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凤凰艺术|两会如火如荼,文艺界代表和委员们都说了些什么?

2023-03-11



 
2023两会·文艺


近日,两会时间如火如荼。今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两会期间探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艺界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有什么建议和良策?让我们共同关注两会中的文艺声音,文艺未来动向。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综合报道。


春风荡漾,2023年全国两会如约而至。习近平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盛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激荡光荣与梦想、满怀憧憬与期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阔步进发。



凝聚共识、擘画宏图,这次的全国两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此次两会期间,全国文艺界的多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积极为文艺界的未来发展献言献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哪些建议和良策值得重点关注。





吴为山

“从三个关键点加强全民美育”


现为国际著名雕塑家, 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 , 中国美术馆馆长,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第十一 、十二届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十三届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 主席,住建部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兼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 院长, 南京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艺术 教育委员会 副主任,教育部全国 高等教育 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联 全委会委员,全国宣传 文化系统 “ 四个一批人才暨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设计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从三个关键点加强全民美育的提案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视美育为培根铸魂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美育新人、以美展形象、以美兴文化的全民美育工作,如今已蔚然成风。如上海、重庆、深圳、成都等城市,都明确提出了“以美育城”的理念。今天,我们更需要牢筑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全民美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文艺发展服务!

加强全民美育,应着眼于三个关键点

一是,加强全民美育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底色。中华优秀文化包含优秀传统文化与优秀时代文化两部分。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加强全民美育,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年来中国人民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造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优秀时代文化。加强全民美育,更离不开这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认识的优秀时代文化。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全民美育的底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其根本,在于高扬人民性。

二是,全民美育要倡导全面性和终身性。所谓全面性,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落实。体魄美、品格美、思想美、精神美、文化美、艺术美、生活美、自然美……皆在此美育范围中。所谓终身性,就是美育不局限于某个时段、某些对象、某类范畴,而是打通“围墙”,统筹构建一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大美育”工作体系。如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剧场、文化馆等都要作为美育的平台与课堂,成为全民美育系统的组成部分。社区覆盖面广、受众多、传播性强,也要成为全民美育的重要阵地,随时随地在“家门口”服务群众、引导群众。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对风景、历史、文化的审美亦为全民美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注重外修体魄、内修品格、升华境界,有很高审美价值。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就是反映艺术与体育、力与美的结合。故而,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皆可纳入“大美育”。以上例子,充分证明了倡导全民美育全面性和终身性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三是,全民美育要借助创新科技行之久远。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指出,科技要“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而科技的原创和自由探索需审美介入,因为科学发现本质上就具有某种美学理由。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拓宽审美视野,为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留出更多发挥空间。科技与审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今是全球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由此也催生出空前丰富的审美形式和体验。加强全民美育,势必要坚持创新科技和审美的深度融合,借助创新科技的力量为全民美育插上翅膀,以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运用创新科技,还能更好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之间传播美和讲述经典,利用美和经典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全民美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大再一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实施全民美育工程,必将进一步增强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完整地将中华民族的昂扬气质展示给世界!






许江

“艺建美丽乡村”


现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家学会主席、 中国油画学会会长、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上滑动启阅)

2023年两会,许江带来了《艺建美丽乡村》。提案中指出,我国各地纷纷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破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协调、不均衡等问题,而乡村振兴则是实现共同富裕最大的难点。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生态环境美,更是融入“五位一体”的整体美,涉及乡村风貌、产业创新、人文素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是环境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文化美的总和。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聚焦规划政策,加大艺术乡建工作的统筹和扶持力度。研究制定《关于艺术实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建设理念,构建由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乡镇(村)等多部门、跨区域、上下协同联动管理体制机制,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艺术类院校在理论研究与设计方面的专业和创新能力,加大对院校美丽乡村建设相关基地、智库、实验室等平台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加强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储备。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谋划建设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政府搭建合作平台,加强村与村之间联系,形成辐射效应,成立帮扶、合作等专项基金,美丽乡村效应扩大化,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形成示范区。


二是聚焦新教育改革,加快艺术类院校创新办学体系建设。加强学科融合发展,开创艺建课程,让学生到乡村一线去体验学习。发挥艺术类院校在文艺人才培养、艺术理论研究、文创设计智造、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等方面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发兼具时代性、实效性和实用性的艺建类课程体系,设置乡土学院基地,让学生们走进乡村一线,打造新型教育服务综合体系,培育一批建设美丽乡村的艺术类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开展社会实践力度。开展师生下乡实践活动,让艺术教育在新时代发展成为一种联通社会、深入乡土的“有为之学”,真正地把大学里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融会贯通,把最具艺术学科特色的深入生活的下乡传统,转换成为社会感知与乡土重建的行动。


三是聚焦社会效应,加强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治发展理念。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对村民进行引导和培训,从改变村民生活的细节入手,贴近村民,减少距离感和身份感,鼓励村民在劳动技能基础之上创新。打造“艺术范”的农村工匠队伍、系列反映乡村共同富裕的艺术成果,激发村民艺术创作的热情,增强建设主体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带动村民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建设者。寻求企业入驻开发新生态产业。推动乡村本地资源与艺术融合,催生独特的新产业新业态,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与文旅等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劳动力、文化资源和市场空间,实现城乡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市场参与——引入资源、村民创业——创新业态”的新型合作模式,构建乡村产业发展的轻资产模式。引导公众参与。引导社会文艺力量和艺术家参与乡村建设,通过艺术家和传统手艺人的协作,借助融媒体时代优势与互联网手段,开展乡村文化走出去战略,激活乡村文化价值,让当地手艺人有展示手艺的机会,唤醒公众对乡村文化的重新认识,形成良性循环,共享艺术魅力和艺术收益。








林茂

加强艺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加强艺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提案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百余年以来,广大艺术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迁、弘扬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鼓舞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党的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新时代艺术创作提出了新课题。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八个方面的总目标,需要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等等一系列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及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首先,艺术与科技发展的深度结合,对推动基础学科建设、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艺术及美育是建设美丽中国、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人居环境及新时代人民新生活方式的中坚力量。第三,艺术对建设文化强国、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具有战略性意义。

作为新任委员,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入调研探索艺术和艺术教育服务国家相关文化战略的举措,待研究充分后另行提出提案。现针对目前我熟悉的美术领域,先行提出美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举措,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此建议:

1.在文化教育领域推进实施“有组织美术创作”,加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美术创作的组织规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对艺术高校创作领域的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创作规划和实施计划推进有组织美术创作。同时积极发挥国家重大战略所覆盖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和创作团体的作用,形成凝心聚力抓艺术创作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相关美术创作的开展,通过描绘新时代风貌的精品力作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增加对“美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相关题材创作的资金支持。可面向艺术高校设置专项资金支持美术创作研究,形成一大批体现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积极打造“艺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展览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实施国家战略的总体资金中,应有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创新设计,从而提升国家战略实施的创造力和文化品位。

