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今天的人们不约而同开始怀旧,但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现在意味着什么”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命题。对此我们当然不奢望可以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但在每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在有意无意地传递着无形却真实的关于时代的丰富信息。如何来重塑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关系,重新变得迫在眉睫,这需要每个艺术家去真实面对和扪心自问,考验的是每个个体的敏锐、悟性与勇气,生活中亦然。如果疫情是这个时代的宏大叙事,那么艺术则应该提供属于这个时代的具体的个人讲述。“年度艺术人物”是《库艺术》媒体延续了十五年时间的经典专题品牌,已然成为一年一度业界的关注焦点,同时,“年度艺术人物”也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潮起潮落。2022 年,我们选择不再仅仅关注展览、奖项等等外在光环,而是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下去观察艺术家真正的学术推进与创作进展。个体的思考与表达或许看似微小,但其中包含了尊严、思想与立场,这种看似的“无意义”可能恰恰正是艺术在今天最大的意义所在,并会在潮流过后成为真正可以佐证时代的有价值的学术文献。
江衡的作品折射出中国社会二十多年的变迁,是消费时代的侧影。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他的创作方式经历了绘画、装置以及数字化的转向,无论创作方式与观念如何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绘画的坚持。千禧年前后,劣质画材的伤害让他经历痛苦又漫长的治愈过程,竟然与近几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形成互文,他便主动在艺术中找寻自己的视角与表述,生老病残,花开花落的哲思进一步深化了创作主题,让他的艺术思想得到延伸与拓展。此外,江衡始终对现实社会保持高度的敏感,在科技变革驱动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将昔日的鲜花从“花有期,春不误”的自然,转变为数码像素点的“花无期,春常在”的科技飞跃,表达数字技术发明背后人类对更美好世界的希冀,同样引发我们的思考。
2021年,江衡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展“剪断的,未被吹散的记忆”,让我们看到了他持续突破的创作状态和不断蜕变的演进脉络,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对他此次展览的总结中说道:“我们这次不但看到了江衡作品的变化,也看到了他在艺术界的辨识度,更看到了在改革开放洗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由于全球化的冲击,观念形态的更新,图像化的来临,江衡也不断去适应新的形势,寻找新的表达。”
消费主义、假发、绘画性,这三者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贯穿于江衡的艺术发展脉络,他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终极主题是对神性的表达。他持续关注当下,勇于探索新的可能,我们也期待他未来的艺术创作有更大的飞跃。
“年度艺术人物”系列
Flowers have no time,
and spring is always here
消费主义的精神反思“作为一种文化镜像,江衡的作品折射出的是近二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展现的是一个消费时代的侧影。”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卡通一代”,对于江衡来说不仅是他的创作之源,也让他在90年代对消费文化产生思考。经历这段艺术浪潮,江衡以敏锐的感知力发掘出能够阐述个人思想的视觉形象,以此来探讨消费主义思潮浸润下的异化现象。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开端,对消费主义的反思这一永恒的主题却贯穿了江衡的创作生涯。美术批评家、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曾提到江衡2000年以来的作品中出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变化:一个是去卡通化;尽管江衡是早期“卡通一代”的代表性艺术家,但我们现在很难再将其看作是一位卡通艺术家,因为风格化的卡通根本不能反映其作品内在的文化诉求。另一个则是坚定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与80年代当代艺术家所秉承的精英文化立场有所不同,江衡作品中的批判不是说教式的,而是在反讽与戏拟的手法中注入了一丝温情。事实上,作为一种文化镜像,江衡的作品折射出的是近二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展现的是一个消费时代的侧影。2000
“江衡用绘画激活了我们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他的作品从一开始的谄媚、浮夸,画面元素相对完整的具象叙述转变为具象元素的抽离,美女、蝴蝶、药丸、假发……这些符号化的演变与交织布满了江衡的视觉屏幕。”江衡用绘画激活了我们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他的作品从一开始的谄媚、浮夸,画面元素相对完整的具象叙述转变为具象元素的抽离,美女、蝴蝶、药丸、假发……这些符号化的演变与交织布满了江衡的视觉屏幕。它们与他最初的批判理念相暗合,以抽象表现主义的构成和照相写实的手法在画面中产生无限可能,如同一条曲折的生命线勾画出江衡的创作历程。
对于江衡来说,具体符号的变化涉及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商业文化中“物”的价值的深化研究。早期画面中展现的“美女”、“蝴蝶”反映商业社会的焦点;“美女”形象作为商业社会的“物欲偶像”,她们成为商业社会“符号化的商业图画”,是裹挟在商业动机下被利用的物品。“药丸”系列则源自他在2000年大量使用劣质的松节油导致身体受到材料的伤害,并在治愈过程中对药物的过度依赖造成神经官能紊乱,药丸迷幻的色彩和造型,化作他在病痛中的安慰,便有了后来的装置作品《药丸——你是我的身体》;而最新的“假发”系列,假发作为视觉符号首先是给人视觉上的辨识困难,可以创造视觉的独特性和视觉幻像,它们近看时逼真,远看又有些抽象的意味;其次“假发”也预示着他的创作思想从批判走向虚无的开始。
