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被《原神》卷过后,二次元游戏玩家还需要“二次元”吗?|东西「游戏日」

2023-02-09

游戏日,

上期"全球游戏政策生变,扶持本土成共识"(见文末)

聚焦游戏技术与体验迭代

带来的产业机遇与娱乐创新

欢迎投稿与交流,联系请见文末

更多游戏案例与技术应用研究

请关注东西文娱游戏组品牌账号


本文为东西文娱旗下游戏组-东西游戏2023年,推出“二次元游戏玩家与二次元文化”观察系列。此为系列首篇下篇《比起游戏氪金,二次元游戏玩家更爱买周边了?》

《原神》作为一款现象级游戏,明显脱离了早期二次元游戏范畴,其受众也远超出二次元玩家群体,因而围绕《原神》打破“二次元游戏”边界的讨论很多。

这个问题换个视角,其实还能产生一个新疑问——由于《原神》在品质、玩法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吸引二次元游戏玩家的因素里,“二次元”相关的因素又占多少?问题边界再大一点,《原神》持续多年的成功,还和二次元有关么?

先说结论。第一,二次元文化性至今仍有价值,哪怕是对《原神》,关键是如何利用;第二,未来工业化会决定二次元游戏的下限,二次元文化性将影响二次元游戏的上限。


“躺”在二次元文化上赚钱的路
的确越来越不好走

过去十年,本土语境下讨论的“二次元游戏”不是一种玩法,而是具有“二次元”文化属性游戏的统称。

这些游戏普遍呈现出重叙事的特点,拥有复杂中二的世界观、大量脱离现实属性角色,且大多角色与玩家有着密切关系。

最早在国内市场成功的二次元游戏,比如数款舰like游戏,曾提供一套摆在明面、看起来很好复制的方法——丰富的角色,配置精美、豪华的声优,激发玩家“厨力”。

像刀剑养成模拟游戏《刀剑乱舞》2015年最初发行的页游版本,人设漂亮、画面精美,但几乎毫无游戏玩法可言,连剧情也较为碎片。当时也依然吸引了大量国内二次元爱好者和部分游戏玩家。

“类型新鲜”“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别样美”……玩家聚焦在世界观背景和现实刀剑拟人自带的联想空间,哪怕是PPT一样的交互设计,借助二创力量,依然让玩家与角色产生深刻的情感链接。


在东西游戏与不同背景、喜好的二次元游戏玩家的交流中,二游对玩家共通的吸引力就来自对角色的塑造,以及基于前者的叙事。

对一个角色投入越多,与角色的情感连结和在游戏世界中的沉浸感越强烈。而这也是二次元游戏对传统ACG作品重角色、重内容的文化特性的继承和延展。

吸引玩家为角色投入构成了二游,尤其是二次元手游的核心设计,《崩坏》系列、《少女前线》等是这方面早期本土代表。

玩家对角色的情感,能够转化为对游戏更高的粘性和消费意愿。比如花费时间、精力对角色进行养成,购买角色皮肤、衍生品等,用来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

由此,国内二游也很快形成了基于角色进行高成本投入的游玩机制,并证明了其对市场的适应性。玩家在时间、精力、金钱上付出一定投入后,更可能较充分地感受游戏的乐趣,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循环。

但持续的投入,也会让玩家不断积累压力,游玩时间越长,投入与乐趣可能越无法平衡。此外,不少同质化产品出现,不仅增加了每款游戏的拉新和留存难度,还很大程度消耗了玩家耐心,让许多玩家在选择二次元游戏上更加谨慎。

《原神》的出现也对二次元游戏玩家的心理和需求产生了长期影响,普遍拉高了玩家对二次元游戏的质量预期和兴趣曲线。

这种现象在老玩家身上并不少见。2013年从《扩散性百万亚瑟王》开始接触二次元游戏的玩家狐狸,曾被其强大的二次元主创阵容和先锋的卡牌玩法吸引。但如今“只对品质让人眼前一亮的游戏才有兴趣”,如《原神》等少数在技术力上匹敌3A级游戏的二次元游戏。