3.设立专门的“艺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研究机构,特别是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教育文化重要战略目标开展研究的相关机构,为建立艺术文化类国家高端智库打好基础。要发挥好“双一流”艺术院校专业特长,鼓励和支持其在之前创作研究的基础上设立“艺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专门研究机构。组织专业创作团队并建立艺术创作研究机制,以二十大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为核心研究建立系列重大课题,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方面形成一批创作研究成果。

4.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美术创作队伍建设,引导高层次艺术人才投身国家重大战略相关题材的创作。在艺术高校应探索多样的美术人才选拔、聘任机制,吸引优秀的艺术家参与创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引导青年艺术家把个人艺术追求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积极探索发挥老艺术家传帮带作用,用心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切实做到“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艺术。新时代我国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源泉。广大美术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广阔的创作资源,描绘中国人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创造的新辉煌,用更好的美术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吴洪亮

“用好文化引擎,带动城乡发展”

现为北京画院院长 、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北京画院齐白石纪念馆馆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秘书长、 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

(向上滑动启阅)

2023年两会,吴洪亮带来了《关于用好文化引擎,带动城乡发展》的提案。提案中指出,近年来,各地兴建博物馆、美术馆,举办双年展、大地艺术节等艺术活动,可谓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美术馆前长长的人流,乡村里树立起的艺术新地标,的确令人兴奋。然而,很多耗巨资投入的文化项目试图建构品牌影响力,吸引游客,继而拉动经济,但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热闹一阵后很快就沉寂了。于是,我们看到不少“僵尸博物馆”、荒芜的文化广场,以及仅有“首届”的双年展、只做过开馆展的美术馆,抑或虽在延续但面临概念老化、日趋疲软的项目。要让文化引擎真正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创新的勇气与热情,更重要的是深入的调研、有效的规划、长期的战略、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有良好黏合度的观众群体。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文化项目不仅仅是文化的事情,它也会具有社会的属性、经济的属性甚至政治的属性,其本身就是个综合体。越是在地性的项目,越是乡村的项目,越需要开阔的视野,越不能拍脑袋、“大水漫灌”似的一哄而上。前期的调研与规划需借助多方力量,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会产生真正的效能。


二、文化品牌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品牌的形成是需要长时间孵化的。因此,不仅需要有独特的眼光、强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坚持长期主义。在项目规划之初,做好“五年计划”甚至“十年计划”非常重要。不因一时一事而迷惘,不因人员更迭而改变,才会真正赋能一方。


三、文化项目应建立符合其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譬如双年展,既不能成为政府单向投入的放礼花式的狂欢,也不能成为经济诉求的工具。评价一个文化项目机制的科学性是保护艺术本体价值、尊重其发展规律,从而保证项目运转、获得合理回报的基础。


四、文化自觉催生文化自信。更开放、更具探索性的观众群才会产生更独特、更具未来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双年展。我们过往的美术教育体系或许已然无法匹配今天的展览及艺术活动。故而,多层面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艺术发生学等知识的普及才是艺术可资发展的真正命脉。









刘万鸣

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

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


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副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的提案


博物馆承担着“为明天收藏今天”的社会责任,是多元文化和艺术交融的殿堂。博物馆教育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传播知识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着我国博物馆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各类型博物馆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

广大农村地区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几乎无缘接触到博物馆。我们常说:审美教育、爱国教育等应该从小抓起,才能成为深入精神与信仰的强大力量。如何解决目前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特别是农村地区儿童的博物馆教育缺失的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必修课”这一提案是我近两年来一直思考的重点。本提案以往也有委员提出,诸如复旦大学等高校学者还对此做过详尽的分析(虽然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且具体实施的理念和方法也有所区别)。近年来,各种由博物馆组织的儿童夏令营,由民间机构组织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层出不穷,这些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对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教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这些活动也仅局限在一、二线城市,而且活动的参与费用较高,令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地区家庭望而却步。针对以上情况,我建议将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纳入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具体建议如下:


一、借鉴并采用目前大学广泛使用的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授课。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室中均有电视、投影等多媒体教具,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率较高,基本能够满足以录播为主的线上博物馆公开课。

二、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设计由教育部直接牵头,联合国家级及地方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负责。

1.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主讲人必须是文博领域或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以便最初在中小学博物馆教学中有着系统性和规范性。

2.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的设置按年龄分级,至少包括:小学低年级版(1—3年级)、小学高年级(4—6年级)、初中版。小学低年级版注重趣味性,可以招募社会资源和志愿者为课程设计制作一些受儿童欢迎的动画;小学高年级版注重知识性和历史常识,可以成为历史课和爱国教育的有益补充;初中版主要研究性,引导并启发学生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三、围绕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一、二线城市博物馆资源丰富,中、小学可以结合线上课的内容组织博物馆参观实践;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可以采用讨论课的形式。

四、课程设置建议为每周一节。课程考核方式建议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如沉浸式体验,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身临其境之感,直击心灵,记忆深刻。对于沉浸式室内的设定可根据各地区条件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尤其乡村偏远地区可按周边范围集中一点的方法,共享共用。既节省财力也节省了人力。






关于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的提案


乡镇村史馆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推动了乡镇村史馆的建设浪潮近年来,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山西、甘肃、陕西、江苏等省市先后开展了乡村记忆保护与传承工作,各地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等都纷纷加大对乡镇村史馆的投资,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经调研发现,乡镇村史馆的建设因各地区环境经济和资源等诸方面的影响,全国乡镇村史馆的数量还相对较少,并分布不均,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仅能为少数村镇史馆提供财政支持和人员保障;馆舍缺乏专业人才,展览内容有所欠缺,形式上较为单一,宣传、教育功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镇村史馆的建设意义重大,既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记忆。首先,乡镇村史馆是中国人民寄托乡情的媒介,通过对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奋斗历程的展览展示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乡土归属感,更能引领广大青少年不忘初心,承袭发扬优良传统,凸显思想教育价值。其次,乡镇村史馆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乡村的文化记忆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保留,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的民俗习惯,延续百年的民间文化等都深深植根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文献的整理工作,让乡镇村史馆成为优秀文化、优良传统的载体。

鉴此,我建议要进一步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新名片:

加大对乡镇村史馆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和政策支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中。


二是积极组织省市县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对乡镇村史馆开展对口文化帮扶,发挥引领辐射作用,通过省市县文旅部门定期举办培训班,利用讲解、参观、讨论等方式培养乡村文化人才,共同推动乡镇村史馆建设。


三是拓展乡镇村史馆的展览内容,在策展中不仅包含历史沿革的内容,更要兼顾地方文化性和艺术性,尤其要展示地方区域独特的文化特征、发展旅游资源、艺术资源,以突出地域特色推动乡镇村史馆融合档案馆、方志馆的功能和特点。


四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镇村史馆相结合,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基层,走进田间,深度挖掘地方的历史文化,丰富陈列展览的形式,增强参与互动性,提升群众文化参与度满意度。














