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契诃夫式剧场时尚——四版当代圣彼得堡《三姐妹》演出赏析

2023-02-23



编者按


在俄罗斯这片戏剧沃土中,诞生于十八世纪的戏剧家、小说家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是那么的受人敬仰:根据其剧本改编上演的剧目,已经成为每一所剧院的标志,并且成为每种戏剧潮流的风向标,也是导演最期待创作的戏剧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与人性丑恶作斗争的事永远也不会停止。


俄国著名戏剧家、小说家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


契诃夫笔下的《三姐妹》让人们看到了对于生活态度的希望与失望,局外人突然打破这种“和谐”家庭的气氛所带来的“水面之下”的斗争,这种针锋相对的暗流涌动,看似平平淡淡的冲突往往是生活中真正的状态,人的心机、丑恶的嘴脸都在这希望与失望之中徘徊不停、在痛苦的抉择中生存与挣扎、在人与人之间的夹缝中苟活。


1

圣彼得堡连萨维特剧院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театр имени Ленсовета


连萨维特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圣彼得堡连萨维特剧院版《三姐妹》无疑是当代这个剧目呈现中的“异类”,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是天生的鬼才,他的先锋版本《三姐妹》塑造出当今社会中畸形的缩影。


黑色皮衣、皮裤的三姐妹,手中拿着机枪面如死灰地坐在课桌前,像是永远不能逃离整个空间,手中的机枪是姐妹们对生活态度的宣誓。而后面化身成人马、手中持威武宝剑的威尔什宁,还有面目挣扎的索列尼和疯狂的图森巴赫,都是当今社会中人的心理缩影,像是丑恶的魔鬼在与三姐妹们进行着某种“交易”,而这种交易却是阴险狡诈的。


连萨维特剧院版《三姐妹》中的威尔什宁和伊琳娜


圣连萨维特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当缓缓拉开第三幕时,舞台上出现三姐妹的样子是继续与生活作斗争。手中摇晃着黑色大旗、身穿性感黑色丝袜的玛莎像是与世界达成了我要一致与你“抗议”的态度;舞台左边的伊琳娜背对观众,她似乎在犹豫生活的态度到底是去是留;而大姐奥尔加死气沉沉地点上一支香烟坐在玛莎的右边,似乎永远也不能摆脱“老处女”名号和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态度,即使她最后与威尔什宁有仅仅一次的“吻别”。玛莎在追逐“人面兽心”的威尔什宁场面中,不断地在舞台上原地奔跑冲向终点又回到原点,可以看作是一场人生旅途的轮回,以及抓住一根小小的救命稻草对人的重要性?


连萨维特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三姐妹要去莫斯科这件事永远是梦,一场从未醒过来的梦,虽然她们在结尾换上了绚丽多彩的服装,看似生活有了希望,嘴上说我明天要去工作,但是这个“美梦”永远不会实现。


我特别喜欢尤里·布图索夫最后的场面处理,一块一块的砖头堆积成了一堵高墙,最终三姐妹还是没有逃离美丽圆月下中“靓丽的别墅”。生活要充满希望,但生活中丑恶的嘴脸也会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成长,直至我们死去。


连萨维特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这位鬼才导演没有破坏剧本结构,也没有让人物失去应该有的形体行动、心理行动、语言行动和人物性格。思想与创意的“先锋”不是在于脱离剧本后的天马行空,而是体现在剧本中诞生绚丽多彩的烟火,这束迸发的烟火气永远会萦绕在人性之中。


2

圣彼得堡小剧院/欧洲小剧院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Малый драматический театр - театр Европы


列夫·多金无疑是当代二十一世纪伟大的心理现实主义戏剧导演,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创造了“现实”的《三姐妹》,人物形体行动的准确会让观众陷入“现实”之中。


