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凤凰艺术|在深圳观看一场“与钱无关”的加密艺术大展

原创 2023-02-24



 

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




近日,由雷电所 RaidenINST 策展的年度特展《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展出了29位(组)艺术家带来33组代表性作品。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3月26日。


展出的这些作品围绕区块链技术展开对钱、链、自然、艺术、合作等主题的探讨,为观众提供无穷无尽的玩法与感知元宇宙的路径。观众还可以在游戏中认购数字作品,参与由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所带来的生态实践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特约撰稿人于奇赫的评论文章。


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二层展览“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就要闭幕了。展览集中呈现了29组国际一线区块链艺术家的33组代表性作品,从生态观察智能合约链上生命自我组织等四个维度,展开对于区块链技术及实践的全面审视。


▲ 展览中艺术家刘昕的作品《云图》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雷电所主理人黄淞浩为观众导览作品《乔纳斯·隆德代币》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这场国内首个系统性梳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当代艺术的展览,对于几乎所有观众来说都是一场“烧脑”的“硬核”展览,大部分观众对于“元宇宙”“区块链”“NFT”缺乏直观的感受。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涵盖装置艺术、交互艺术、新媒体艺术、生态艺术、生物艺术、数据艺术及加密艺术等八大门类,不仅需要观众掌握多个概念,还需要互动、闯关,直到虚拟世界在现实中产生了残存的影像。


▲ 展览中艺术家瑞亚·梅耶斯(Rhea Myers)的5件作品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展览中艺术家朱塞佩·洛斯齐亚沃(Giuseppe Lo Schiavo)的作品《二分法》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展览的入口设计得非常的特别,错落搭建的小屏幕里,循环播放着硬币散落的动画,同时伴随着清脆的声音。策展人将展览的关键词归结为5个:数字世界分布式存储的公共账簿“区块链”记录在区块链并通过智能合约来维系的“NFT”(非同质化代币)存储和运行在区块链上的所有参与者承诺“智能合约”通过公开的智能合约来完成管理与协作的组织“DAO”混合了虚拟与现实空间体验的互联网世界“元宇宙”


▲ 展览入口的设计 图片来源:于奇赫

▲ 雷电所主理人黄淞浩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雷电所主理人黄淞浩表示,此次展览经过八个月的打磨与努力:当下NFT艺术价值的不稳定性,为区块链技术实现多次迭代、升级、最终进入大众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参展艺术家张海超表示:“区块链技术背后有复杂的专业逻辑支撑,大家为本次展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几年前,或许还很难想象艺术机构、策展团队会在展厅现场编写代码、调试服务器。这也是我首次尝试将基于图像编程的作品逻辑进行NFT化的转换。”


让加密艺术显现为艺术

大多数人对于加密艺术的关注,始于一件作品的成交价格。2021年3月11日,集合了艺术家Beeple 5000张图片组成的NFT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卖行以6934.6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所以,此次展览“与钱无关”四个字格外醒目,展现出策展人意图将人们把目光从非同质化代币 (Non-Fungible Token)移开,而集中在艺术范畴的展示意图


▲ Beeple 和他的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Coinbase.com

▲ 展览中艺术家Beeple的作品《生物收集》(左)与《海洋前线 #1/1》(右)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例如,展览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作品之一,由土耳其艺术家迈墨·阿克顿(Memo Akten)的作品《分布式意识》,以环绕的形式展示了变幻莫测、色彩炫目、的类似章鱼的虚拟足类触手动物。而这件作品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这些形象是由作品中循环播放的文字形成的,隐藏在像素中的文本被通过代码读取图像。此外,这件作品还存在着隐喻与类比,即头足类动物的分布式认知与NFT的分布式计算相似,被认为是“外星智能”(Alien Intelligence)的头足类动物常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都为“AI”。


▲ 分布式意识,LED影像装置、声音、灯带、AI图像生成,9×9×3m,迈墨·阿克顿.2022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迈墨的作品恰恰能够体现出艺术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感,作品中不但包含着对于色彩的运用、技术的成熟与审美趣味,还包含着艺术家本人对于艺术与科技、生物与人工智能的很多思考。而展览中还有的加密艺术作品,得到了策展团队的提升,例如一经推出就立即风靡一时的《加密猫》