孔维克

“支持建设山东示范区、

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元宇宙产业发展”


现为山东画院院长,民革中央委员、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省委副主委, 中国美术家协会 理事 、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将山东作为全国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在承担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示范探索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一是资源禀赋突出。文化资源方面,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古籍典藏丰富厚重,圣贤名哲闪耀古今,遗存遗址广泛众多,“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享誉中外。旅游资源方面,山东要山有山、要海有海、要河有河、要湖有湖,有以泰山为尊的壮美群山、趵突泉为首的天下名泉、蓬莱为最的仙境海岸和黄河、大运河为主的大河景观。国家旅游资源标准155种景观中,山东有153种(仅缺皇宫和雪山),A级景区数量全国第一。
二是区位条件优越。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临黄渤海,辐射黄河流域腹地,既是中国南北均衡发展、东西陆海统筹的纽带,更地处东亚经济、文化圈的核心区域,具有成为国内旅游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旅游双循环重要链接的独特优势。
三是工作基础良好。经济总量全国第三,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消费潜力巨大。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5%,居“十强”产业首位,实力雄厚,产业完备。全省“四横六纵三环”高铁网、“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网加快建设,现代机场群、世界一流港口加快打造,旅游通达性和可进入性持续优化。“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标识鲜明,品牌效应、服务体系认可度高、吸引力强。是江北最大的侨乡,有海归华侨侨眷120万人、海外华人华侨120万人,与9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612对友城关系,国际人脉资源丰富。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狠抓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两大产业发展,全面加强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渐成趋势。
四是战略机遇叠加。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提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赋予山东重大使命。当前文化“两创”进入十年磨一剑的关键节点,同时黄河战略、“一带一路”、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在山东深入实施,山东在文旅融合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
以上为山东乘势而上、集成突破,建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文旅融合示范标杆,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建议国家确定山东作为全国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文旅深度融合齐鲁样板。具体建议:
1.支持山东打造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指导山东实施文化赋能行动,增强“好客山东”品牌核心吸引力。落实经略海洋国家战略,提升海洋旅游品质。支持山东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重点村镇等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支持山东文旅新业态发展,引导重点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高品质大型演艺项目。
2.支持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支持山东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重点,建设文化体验廊道。建立部省联动机制,加大优秀传统文化阐发力度,加强文化“两创”人才引育。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创新实施文化惠民演出工程,强化国内外巡演展演,进一步叫响“好戏山东”品牌。
3.支持山东深化对外交流宣传。创新开展“好客山东 孔子家乡”海外营销工程,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支持山东举办中日韩三国旅游城市发展交流合作与旅游宣传营销,办好重大对外宣传推介活动,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开展合作,强化国际传播渠道和阵地建设。





关于支持建设文化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党的二十大强调“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山东是文化大省,在建设文化强国示范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期间文化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要求“构筑道德文明新高地”“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建强文化文艺新鲁军”“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等。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

二是资源禀赋突出。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古籍典藏丰富厚重,圣贤名哲闪耀古今,遗存遗址广泛众多,“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享誉中外。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旅游资源标准155种景观中,山东有153种(仅缺皇宫和雪山),A级景区数量全国第一。

三是工作基础扎实。山东区位条件优越,经济总量全国第三,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是江北最大侨乡,国际人脉资源丰富。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艺术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民族歌剧《沂蒙山》、京剧《燕翼堂》等精品力作影响日益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5%,居“十强”产业首位,实力显著增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文化旅游品牌享誉全国。


坚持试点先行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法。山东省有基础有条件也有决心,当好这样的试点和示范,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因此,建议将山东作为建设文化强国山东示范区。具体建议:

1.支持山东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上“走在前”。加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指导,支持山东更多文旅项目纳入全国重点项目布局。指导山东依托沿黄地区打造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黄河文化标识体系。支持山东牵头发起“黄河文化出海”倡议,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有关省区市协同共建,打造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的纵向通道,承接中原城市群、面向日韩东北亚的出海通道。

2.支持山东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支持山东深入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课题研究,实施“考古中国”等主动性考古项目,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指导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主题游径建设,推动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升建设水平并尽快挂牌。指导山东考古博物馆建设、重大文物展览设计、“文物山东”云展馆提升,搭建多层次文物交流合作平台。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深入推进革命片区保护工程,推介山东红色文化遗产主题线路,推动革命文物活起来。

3.支持山东对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创新开展“好客山东 孔子家乡”海外营销工程,加强国际传播渠道和阵地建设,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支持山东发挥紧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举办中日韩三国旅游城市发展交流活动。支持山东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香港文旅推广周等重大对外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提升山东文化国际影响力。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开展合作,强化国际传播渠道和阵地建设。支持山东加强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精准推广,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入鲁旅游,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









创新乡贤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中,乡村空心化、乡村文化断裂、乡村社会治理失效是当下乡村建设与治理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乡村社会精英的持续流失息息相关。正是由于乡村社会内部缺乏组织、领导乡民进行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本土精英,乡村社会在面对外部援助时才无法将其内化为自身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

面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困境,传承、发扬乡贤文化,重塑乡村精英群体,发挥其在基层建设与治理中的作用,对维护乡村社会稳定、重构乡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为创新乡贤文化提出以下建议

一、保护、传承古代乡贤文化资源

保护与传承乡贤文化资源,发挥历代乡贤的示范作用,应当成为激励引导新乡贤回乡创业、提升乡贤文化感召力的重要抓手。首先,是保护乡贤文化遗产。修缮、重建乡贤故居;修订乡贤宗谱,整理提炼古代乡贤家规家训、村规乡约,发挥优秀传统伦理规范的当代价值;将乡贤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比如在公共空间开辟乡贤文化长廊,以乡贤命名城市道路、街区,在城市核心区域建设乡贤文化公园等。其次,成立乡贤文化研究会,举办相关学术会议。由乡贤文化研究会牵头,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某地、市自古至今的乡贤文化资源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挖掘历史名人、乡贤名士、传统文化基因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及其对当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第三,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弘扬地、市的历史文化。通过传承、弘扬乡贤文化,激发当代新乡贤建设家乡的热情,提升乡贤文化的感召力。

二、鼓励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

借鉴苏南、浙东、闽南等地创新乡贤文化的做法,成立乡贤理事会等乡贤组织,以乡愁牵动乡贤,鼓励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呼唤乡贤回乡投资、创业。首先,为乡贤返乡创业在政策、资金、技术、税收、信息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其次,做好新乡贤的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在年节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乡贤及其亲属,使其感受到家乡民众的深情厚意。第三,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乡贤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民间组织,将游离于体制外的新乡贤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之中,并定期评选出对乡村建设作出贡献的优秀组织或先进个人,激发乡贤致富不忘家乡、回馈桑梓的积极性和荣誉感。第四,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宣传先进乡贤及乡贤组织奉献家乡的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

