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博物馆数字化将跨步发展 | 今年陕西、甘肃文物工作这么干 | 新疆将增一馆

2023-02-08


    2023年2月8日    


【综合】

■    国家政策出台,博物馆数字化跨步发展

■    国家文物局举办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

■    陕西召开2023年全省文物局长会议

■    甘肃省文物局印发2023年全省文物工作要点

■    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金融支持计划


【博物馆】

■    荆门市博物馆新馆即将正试开馆

■    新疆非遗馆4月开建


【考古】

■    辽宁在牛河梁遗址附近发现大型红山先民聚落址

■    湖北穆林头遗址发现高等级玉器

■    湖南桑植官田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国家新政:博物馆数字化将跨步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纲要》指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方面。要大力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

大力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发展!中央发重磅文件


国家文物局举办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


根据工作安排,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原计划于2022年11月举办,因疫情原因延期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具体事项点击兰字了解:国家文物局举办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


陕西召开2023年全省文物局长会议


2月7日,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西安召开,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等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任务,谋划推进新时代陕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作题为 “凝心聚力担使命 乘势而上谱新篇 奋力交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 工作报告,一级巡视员周魁英主持会议,副局长钱继奎宣读年度文物安全、消防和优秀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表彰决定,副局长贾强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副局长马宝收传达省“两会”精神,局文物处、博物馆处和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同志就重大政策、重要任务、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进行解读,宝鸡市和汉中市文物局围绕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分别作交流发言。


会议认为,一年来,全省文物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按照“规划落实和一流目标创建”工作思路,以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动力,以“五支队伍”建设为支撑,扎实推进“七个一流”创建工作。在推进重要文化标识项目建设,加快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深化考古研究,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等重大考古课题,提升大遗址保护水平,发挥教育功能,实施文物惠民工程,推进大防控体系建设,服务外交大局,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会议指出,2022年,全省文物工作硕果累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研究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省人大颁布实施《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共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出台《关于加强考古工作的实施意见》《基本建设中考古工作管理办法》,各地积极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特别是全国首个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建成开放,太平遗址被证实为夏时期大型中心性聚邑遗址,西汉霸陵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统万城、乾陵3处遗址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配合咸阳机场三期等开展800余项考古项目,抢救4.8万余件珍贵文物等,促进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双赢”发展。

会议要求,进入2023年,陕西文博人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交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

要立足陕西文物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办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会议、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两个会议”,建好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个平台”,抓好文物考古、科技保护、传播利用、专业技能、综合管理“五支队伍”,创建好世界一流博物馆、世界一流考古机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国家一流示范区、文物科技保护一流国家平台、大遗址保护一流示范样板、对外交流合作一流高地、梯次结构科学合理的一流保护管理团队“七个一流”(12357工作路线图),推动新时代陕西文物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要落实考古前置要求,提高文物行政审批效能;主动对接配合全省重大项目,做好协调服务、优化运行机制、整合优势力量,着力提升建设工程中考古工作质效,助力全省高质量项目加速推进。

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遗迹研究阐释,更加清晰全面地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加快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加快与中国考古学会磋商起草《“中华文明探源西安共识”意见书》。

此外,要拓展革命文物“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功能。贯彻执行《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高质量完成“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全面梳理总结形成示范全国的“延安经验”。

会议强调,要紧抓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机遇,协调推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连接道路项目,构建“一院多馆”发展格局;加快西安碑林博物馆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进度,做优做精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陈、运营等工作。要对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和卓越博物馆建设目标,提升以物证史和以物释史能力,策划推出更多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展览,探索形成具有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

要抢抓政策机遇,深入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模式,创新保护利用体制机制和实施模式,完善大遗址资源资产管理、文物保护投入、文物补偿、文物资源共享等政策,为构建大遗址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促进大遗址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要全面落实《部省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协议》,高质量抓好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开展大遗址考古研究、价值阐释、规划编制、遗址博物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遗址中华文明标识地。

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入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之中,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推进文物保护与城市文化、乡村振兴、民生改善、老区建设同步发展。