在多金的剧院中很少会出现“间离的想法”,而是会让观众亲身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玛莎依靠在别墅墙壁上读者普希金的诗集,海湾上有一棵绿橡树,绿橡树上挂着一条金链子......上流社会人的嘴里说着流利的法语,会让观众迅速地回到十九世纪文学迸发的年代。


圣彼得堡小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伊琳娜在庆祝自己生日时的快乐与后面接受图森巴赫时的无奈,形成令人心疼的对比。当图森巴赫说:“我今天还没有喝咖啡呢,去叫人给我预备一点吧”,是一种他即将要被狡猾的索列尼在决斗中杀害的预示。之后契布蒂金得知这一事件后,平淡地、毫无表情地坐在别墅二楼的阳台上,告诉伊琳娜男爵在刚刚的决斗中被杀了,这种戏剧冲突的处理方式无疑是高级的。


圣彼得堡小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哥哥安德烈在这版中的形象是肥胖、无能、慵懒与弱势的存在,他活生生的被娜塔莎支配着生活,不敢做出任何言语反对。娜塔莎像是“霸主”一样强势地在别墅中压榨着三姐妹的精神,而库利根这个“胆小鬼”生怕玛莎被威尔什宁抢走,一直在用他的手段挽留心爱的妻子


圣彼得堡小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玛莎最后失望的眼神看向威尔什宁,她也是鼓足了毕生所有的勇气与自己“爱”的人做了吻别,即使心里再不情愿也要接受破碎的梦。回想所有军官站在一起与姐妹们合影时欢乐的场景,也许纯真与初次见面的冲动永远定格在了这张老照片中。当姐妹们手牵着手一起走向舞台前,目光看向远方时,这种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用她们纯真的眼睛告诉观众——生活即使再糟糕,也要继续前进。


导演创造出的人的精神食粮不仅可以填饱人精神世界中的肚子,也可以填饱真实身体的肚子,因为图森巴赫手中的那一杯咖啡永远是“滚烫的”。


3

丰坦卡青年剧院

Молодёжный театр на Фонтанке


谢苗·斯皮瓦克导演是一位非常幽默风趣的人,由于我博士研究生课程的需要,有幸在他的表导演班帮助几名中国学生进行一些课堂的翻译,所以对于这一点深有感触。故而,斯皮瓦克版《三姐妹》也渗透着他的“调皮与幽默”。


丰坦卡青年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他的《三姐妹》舞台是建立在“火车的铁轨”之上,背后就是别墅,威尔什宁的初次到访的车站也成为了三姐妹止步前往莫斯科的终点。玛莎把自己装进了箱子中,最后无表情地从箱子里走出来。似乎她已知道结局,不能与一个有家室的军官产生藕断丝连的瓜葛,这违背了自己的道德与底线。


善于运用音乐控制场面的斯皮瓦克导演,组织了一场“竞赛”。图森巴赫与索列尼在铁轨上的对峙,两把椅子中夹杂着一张桌子,而桌子在铁轨上可以任意地滑行。当伊琳娜依靠在桌子上时,索列尼与图森巴赫的决斗就已开始,互相抢夺这张移动的桌子。伊琳娜好像是玩偶一般被抢夺着。剧场中响起温馨优雅的米科莱·赫特尔钢琴曲的同时,相互拼酒的竞赛正式开始。这两名军官的行动引起观众的兴趣,在这场十分钟没有台词的情况下,组织舞台行动是十分困难的,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最重要的,但是导演心中的小精灵出现了,用优美的音乐完美地配合了长达十分钟的精彩舞台调度。


导演对小人物的刻画十分生动,奶娘安菲萨与老守卫费拉彭特的性格定位的如此准确。奶娘是个脚稍微有残疾的人,无时无刻的用自己最认真的态度去讨厌这帮蹭吃蹭喝的军官;而老守卫是一位铁憨憨,在伊琳娜生日中大声唱起嘲讽地主的歌曲《老的女地主》和跳起俄罗斯传统舞蹈逗大家开心。奶娘与老守卫是“小丑”式的存在,但是演员的表演十分幽默与滑稽,尤其是威尔什宁在最后告别时,军官走向奶娘,但奶娘犹豫了还是没有与军官告别的行动,表现了人物心理的胆小与懦弱,但在行动中却“勇敢”地展现了出来。