首先, 要积极鼓励有经营头脑、社会声望的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鼓励有意愿的乡贤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选拔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其次,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公益事业。成立乡贤慈善基金会,引导“富乡贤”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村弱势群体;组建乡贤调解工作室,引导“德乡贤”参与调解邻里纠纷,维护乡村稳定;引导“德乡贤”、“文乡贤”成立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及乡村文化建设。第三,探索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评价机制。以村民为主体,定期监督评价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际效果,激发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关于加快元宇宙产业发展抢占数字经济国际制高点的建议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元宇宙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元宇宙是国际上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方面潜力巨大。2021年,美国Facebook投资数十亿美元进军元宇宙,并将企业名称改为Meta(元宇宙)。以Meta、微软、英伟达为首的美国科技巨头已形成“硬件—软件—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韩国政府成立了包括三星在内的200多家韩企参与的元宇宙协会,构建融合韩国主要景点、人气影视剧取景地等的韩国旅游宇宙平台,并推进元宇宙等虚拟旅游与实际访客智慧旅游的双轨体系。

在元宇宙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上,我国也积极探索元宇宙产业发展。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成立元宇宙产业委员会。由中国移动集团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导,联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提出的数字人标准立项申请通过了国际电信联盟审核,成为业内首个关于数字人接口的国际标准项目,韩国电子与电信研究所申请加入并评价该项目为元宇宙互联互通的重要标准化方向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元宇宙产业存在重复布局弊端。此前,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各省市纷纷出台元宇宙相关政策,2022年国内有15个城市颁布了28份元宇宙专项支持政策,谋划了至2025年总计8500亿元的元宇宙产业规模目标,而其中文旅、工业、商业、体育等元宇宙产业存在重复布局的弊端

(二)部分企业形式主义严重。部分科技企业重形式轻内容,热衷蹭热度抢注商标,仅在2021年就有688公司家申请了4366件元宇宙商标。

(三)元宇宙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单位重硬件和内容应用,轻平台软件研发。如华为侧重研发硬件应用芯片平台和终端装备,字节跳动也发力VR头显设备,而在软件平台类的研发上投入不足。


三、推进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规范市场秩序,统筹产业布局。以《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为指导,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统筹布局全国的元宇宙产业发展,实施元宇宙产业示范工程,实现元宇宙产业规范化、健康化、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产业、技术配合,不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壮大与技术引领相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抓住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机遇,实现产业生态培育和核心技术研发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在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和底层架构设计标准上实现引领地位,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自主性。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设立国家元宇宙研发平台,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挥一盘棋思想,吸引科研人才,集中力量打好元宇宙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元宇宙“硬件—软件—应用”的全产业链,抢占元宇宙技术和市场国际制高点。

(三)健全法律体系,提高安全保障。制定和完善关于元宇宙的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重点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法律保障。

(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加大对元宇宙产业开发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国家拨专款用于项目研发,对企业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

(五)加强国际互通互联,实现共赢。加强国际元宇宙技术与产业融合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合作格局,主导推动全球范围内元宇宙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实现合作共赢。








牛克诚

优化高校中国画专业招考方式及科目设置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组委员,人事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选拔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等。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优化高校中国画专业招考方式及科目设置的提案 


目前,代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最高水准的“八大美院”的中国画专业招考,仅中国美术学院的中国画专业采取毛笔笔墨考法,其余院校几乎均为以素描、色彩、速写等科目为主的西画考法。有的学校是中国画与绘画专业、戏剧影视美术专业、动画专业、环境设计专业、服装服饰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等,统考速写(命题写生)、素描(静物人物写生)及色彩(静物人物写生);有的学校是中国画与油画、版画等同属造型专业,统考色彩(静物)、素描(人物头像)及命题人物组合;有的学校是中国画专业与油画、版画、书籍装帧艺术、插画、水彩、雕塑、摄影等专业,统考色彩、速写及素描;有的学校是中国画专业与油画、版画、雕塑、综合绘画专业,统考素描、创意色彩与速写,等等。在八大美术院校之外,全国其他大大小小的二本、专科美术院校或综合、专科院校下的二级美术学院或美术系数以千计,它们的入学考试科目就一律为素描、色彩与速写。 

中西绘画在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表现语言、材料媒介等方面差异巨大,其人才要求与招考方式本应互不相同以凸显各自的文化特色。然而国内高校中国画专业的招考现实却是,以毛笔为基础绘画工具的中国画招考科目,已完全被“大类招生方式”(以铅笔炭笔及水粉笔为工具,强调西画基本功的素描、色彩、速写三科目)所取代。 

这一考试方式导致年轻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断裂。高考是个指挥棒,美术院校高考科目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各类美术考前辅导、培训班的课程设置,无不以素描、色彩、速写为主体课程,以应对未来的美术高考。这既是一种实技训练,更是一种价值观驯导。在中学时期就进入考前培训班的年轻学生,在其“三观”形成阶段,就在这种驯导下形成对于西画的审美价值认同、对于中国画的情感隔阂,造成中国画承载的中国式观察方式、认知方式、情感方式及表现方式的传承断裂。 

也造成中国画专业的优秀生源紧缺、后继乏人,以及中国画欣赏群体的严重萎缩。接受了考前班价值训导的考生入学后,在二年级分专业时,首选必是油画等专业,中国画专业就几乎无人问津;有的院校甚至要通过做思想工作、抓阄等来维持中国画专业学生人数,这样就不能保证中国画的优秀生源。而这些出于无奈而学习中国画的学生,几乎此前从未拿过毛笔,更不要说用毛笔来画画。另一方面,有绝大多数考前班的学生,最后并未考入专业院校,接受了考前训导的他们未来也将成为西画而不是中国画的欣赏群体。这样,既无院校内高质量生力军的加入,又无院校外欣赏群体的支撑,作为中华文明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国画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日本水墨画自近代以来逐步边缘化的历史与现状,必须引以为戒。 

弊端由招考科目设置造成,优化也应从科目调整入手。 

为此建议:参照书法专业在教育部指导下的单列考试方式,将中国画专业招录进行单列,优化中国画专业考试科目设置,统一采用毛笔笔墨考法,可设临摹(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写生、书法三科目,以考测考生的中国画传统笔墨基本功、笔墨赋形能力及书法基本功。 

可在八大美院先进行统一试点招考改革,待八大美院统考成熟后,向全国其他设有中国画专业的高校推广,从而建立全国高校中国画专业统考招录机制,提升招考科目对中国画专业必备基础素养的导向效能。并由此辐射到考前培训班,通过临摹、毛笔写生及书法的早期训练,重塑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基因,熟悉中国画工具、媒材,掌握中国画技艺,理解中国画基本原理,参悟中国画文化精神,感受中国画所凝结的中国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形成对于中国画的价值认同及情感亲和,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中国画的艺术创造者、爱好者及拥护者、赞助者。









舒勇

“以“一带一路”十周年为历史契机

向世界推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


国际著名艺术家,中国环保艺术第一人,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执行主席,中南大学客座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意大利IVNA终身名誉会员,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参展艺术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艺术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上滑动启阅)


