区)举办,特邀5位专家免费为市民鉴宝。本次鉴定范围与类别为古代书画、陶瓷器、玉石器、钱币、杂项,不含碑帖、邮票、古生物化石以及外国文物。

参加本次活动须提前关注日照市博物馆公众号进行预约,报名时间为3月3日—3月10日。报名人数限额100人,约满为止,每人不超过3件,持“宝”人须携带本人身份证,不得代理、代办。

届时,专家将现场进行鉴定,并口头告知鉴定意见。鉴定意见仅供参考,不出具文书,不具备法律效力,不做估价,不得作为证据使用,不涉及所有权认定以及拍卖、质押、出售、赠予、继承等任何其他用途。(日照日报)

河南博物院90件套精品文物惊艳无锡


3月5日,“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

“铲释”江河文明,鼎立天地之中。3月5日,“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来自河南博物院的90件套精品文物精彩亮相无锡开年大展,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万捷出席开幕仪式。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拾峰,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副市长秦咏薪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来自河南博物院的“王子午鼎”在无锡博物院展出


本次展览自3月5日起持续到6月4日,分为“礼定中原”“战车上的和平”“玉饰陶饮”三个单元,共展出110件(套)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考古出土的我国青铜时代(夏商周时期)重要文物。这些文物大部分来自河南博物院,在本次参展的90件套精品文物中,14件套曾在上海“宅兹中国”展出,一级文物有6件套、二级文物47件套。通过展出的百余件精品文物向观众讲述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灿烂成就。
  

展厅内,春秋吴王僚剑、王子午鼎等一件件重磅展品,以及器物铭文和相关文献资料,展现了从“天下万国”到“天下大同”,中华文明连绵不绝、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质;沉浸交互、数字艺术和装置艺术展现等新鲜有趣的展陈方式,则让文物活化再现,进一步提升观展体验。

万捷(右一)与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一起参观展览

唐炜表示,本次展览以考古成果实证黄河和长江流域文明的交流融合,以出土文物阐释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进程,解读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河南博物院、无锡博物院、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协办,意在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的新举措。
  
据悉,本次展览所在地无锡,是“泰伯奔吴”的发生地,是吴文化发源地的核心区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大遗址、备案博物馆以及人均博物馆拥有量均居江苏省前列。(河南省博物馆)


坚守田野考古 发掘文化记忆——重庆女子考古队的故事

惊蛰时节,重庆市武隆区乌江边上,燕妮和她的队员们终于等来一场大雨。

滂沱的雨水让泥土变得松软,也让燕妮的心情愉快起来,“去年夏天以来的干旱令探方现场土质偏硬,不好发掘,有了这场雨,后面的工作就能轻松很多。”

燕妮是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女子考古队队长,从事田野考古一线工作10多年来,与黄土和陶片做伴已成为她的日常。长期以来,由于野外工作的特殊性,考古工作者多为男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女性考古工作者用热爱和坚守诠释女性力量。

这支女子考古队成立于2012年,10多年来组织了10余个文物调查勘探项目的田野工作,在万州双河口水库文物调查勘探项目、合川钓鱼城遗址科技考古工作中,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2022年5月,在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阶段性发掘现场,记者第一次见到燕妮和她的队员们。考古队员们头顶骄阳蹲在一个灰坑中,长期野外工作使她们的皮肤被晒成小麦色。燕妮向记者介绍:“从灰坑出土的文物推测,在商周时期发掘区域周边可能存在一个早期巴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

“考古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大部分时候是枯燥的、严谨的,所有推测都需要我们不断寻找证据,从物的背后发掘人的故事。”燕妮说,这个过程令人兴奋,这就是考古的魅力。

考古也不全是兴奋的“发现”之旅,在一间办公室里,记者看到46岁的女子考古队队员朱雪莲端坐在电脑旁,细细描绘着一件纹饰复杂的陶器。随着流畅、顺滑的线条缓缓拉开,沉睡千年的文物得以拥有了一张画像。

朱雪莲向记者介绍,她们是一支多部门联动的考古队伍,涵盖田野发掘、科技考古、器物修复、绘图等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考古绘图是考古资料整理的重要环节,从事这项工作需要耐心。”朱雪莲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若是纹饰复杂的器具,一天最多只能绘两件。”

一年365天,女子考古队队员们在田野考古的时间超过200天,剩余时间则会在单位研究考古成果、撰写考古报告。

“发掘是考古工作中最为基础的,后续还要开展修复、绘图、制卡等研究工作,向公众发布研究成果。”朱雪莲说。

在一个又一个考古发掘工作中,队员们同吃同住,相互学习,业务不断精进。目前,女子考古队的9名队员均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2011年入职的马晓娇和2014年入职的李凤分别从事植物考古和动物考古,填补了研究院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空白。

“我们9名队员如今都可以独立带队进行调查和发掘,有人还带起徒弟。”燕妮说,“有3名年轻姑娘加入了我们这次在武隆的考古工作,她们是田野考古培训班的学员。”

据悉,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重庆市第三期田野考古培训班于近日启动,10余名重庆各区县文博工作人员进入培训班学习,其中超过一半是女性工作者。