推动我省尽快出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方案》,用好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文化IP,推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提炼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发挥文物外展精品工程的“金名片”作用,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会议要求各单位按照下发的《陕西省文物局2023年工作要点》全面抓好落实。(文物陕西 杨利娜)

甘肃省文物局印发2023年全省文物工作要点

2023年,甘肃省文物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全国全省宣传部长、文旅厅局长、文物局长会议及全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落实“三新一高”,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健全文物管理体系,提高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水平,创新展示利用方式,推进文物全方位活起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一、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内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同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和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一体谋划部署、系统推进落实,确保全省文物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质量。在学思悟贯通、知信行合一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全省文物事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通过健全台账、定期召开督办会等方式完善督查督办机制,推动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3.全面加强党对文物工作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建立健全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持续提高党建发展质量。完成局直机关党委、纪委换届,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深入开展“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完成省委巡视整改任务,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文物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二、着力加快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4.纵深推进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落实省部共建协议和省委省政府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完成莫高窟安防升级、电网改造和供水项目。统筹实施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榆林窟、北石窟寺、西千佛洞保护修复和展示利用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研究课题,开展“敦煌河西石窟多语言壁题考古资料抢救性调查整理与研究”等重点课题和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办好“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主题敦煌论坛和“传承与创新——2023年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学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会议和《敦煌研究》《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学术期刊。
5.加快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完成玉门关、嘉峪关、临洮望儿咀三大核心展示园文物保护任务,实施甘凉咽喉道展示段、嘉峪关关城景区等综合保护利用工程,打造全省长城风景道示范段和特色资源展示点。加快推动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榜罗镇会议旧址等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建设项目,推动长征文物保护利用及长征历史步道建设,打造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利用样版工程。完成《黄河流域甘肃段文物资源调查报告》和《黄河文化遗产——黄河左近地区史前考古调查报告》,建立黄河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快马家窑遗址、齐家坪遗址等黄河文化史前遗址公园和炳灵寺石窟、五泉山建筑群、伏羲庙等保护项目,全面提升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6.实施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印发实施《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持续推动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阳关遗址、马蹄寺石窟群、大佛寺、峡口古城、武威文庙、索桥堡、永泰城址等石窟寺、长城、古城址、古遗址、古建筑等重点文化遗产支撑项目建设。
7.加大文物保护工程力度。加快建设大地湾、大堡子山、锁阳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索开展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试点,打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甘肃地标”。印发实施《甘肃省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建成甘肃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实施天梯山、仙人崖石窟等10余项石窟寺岩体加固、彩塑壁画保护修缮、展示利用工程。做好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建立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库。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纳入省级创建名单,启动创建活动并公布第一批创建名单。推动嘉峪关市、敦煌市创建申报第二批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8.系统加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准备工作,报请省政府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新完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信息,开展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汇总发布工作,加强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和体系。
9.加强革命文物科学保护。完成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强化革命文物资源调查成果运用,完善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公布一批相应级别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落实新认定革命文物“四有”工作。加快推进陕甘、陕甘宁片区庆阳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项目建设,编制完成《西路军片区保护利用工作规划》,加快推动抗大七分校旧址、临泽红西路军战斗遗址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施。
10.守牢文物安全底线,召开全省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靠实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及文物管理使用者的文物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深入开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打好法人违法、盗窃盗掘和火灾事故督察督办“三大攻坚战”。开展文物安全骨干培训,在敦煌市、凉州区等地实施集中连片不可移动文物安防工程,建好用好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推进文物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三、做大做强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
11.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省考古所整体迁建工程,在河西、陇东分别建成区域性考古工作站。编制《甘肃省考古研究发展中长期规划》,持续做好张家川圪垯川、庆阳南佐、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礼县四角坪、灵台桥村等考古发掘项目,积极推进锁阳城遗址、白塔寺遗址、五个庙石窟等考古调查工作,着力在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12.加强考古资料整理研究与阐释。修订完善《敦煌石窟内容总录》《麦积山石窟内容总录》,出版《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完成《杨上旧石器遗址》《泾州古城龙兴寺遗址发掘报告》《田园子石窟、薛李石窟考古报告》等10余部考古调查报告,发表《张家川马家塬墓地2015年发掘简报》《灵台桥村遗址Ⅱ区发掘简报》等考古简报。
13.深化特色领域研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扶持
长城学、考古学、文献学、民族学、丝绸之路学等研究,打造敦煌学、简牍学等具有甘肃特色的学术高地。支持在省内相关高校设立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学研究方向,发展壮大研究力量。