丰坦卡青年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在大姐奥尔加目睹眼前一切时已经进入疯魔的状态时,是非常痛苦的。伊琳娜一直在努力的唤醒大姐,抱着大姐哭泣,在这种情况下“上流社会”和“平民社会”中的人是平等的,因为内心都充满了不甘和对生活的无奈。


当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慢慢引导火车驶入车站,也昭示着生活就像一趟列车,有上车的人,也有下车的人,也有永远离开的人。


4

圣彼得堡大剧院/托夫斯托诺戈夫剧院

Большой драматический театр имени Г. А. Товстоногова Театр


圣彼得堡大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风格到底是虚幻还是现实?70后导演弗拉基米尔·班科夫用时空嫁接与蒙太奇的手法创造出了新颖独特的三姐妹;舞台中出现年轻与老年的两组三姐妹,还有一个幼年的伊琳娜,这是新颖的“七姐妹”。这版我看了三次,喜欢这种魔幻现实主义与时空穿梭嫁接的形式,表达三姐妹在年老时也保持着对前往莫斯科的渴望。在噩梦中玛莎还是会说梦话,而这些梦话却是普希金的诗句,三姐妹的梦是一致的、相同的。导演一字不落地把剧本内容表达了出来,包括旁白、规定情境。


圣彼得堡大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导演不再把图森巴赫与索列尼的决斗放在幕后,而是放在了台前:两人身穿西装革履的服装,用一把左轮枪根据“俄罗斯轮盘”的游戏依次扣动扳机。


当图森巴赫被杀后,他的外衣一层一层地被脱下,好像这是图森巴赫最好的归宿,赤身的、以灵魂的方式与伊琳娜以诚相待,用这一种形式来“永远”守护自己所爱的人。


这帮侵略者用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人性的贪婪。安德烈在与娜塔莎确定终身后,在安德烈的梦中出现了很多奇异的面具生物,而这些舞台形象其实是一群士兵,他们像是侵略者一样“霸占”了美丽的庄园与别墅。


圣彼得堡大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玛莎在晚年时还会梦见与威尔什宁告别的场景,一生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但是换来的却是岁月的束缚与内心的不甘。年幼天真可爱的伊琳娜虽然坐在舞台的钢琴旁,但却被淹没在了舞台之中。


这版《三姐妹》让我边看边去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态度是要顺从生活还是逆流而上?在这种虚幻中的现实与存在于脑中的思考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使我“精神分裂”地去看这部戏剧。当演出结束后,我静静地走在丰坦卡河旁时,天上的月亮映射到了水中,当我幼稚的拿手去捞月亮时,才发现我是只“猴子”,被虚幻“洗脑”的猴子。


圣彼得堡大剧院版《三姐妹》剧照


这种改编的风潮被我称作“契诃夫式时尚”,也许是每一位俄罗斯导演心中的时尚。活在当下的我们都在经历不同的人生,导演与演员也在运用不同的手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去讲述“庄园中姐妹的故事”。


每一次看不同版本《三姐妹》时,或者看不同版本的“契诃夫式时尚”的演出时,都会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的契诃夫,不仅是位牙医,更是一位伟大的“人性的手术师”。


作者简介

朱淦麟,毕业于俄罗斯国立舞台艺术学院(原圣彼得堡国立戏剧学院)表导演系,导演教研室博士研究生,师从瓦列里·格林杰夫教授、娜塔莉亚·科洛托娃教授、根纳季·马伊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俄罗斯双学位班(2015级)。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作者:朱淦麟

图片来源:剧院官网

责编:张大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演出赏析 三姐妹

2607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