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是北京市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北京博物馆之城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博物馆的改革发展、明确博物馆之城建设蓝图,全面提升博物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近日,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博物馆之城建设专项工作组的统筹领导下,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完成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 (2023-203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此次发布的《规划》(征求意见稿)以“城”为规划基准,突出“馆城融合”,创新提出“建设全域活态博物馆”“重点文博区”等内容,分为序言、编制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个部分,共计25000余字。本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3年2月17日至3月18日。《规划》(征求意见稿)可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北京日报客户端上查询。社会各界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建议。电子邮箱:bwgc@wwj.beijing.gov.cn (请在邮件标题标注“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意见建议”字样)2020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就明确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2021年5月,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此后,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加速推进,经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成立博物馆之城建设专项工作组,共同建设北京博物馆之城。印发《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设立“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扶持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类博物馆培育,探索“类博物馆”开放管理模式。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已经逐步呈现资源联动、共建共享、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发展势头。到2025年,北京博物馆总数量超过2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5年,各类博物馆总数量超过4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
随着规划公开,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呈现——北京将构建2条空间轴线、4大政策分区和多个城市重点文博区的“两轴四区多点”博物馆之城空间结构。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北京博物馆之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基本格局初步显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影响力持续彰显。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博物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博物馆事业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为加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贡献积极力量。《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根据北京“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全面梳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特色,挖掘整合北京城市功能与空间发展潜力,面向全市着力打造“全域活态博物馆”。构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2条博物馆之城的关键空间轴线和核心区、示范区、创新区和协调区4大政策分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空间布局首次明确。规划提出,根据北京“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全面梳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特色,挖掘整合北京城市功能与空间发展潜力,打造“全域活态博物馆”。
本市将构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2条博物馆之城的关键空间轴线,和核心区、示范区、创新区和协调区4大政策分区。同时,本市将在博物馆及城市文化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重点文博区,以地标型重点博物馆或重要博物馆集群为核心,通过博物馆功能外溢并与城市空间、功能充分融合,建设文化导向的新型城市综合功能区,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成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基础单元和重要支柱。
规划明确,到2030年,“两轴四区多点”的空间布局基本确立,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中国长城博物馆等一批代表首都综合形象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博物馆基本建成,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一批重点文博区启动建设。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博物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加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贡献力量。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全域博物馆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优化博物馆体系,实施“5511”计划,重点培育5家“世界一流博物馆”、50家“卓越博物馆”、100家特色中小型博物馆、一批类博物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博物馆体系。“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博物馆体系将构建。本市将支持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5家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实施“首都卓越博物馆扶持计划”,重点支持50家左右符合首都气质、首善标准的央属博物馆、市属重点博物馆或高品质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卓越博物馆”名录,支持其成长发展、做好做精,成为北京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引领和标杆。一批“小而美”的地域文化特色博物馆将为博物馆之城添彩。本市将实施“中小型博物馆成长计划”,孵化和培育100家左右反映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的特色中小型博物馆,坚持因地制宜、因馆施策,针对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制订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本市还将开展“类博物馆”登记管理试点,制订出台“类博物馆”登记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类博物馆”挂牌开放;重点支持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社区、生态、胡同街道、乡情村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题材的新型博物馆建设。未来,博物馆之城将更加“智慧”。《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场景带动、标准驱动、数据融合,建设1个基础设施底座,1个标准化、全量化的全域博物馆大数据中心,打造“博物馆协同管理”“博物馆数字文化服务”“博物馆数字文化消费”3大应用体系,加速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形成市民有感、城市有数、服务有智的智慧型博物馆城市。《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博物馆及城市文化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博物馆之城重点文博区,以地标型重点博物馆或重要博物馆集群为核心,通过博物馆功能外溢并与城市空间、功能充分融合,建设文化导向的新型城市综合功能区,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成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基础单元和重要支柱。《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构建馆城融合的发展格局。一是推动博物馆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博物馆之城建设,助力相关城区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彰显城市文化品位,营造全社会文化氛围。二是推动博物馆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博物馆与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北京老城展陈体系,优化完善三山五园博物馆群体系,引导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主题博物馆布局。探索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与开放利用实施机制,推动国有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挂牌保护院落、名人故居等)承担博物馆功能。三是推动博物馆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培育博物馆文化服务新业态,建设亮点纷呈的博物馆特色商圈,积极参与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四是推动博物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展示北京乡村特色内涵。五是推动博物馆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支援帮扶协作和区域合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馆城融合”发展,是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一大亮点。规划提出,本市将推动博物馆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博物馆与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北京老城展陈体系,在中轴线、长安街沿线、四重城廓等重点地区,加强城市地标与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主题文化阐释;结合传统胡同、历史街巷的绣花式更新,建设社区博物馆、街巷博物馆、胡同博物馆,力争北京老城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座社区博物馆。
三山五园博物馆群体系将优化完善,新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加强圆明园、畅春园数字展示功能;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样式雷记忆遗产、历史河湖水系的博物馆化展示。同时,引导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主题博物馆布局,保护展示沿线各类型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山水格局,讲好三条文化带的文化故事。本市还将探索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与开放利用实施机制,推动国有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承担博物馆功能;推动博物馆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培育博物馆文化服务新业态,建设亮点纷呈的博物馆特色商圈等。
社会各界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电子邮箱:
bwgc@wwj.beijing.gov.cn
请在邮件标题标注“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征求意见稿全文:《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
博展联盟 | 文博行业交流协作服务平台。以行业社群为基础,“共建·共享·共生”为主题,搭建的文博行业协作平台;整合展陈行业资源,提供专项服务解决方案;以行业大数据为驱动力,为平台用户创新赋能;深度挖掘文化IP资源,推动展陈产业升级;促进跨界融合发展,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官 方 网 站 /www.518bwg.com
排 版|博小二
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博展联盟观点或立场。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使用,图文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博展联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