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值得期待

2023-03-11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


博物馆既是城市保存先民历史记忆与文化根脉的宝库,也是增进公众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媒介。因此,有人说,“想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


近年来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频频出圈
到国家宝藏中西安文物的吸睛无数
再到无数个
新颖、奇特、小众的博物馆纷纷亮相
让人直呼:
西安到底还有多少惊喜等着我们发现?


西安建设“博物馆之城”

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接下来还会有哪些举措?

↓↓↓

西安平均每8.2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位居全国前列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古丝绸之路起点,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将作为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西安彰显新时代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标志。

2009年

西安市文物工作会议上,西安首次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构想。

2010年

正式启动建设。

2017年

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使其上升为西安城市文化发展战略。

2019年

西安市政府出台《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2019—2021)。

2022年1月

《西安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从优化体系布局、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激发创新活力四个方面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

截至目前,西安拥有各类博物馆159座,其中国有博物馆38座,行业博物馆51座,非国有博物馆70座,三级以上博物馆17座。涵盖历史综合、红色革命、自然科学、民俗文化、科学普及、非遗中医等40余个类型。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达95%以上,全市(包含西咸新区)平均每8.2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位居全国前列。
从博物馆性质来看,西安市逐渐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骨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主城区整体集中、城郊局部分散,形成了北部自然科学区、主城区历史文化区、南部自然民俗区三大博物馆区块。


围绕“精”“惠”“智”

“融”“特”做文章



从一定程度上,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在质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塑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博物馆陈设方式相对传统;馆城融合特色彰显尚不充分;科技赋能水平有待强化;文旅深度融合还需拓展提升。

为了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下一步,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将围绕“精”“惠”“智”“融”“特”做文章,兑现城市文化价值,延续城市记忆。

记者日前获悉,市文物局研究拟订了《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以周秦汉唐为主题的博物馆群逐步有序开放,馆城融合更加紧密,文创产业大力发展,产品供给丰富多样,对外交流更为广泛,文化传播力不断提升,全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精”
实现大馆做强 小馆建优 微馆盘活


重点培育龙头博物馆。加快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大馆提升,推进汉长安城遗址博物院一院多馆,陕历博秦汉分馆等新馆建设,创建1-2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培育10至15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博物馆。
全面提升区县博物馆。按照“一地一品、一馆一品”的思路,支持曲江、临潼等区县实施博物馆品牌提升计划,孵化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微型专题博物馆。
大力帮扶非国有博物馆。进一步完善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政策,在财政扶持、税费减免、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惠”

深化博物馆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

实施精品展览工程。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推出一批时代主题突出、文化特色鲜明的精品展览,打造全覆盖、多层级的博物馆展示传播体系。

实施教育传播工程。坚持以民为本,立足共建共享,开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博物馆教育和文化惠民活动。

实施对外文化交流工程。依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塑平台等国际交流平台,深化文物“走出去”“引进来”,持续提升西安国际影响力。

“智”

资源数字化 管理智慧化

服务智能化
打造文物数藏新业态。实施数字化牵引工程,推进西安文物数字资源和展示利用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数字资源开放共享计划,构建博物馆文物数字资源体系。

打造博物馆展示新场景。深度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线上展览、云上国宝、直播导览等系列数字化服务。推进汉长安城、唐大明官等数字再现示范,为公众提供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数字文化产品。

打造智慧化管理新模式。以服务观众为中心,以智慧多元为路径,以文化体验为目的,切实提升博物馆服务能级和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博物馆。



“融”
推动博物馆
全方位融入社会经济发展

抓文化IP打造。扩大文创产品开发跨界融合,打造以兵马俑、西安城墙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IP符号和品牌。
抓文商旅融合。实施“博物馆+”战略,培育孵化“博物馆+历史文化片区”“博物馆+酒店”“博物馆+商场”等文博创意产业,促进文商旅跨界融合。
抓平台支撑。积极发挥陕文投、陕文旅、西安旅游、曲江文旅四大平台引领作用,推进建设西安中国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激活消费动能,扩容消费场景。

“特”

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凸显城市风格


优化博物馆总体布局体系。围绕“一核两翼”的文化空间规划,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关中人文三大轴线,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博物馆之城”馆城肌理。

构建地域特色展示体系。围绕“华夏之源”“周秦汉唐”“红色记忆”“生态人文”“工业遗产”五大特色,深入挖掘西安精神内涵和特色元素,打造专题博物馆群落,推动西安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创新博物馆与城市发展体系。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与西安市的发展规划、城市更新、区域改造、产业升级等紧密结合,探索完善“产、城、人、文”的融合发展路径,形成西安风格的城市气质。

来源 | 西安发布

文字 | 马昭

编辑 | 卜丁

校对 | 杨利娜

审核 | 屹夫





-End-



博展联盟 | 文博行业交流协作服务平台。以行业社群为基础,“共建·共享·共生”为主题,搭建的文博行业协作平台;整合展陈行业资源,提供专项服务解决方案;以行业大数据为驱动力,为平台用户创新赋能;深度挖掘文化IP资源,推动展陈产业升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展联盟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博物馆 博物馆之城 文物事业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

1195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