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王春法:国博将推出智慧展厅 | 陕西考古又有新发现 | 齐长城遗址博物馆

2023-03-07

    2023年3月7日    


【综合】

■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文旅部部长胡和平已任中宣部副部长

■    浙江文旅观察:收藏的文物,为什么要捐给博物馆?


【博物馆】

■    国博4月将推出智慧展厅

■    故宫博物院多馆提供日常志愿讲解服务

■    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在沪上演

■    王子午鼎与吴王僚剑在无锡博物院同时展出

■    齐长城遗址博物馆位置公示

■    天津自然博物馆推出新书《走进北疆博物院》

■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闭馆

■    “大河文明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


【考古】

■    江苏苏州发现南宋时期大型古窑址群

■    最早的排房建筑!陕西考古又有新发现

■    “今文当古文” 以色列文物局为考古“乌龙”致歉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连接:这10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提到文物和文化遗产?


文旅部部长胡和平已任中宣部副部长


3月5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国清参加审议。西藏代表团团长、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主持会议。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到会听取意见。以上信息显示,胡和平已任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界面新闻)

浙江文旅观察:收藏的文物,为什么要捐给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约十万件藏品,三分之一来自捐赠。

日前,浙江省博物馆发布征集令,向海内外征集与浙江地区历史沿革、社会生活相关的物证和书证。据悉,自建馆以来,该馆已累计接受来自社会各界近千人次的捐赠。馆藏珍贵文物中,捐赠文物的占比高达45%。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表示,捐赠的文物,是该馆得以日益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之一。
  
事实上,不止浙江省博物馆,在全国,捐赠是绝大多数博物馆文物收藏的重要渠道,如上海市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有23.6%来自捐赠,各地博物馆也曾发文倡议捐赠文物。
  
文物捐赠意义何在?是为了丰富馆藏吗?这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保护,可以是设施设备上的。
  
保护文物,最好让其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始终稳定在某一数值之内。如秦始皇兵马俑虽然埋在土里2000多年,但因环境不变,刚出土时仍和新的一样。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平时较少展出,展出时放置于恒温恒湿柜中,连照明的灯也都有一定的要求。
  
陈水华表示,若将博物馆同等的设备搬到家中,无论购买还是维护,并不便宜。收藏的东西少,专门建一个库房,如何做好保护也是个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很多藏家愿意将文物寄存在博物馆的原因。
  
保护,也在于为明天收藏今天。
  
20世纪50年代,画家黄宾虹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了一万余件黄宾虹的个人藏品和书画作品。黄宾虹的夫人曾说“厨房之外,皆可取走”。
  
“他们家没有留下一件黄宾虹的真迹,挂在墙上的都是仿品。”陈水华说,正是因为黄家的慷慨和无私,才使浙江省博物馆成为黄宾虹作品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因为文物捐赠,今天的我们,才得以在西湖周围见到他的故居、展览。
  
其实对于博物馆而言,收藏只是开始,更重要的环节在于对文物的研究、活化,这也是传承的体现。
  
章太炎嫡孙章念驰曾向章太炎故居纪念馆捐赠了章太炎书法、印章、文房四宝、古籍、拓片、瓷器等文物。他说,捐赠是身为章太炎后人的责任使然,自己也有“私心”:将章太炎的故事保留下来、传下去。
  
“故居是这批文物最好的归宿。”章念驰说,当下人们对章太炎的了解并不透彻,作为后人,不能靠这些文物变现,展出、研究才能让它们更具价值。
  
文物捐赠不仅是义举,也是善举,更是一举三得。一方面,文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诸多的历史信息被不断挖掘、研究。另一方面,观众也在参观中得到了文化滋养。但文博机构在保护好、利用好这批文物的同时,也应在保障捐献人的权益上作出积极而可能的努力。
  
在浙江省博物馆征集令发出一周后,相同的内容又发布了两次。与第一次不同,后两次海报的“主角”分别成了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和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它们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属捐赠所得,海报上写了捐赠人或捐赠单位的名字。
  
陈水华表示,除了为捐赠者颁发证书、公开致谢,捐赠者的个人信息、简介、捐赠事迹等将作为藏品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博物馆永久记录保存。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也将设置一面捐赠墙,铭刻捐赠者的名字。
  
这是无声的感激,也是对捐赠者最好的奖励。对于博物馆而言,在文物收藏上,不仅“重物”,也要“重人”,如此才会有更多的后来者。(中国新闻网)

博物馆承担着“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社会责任,是多元文化和艺术交融的殿堂。博物馆教育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传播知识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着我国博物馆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各类型博物馆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