以“一带一路”十周年为历史契机向世界推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符号

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意识到一国的强大不仅是经济、军事的强大,更是文化的强大,深刻的体会到文化符号对于国家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打造新时代超级符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2013年我组建了团队,将代表中国文化的数百个著名符号,拿到纽约的时代广场做调研,才知道大部分美国人,能够认出的中国符号数量寥寥无几。后来我们又准备了数百个代表美国文化的各种符号,在天安门广场调研,发现国人对绝大多数的美国符号都非常的熟悉。这个调研,迫使我们看到了中美之间的差距。之后我们继续调研,请国人用语言来描绘现代都市,又清楚的了解到超过一半的国人都提到了麦当劳广告柱,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符号对人的影响与作用。竖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麦当劳广告柱,不仅是广告还是牵引市民生活的精神文化符号。这正是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输送文化符号来输出价值观的结果。中国也需要相应的载体和符号,向世界传达我们的价值观。人类对符号的依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路径,国家借助于符号使思想得以表达、文化得以传播、文明得以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善用国际语言,以高水准的对外传播能力,让中国故事赢得世界的倾听,为中国深度融入国际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这篇“大文章”,迫切需要一批可亲、可敬、可爱的国家文化符号。

为此,建议:

一、将“运用国家力量来打造国际性、具有广泛认知的国家文化符号的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其在国家文化战略体系中的定位。在中央层面建立协调机制,成立推动国家文化符号发展的专门机构。在专门机构的主导下,把握既要注重民族性,还要注重传统与现代、与未来统一的基本原则,让体现中国气味、中国作派和中国美感的东方文化符号矗立于世界各地,彰显自己民族文化独特个性的同时,着眼于人类主义和现代化立场和角度,着眼于能为国外受众广泛接受和理解。
二、以“一带一路”十年这个历史性契机为起点,分类别、分批次、分阶段性认定以“一带一路”为语境的一批与新时代、“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国家文化符号,来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向世界传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把总结“一带一路”十年成就与展望未来的全过程,上升为打造“一带一路”国家文化符号的战略性举措。
三、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家级高规格盛会定位为展示推荐新时代文化符号的国家平台,并形成常态化机制。今年将迎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总结前两届峰会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使用被前两届峰会连续性确立为核心的主题景观以及其它重要标志性符号,并且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文化符号。以此来体现国家对“一带一路”事业的决心与初心。用恢宏的气象承载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一带一路”美好景象精准的呈现给世界。
四、在国家文化符号发展专门机构的主导下,为国家文化符号的传播与使用开设绿色通道,鼓励国家文化符号设计者带着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鼓励和推动各级政府及社会广泛使用经国家认定的国家文化符号,让主流媒体对国家文化符号进行全面、系统性持续性的传播,在不断的传播与反复使用中,让这些文化符号深入人心;同时,为国家文化符号传播使用提供场所、场景,根据城市与空间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不同形式,大一点的如打造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公园、小一点如建设新时代国家文化符号广场等。












洪厚甜

重视并加强网络游戏美育功能、

中国历代书法经典品鉴工程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文促会书法篆刻院艺委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重视并加强网络游戏美育功能的提案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另据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其中9岁及以上未成年人手机持有率达到了97.6%。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和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的飞速增长,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对于90后、00后及更年轻的群体来说,他们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方式、娱乐方式、社交方式等主要来自互联网。

据相关数据,我国现有网络游戏用户超过6亿。游戏美术作为新兴的美术形式,呈现出一种野蛮且蓬勃的生长趋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视觉元素,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在缺乏引导和未树立自身完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状况下,如何使未成年人的网络娱乐更具有引导和美育意义,至关重要。

鉴于未成年人将网络游戏作为娱乐休闲方式的情况十分普遍,“防沉迷系统”只能作为必要的措施,还需要积极建构主动的网络游戏美育引导措施。因此,如何在沉浸式的游戏场景中,将中国审美和中华文化理念引入其中,进而形成潜移默化式的审美趣味培养,引导游戏美术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方向,是全社会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建议要重视并加强网络游戏的美育功能,具体如下: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游戏美术教育模式与院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一套适用且能适应时代的游戏美术教育体系。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在院校游戏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增加强化美育功能实施的相关内容。

(2)加强与文艺创研单位的合作,鼓励产学研合力参与网络游戏产品开发,在绘本、内容文案、脚本、设计等环节提升文化、历史、美术、美学等方面的含金量。

(3)鼓励在游戏美术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书画、民间美术、当代艺术等元素,将中华文化理念融入到游戏的美术设计中,让古今文化在游戏中碰撞,并通过游戏渗透和影响广大用户,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4)通过项目扶持、奖励、创意比赛评选等方式,充分调动全社会创造活力。

(5)在对游戏产品的监管中,除了内容元素,应将游戏美术设计元素纳入监管范围。

总之,就是要调动古今中外的美术资源,主动发挥游戏美术美育影响润物细无声的特殊优势,真正寓教于乐,培养游戏用户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用户的审美素养与品位。





关于实施“中国历代书法经典品鉴工程”的提案


通过深入学习,为努力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引领工作,为此,针对当前书法艺术蓬勃发展,书法爱好者和从业者众多,书法教育传播从校内到校外形式多样,但传播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深入地思考如何引领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健康发展,如何在广泛普及的基础引领大众享受更深层次的书法内涵。

特建议由政府主导推进正解中国传统书法历代经典名作的“历代书法经典名作品鉴工程”为书法艺术的学术鉴赏作基本定位,为书法艺术艺术的传承和海内外传播建立具有学术高度的参照系。

从让更多人民群众感受和学习书法文化,跨越到推动书法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符号,并推动这一文化符号走出中国。

 “历代书法经典名作品鉴工程”,可以成为与“中国美术全集”相并行的一个学术工程,以政府主导,使之成为普及和传播书法艺术而进行的基础工程,组织专家组,在对中国书法史上历代学术品鉴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站在当代学术和美学的高度对经典作品进行评判和定位,建立起科学诠释中国文化艺术经典的参照系、度量衡。

这一规范的制定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束缚,而是对书法艺术在教育和推广中的质量加以保障,并将书法研究和培训引入更深的层次、更专业的水准,从而避免不合格的教育者或传播者对大众产生误导。尤其是现在,书法艺术进入校园,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已形成良好氛围,如果能够建立这样一种参照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书法知识和技术教学。此外,在将中国书法文化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也能依托该参照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出真正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焦兴涛

“鼓励大学生落户乡村创业就业

健全我国农村中小学“乡村美育”体系”


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重庆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鼓励大学生落户乡村创业就业的建议