▲ 《分布式意识》局部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加密猫》是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宠物养成类游戏,展览中展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加密猫形象。这些可爱的虚拟宠物都有独特的“基因组”来决定其外观,且都可以繁育后代并让后代拥有新的唯一身份。策展团队在这场展览中特地制作了粉色的、毛茸茸的猫咪爬架,让观众可以通过空间的营造,唤起自己饲养或是在他处看到的猫咪活动场景。所以可以看到,当加密艺术需要在线下展示时,会激发出新的创意去链接虚拟与真实的世界


▲ 加密猫,猫爬架装置、区块链游戏视频、灯箱,1.7×2.2×2.8m,盖尔·特瓦尔多夫斯基,2017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策展人意图以这件作品引发人们的思考,即区块链的来源、数字的稀缺性和不可篡改性将如何影响我们与数字世界的关系而这件作品所具有的可爱的外观,很可能变成观众打卡拍照的场所。而这些加密猫当下的命运更应该被人们关注;在2017年推出后的一个月多的时间,其销量超过了5.2万只,并以每只数百美元甚至数千美元的估值出售;2022年底,每天销量在100只徘徊,价格仅为几十美元。


▲ 加密猫,猫爬架装置、区块链游戏视频、灯箱,1.7×2.2×2.8m,盖尔·特瓦尔多夫斯基,2017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加密猫的价格受到品种、交易量与交易费用的影响,“钱”依旧是此次展览“与钱无关”的组成部分。在刘嘉颖的作品《一个小目标》中,她借用了万达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王健林的一句访谈内容,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所”中成交了数字货币“小目标”,然后将1亿个“小目标”代币放入用户的钱包但不能用于任何交易。所以,这个在钱包中的“小目标”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一样,艺术家通过对智能合约的改造而让用户在数字世界获得了“大量财富”。


▲ 一个小目标,单频视频,1分59秒,刘嘉颖,2020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一个小目标》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刘嘉颖的一次虚拟行为艺术,并不会让用户获得真金白银,而来自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张海超的作品《HELLO WAVE_拟态场域.CRYPTO》,则可以让观众选择购买因自己参与而生成的NFT生物。


▲ HELLO WAVE_拟态场域.CRYPTO,投影、算法图像程序、激光雷达,尺寸可变,张海超,2022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HELLO WAVE_拟态场域.CRYPTO》中的数字加密仿生体 图片来源:于奇赫


在投影下的霓虹世界“拟态环境”里,观众可以在其中用脚踩住实时出现的碎片。艺术家借助生物模拟形态的计算机算法与区块链技术,为此次展览培育了4000个不同的数字加密仿生体。观众因“数字劳作”后的成果被处理为传输的数据,可以选择扫码并选择支付18元人民币的价格进行购买、上链。这件作品延长了观众停留的时间,而时间才是元宇宙的价值基础,沉浸式内容将是加密艺术未来发展的重点。


用加密艺术来关照深圳

当招商文化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助理、本次展览总监张熙珈得知展览题目为“与钱无关”后,她表示“这很深圳,深圳的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本质上是在地缘性的特征里,由人创造的”;而对于深圳是“搞钱之城”这个观念,她也认为“追求钱其实是喜欢需求被满足的感觉,挺好的”。而展览中一些作品恰好可以理解这座城市,如临近展出的两件作品《点击挖矿》《1DE94》

▲ 招商文化|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总经理助理、“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展览总监张熙珈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莎拉·弗伦德(Sarah Friend)作品《点击挖矿》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点击游戏,观众用鼠标只要进行点击,就能“挖”出一个恶性通货膨胀的代币,并购买一系列的道具。而道具不断升级的结果就是一个越来越大的坑,屏幕前方的屏幕贴着一个股票交易量的图片。这件作品揭示了加密货币世界中价值生产的底层逻辑,讽刺了“点击产生财富”的幻想。深圳是怎样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化城市?曾经的两万基建工程兵奉命南下深圳参加特区建设的历史不应该忘记。可以说正是基础设施建设拉开了深圳发展的大幕,出现了三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但是在虚拟世界进行虚拟的挖掘行为,可以为现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吗?