“智慧博物馆不仅仅是信息化,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智慧管理、智慧展览、智慧服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国国家博物馆计划推出智慧展厅,预计在4月份对公众开放。届时,大家可以在智慧展厅里看到如何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以及文物的多元化呈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而成。很多人常常会问,走进国博看什么?王春法说:“来国博看中国,我们看到的是历史之中国、发展之中国、奋进之中国、未来之中国。”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中至少要来一次国博,“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至少来国博一次,这将对他一生带来深远影响。”

故宫多馆提供日常志愿讲解服务



3月5日,故宫博物院特别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历学笃行”志愿服务队,组织故宫志愿者牵手首师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开展了以“共同守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专项志愿服务活动。这也标志着故宫志愿者的传统服务项目——定时定岗展厅讲解将逐步恢复。


故宫志愿者带领首师大学生志愿者在故宫太和门广场、乾清门广场、箭亭广场和珍宝馆、雕塑馆、陶瓷馆6处醒目位置开设了宣传岗。

从故宫博物院获悉,5日,故宫珍宝馆、雕塑馆、陶瓷馆的志愿者们开展导览服务,标志着故宫志愿者的传统服务项目——定时定岗展厅讲解将逐步恢复。此后珍宝馆、雕塑馆、陶瓷馆都将陆续提供日常志愿讲解服务。(新华社)

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在沪上演


以故宫瑞兽“甪端”为原型的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4日晚在上海美琪大戏院精彩上演。

音乐儿童剧《甪端》联排现场。康玉湛 摄

“甪端”是故宫中的一座明万历年间掐丝珐琅香薰神兽,400多岁的他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童心;高小端是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的孙子,生长在信息时代的他更愿意接受短视频带来的碎片化信息。千百年历史的文物与短短数十载的人生,古典文化与当代潮流,面对历史的坚守与对于未来的憧憬,都因这两个“孩子”在故宫的相遇而交织在一起。

音乐儿童剧《甪端》联排现场。康玉湛 摄

除了主角“甪端”,剧中还有国宝级文物清乾隆金瓯永固杯、南宋沈子蕃缂丝《梅鹊图》、晋代书法家陆机的草隶书法作品《平复帖》等幻化成的重要角色,在舞台上与甪端就古典文化与当代潮流展开“大辩论”。沉浸式舞美影像、裸眼3D等前沿科技打造出的华丽舞台,让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美感直击人心。《甪端》以文物为题,亦是一种传承。“希望能让更多孩子们走进剧场,了解故宫和故宫的文物,了解文博典守者们的工作情况,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新闻网)

王子午鼎与吴王僚剑在无锡博物院同时展出


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3月5日在江苏省无锡博物院开幕,出土于江南的春秋吴王僚剑与出土于中原的王子午鼎同时展出。

此次展览以“江河辉映”为主题,分“礼定中原”“战车上的和平”“玉饰陶饮”三个单元,展出了鼎、编钟、青铜剑等出土于江南和中原地区的重要文物共计110件套。

吴王僚剑。(无锡博物院供图)

春秋吴王僚剑是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此剑有铭文12字,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把王僚即位后自铭剑,对于研究吴国青铜器以及吴越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王子午鼎。(河南博物院供图)

王子午鼎是此次展览的另一个亮点。此鼎采用了失蜡法铸造而成,鼎内有80多字的鸟虫篆铭文,是古代的一种美术文字。

玉飞凤。(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供图)

此次展览还有一件重要器物是出土于无锡鸿山邱承墩越国贵族墓的玉飞凤,其题材和造型受中原礼制影响,而工艺则彰显越玉风采,羽毛纹饰细到肉眼难辨。

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说,这次展览中,长江与黄河文明共处一室,辉映出一幅中华文明灿烂多姿而又交融共生的壮丽画卷。(新华社)

齐长城遗址博物馆位置批前公示

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获悉,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齐长城遗址博物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批前公示。该项目用地位置位于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大厂村及娘娘庙村,用地面积为7187平方米。(中国质量新闻网)



天津自然博物馆推出新书《走进北疆博物院》



近日,天津自然博物馆主编的《走进北疆博物院》出版发行。该书编写历经近两年,第一次从博物馆学角度对北疆博物院的创建始末、建筑风格、藏品体系、展陈特色、研究成果、历史沿革及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是首部全面介绍北疆博物院及其发展历程的书籍。

据介绍,北疆博物院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天主教神甫桑志华(Paul Emile Licent)于1914年来天津创建,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作为一座跨越百年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在我国近代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推动了我国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多个学科的建设,促进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北疆博物院不仅是座伟大的科学殿堂,是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还是中西科学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该书全景式再现了北疆博物院的前世今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珍贵翔实的图片资料讲述了北疆博物院建立和发展,引导公众走进这座科学殿堂,并深融其中,切实感受其伟大的科学精神和永恒魅力。(人民日报客户端)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闭馆



