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乂乂:例外状态”展览现场,Galerie PACT,巴黎,2023。本文图片均由Galerie PACT提供
视 觉层面最直观的特点——色彩、质感、层次、作品主题和表现手法,都标志着年轻艺术家白乂乂与过去的别离和新的开始。他的新系列作品以概念先行,情感作为出发点,经过细致而繁复的手工劳作和对工具的使用,将记忆化成图像,最终再次回归情感。本次在法国巴黎Galerie PACT画廊的展览《例外状态》(Stay in Character)是艺术家的首个个展,也是最新开启的创作第一次以整体的面貌呈现。白乂乂的作品通常需要经过细致反复的手工劳作过程看过白乂乂作品的观众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发现他在色彩的使用上极具特点。画面整体的绚丽多彩中融嵌着深色系形似生物肌理、皮革和工业机械的区域,徒手点绘而成的大面积荧荧闪亮的颗粒折射不同颜色的光。作品在这一瞬间令人联想到地面上油污的反光,又在下一瞬间变得干净透亮。当炫亮与幽微的色块、结实与轻薄的质感一并展现在画布上,绘画的性格便放手交给了观众,取决于他们站立的位置和视线的角度。白乂乂,《Man made landsacpe》,布面丙烯,160x180cm,2022从传统绘画的角度来说,颜色的选择和绘画本身的内容密切相关。白乂乂创作的出发点和整个过程都与这些绘画性较强的作品有所区别。作品显然并没有在强调一种绘画性,而是由绘画的观念出发去完成一个有影像感的空间。对于他来说,颜色不全然服务于内容,更多是用于模仿影像、印刷的质感,将社会与人群的碎片连接起一个空间,去还原、去记录这个空间的状态。在用颜色完成观念性的基础之后,再作绘画本身叙事内容的考虑。当艺术家引入他的个人叙事,空间中不同层次的内容相互叠加,自然需要更多的色彩去解决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画面由此变得复杂了起来。“白乂乂:例外状态”展览现场,Galerie PACT,巴黎,2023 “我喜欢用‘回忆的质感’描述我的绘画原理,也就是说在碎片的回忆图像中对物体质感的记忆。模糊物体的边界与形状。” 艺术家在自述中提到的“回忆”便是其作品叙事的主线。“回忆”并不特指线性时间上的某一段私人记忆,更像是主动选取的片段与潜意识的结合体。一方面,对于材质本身非常敏感的白乂乂,通常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完成了回忆碎片的采集。采集作为一种自主行为,将过去时空中的一段记忆作为图像从历史中取出,这些图像包括散步时注意到的街角不起眼的、形状特别的东西,一些材质感比较特殊的废弃物,藤蔓在石头上留下来的印记,或是印刷品放大后的网点颗粒和影像作品里分布的噪点。另一方面,相对被动的在潜意识中形成的回忆,或许只有在我们尝试使其再现的时候,才会发现在时间线上连贯的过去已经变成模糊的碎片,这些碎片互相占有,形成一些糅杂混合、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东西。一切经过筛选、分区和无数充满主动性的选择,和无意识的回忆构成叙事的主线在创作中呈现。白乂乂,《Youth》,布面丙烯,190x230cm,2022
《Youth》细节图“回忆的质感”准确地形容了白乂乂绘画作品画面整体的状态,而为了抵达最终呈现所经历的过程是复杂的。以宽泛的阶段来划分的话,创作的最开始是一些由情感体验自如生发的抽象小稿,完成小稿之后,艺术家会将生活中采集到抑或自然形成的图像化片段经过筛选,再与搜索到的广告和影像图片拼接、串联在一起。最后,利用一些影像创作的原理把内容绘制到大尺寸的画布上。如同一幅抽象的画可以被理性细分出步骤,回忆的质感也可以被分解成区域。作为一种构建的回忆,虽然无法避免要从难以描述的人的内部主观体验出发,但也牵涉着外在可以被辨识的社会因素。“白乂乂:例外状态”展览现场,Galerie PACT,巴黎,2023展览中的一件作品《边缘者老者与英雄主义》(Borderline Elderly and Heroism, 2022)便是个人记忆作为集体回忆的一部分,个人情感作为人类群像的切片很好的式例——在画面中,艺术家的感受、不同的人、身份信息和更广泛的社会情境串联在一起。同一场景中,各个角色的身体或服饰碎片与背景场景穿插融合在一起:右下角的蓝色条纹袖衫来自一则采访中一位残障人士的背影,左上角的针管出自一部讲述不孕不育的纪录片,两者指向标题中的“边缘者”;在画面中占比较大的褶皱的皮肤代表了“老者”;还有部分纹理取材于时尚奢侈品牌的宣传片。“边缘者”、“老者”和“英雄”都来源于艺术家印象深刻的影像成品,观看时所产生的特定情感引发了创作。同时,这些角色又分别对应着具体的人群,和与之相关的阶级、生存状态、消费主义和文化传播等议题。白乂乂,《Borderline Elderly and Heroism》,布面丙烯,160x180cm,2022《Borderline Elderly and Heroism》细节图白乂乂对人与社会的关注,从展览的标题也可见端倪,中文标题没有采用“Stay in Character”保持个性、融入角色的英文直译,而是使用了“例外状态”这一指代社会性状态的短语。前者在字面意思上概括了与艺术家的创作特点和对角色纹理的刻画,后者暗示了独立个体自身的状态在某些时刻与社会的连接。两者以非激进、柔和的方式结合,呈现了艺术家对当前生命政治情境的体悟与反思。