来自重庆市涪陵区博物馆的“90后”文博工作者项晶露觉得每天都充满新鲜感。“在区县一直没下过田野,这次田野培训我可以自己负责一个探方,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展挖掘工作,我充满期待。”项晶露表示,未来她将回到涪陵继续深耕文博行业,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新华社)

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

3月8日,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相信关注考古的网友都记得,2022年河南郑州一处遗址发现的金覆面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引起关注,尤其是这个“金覆面”年代上更早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黄金面具。


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紫荆山路东侧、东大街南侧、书院街北侧的基建考古中发现一处商代白家庄期贵族墓地,墓地位于郑州商城内城东南,距东城墙约450米、南城墙约200米,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同时,在墓地南侧发现多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

出土文物200余件:
郑州商城目前出土随葬品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富成介绍,书院街墓地由壕沟、墓葬、祭祀坑及墓地通道等组成,是一处结构清晰、功能完备、具有兆域性质的系统性的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


发掘商代白家庄期墓葬28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其中铜器墓葬3座,其余墓葬无随葬品。墓地主墓出土铜器、玉器、金器、箭镞、贝币、绿松石以及黄金绿松石的牌饰等200余件,是郑州商城目前出土随葬品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底部有六处殉狗坑。祭祀坑有牛角、猪祭祀坑等十余处,东段显示墓地使用期间祭祀行为密集频繁。


填补多个空白扇贝形覆面为商族源流探讨提供文化线索

墓地南侧发现有多组夯土建筑基址,时代从二里岗下层至白家庄期。其中建筑基址用木桩加固版筑夯土的建造方法,是目前夏商房屋建筑中的首次发现,与小双桥版夯建筑加固方式具有明显的技术传承的特征,对于研究商人营造法式提供了全新资料。


“书院街墓地兆沟的确认将先秦兆沟的历史提前至早商时期,为殷墟王陵区兆沟的认知提供了确切依据。考古发现的贵族墓葬、建筑、祭祀遗存及丰富的青铜器、黄金制品等,大大改变了学术界几十年来对于郑州商城东南这一古都规划历史布局的空白认识。”黄富成在发布时说。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墓地主墓M2陪葬品形成了中商早期丧葬礼制完备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组合。特别是金覆面、铜覆面、金泡等器物的出土是商代早、中期墓葬考古首次发现,扇贝形覆面不仅为商族源流的探讨提供了极具符号特征的文化线索,也为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来源提供了确切依据,同时也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实物体现。墓葬底部6处殉狗坑开启了商人极具特征的殉狗文化。墓地南侧分布的多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对于认识书院街墓地的性质、都城建制、郑州商城功能与布局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书院街墓地的考古发现体现了郑州商代王城的原生文化内涵,结合共存于白家庄期的三处铜器窖藏坑等遗存,对于研究郑州商城的使用兴废、商代王都与小双桥的关系、夏商城址建制、商文化及‘中华文明探源’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黄富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距今7800~7400年 安阳八里庄遗址新发掘填补了豫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空白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申文喜介绍了安阳八里庄遗址发掘概况。

距今7800~7400年 以裴李岗文化为主聚落遗址

安阳市文峰区(高新区)原小八里庄村南地配合基建发掘过程中,新发现并确认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兼具磁山文化因素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结合勘探调查与试掘可知,遗址分布区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宽约230米,南北长约150米,现存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在遗址分布区西南侧,钻探出一条古河道,大致呈西北—东南流向,河道宽约100米。遗址区内地层堆积清晰,文化遗存丰富,保存状况较好。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距今7800~7400年。


“2022年在遗址区东半部共布15个探方,其中13个已发掘至裴李岗文化层。2022年发掘重点是在遗址东部、西部选择两个地点开挖了两条探沟,以期解决钻探出的古河道与裴李岗文化层之间的关系,探讨遗址形成、废弃成因及与古代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遗址外围有无人工开挖的壕沟、有无更早人类活动遗存等现象。其中,东探沟发掘3座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灰坑。东探沟地层内未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痕迹。拟对东探沟剖面地层进行科学取样,开展古环境分析研究。初步推测,八里庄遗址先民为依河而居。”申文喜说。


那么此次挖掘有什么出土遗物呢?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出土陶片器型有泥质红陶小口双耳壶、平底罐、三足钵,夹砂侈口深腹罐、直口罐(盂)等。夹砂陶片器表多有纹饰,有篦点纹、绳纹、指甲纹、之字纹等。另出土较多红烧土墙体残块,以及石铲、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石器。对地层及灰坑内填土进行筛选和浮选,获得一批细碎动物骨骼、螺壳、炭粒等,拟开展鉴定。


安阳八里庄遗址是目前所知裴李岗文化分布的最北界,也是同时期豫北地区最大的遗址,填补了安阳地区乃至整个豫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当地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对于揭示豫北地区裴李岗文化地方类型的文化内涵与特征、探讨与磁山文化的交流互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安阳八里庄遗址的考古工作才刚刚开始,计划联合申报主动发掘,结合多学科研究,深入了解八里庄遗址的文化内涵、文化属性、聚落布局、功能分区等,从而推动中原地区裴李岗时期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