中共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要素流动,核心是人的流动,当务之急是向乡村流动。当前,全国城镇人口2022年已达到65%以上,三年疫情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锐减,而大学毕业生人数却节节攀升,2020年874万,2021年907万,2022年1076万,2023年预计达到1158万,大量大学生毕业留在城镇难以高质量就业。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广大农村严重空心化,人才匮乏,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各类生产生活资源大量闲置,乡村振兴缺乏动力与活力。以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为例,现有户籍人口4012人,常住民只有758人,平均年龄62岁,其中65岁以上 609人,占86%,全村大量土地和农房闲置,特别是宅基地1200宗,闲置达400宗。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很多高等院校发挥特色优势,引导师生走进当地农村,致力于推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该校师生深入周边农村地区,以艺术的方式参与打造重庆市璧山区七塘、北碚区柳荫镇、酉阳县叠石花谷、巫山县下庄,以及贵州省桐梓县羊蹬等艺术特色示范乡村,不仅激活了沉睡的乡村资源,促进了当地村民增产增收,还不同程度缓解了当地大学生城镇就业难和乡村人才奇缺的矛盾,可谓一举多得。

大学生有思想、有知识、有技术、有活力,是最优质的人力资源。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有序向乡村流动并扎根乡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是一件有利于国计民生、城乡互惠互利的大好事。


为此,建议:


一、推动土地权益有偿转让,鼓励大学生落户乡村。当前,全国各地对“非转农”条件都比较严苛,造成大学生落户乡村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地方党委政府可根据该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有关政策,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有志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在保留城镇户籍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程序成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新成员。同时,对农民依法有偿转让的宅基地,由村(社)集体收储,集体经济新成员有偿购买使用,推动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确保大学生住得下、能扎根,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二、强化金融和资金支持,助力落户乡村大学生创业就业。研究设立乡村创业就业基金,对拥有良好选题、可操作性强、有较高回报的创业项目,按程序评审后,予以专项支持与资助。推动银行和保险行业出台政策,为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就业的优质项目提供信贷和保险服务,支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对扎根乡村的困难大学生,在落户初期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安家补助、生活补助以及研发补助等,确保创业就业顺利启动。

三、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大学生落户乡村创业就业可持续发展。利用闲置的乡村公共设施,建立乡村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实施大学生乡村创业就业驻留计划。鼓励乡村急需的种植、养殖、园林、环艺、文旅、非遗和网络直播等学科专业的在读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实践、毕业实践等方式开展乡村驻地实践,为大学生后期落户乡村创业就业积累经验。加强政策宣讲解读,大力宣传新时代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倡导和支持大学生落户乡村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关于健全我国农村中小学“乡村美育”体系的提案

乡村美育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具有激发乡村文化内生活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价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美育,乡村美育对于青少年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有在校生6000多万,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6-16岁是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变化的关键阶段,是建立正确世界观、培养健康的情绪与精神状态的关键时期。当前美育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乡村学校美育专业教师及其培训资源匮乏;美育课程数量少、质量低、考评弱;乡村学校美育硬件配备使用率低,乡村校外美育资源缺乏及城乡教育美育理念存在差距,因为升学指挥棒的原因,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更偏爱关心学生“鲤鱼跳龙门”的知识能力,很多有艺术天赋、热爱艺术的农村孩子很难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庞大的儿童青少年基数和乡村美育存在的问题短板,对新时代乡村美育提出了迫切需要。

为此建议:

一、优化乡村美育课程资源。结合乡村当地文化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外经典艺术、青少年艺术兴趣需求、审美素养提升内在规律,以及数字化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合理规划设计美育课程,比如,乡村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可增设当地的戏曲、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课程。加强乡村美育课程建设,把乡村艺术教育、艺术疗愈、艺术人才培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构建并推动实施。用乡村美育来培养审美、疗愈心理、学习技艺,进而陶冶情操,感知美好生活。
二、强化乡村美育师资队伍。美育课程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美育老师,随着美育课程的丰富,需要先解决美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建议继续推进特岗教师计划,并在更大程度上向音体美教师倾斜;统筹社会资源,发掘乡村当地的民间艺人或有艺术专长的人,鼓励并支持城镇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师生、具有艺术素养的其他高校师生等下乡开展艺术支教,充实乡村美育师资。还可以返聘一些师德高尚、身体素质良好的已经退休的美育老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对美育课程的开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建议。
三、拓展乡村美育实践基地。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了一大批青年学子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美术、音乐、舞蹈、剪纸、创意设计等方面的美育熏陶、艺术教学。此外,借助数字技术共享教学资源,以“云端课堂”模式让乡村孩子享受专业教师教学,也是打破美育地域限制的有效做法。
四、加强乡村美育调查研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对新时代乡村美育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乡村美育相关问题和需求。支持高等校园相关理论工作者,对乡村美育模式、规律、成效、经验等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研究,推动乡村美育实践和理论走深走实。











董希源

“以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发挥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海外文化传播作用”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文化部中国美术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向上滑动启阅)


提案一:关于鼓励和支持艺术家发挥作用,切实以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


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课题。长期以来,在相关部门、团体的支持和大力推动下,文化艺术界人士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除提出总体要求外,特别强调了重点领域赋能乡村振兴的要点,其中就包括美术产业赋能方面。而刚刚发布不久的2023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的紧缺人才。

一方面是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文化艺术的赋能,另一方面是文化艺术界人士的参与热情;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切实发挥作用,本人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由中国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牵头,建立“一对一”服务体系,即一位著名艺术家及其团队或一艺术团体艺术教育单位认领一个村庄,带领村庄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当地乡土的文化艺术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经济发展和百姓致富。


二、由国家乡村振兴局牵头,联合其他部委、团体及相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乡村美育工作进行梳理,并出台相关办法以不同标准予以乡村美育工作分类、评级,以此鼓励乡村挖掘乡土文化、发展艺术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助推经济振兴、提升乡村文明。


三、由中国文联牵头建立固定机制,在乡村设立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定期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采风、创作,并与乡土艺术家进行交流合作,带动乡土文化艺术的复兴和保护,为乡村振兴工作助力


四、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文联、艺术院校联合培养乡村艺术人才,以更好地传承乡土民间文化艺术,并实现文旅产业的更好结合,赋能乡村振兴。

如:在艺术院校成立乡村艺术培训班;在有条件的乡村设立艺术学生实习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艺术师生结对、支教、帮扶,培训乡村美术人才;定期组织文艺志愿者深入乡村学校开展艺术辅导,壮大乡村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等。


提案二:关于支持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海外文化传播作用的提案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高质量做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互鉴,助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构建文化交融的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经调查研究,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中,多数长期、广泛活跃在基层一线从事文艺创作,作品兼具民族性、国际性、时代性等特点;不少有较高国际声望的艺术家,具有丰富的国际文化交流经验、广泛的国际文化传播途径。更重要的是,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多对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抱有非常积极的心态,他们渴望在其中发挥所长、贡献国家。