2014年就开始接触二次元游戏的百鸟也经历了这个过程。早期他能同时投入多款二次元游戏,每年都在二游里消费六位数金额。到2020年,《原神》几乎成为他唯一愿意分配时间和资金的二次元游戏,原因则是《原神》做到了“标杆性,游戏内容量足,世界观经得起挖掘;有优秀的美术设计和建模;玩家的投入能切实得到回报。”




二次元游戏的吸引力
原理并未被颠覆

一些玩家对二次元游戏的热情消退,并不意味着以角色为核心吸引玩家投入的机制失效了。

《原神》出现后,市场普遍关注移动游戏技术升级、开放世界玩法在移动端的实现等。有时容易忽略,米哈游擅长为游戏塑造二次元文化特性,并充分挖掘这种特性联结不同圈层的玩家群体。《原神》本身也在以角色为纽带,促进玩家在游戏内外付费。

问题在于,怎样引领审美,让玩家与角色持续发生情感联结,变成了需要在判断文化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游戏叙事、玩法、产能、运营乃至IP开发的系统性能力。

过去部分二次元游戏项目确实找到了“角色”这一切入口,但错把美术和配音当成唯一的“版本答案”。

一方面,二次元文化并不是教条。国产二次元游戏深刻影响着本土二次元文化,塑造二次元人群的喜好、行为模式等等,人群反过来又对二次元游戏产生新的需求。

举个例子,在玩家对角色属性的偏好方面,现在“傲娇”远没有以前那样流行,即便“傲娇”大多也是“一分傲九分娇”。这背后有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二次元手游的盛行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二次元手游中,几乎不会有厂商让角色站在对立面,给玩家助力天经地义。这不仅体现在角色要帮助游戏通关,还要照顾到玩家沉浸到游戏世界时的感受。玩家可以接受角色不给自己直接的箭头,但少有容忍真金白银抽到的角色对自己态度不好,哪怕只是“蹭得累”。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表现较好的二次元游戏,普遍做到了在“卷无可卷”的美术实力上,多维度打造和运营游戏角色。

和很多手游类型比,二次元游戏承载了更大的叙事,单靠角色形象、人设也很难让他们投入情感。一些二游通过创新叙事机制,结合叙事和玩法,着重塑造了角色与角色、玩家与玩家关系。

资深主机玩家小蛇,平时并不接触其他二次元文化,但仍记得2018年第一次接触二次元游戏《少女前线》时产生的新鲜感和震撼感。“故事好、游戏性强、花钱立竿见影”是吸引他持续游玩的动力。


小蛇“被多视角富有张力的剧情震撼”,比如游戏活动将章节做成战役地图并且分出很多支线,玩家需要通过走切换不同的支线,来了解各方势力在同一个时间点的剧情,拼接成完整的故事。这使得玩家有挖掘剧情的感觉,更有参与感。

沉浸在游戏世界中,当小蛇为了通关将第一个誓约婚戒交给M4(婚戒可以加强战术人形的战斗力),“颇有一种电影里最终决战前男女主结婚的凝重感。”

这种叙事与游玩体验融合的方式,也延续到《少女前线》之后的多个活动,并且也被《明日方舟》等二次元游戏持续采用和改进。

玩家希望与角色更紧密连接,意味着这种连接不只停留在游戏内。在这一方向上,也还有不少创新空间。

比如《明日方舟》开发商鹰角网络被玩家戏称为“音角”,不仅游戏世界观内虚构了一家唱片公司“塞壬唱片”,还开设了三次元官网,发布游戏OST、角色EP与合作曲目。

其中,为角色量身定做的多首EP,在主题、曲名、曲风等方面,取材自角色所属地区对应的现实地区音乐风格、角色人设的代表元素或是角色剧情主题等。不仅从音乐维度丰满人物,也让角色厨在游戏之外也能随时和角色产生情感链接,其他玩家也可能因为音乐喜欢上角色。





本土二次元游戏玩家也在成长
发力点不应止于角色本身

本土二次元游戏玩家也在成长。除了不断发展的二次元游戏持续教育国内用户市场,其他游戏也在影响玩家心理和需求。玩家用更普世的游戏标准看待二次元游戏,进而细化了对游戏产品的要求。此外,受电竞、直播等泛游戏文化影响,也希望二次元游戏展现更强的娱乐性。

二次元文化在这些需求趋势上也有发挥空间,且发力点也不局限于角色本身。

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人设、美术、剧本等元素都是二次元游戏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每年实际上都有产品能从中另辟蹊径。