四、深入推进文物保护科技创新
14.提升文物领域科研水平。印发《甘肃省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推动省博物馆建设彩陶保护研究、省考古所建设甘肃出土纺织品等重点科研基地。组建“甘肃省文物科技保护创新联盟”。开展基层文博单位课题培训,着力实现课题申报和研究的数量、质量“双提升”。
15.实施文物领域“强科技”行动。积极申报组建文化遗产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制《石窟寺古代壁画空鼓修复规范》《甘肃省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标准》等地方、行业标准11项。推动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完善“敦煌遗书数据库”和“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档案资料。加快全省壁画、石刻等艺术、文献类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存储,稳步推进全省文物数字化储存、信息化管理和规范性保护,推动科技在文物保护、管理、考古、安全巡查等更多领域和文物展示、传播、弘扬等更大范围的广泛应用,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现代化水平。

五、加快让文物“活”起来
16.持续落实博物馆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建成开放甘肃简牍博物馆,推进省博物馆扩建和兰州市丝路黄河文化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等新馆建设工作。推动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天水、平凉、武威市博物馆创建国家卓越博物馆。指导各市州做好博物馆定级评估、“乡村记忆”博物馆检查评估等工作。
17.丰富博物馆纪念馆馆藏。实施“陇原记忆”征藏工程,落实《甘肃省涉案文物管理移交暂行办法》,开展馆藏文物定级、建档和备案工作,加强书画、金属、彩陶、漆木器(简牍)、纺织品等珍贵濒危、材质脆弱和出土文物抢救保护。
18.着力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进全省陈列展览交流共享,印发《甘肃省各级博物馆策展人制度实施办法》及展览策划和制作流程,在三级以上博物馆建立策展人制度,打造更多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文化体验感的原创性主题展览,建设甘肃省优秀陈列展览项目库。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省级资源单位认定办法》,认定一批省级资源单位,建设甘肃省优秀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示范项目库,助推校外教育和“双减”工作。
19.提升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开展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督查,改造提升腊子口战役等纪念馆陈列展览,举办甘肃省长征主题联展,引进“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等精品展览,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举办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优秀案例评选,认定一批全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开展“革命文物进校园”等主题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20.盘活用好文物资源。立足敦煌、丝路、石窟、彩陶、长城、汉简等特色文化和铜奔马、驿使图等珍贵文物,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等科技手段,开发多元产品。强化全媒传播,打造云游览、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新业态。开展“专家讲文物”系列活动,创新打造考古成果普及平台,支持编写文物科普、鉴赏、品读类丛书,完整准确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甘肃历史故事。依托标志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申报一批代表甘肃的反映中华文明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标识,围绕革命文物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放大文旅融合综合效应。

六、深化拓展文物交流合作
21.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政策举措,积极参与中外联合遗产保护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精心承办敦煌文博会展论任务,实施好文化援外项目,推动甘肃文物保护技术走出去。
22.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全省文博机构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文物保护修复、文化遗产数字化、考古、博物馆、学术研究、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扩大甘肃文化“朋友圈”。办好“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中国驻外使领馆”活动,积极推动甘肃文化走出去,讲好甘肃故事,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七、全面加强文物支撑保障工作
23.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健全完善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管理“四位一体”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体系,建立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文物普查登录制度,健全全省文物资源大数据库,推进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体实施。
24.推进文物法治建设。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认真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学法清单,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按照省人大立法计划,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及专家论证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年度立法任务。
25.壮大全省文物机构队伍力量。推进省文物局“三定”规定修订工作,发展壮大全省文物行政管理机构、文物保护和考古机构力量。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甘肃文物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引、育、留、用”人才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规范选人用人工作,优化创业发展环境。
26.强化发展保障。推动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开展《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精心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践行“莫高精神”,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甘肃省文物局)