因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项目建设需要,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自2023年3月6日(周一)起闭馆。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此次项目改造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阪巷42号,待拆除原有部分装饰、展柜、隔断后,展厅内部维护出新,包括展陈改造,增设专业成品展柜、灯具及多媒体设备,庭院标识系统改造提升,改造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改造后将给观众带来全新参观体验。

馆方表示,如已购票的观众,可在原购票通道申请退款。“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扬子晚报)

“大河文明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


古代埃及的猫木乃伊、木棺盖,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泥板,古代印度的陶罐,中国黄河流域的彩陶……2023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3月3日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开幕了。四大文明古国留下的珍贵文物在绿城交相辉映,穿越历史时空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据郑州博物馆统计,该展览自开展以来,已吸引观众近两万人次。展览展出至2023年6月3日。

这是郑州文博行业全面落实“推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总任务总目标,更好传承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深入推进省市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的具体措施。

本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指导,郑州博物馆主办,意大利驻华使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支持,共展出意大利4家博物馆、国内14家收藏单位来自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珍贵文物203件(套),共同讲述大河孕育的璀璨文明。

展览分为孕育、塑造、城与国、发展·共生四个部分,综合介绍了生活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发展农耕文明的精彩历程,是一次高度自觉的文明对话。通过各大文明荟萃一堂的比较展示,其中蕴藏的兴盛与衰败、连续与断裂、交流与互鉴、发展与共荣,足以引起观众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思。


漫步展厅,观众可以看到出自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感受各大文明蕴藏的兴盛与衰败、连续与断裂、交流与互鉴、发展与共荣。展览以世界大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为主题,聚焦世界文明之源,在交互的文明展示中充分认识华夏文明的辉煌,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郑州博物馆)


江苏苏州发现南宋时期大型古窑址群


从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该市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南宋时期大型古窑址群,专家初步判断为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所载的“平江官窑”。
  
古窑址群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地区,发掘面积2918平方米,发现窑炉、晾坯区、沉淀池、墙址、房址、道路、水井、灰坑、窑头屋等遗迹99个,发现金砖、陶罐、陶灯等文物225件。


这是苏州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对苏州“江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元和塘古窑址群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芳芳表示,经过对古窑址群发现遗迹和文物的考古研究,初步揭露出一处南宋至明清时期的烧陶遗址。遗址出土的一批黑陶器,如灯、尊、罐等,均为过去未曾发现过的器物。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认为,苏州古窑址群中发掘出的陶器与南宋都城临安旧址出土的器物接近,可力证该处古窑址群是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所载的“平江官窑”。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表示,本次考古发现,基本确定和找到了“平江官窑”线索,为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材料和新证据,对于研究全国窑业发展及流通史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新华社)

最早的排房建筑!陕西考古又有新发现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宝鸡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座顶部被破坏的砖室墓。

▲整体发掘区域俯瞰

考古工作者随即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考古勘探,共清理宋代、秦汉、战国和仰韶时期的不同文化层。特别是发现了仰韶时期的地面式房址,总面积为118平方米,房址共有9座,其中地面式排房5座,单个房间面积在12到14平方米之间。

地面式排房即为人为建造于地面之上、单间房屋并排相接组成的多间大型房屋,是史前房屋建筑工程高水平成就的体现。

▲地面式排房

▲房屋结构图

宝鸡仰韶晚期地面式排房的发掘是关中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时代最早的排房建筑,是研究这一时期宝鸡乃至关中地区房址的建造方式、环境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材料。



来源:陕西省文物局

“今文当古文” 以色列文物局为考古“乌龙”致歉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日前发布声明,承认此前公布考古发现罕见古铭文的消息“闹了乌龙”,所谓“古铭文”实为当代一位铭文学家所刻。文物管理局表示对此错误“负全责”。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3月1日宣布,在南部古城莱基发现一块刻有阿拉姆语“大流士24年”铭文的陶片。考古专家鉴定后判断铭文约有2500年历史。这是首次在以色列境内发现刻有波斯国王大流士大帝名字的铭文。

3日,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发表声明说,公布上述发现后,一位曾经参与考古挖掘的铭文专家联系该机构,告知陶片上的铭文系她所刻,意在向学生展示古代铭文写法。她说,自己离开考古现场时不慎将陶片落下,但她“并无恶意”。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表示对这一“乌龙”事件承担“全部责任”。文物管理局首席科学家吉德翁·阿夫尼在声明中说,这起事件“非常严重”,因为疏忽大意而将新刻铭文的陶片落在考古现场,导致研究人员对事实作出错误判断,这种情况在考古研究中很少见,再次证明考古发掘必须在“可控”情况下进行。

声明说,作为一个追求科学真相的机构,以色列文物管理局“致力于纠正错误并将情况公之于众”。(新华社驻耶路撒冷记者 吕迎旭、陈君清)


编辑:高莉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王春法 博物馆

14942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