为此,本人建议有关部门、团体大力组织、积极支持,充分发挥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独特的优势,使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海外文化传播的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一、成立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对外文化传播智库,广泛面向自由职业艺术家征求建议,完善、创新“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方式及内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全球半数以上的文化遗产,各国的自由职业艺术家来自民间,具有先天的民间外交亲和力;他们对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愿意也有能力吸纳不同的文化营养,创作出接地气、易传播的艺术作品。近年来,我国自由职业艺术家凭借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广泛的国际交往能力,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他们是我国新时期开展外宣工作可争取的力量,也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生力军。

因此,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搞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创新相关的工作方式和内容,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具有积极的态度、多元的经验、广泛的人脉。建议由中央统战部或中央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牵头,成立自由职业艺术工作者对外文化传播智库,定期组织活动、征求建议,为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工作建言献策。


二、建议相关部委出台具体政策,支持自由职业艺术家广泛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艺术交流工作。

长期以来,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处于“体制外”,代表国家、集体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和渠道相对缺乏。建议中宣部、中央外办、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委出台具体政策,支持和组织自由职业艺术家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活动。

政策成熟后,也可考虑成立专门的民间机构,或以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支持更多自由职业艺术家以更加灵活多样且效果突出的方式,参与到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来,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互鉴发挥更大的作用。

鼓励并支持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创新表达方式,以“数字信息技术+文化艺术”赋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文化艺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是,我国自由职业文艺工作者多在创作中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纵然作品优秀、热情很高,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数字技术的灵活广泛应用,更难以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将自己的创作再加工,增强其作品网络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而他们的作品,恰恰是向国外受众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载体,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也容易得到“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接纳。

因此,建议中宣部成立专项资金,定期对自由职业艺术家开展数字信息技术培训,支持和帮助他们丰富创作和传播形式、创新作品内容,从而拓宽交流渠道、增强交流效果,做好“一带一路”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为这一伟大倡议的下一个十年作出新贡献。









张婧婧

“将中华陶瓷文化研究纳入

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工程”


张婧婧

“推进陶阳里御窑景区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现为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技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并担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景德镇市侨联常委、景德镇市民建市委会委员、景德镇市女陶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合作艺术家。完成的科研项目《御窑厂陶瓷微缩景观》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全国人大代表。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将中华陶瓷文化研究纳入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工程的建议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品格,对人类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发展不但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也标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强大程度,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一、中华陶瓷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一是形势所要。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陶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要加快提炼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二是形势所需。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可谓不重视,但是“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以陶瓷文化交流为例,景德镇对外文化交流在全国都可以排在前列,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对外文化交流更多是停留在展演、展览等器物层面。与陶瓷文化曾经“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对世界尤其是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刻影响”相比,无法相提并论。其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即在于对陶瓷的文化性、精神性研究不深不透。三是形势所迫。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目前,随着陶瓷领域与国外差距的逐步拉大,陶瓷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面临丢失的风险。比如早些年韩国KBS拍摄的纪录片《世界陶瓷纪行》,虽然也承认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和发源地,但从观感上来说,该片有意无意淡化弱化了中国陶瓷的世界性贡献。如果我们再不主动出击,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后陶瓷的发明权可能都变成别的国家了。

二、中华陶瓷文化研究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陶瓷文明历史悠久、光彩夺目——既“见证”了中国工业产品的发展成果和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是世人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是中国对外合作交流的一张亮丽的“金名片”。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 ,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珍贵的文物古迹、传统的制瓷技术、大批的陶瓷名家、丰富的陶瓷产品、独有的陶瓷习俗等等。
作为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景德镇拥有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陶瓷文化遗存,散布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三洲四码头,四山八坞,九条半街,十八条巷,一百零八条弄”里,老窑址、老里弄、老街区遍布全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御窑厂、高岭古矿等30多处陶瓷遗迹属于没有同构型的世界精品级文化资源。尤其是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是国内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2017年1月,御窑厂遗址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景德镇正在按照申遗OUV(突出普遍价值)体系要求,整体活态复苏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100年陶瓷工业遗存,着力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古镇风韵、时代风貌”的陶瓷文化遗产样板区。

三、建议:
将陶瓷文化研究纳入国家重大文化研究工程,以类似“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力度和规模推进陶瓷的文化性、精神性研究,持续为对外文化交流注入灵魂,提供学理支持和智力支持,发掘陶瓷文化内涵、保护和利用陶瓷遗址,推动中华陶瓷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关于促进文旅融合加快推进陶阳里御窑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议

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总体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已建成开放核心区1.28平方公里。这里有着千年的“九条半街,一百零八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600年历经27位皇帝的明清御窑厂遗址,还有百余年现代陶瓷工业遗产。这里是历史上景瓷生产中心、制瓷高峰和外销瓷“海上陶瓷之路”零公里起点,向世界传播了中华灿烂的陶瓷文化,影响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中东等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缔造了“东方瓷国”的传奇。
2006年,御窑厂遗址成为古遗址类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7年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御窑厂遗址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2020年建国瓷厂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2021年御窑厂遗址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录,2021年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彭家弄片区保护修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2015年陶阳里御窑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20年以来每年接待来景区参观、研学的中外游客均达300万人次。并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重要平台,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核心文旅项目和重要支撑工程。

(一)陶阳里御窑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性
1.陶阳里御窑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落实习总书记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景德镇文物事业,关心陶阳里御窑景区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工作。2015年3月和12月先后两次对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又殷殷嘱托“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2022年12月,习近平在景德镇举行的“阿拉伯艺术节”贺信上再次嘱托。为落实总书记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文旅部和江西省政府自2020年每年召开一次部省恳谈会,就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打造核心文旅项目陶阳里御窑景区进行部署。

2.陶阳里御窑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御窑厂遗址价值展示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要求。
御窑厂遗址是中国21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御窑厂遗址重重叠叠达13米之厚,发掘出明清御瓷片2000多万片,百余吨,修复御瓷3000余件,历经27位皇帝,北京故宫现有36万件藏瓷,95%出自这里。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自宋代以来,窑工们依河置窑,依窑而作,依作而居,创造了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盛世,“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被国家许多学者和旅游家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陶阳里御窑景区是研究、展示景德镇优秀传统瓷业帮会、习俗、文化、制式、建筑、生产、技艺、管理、外销等的“活化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它代表了景德镇整个制瓷的鼎盛时期和瓷业的高峰,游客可以瞻仰中国唯一的皇家御窑厂遗址,沉浸式感受600年皇家御窑文化;寻觅宋元明清古窑古作坊,全方位研习世界顶尖手工技艺;探寻千年窑砖里弄,回味瓷业空前繁荣景象,全程式体验陶瓷聚落文化;迈进百年现代陶瓷工厂,全景式体验工业遗产里的故事;走入博物馆,近距离触摸沉睡百年的陶瓷艺术瑰宝,充分领略制瓷的历史传承;漫步驻足景区,可全天候乐享古镇瓷味,全过程感受美景厚德镇生活,是文博展示、研学修学、民俗非遗、艺术雅集的文旅新地标和热门网红打卡地,将在满足公众文化旅游需求上起到重要作用。