Artnet新闻
×
白乂乂
艺术家白乂乂Q:小时候生活在农场,大学期间就读设计系的经历会对你的创作产生一些影响吗?A:因为有农场生活经验,在校时期主要关注工业美学设计,我会用手机采集一些生物、工业化和印刷图像,创作一些实验性的作品。21年开始,我逐渐将关注点偏向人的存在本身,作品主要以人为主。现在的创作主题就是人群。Q:展览中的绘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于表面质感、纹理的呈现,你以前的作品中也出现过一组蛇的肌肤和生物纹理的采集,这是你一直以来的关注点吗?A:现在的关注点会偏向到人群,主题集中在人物群像,所以更多地去观察皮肤、服装的部分,但工作原理是一样的。近期的这些作品中,服装的部分可以体现出人的身份阶级,对比的时候又会产生很微妙的关系。我本身对材质就很敏感,所以放大采集了很多服装的机理,用几种绘画方式塑造画面上不同的质感,完成有立体感的表达。白乂乂,《Inoculation》,布面丙烯,160x180cm,2022Q:你说这次展览的作品部分基于过去几年的生活经验,因为抽象化的缘故我们不能直观地辨认出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详细说一下你是怎么把人叙事融入在作品中的吗?A:平时我喜欢在街上走动,散步也好,开车转一转也好。再加上我喜欢看电影和影像作品,包括在网上浏览信息。长此以往大脑里累积的一些画面和想法会在不经意的回忆的时候闪过。我不会去预设图像最终呈现的样子。在所有创作的最开始,我会比较自由地画一些抽象的小稿,具体的故事在这一阶段还未浮现。画出这些小稿之后,我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作。那些不经意中闪现的东西,例如文字和在散步时候想到的故事情节,都会出现在这个过程中,画稿开始和情节匹配起来。再之后就是在抽象中做一些画面层次的区分,利用一些影像原理,用不同的材料完成作品。“白乂乂:例外状态”展览现场,Galerie PACT,巴黎,2023Q:就像你提到说印刷图像、小说和电影对最开始形成一种抽象的、整体的感觉是很重要的。最近有什么印象深刻,或者说给你带来影响的文字和影像作品吗?A:最近我在看《遗落的南境》这部小说,平时一直会看一些关于少数群体的纪录片。我很喜欢《遗落的南境》这类作品的里描述个人内心情感的文字,关于人的状态的词句。还有一些影像艺术家,陈界仁、曹斐、陶辉在创作中也包含了很多个人情感,我会与他们的作品产生共鸣。还有就是这个时代里各种各样的信息,互联网也好,手机上的媒体信息还有工业化的传播美学,早就影响了记忆的形成方式,导致我们在回忆的时候,画面很容易变得影像化。我欣赏的艺术家多数也是影像艺术家,他们的创作状态和工作模式对我影响挺大的。“白乂乂:例外状态”展览现场,Galerie PACT,巴黎,2023Q:你的作品画面层次和内容很复杂,表现的情绪也比较复杂,但最后它们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可以把单张的作品比作一个完整的故事吗?A:我觉得是一种开放性叙事,就是说有点像开放性写作。视觉上接触到的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凝结成一个状态,自然地形成了开放式的叙事,从中人的潜意识里会浮现出某种答案,某种情结或者某些感受。我不追求一个完整的故事提纲,会更多地强调个人感受。Q:这些开放性的叙事好像都有一个有温度富有感情的标题。A:标题作为绘画之外的文字信息,不仅指向画面本身,还指向你所处的空间或者你的近况。我很重视作品的标题,它会放大绘画本身的能量。白乂乂,《The warm sun against your face》,布面丙烯,120x150cm,2022Q:可能对你了解不是很深入的观众会有一种误解,认为作品更偏向于针对人与机器关系的讨论,或者是侧重在新媒介参与绘画创作这一点上,这两个方面都是相对理性的。这些当然是包含在内的,但我感觉你的创作过程整体是一个非常感性的过程,然后出发点也是很感性的。A:创作方式的本身表面上是理性的,但其实它需要长期积累的个人经验去承载。理性体现在工作过程中的控制,比如说有工业技术手段的参与,这是表象的东西。与此同时,创作的时候我会尝试把更多的个人情感投映在上面。每一张新的作品中,我都在推进这种尝试。如何使它变得柔和,如何使叙述性本身变的感性,都是我在创作的时候更重视的问题。*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选项,进入Galerie PACT官方网站,了解关于本次展览的更多信息。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
大家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