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金融支持计划

2月6日,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银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金融支持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密切政银联动,在北京市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博物馆建设、文博文创、渠道拓展、平台打造、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为文博产业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金融服务。


与会领导共同发布“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金融支持计划”。根据计划,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指导下,北京银行全面围绕“新场景新业态”“中轴创意”“数字文创”等方向,重点打造“3+1+4”综合服务模式,涵盖“推出三款大赛专项金融特色产品”“打造一系列中轴线主题银行场景”“制定四项大赛专享金融服务举措”等内容,这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金融服务结合,助力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传播的有力举措。



荆门市博物馆新馆即将正试开馆


从2023年1月18日开始,市博物馆经过精心准备新馆开始试运营,为期20天,于2月6日结束。


此次试运营,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出了看展览等春节系列活动,新馆六个陈列厅全部对外开放,3000余件文物精彩亮相,让游客感受浓浓的年味。据了解,市博物馆试运营期间吸引游客近4万人次。2月6日试运营结束后,将针对发现的问题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进行闭馆整理,之后以最优面貌正式开馆。


新疆非遗馆4月开建


2月6日,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签署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新疆非遗馆的展陈理念、展览内容、展陈形式等开展合作。


新疆非遗馆建筑规模约1.3万平方米,计划于今年4月动工,11月落成。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将在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展陈设计、布展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


辽宁在牛河梁遗址附近发现大型红山先民聚落址


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距离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为“红山古国”原生型文明起源增加了新的证据。


2022年6月,为配合赤峰至绥中高速公路(G4515)凌源至绥中段建设,考古人员对此前调查发现的上朝阳沟遗址进行考古勘探。上朝阳沟遗址地处牤牛河支流东岸,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牛河梁遗址周边地区调查发现的面积最大遗址,考古人员2022年实际勘探面积大约10万平方米。通过考古勘探,发现了27座房址。根据勘探情况分析,这些房址平面近似“凸”字形,为直壁、平底的半地穴式房屋,建有长门道。

辽宁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


湖北穆林头遗址发现高等级玉器

位于湖北保康的穆林头遗址于2022年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自去年10月8日开工至今,再次收获重大发现。遗址的首次发掘,发现了一批屈家岭文化时期高级别墓葬,出土了玉璇玑、玉钺、成组合的陶礼器等重要文物,为屈家岭文化高等级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促进了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研究,引起学界关注。

此次为第二次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重要收获是清理出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9座、灰坑35个、房址7座(其中有一座∏字形排房)、窑2座,出土玉钺、玉璋、玉璜及玉镯等重要文物。此次发掘完整地揭露了一处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高等级聚落,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中心城市,并在城市里发现了首领居住的区域。

穆林头遗址的发掘是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考古的重要发现,该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揭示对于屈家岭文化时期聚落形态和高级别墓的葬俗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对于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湖南桑植官田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官田遗址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村,地处郁水河西岸一处较为宽阔的台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海拔358米。2015年首次发掘550平方米,发掘显示官田遗址应存在生铁铸造活动。2020~2022年,为配合地方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家界市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中心、桑植县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中心对官田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3500平方米(图一)。

图一 官田遗址全貌


本次发掘明确了官田遗址是以生铁为原料,集熔铁、铸造、退火、锻造、精炼等工艺技术为一体,并兼营铸铜的多金属生产作坊,为目前南方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汉晋时期铸铁遗址。新发现的各类加工炉形态独特、功能较为明确,具有显著地方特色,填补了古代铁器生产、加工等研究的多项空白,是南方地区汉晋时期手工业考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这一时期南方地区铁工场的功能布局、炉型特点及生产加工流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编辑:初九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博物馆数字化

1647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