(二)陶阳里御窑景区建设进展情况
1.《陶阳里御窑景区总体规划》已完成。为全面提升陶阳里御窑景区保护修缮、活化利用,2019年景德镇市启动了《陶阳里御窑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通过了江西省文旅厅主持的专家评审会,2022年通过了景德镇市规委会。《规划》以建设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一流的考古遗址公园为目标,打造设计理念先进、功能区位清晰、发展脉络科学、可操作性实施性强的规划文本。同时,在《规划》上位文本框架内,又编制了《陶阳里御窑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方案》和《提升设计》,并且正在建设实施中。

2.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安全体系。
御窑厂遗址公园是国家重点文物及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25处大遗址重点保护展示工程和全国10处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2016年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景德镇市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督促景区建立健全文保安全制度、全天候无死角文保安全网络,坚持项目建设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工作,促进景区良性发展。御窑厂遗址2017年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三)陶阳里御窑景区建设投资概况与建设计划
陶阳里御窑景区项目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已投入63.32亿元,未来三至五年建设投资约100亿元。目前景区已建成项目:
1.御窑厂遗址北麓、南麓遗址保护大棚;
2.御窑博物馆、老城博物馆、建国瓷厂美术馆等;
3.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明清手工制瓷窑作群——徐家窑;
4.修缮保护明清时期黄老大窑、刘家窑等10余座;
5.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64条宋元明清历史文化街巷;
6.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古建筑700余幢;
7.建设完善了供水、供电、防盗、防水、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
8.对景区内车行道路进行改造提升7条;
9.建设地上地下停车场15处,有停车泊位1050个;
10.建设了一批旅游厕所和共享东厮(共享厕所);
11.修缮保护了古码头、湖北会馆、湖南会馆、丰城会馆、师祖庙、水府庙等一批历史遗存;
12.在2024年以前,将完成对陶阳里主游客中心、陶阳楼智慧旅游中心、陶阳楼步行商业街、其它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利用和提升改造。景区将对标对表,按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要求,进行交通组织、游客组织、景观地标、标牌标识、导览导视等提升改造和建设,接受文旅部的检查评比,力争2024年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标任务。

(四)建议
为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将陶阳里御窑景区打造成中国文旅融合标杆和典范,打造成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核心文旅项目和重大支撑工程,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给予大力支持:
1.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项目建设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2.请国家文旅部在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给予政策倾斜和充分肯定。
3.请国家文物局在文物保护和景区项目建设中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建设关系,给予项目建设批准上的大力支持。










林蓝

“共促粤港澳大湾区

美术高质量发展

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东画院院长, 全国人大代表。

(向上滑动启阅)


关于共促粤港澳大湾区美术高质量发展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纵深实施,我们要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好机遇,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施“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建议:

(一)瞄准“大作”孵化培育工程,建议国家以更大力度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聚焦时代主题的精品力作。

建议以“大作”的培育工程为抓手国家组织牵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大作”培育工程,组织实施“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时代命题和重大主题开展美术创作,聚焦改革发展、讴歌时代辉煌,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新时代、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充分发动粤港澳艺术家,共同孵化更多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

以“大作”的平台建设为牵引,加大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等的支持力度,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为核心,以香港、澳门为拓展,以四院即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为主体,以21个地级以上市美协主题性美术创作队伍为基础,形成金字塔式的广东主旋律美术创作系统与机制,夯实广东主旋律美术创作阵地阵营,为“大作”创作提供平台支撑。

以“大作”的传播矩阵为方向,推动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宣传的阵地建设。在主流外宣平台矩阵电视、网站、客户端开设专题专页,做好美术作品解读翻译。组织境内外知名美术家在大湾区和重点国家地区采风创作,推出中外联名款、中外融合款等。为美术大家、青年美术家代表量身定制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孵化网络美术大咖,开设相关节目栏目,鼓励美术家积极发声,开展名作解读、作品征集评选、中外美术鉴赏等活动。

以“大作”的交流互鉴为纽带,驱动国家对大湾区跨区域合作机遇的资源整合。与香港、澳门相关美术机构、协会等形成联动机制,通过交流、研讨、主题创作比赛等,引导港澳艺术家聚焦“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题材,不断催生主题鲜明、艺术性强的美术精品。搭建海外展会平台,助力大湾区的美术作品、工艺品在海外的市场化、产业化,实现名家名作名企相互驱动成长


(二)聚焦“大家”重点培养工程,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名家大师和优秀中青年美术人才的培养与推介力度。

借助国家力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交流引进,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智库建设和人才扶持奖励机制建立,给予政策优待和资源倾斜,赋予文艺发展新动能,推动大湾区大力引进文艺优才,培育本土优秀人才。

建议国家加大力度挖掘选树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大家,结合“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做好“4个1”工程,即“1个展览”“1场研讨会”“1部纪录片”“1部传记”,以大力度、深研究、广传扬的方式,选树推介德高望重、代表时代和代表湾区的美术大家。

建议国家加大力度培育推出大湾区美术中坚,持续开展“广东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及广东省“新世纪之星”等荣誉称号的组织评选工作,加强广东省文艺领军人才的梯队建设。

建议国家加大力度培养大湾区美术后备人才,持续实施“1荐1——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邀请全省知名艺术家担任“导师”,“点对点”“人盯人”式培养具备潜力成长为艺术名家大家的中青年画家,着力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老中青美术人才队伍。

将以上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工程扩大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与主流外宣媒体平台合作,联合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美协,共同开展名家大师、青年才俊选树,共同开展名家荐才行动。


(三)推动更多国字号“大展”落户大湾区,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展览活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交融、交汇之地,香港和澳门作为国际化都会区,更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沿、基地。更多在大湾区举办国家级“大展”、设立中国画“百花奖”等全国性“大奖”、筹备全国性美术高峰论坛,可发挥强大的文化辐射和文明交流作用,对香港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对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建议利用中央、省、市及港澳媒体,加强湾区“大展”对外传播策划,强化议题设置,推动打造国际品牌。搭建粤港澳美术合作平台是开展美术交流的基础,办好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间的艺术交流活动以及岭南美术课题研究。建议由主流外宣平台和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美协共同在大湾区举办常设性国家级大展“华人画展”,每年定期共同举办大湾区美术高峰论坛,在大湾区覆盖的城市巡回举办。设立全国性美术奖:中国画“百花奖”,并将该奖美术大奖平台永久落户大湾区。结合该奖项,遴选美术佳作打造“美术国礼”,推出系列外宣品。

建议推动打造“西泠学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载体,通过开展港澳青少年美术、书法、篆刻教育培训,促进港澳青少年更好认识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用艺术方式助推港澳青少年的“人心回归”。

总之,以美术作品、美术语言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艺术家的重要职责使命。以打造“大作、大家、大展”为抓手,推动粤港澳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新时代文化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有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好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编辑/张悦 责编/dbk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2847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