▲ 点击挖矿,游戏、3D打印、投影、假草皮,尺寸可变,莎拉·弗伦德,2017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诞生于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宣传语对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影响深远。这场展览就位于蛇口,点击鼠标就能获得虚拟货币,可谓是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点击挖矿》作品中的虚拟货币交易量,与现实世界中股票的交易量采用同样的模式;而现实世界中既有对于股票的“一夜暴富”幻想,又有在股票交易所大厅盯着交易信息时的心惊肉跳、暗自祈祷。《点击挖矿》为观众展示了经济逻辑,这种逻辑已经溢出了虚拟空间。


▲ 地王大厦建设工地,肖全,1994   图片来源:大乾艺术

▲ 股票交易所大厅,电视机在显示当天的行情,张新民,1992  图片来源:大乾艺术


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外地人占比接近70%。而深圳对外宣传的一句口号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吸引了其他地方的年轻人怀着梦想来到这里。郭锐文的作品《1DE94》之前曾在多地展出,但是这件因为观众位于镜头前方而触发图形变化的作品,在这场展览获得了新的涵义。作品虽然是一种程序思维,但是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在作品中“留影”,具有一种“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包容、平等的感觉。


▲ 1DE94,互动装置,尺寸可变,郭锐文,2020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李洋化梦也被深圳吸引,他从2018年起开展了一个“小型做梦银行”的项目,收集了100个不同中国人的梦。而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叫做《深圳做梦银行:AI绘画正在激发哪种灵?》,让人好奇那些来深圳的年轻人,入睡之后都在做着什么样的梦?


▲ 深圳做梦银行:AI绘画正在激发哪种灵?,VR绘画与动画、单频录像,12分19秒,李洋化梦,2022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一个小目标》也可以被视作是一种“共同富裕”的形式,而这正是深圳作为社会主义示范区的探索方向。这个行为艺术的作者刘嘉颖,也并不是人们理解的那种由艺考生变成的艺术家。刘嘉颖在2016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资格之前,一直在腾讯总部工作,是国际业务部Global SNS首席产品设计师。所以正是深圳这座城市让她和其他的艺术家有了明显的区别,她曾在2017年创办区块链企业、成立新加坡基金会ProChain与推出多款区块链产品。


▲ 一个小目标,转账销毁代码,刘嘉颖, 2020 图片来源:凤凰艺术

 艺术家刘嘉颖


必须要说,想要真正地看懂整个展览中的作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理解展览作品的深层含义不但要具有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数字素养。而对于展览中的很多互动作品,来这里参观的青少年很快就能够投入其中,这也反映出深圳教育的一个面向。在2022的3月19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主办、深圳市罗湖未来教育研究院等3家机构联合承办了现代学校治理改革发展研讨会,正式发布“深圳市罗湖未来学校元宇宙学校”。深圳将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学校,尝试为这座城市培养能够应对复杂未来的青年人。


加密艺术想象未来生活

展览中最容易参与的一件作品,是毕业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青年艺术家王偲丞《虚拟免疫计划——危机是一场进化的狂欢》。在艺术家所创造的一个诗意化的虚拟空间里,观众通过操控键盘和鼠标,在移动中寻找并收集发光的黑色碎片,集齐6个之后就可以通关。每当观众收集到一个碎块,屏幕上就会出现一段讨论病毒、医学与人体的文字。


▲ 虚拟免疫计划——危机是一场进化的狂欢,影像、音乐、游戏,王偲丞,2021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虚拟免疫计划——危机是一场进化的狂欢》中出现的文字 图片来源:于奇赫


这件作品的制作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支持,艺术家获取了来自开源生物蛋白质结构交流平台与中科院遗传基因研究所的一些数据。艺术家所实施的虚拟免疫计划,展现了人类与病毒免疫的动态过程, 并指出两者除了对抗之外,还存在协同演化的关系。正如上世纪美国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在研究真核细胞后认为,所有生物都是一种共生进化的关系,生命之间并不存在“物竞天择”学说中的竞争关系。


