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惟新前沿 | 中国动画电影十年(2012—2022)发展论略
-
2023-02-09
作者简介
杨晓林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
十年来中国动画的核心问题是市场化深化的问题,而与此紧密相关的就是面对全球化和全媒体时代中国学派动画的重建。十年来中国动画电影每年有30-40部长片上映。从书写民族传奇,到多元探索,前赴后继、悲壮而顽强地一路冲锋,印证着中国动画人的坚韧与不屈。
由于合拍片策略及国际化策略导致了国产动画强调商业娱乐性的“好莱坞化”趋势,2013年学界也产生了“去民族化”观点,在创作中背本趋末,随着民族特色的丧失,引发“邯郸学步”和“画虎不成”的问题。
随着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国策出台,动画业界和学界也相应地呼吁实施民族化策略,倡导“拿来主义”和“中体西用”,以求“国风动画”的中兴。
十年来擎天架海,撑起中国动画碧海蓝天之重要作品有:
一、热血动漫之《 魁拔之十万火急》(2011)、《 魁拔之大战元泱界》(2013)、《魁拔之战神崛起》(2014)。《魁拔》系列是中国人创作的,非常地道的“日本货”,因为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让我们心中五味杂陈。从中可以读出中国动漫最需要的一组关键词:热血、励志、奇幻、人性、等级。尽管票房失利但赢得了极高口碑。
二、凡人英雄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票房9.5亿。形式“国风化”,但内核“好莱坞化”,孙悟空“蜕变”成法术全失、意志消沉的悲情凡人。与原著中那个乐观向上、无所不能、远离现实生活的孙悟空相比,这个孙悟空更具人文色彩,有了自我反省意识,非常有现实代入感,很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三、真人动画电影《捉妖记》(2015)投资3.5亿,票房24亿。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中国电影影像的现代性表述、东西方故事、形象和影像交融的新的美学诠释、真人动画奇幻特效制作技术等领域都开启了国产电影工业制作的新标准和新标杆,也开启了国产电影一个崭新的时代,极大地提升了国产电影的创作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国风大片《大鱼海棠》(2016)制片成本3千万元,票房5.65亿元。场景架构完整恢弘,有着原创世界观。将丰富的民俗文化细节埋藏在影片里,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浓郁的国韵美感。问题是“让椿的道德观出了问题”,以至影片非常惊艳的生死探讨,耄耋老人讲的轮回之道等都为了成全一人之美而皆作废,使得原本建立好的世界观轰然崩塌。
五、暗黑动画《大护法》(2018)《大护法》“敢为天下先”,跳出了国产动画数十年以一贯之的 “低幼化”的窠臼和“弱智化”怪圈,成为中国动画电影成人化探索的里程碑。开创国产影院动画分级的先河;开拓了人性批判和反思的暗黑主题;极简主义人物造型富有象征与隐喻意味;国画类型杂糅的美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六、生态动画《罗小黑战记》(2019)攀蟾折桂,堪称中国生态动画云程发轫之作,但从比较电影学视域来看,与“吉卜力”生态动画相比仍有不足。吉卜力动画始终秉持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而《罗小黑战记》表达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受不同的生态观制衡:
吉卜力的“动物本体”形象,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而《罗小黑战记》的“人化动物”形象,将人类的思想和意图加之于动物;
吉卜力以“动物本位”的视角,批判和审视人类的行为,《罗小黑战记》从“人类本位”的视角,表达的依然是人类的感情倾向和现实社会的诉求;
吉卜力以田园式神话空间为主体,来关照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罗小黑战记》则偏向以科幻空间为主体,表现人类征服自然,驱遣自然的盲目自信。
七、商业巨片《哪吒之魔童降临》(2019)为十年来好莱坞式中国长片和巨片探索的优秀之作。票房破50亿元,在国产电影总票房史排行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战狼2》。它是对世纪之交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宝莲灯》(1999)长达20年后的致敬,“与40年前的‘中国学派’动画高峰《哪吒闹海》形成互文。人物由为民除害义无反顾的‘大写英雄’转为逆天改命的‘小写自我’,指涉当下,隐喻现实。其主题由正邪不两立转为正邪不分明,由反压迫的敌我斗争转成为各自族群和自我的命运而战。”
八、跛足巨人《姜子牙》(2020)以16.03亿元位居年度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三位,2020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不到18亿元,一部《姜子牙》就占了 90%以上的票房。但毁誉不一。誉之者,一曰主题高深。如“一人不救,何以救苍生”,“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等皆为粲花之论,令人耳目一新。二曰特效惊艳。如圈粉无数的萌兽四不像,特别是战后废墟、台阶天梯、北海镇斧等源自《山海经》《封神演义》和“三星堆文化”中的物象和场景,无不峥嵘轩峻,美轮美奂。毁之者,以为除特效外,从主题到人物、叙事脉络、矛盾建构等八面漏风,不忍卒看。
九、超级奇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2021)。以中国文化的精髓——神话故事为基础,有美国超级巨片的好莱坞戏剧叙事美学,及华美震撼的视听语言和特效,有日本热血动漫元素和深刻地批判反思意识,也有欧洲动画的装饰风格等。可谓博采众长而又另辟蹊径,融会贯通而又独树一帜,真正地体现了全球化和融媒时代的“共同体美学”。
十、金玉其外之《新神榜:杨戬》(2022),“东方神话+蒸汽朋克”风格的画面浮翠流丹,团花簇锦——蓬莱、方壶、瀛洲恍若梦中,飞船、仙乐坊、飞天舞惊艳万分,就是放到当今世界电影视效的金字塔尖也不逊色。与之相对的是简陋得令人揪心的叙事,主题模糊、人物空泛、主线不明、繁冗拖沓、事理不通等,将其归之于新世纪20年来故事最“孱弱苍白”的动画之一亦不过分。
近十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美学特征:
1. 题材上童话、神话居多,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及其他题材也较丰富;
2. 主题以成长和探险的居多;
3. 叙事上以“正邪斗法”结构故事者居多,一般都呈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单线结构,复线和盘根错节的网状结构极少;
4. 人设受日美欧动画影响,人设由扁平化和脸谱化向圆形化和个性化渐变,由集体主义、英雄向个人主义英雄转变,强调通过外在符号化的形象设计来表现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和命运。
5. 场景设计受树大根深的中华传统美学惯性的影响,富有民族地域特色。
6. 旨归上倡导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人文关怀,体现出中国文化弦歌不辍的“载道”和“教化”精神。
21世纪第三个十年叙事需解决三大问题:
1. 在师法美日欧和葆有民族个性方面找到最佳契合点。
2. 在观众定位上变“儿童向”为“全龄向”“成人向”为主的创作理念。
3. 解决简单说教、故事低幼、虚假造作、对白无趣等剧作问题。
中国动画瓶颈:当下已成“动画大国”,但 “讲不好故事”已成制约中国成为“动画强国”的瓶颈。
中国动画革故鼎新的重点:使国产动画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叫好又叫座。改变一边是个别动画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50亿元,另一边却是大量动画电影票房低迷、血本无归的“冰火两重天”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