陕州城墓地出土1套9件战国铜编钟和1套10件石编磬 系三门峡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记者从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还获悉,在三门峡市陕州城墓地,出土了1套9件战国铜编钟和1套10件石编磬,系三门峡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陕州城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郊经济开发区的西部,北临外国语高中,东临焦国路。据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燕飞介绍,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为配合三门峡甘棠学校项目建设,三门峡市考古研究所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派,联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等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570座,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汉、唐、明清等,出土随葬品3000余件,其中春秋战国墓228座。

“此次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分布密集,墓葬排列较为有序,少见打破关系。墓葬形制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葬具多为一椁一棺或一椁重棺,少量单棺或者单椁。墓主以北向、东向为主,绝大部分墓葬有随葬品,多在棺内或棺椁之间。”燕飞说。


3000余件随葬品 发现较多夫妻并穴合葬墓、工匠墓、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

其中,发现最大规模墓葬四鼎贵族墓葬为一椁重棺,共出土随葬品96件套。其中出土铜鼎4件,另有铜豆、铜缶、铜盘、铜匜、铜舟、陶鬲;铜车軎、车辖,马衔、骨镳;铜戟、鐏、戈、斧、镞;玉柱、玉饰、耳珰、玉片等。所出铜钮钟1套9件、石编磬1套10件,为三门峡正式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此外,发现较多夫妻并穴合葬墓,有南北并列及东西并列两种,各种等级均有发现,如两鼎墓M99与M94均为朝北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并列、距离较近且随葬器物相似,均为铜鼎、豆、盘、匜、舟的组合。经体质人类学鉴定,应为夫妻并穴合葬墓。


另一椁重棺棺椁上有印纹金箔装饰,出土铜鼎1件以及铜鍑、陶鼎、豆、壶、罐;铜戈、镞、剑等。尤其是发现的铜锯、斧、针、凿、锥以及不同规格的砺石,突出其工匠特点,较为罕见。

此外,还发现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发现陶单耳罐1件,M121发现铜鍑1件,二者均为单棺,形制较小,此时墓葬及器物特点已有中原化趋势。


出土战国铜编钟和石编磬 系三门峡建市以来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经初步研究,此类墓葬器物组合多为铜鼎、豆、壶、盘、匜、舟、陶鬲等,为东周三晋文化风格,该墓地或为战国早期魏国公共墓地。”谈及此次发掘的意义,燕飞说。


他认为,陕州城墓地考古是继20世纪50年代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墓地布局规整,保存较好,为研究豫西地区东周时期墓地布局、社会政治变迁提供了珍贵考古资料。陕州地区经历虢国灭亡后的短暂消沉,在战国初年因重新成为战略要地而快速发展。


而且出土大量青铜及少量金、玉等精美文物,出土的青铜编钟是三门峡建市以后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为研究春秋战国过渡阶段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

此外,再次发现戎人墓葬,而且呈现明显的中原化现象,三门峡地区不仅是连接东西方的大动脉,也是北方地区与中原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交流过程,有明显的融合现象。(大河网)

河南安阳发现距今约7800年裴李岗时期遗址


图为河南安阳八里庄遗址出土的夹砂侈口深腹罐残片。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中新社郑州3月8日电 (阚力)记者8日从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新发现并确认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兼具磁山文化因素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距今约7800年至7400年,是目前所知裴李岗文化分布的最北界。

据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申文喜当日在论坛上介绍,安阳八里庄遗址分布区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宽约230米,南北长约150米,现存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在遗址分布区西南侧,钻探出一条古河道,大致呈西北—东南流向,河道宽约100米。遗址区内地层堆积清晰,文化遗存丰富,保存状况较好。

图为河南安阳八里庄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2022年在遗址区东半部共布15个探方,其中13个已发掘至裴李岗文化层。”申文喜介绍,2022年,安阳八里庄遗址发掘重点是在遗址东部、西部开挖了两条探沟,以期解决钻探出的古河道与裴李岗文化层之间的关系,探讨遗址形成、废弃成因及与古代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遗址外围有无人工开挖的壕沟、有无更早人类活动遗存等现象。

图为河南安阳八里庄遗址西探沟古河道段。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根据钻探,该遗址发掘3座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灰坑。东探沟地层内未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痕迹。西探沟南端古河道部分最深已下挖到3.2米,见砂层;南端发掘有3座灰坑,北端发掘有10座灰坑。初步推测,八里庄遗址先民为依河而居。

图为河南安阳八里庄遗址出土的红烧土墙体。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据介绍,安阳八里庄遗址发掘出土的陶片器型有泥质红陶小口双耳壶、平底罐、三足钵,夹砂侈口深腹罐、直口罐(盂)等。夹砂陶片器表多有纹饰,有篦点纹、绳纹、指甲纹、之字纹等。此外,出土较多红烧土墙体残块,以及石铲、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石器。

申文喜称,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安阳八里庄遗址距今约7800年至7400年,是目前所知裴李岗文化分布的最北界。(扬子晚报)


编辑:高莉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文博提案 调研

31948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