▲ 虚拟免疫计划——危机是一场进化的狂欢,影像、音乐、游戏,王偲丞,2021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因此,加密艺术出现后,人类可以通过其想象一种怎样的未来生活?展览开始的第一件作品,是艺术家朱塞佩·洛斯齐亚沃所创作的《机器人》。这段58秒的数字动画结合了古希腊文化、机器人技术和NFT艺术的元素,以实验戏剧的形式意味给观众以别样的视觉美感。


▲ 机器人,CGI 视频,58秒,朱塞佩·洛斯齐亚沃,2021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艺术家在其个人网站上是这样介绍作品中的三个场景:“第一幕舞蹈行为的灵感,来自人类作为一个独特的有机体的想法,一群同一物种的有机体都为集体利益而协同、努力。这种观点从自我和个人主义中获得了解放;第二幕是关于驯化和渐成原则(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用语,即人的所有发展遵循的依次展开的规律),即环境也塑造了我们DNA的一部分。我愿意相信,我们的个人选择和我们吸收的信息都存储在我们的渐成基因组中,并传递给后代。因此,每个选择都会对我们的社会产生影响;在最后一幕中,艺术家举行了游行,这是一种表达归属感和社区的庆祝方式,灵感来自古希腊仪式泛雅典娜节日仪式,人们带着他们的祭品在古城的街道上游行。”


▲ 《机器人》中的三幕静帧 图片来源:designcollector


朱塞佩通过回顾历史反思了个体与集体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的关系,而施政的作品《自由落体》则从当下的生活中选取素材、思考人与数据的关系。《自由落体》展现了无数个由计算机模拟出的纯白面膜正在下坠场景,同时,一套面部识别算法实时判断这些面膜是否与人脸的特征吻合。机器识别的结果将会在蓝色显示框内,以数值的形式现实(0或1),0代表近似值低、1代表近似值高。正如艺术家所谈到的,作品中的“面膜”,实际上是数据洪流时代中“人”的缩影。


▲ 自由落体,双频视频,11分07秒,尺寸可变(纵向定向),施政,2020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未来,算法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大,视觉机器(vision machine)亦会影响着人类原生的视觉经验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展览中还展出了一段关于艺术家普里马韦拉(Primavera De Filipp)作品《植物机器人》的录像,这个类机器人的植物也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生命,以自给自足的形态表现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理念。机器人与人的关系虽然早已在科幻电影中进行过许多讨论,但是加密艺术正在建立新的框架,不知能否让未来变得更加稳定。


▲ 植物机器人,单频视频,2分03秒,普里马韦拉,2021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y Putnam)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个思想假设“缸中之脑”(Brain in Vat)。这个假设是有一个疯狂的人,把一个人的大脑从身体中移至盛有维持大脑存活的玻璃缸之中;同时,人脑的神经末梢与计算机连接,一个人类正常的幻觉被计算机按照程序向大脑输送。那么,对于失去大脑的人来说,一切感觉都正常、回忆都存在(记忆可以被程序更改),那么什么又是真实的呢?


▲ 记住我而非储存我,数字影像,1分17秒,俞同舟,2022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 第一森林定律,人工智能、机械臂、烟雾,6×6×2m,陈抱阳,2021 图片来源: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所以,我认为加密艺术应该让人找到一种审视虚拟环境的方法,也就是说,当虚拟环境是由二进制0、1组成时,人们为什么会理解和感受这个环境?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边界是什么?一个瞬息万变的虚拟世界是否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或许在未来,每个人都需要拾起像小学生学习基本知识那样的勇气,才能够过上一个21世纪的平凡人生活。


展览信息

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

展期

2022.11.13-2023.3.26

地址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L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馆

展馆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五:10:00-20:00
周末及节假日:10:00-21:00


(凤凰艺术 深圳报道  撰文/于奇赫 编辑/胡倩仪 责编/索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加密艺术大展 深圳

1424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