以去年新品看,日本有重叙事的《绯染天空》、重美术和音乐的《Memento Mori》,国内则有“故事”足够成为卖点,角色人设又出圈的《无期迷途》。这些游戏抓住了二次元玩家重视的要素,采取“堆料”策略,强化了产品特色和优势。

一直游玩《明日方舟》的玩家WD就是被《无期迷途》的“高冷风”人设所吸引,并认为《无期迷途》是在《明日方舟》之外,找到了相似但又不同的美学道路,这奠定了《无期迷途》起初的热度。

剧情则是吸引他持续游玩的主要动力,“故事的密度、节奏、连贯感都让人停不下来,这种感觉在二次元游戏中不多见。因为不少游戏故事前期发展比较温吞,或不舍得对角色下狠手,《无期迷途》反倒有如同在看原创动画剧集的悬疑感。”再加上剧情文本量“管饱”、与角色联系紧密,能弥补玩法不新颖、角色养成周期很长带来的“劝退感”。


一些在其他品类、领域常见的标准,同样可以被应用于二次元游戏。例如抓住游戏的跨端趋势,增强二次元游戏角色对用户的陪伴能力。

《雀魂》开服玩家原野在游戏之前,就通过动画了解过“立直麻将”,因而以“立直麻将”为主要玩法的《雀魂》甫一上线就吸引了他。游戏没有明确主线,但角色的个人剧情刚好够他对这些角色产生亲切感。

从2018年游玩至今,原野既是因为习惯了Live2D角色的陪伴,也因为立直麻将作为经典棋牌玩法同好众多。而游戏对多平台同步的支持,更方便他随时随地抽空游玩。

也就是说,《雀魂》平衡了角色陪伴与日常游玩。增强竞技性的同时,围绕单个角色做有限叙事,减轻了二次元游戏通常会带给玩家的“上班”感,面向的受众也更加明确。而跨端运营更放大了这些优势。


除了在二次元看中的要素和游戏形态上做加法,二次元游戏也可以在IP跨媒介企划中扮演核心角色。这样即便无法在玩法丰富性等方面和其他游戏产品抗衡,也能通过跨媒介内容和联动运营取胜。

这个方向在海外已有多次探索。典型如日本的“Fate”和“偶像大师”,都是以游戏产品起家的大型跨媒介二次元IP。前者手游继承了该系列突出的群像叙事,后者兼容了音游与角色养成两种需求。

不少玩家热衷为手办、CD、蓝光、演唱会等衍生产品及服务消费,但核心投入仍是这两个IP的手游。因为手游的便携性及其内容持续更新,相当于为玩家提供了紧密的情感陪伴,而动画、漫画、CD就算出得再勤,也很难超过游戏的步调。



结 论

市场早已不那么执着于“二次元游戏”的定义,正如不太执着于解释“二次元”。一些游戏即便有较强的二次元属性,但出于拓展泛用户或其他原因,未必会主动定义自己为二次元游戏。

对这类风格的游戏,更多是一种社会认知的约定俗成。

强烈的二次元文化属性,和这种属性背后联结的忠诚、活跃、为爱发电的用户,曾是这类游戏脱颖而出的秘诀。优质二次元游戏,还能把普通玩家变成“二次元爱好者”。

当然,过去一些失败案例,已经让很多厂商意识到游戏如果只有浮于表面的二次元要素,吸引不到任何类型的玩家。《原神》用技术堆叠出美术、内容品质和充实的玩法,提示了找到玩家基本盘的另一个方向。

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工业化流程、水准线上的品质感、不吝啬堆叠物料做出的二次元游戏,下限都不低。典型如腾讯投资的韩国游戏工作室Shift Up研发的《妮姬:胜利女神》,以玩法的融合创新为辅助,同时保证在二游传统特征上仍具备优势。

在此基础上,利用好二次元文化特性,在产品创新、用户留存乃至泛娱乐IP开发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将为游戏带来更多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撰文 | 夏清逸、周昊昱
支持 | 东西游戏组

东西游戏播客即将回归
关于“二次元游戏”,
还想听到哪些话题,欢迎评论留言。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原神 二次元游戏玩家

13111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