“一切灾难都是源于对个体的残暴,一切文明都是源于对个体的尊重”。◎花开花落
60cm x 40cm
布上油画
2020
从江衡的作品当中不容易梳理出明确的阶段性发展状态。他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和自由,及时观照当下,将几个系列同时推进,如同本雅明提及的“过去和现在是并置在同一个空间范围内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他的展览现场总会看到时间跨度很长的作品。像前面提到的“药丸”系列创作,期望以药物缓解身体上的病痛,获得心理疗愈。这段人生经历与心理状态,与接下来2020年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产生一种互文性,让个人历史与社会历史相契合,也让这个系列的作品得以在当下产生共鸣。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灾难都是源于对个体的残暴,一切文明都是源于对个体的尊重”。这次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节奏,让人们重新认识周遭世界,对生命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对江衡来说,在苦难深重的现实面前,艺术是苍白无力的。居家隔离,拒绝聚会的日子里,他将“负能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节奏,也在艺术中寻找自己的视角和表述。他认为作为艺术教育者,艺术创作是一种私人活动,如何从美术史中找到个人的位置,是每个艺术家拿起画笔前要思考的问题,这决定了创作的题材和深度。相关的思考可以从他这段时期的作品当中窥见一斑,《花开花落》(2020)中骷髅与玫瑰的堆叠象征生命的短暂易逝。他认为,世界本身就是支离破碎的,遭损毁的,如同我们本身一样。生老病残,花开花落,这种毁灭感正是我们生命的真实模样。生命不断让我们继承毁灭这一属性,并在生命中创造它,赞美它,这个隐喻呼应了“当一切坚固的东西正烟消云散时”,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虚无。作品《无题》(2020)中,隐含物欲的华丽枪支将口罩高高挑起,暗示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现人类面对疫情的恐惧、无助,期望摆脱病毒的梦魇,重新得到解放获得自由,揭示出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与不堪一击。“绘画就是我理解消化这个世界、创造自我世界的方式”。江衡始终以绘画的方式捕捉现实进行艺术表达,装置作品的构建是语意信息的传递也是绘画的延续。视觉是江衡的强项,在创作中他也会不自觉的强调视觉。例如装置作品《物语·竹》中的竹被披上了消费主义的外衣——花、蝴蝶、高跟鞋、药丸等,于是,竹子的传统含义荡然无存,展现的是近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和重构,而这种解构和重构是靠在竹子表面的绘画实现的。江衡认为:“绘画就是我理解消化这个世界、创造自我世界的方式”。◎物语
200 x 22 x 15cm x45 根竹子(长短不等)
竹子 工笔重彩 宣纸水墨 白色石子 铁片
2014
“绘画作品中呈现的被剪断的是真发还是假发已然不再重要,它们是艺术家把作为主体的自己放置到客体环境中去感知的一个介质。”对消费主义的反思,有意识地思考如何表达自身与消费社会之间的关系,贯穿于江衡艺术创作思想的始终。多年来,江衡一直与假发打交道,他逐渐将假发这一生命和身体的代码作为自主创作对象,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它的质感与光泽。假发在他的画面中,不仅展现出自己的状态,还以更加耀眼的色彩呈现,纵横扭曲,无拘无束,焕发出全新的内在活力,实现它与消费时代的对话潜能。2021年江衡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展“剪断的,未被吹散的记忆”是对其10年创作历程的阶段性总结,展出作品将他持续突破的创作状态和不断蜕变的演进脉络做了一次清晰的溯源与回顾。绘画作品中呈现的被剪断的是真发还是假发已然不再重要,它们是艺术家把作为主体的自己放置到客体环境中去感知的一个介质。江衡认为:“假发作为一种饰品、一种身体的代码,命运曲折离奇。它对强权、身份高低贵贱的谜雾般的镜像作用,引起了我的好奇之心;物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岐义,让我对物本身的历史产生了质疑,吸引着我对其进行重新书写,还原假发作为生活中的饰品与身体符号、代码,以及不同时代人为赋予它的种种神秘的色彩。我试图以个人化的创作方式直通它的历史时空隧道,以小见大地去揭开它存在于历史中各种各样的神秘面纱。”花无期,春常在“江衡艺术发展的脉络深处,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推进。在艺术探索未来的道路上,他的终极主题是对神性的表达。”21世纪的今天,科技的变革驱动人类生活的改变,也与艺术产生碰撞与交融。江衡认为,高科技所产生的智能技术和虚拟的数码幻像已经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它为人类制造梦境,把人类本身也转化成梦幻。近年来,面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力,江衡把生存动力寄托在AI的想象上,数码花系列作品《我把身体分成像素碎片分给你》是《花开花落》等系列中的像素线索的延续,它以实物超越了实体物质。昔日的鲜花从“花有期,春不误”的自然,转为以数码像素点的方式呈现“花无期,春常在”的科技飞跃。这让象征生命短暂的花看起来似乎残缺不全,仿佛分分钟要枯萎倒下,这个隐喻与“当一切坚固的东西正烟消云散时”再次呼应,数码花所隐含的哲学得到了幸存和发展的条件。江衡艺术发展的脉络深处,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推进。在艺术探索未来的道路上,他的终极主题是对神性的表达。在江衡看来“这是一个超越中西方、贯通古今的永恒主题。返璞归真是我对自己、对世界的‘未来’的期望”。
现任教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艺术外滩浦西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广州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2022年获得意大利“老桥奖”杰出艺术创作奖。
2012年代表作《亚洲之爱——蝴蝶飘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收藏,这是该组织首次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更多年度主题相关精彩内容
请持续关注库艺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