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新展预告丨iArt青年艺术计划邀请展「星丛幻想曲」
-
原创 2023-02-08
展览时间:2023.2.18-5.5
开幕时间:2023.2.18, 16:00
策展人:郭小晖 / 高毅
学术主持:张子康
项目顾问:陈姣皎 / 尹丹
艺术总监:薛薇
主办方:原·美术馆
出品方:涅米文化
艺术家:安妮娜·布里索拉,程然,迪力夏提·达吾提,
马克·弗里德瓦尔斯基,高文谦,韩娅娟,胡佳艺,
丹妮拉·荣汉斯,林万山,刘商英,龙盼,聂利莎,
德莱夫·普施,商亮,施蕊妮,孙理,孙羽茜,王迈,
王偲丞,王浔,王郁洋,奚雷,徐戈,许毅博,于林汉,
曾晨,曾庆强
Duration: 2023.2.18-5.5
Opening: 2023.2.18, 16:00
Curator: Guo Xiaohui / Gao Yi
Academic Support: Zhang Zikang
Project Consultants: Chen Jiaojiao / Yin Dan
Artistic Director: Xue Wei
Organizer: Yuan Art Museum
Producer: New Magic
Artists: Anina Brisolla, Cheng Ran, Dilxat Dawut,
Mark Fridvalszki, Gao Wenqian, Han Yajuan,
Hu Jiayi, Daniela Junghans, Lin Wanshan,
Liu Shangying, Long Pan, Nie Lisha, Detlev Pusch,
Shang Liang, Shi Ruini, Sun Li, Sun Yuqian, Wang Mai,
Wang Sicheng, Wang Xun, Wang Yuyang, Xi Lei,
Xu Ge, Xu Yibo, Yu Linhan, Zeng Chen, Zeng Qingqiang
* 文末有福利,记得看到最后噢!
2022年是iArt青年艺术计划扎根重庆的第四年,回顾过往,我们携手众多青年艺术家拥抱艺术的丰盛多元,努力回应外部世界的稳定与畸变。当疫情的浪潮汹涌而来又平静褪去,iArt青年艺术计划也经历了停摆、反思、再重启,2023年,我们试图以新的尝试寻找新的生机。
本次展览延续了原·美术馆一贯的关注主题和方向——青年艺术家群体以及跨学科实践,并期待对此引发的问题展开回应和讨论。参展艺术家来自美术馆历届“iArt青年艺术计划”以及来自欧洲的艺术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影像、雕塑和装置等多元媒介的近60件作品,聚焦当下极具创造性的艺术表达与探索。
《前行,回到昔日》2022
数码微喷,艺术家:马克·弗里德瓦尔斯基 (匈)
《这不是一个游戏》2022
VR游戏艺术装置,艺术家:韩娅娟
《甜言蜜语》2019
装置,艺术家:曾庆强
《密室》2022
数码微喷,艺术家:孙理
展览的题目中的“星丛”(Constellation)一词出自本雅明,是其历史哲学的关键概念。在《德国悲悼剧的起源》(The Origin of German Tragic Drama)中,本雅明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他创造性地使用了“星丛”一词来说明理念(Idee)的特殊聚阵结构。星丛是指一个由各个要素构成的集合体,其中每个要素都彼此独立,它们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共同展现了集合体的非稳定状态,构成一个充满异质性张力的共在。
展览旨在实现一种星丛构型,
使艺术家们的作品交相辉映、彼此互动,
但又拥有各自独立的运行轨迹,
以此来呈现一种多样性的创造,
强调多种解蔽的可能性、
多方面地激起持存物展示其自身的秉性。
在以多种形式切近问题本质的根源之后,我们共生的力量将在危机之中找寻到新的未来,打开问题,了解歧异、包容差异,在争议中重新找到定位。地球不再无声无序,每个人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已不再是“一个地球”,人们各自归属于不同特性或负载力的星球中,“试图想像或尝试用新的方式,建构新普世性的暂时形式”。
《自然生长系列之二》2008/2017
双频影像,艺术家:丹妮拉·荣汉斯 (德)
《二鳗游园》2022
综合材料,装置,艺术家:奚雷
《如鲠在喉2/3》 2020
纸面丝网,艺术家:于林汉 (德)
《好鹅2号/7号》2020
布面油画,艺术家:王迈
《Strings》2017
单频影像装置,艺术家:施蕊妮
我们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技术的发展已对地球这颗行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我们的文化和生产活动都卷入到这场漩涡之中。物种存继、气候变化、资源枯竭、数字工业化……一系列现象已经说明,异变已经发生,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从未像今天这般难以确认。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荷兰气象学家保罗·克鲁岑推广了人类纪 (Anthropocene) 的概念,概括来说,就是人类成为改变地质的关键性力量,人类活动从不同的尺度影响着地球上至环境,下至内部的地质化学 (Geochemical) 运动,对自然造成了不可逆的深刻影响,急剧加速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物种灭绝等等毁灭性的趋势。由此来看,人类纪自开始就携带着某种末世终结的氛围,围绕着人类纪的各种争论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学界关注的焦点。
《今天,在你一生之后》2017-2022
数码输出,艺术家:德莱夫·普施 (德)
《数字化石》2020
生成艺术,艺术家:孙羽茜
《足迹》2021
布面油画,高清视频,艺术家:刘商英
《模型一》2021
装置,艺术家:聂利莎
《晒海》2013年至今
行为,艺术家:胡佳艺
《风铃》2021
视频装置,艺术家:龙盼
《汞,盐和硫》2022
装置,艺术家:王浔
近年来,随着环境伦理学、生态哲学、人类学本体论转型、多样性民族志等应对人类纪危机的理论兴起,学界已经认识到,复杂多样的自然物实际上是以一种自由主体的关系共同维系、生产着大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共生的视角中,思考并寻找人类纪中我们自己的角色与剧本,或许将有助于我们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重新判断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定位。
在这种体量庞大的视野下,艺术家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知道,艺术的永恒追求之一正在于探索可能性,艺术家的共感与实践能够有效地激发出集体的想象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到环境、能源、战争、生物灭绝等等灾难性的影响,通过艺术与技术,将积极应对人类纪挑战的呼吁引入到文化、科学和大众传媒的最前沿。
《变色龙》2021
实时交互装置,艺术家:高文谦
《柏拉图的立方体》2017
灯光装置,艺术家:王郁洋
《拳击人的肖像No.2》2020
雕塑,艺术家:商亮
《ONE》2018
影像装置,艺术家:林万山
《鲜榨的自我生成-神往》2021
装置,艺术家:曾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也开始把环境议题纳入到策展项目中。在艺术家、机构、策展人、学者等角色携手承担了应对不稳定未来的责任之时,当代艺术也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它将以更复合的新手段带来各种形式的多面向创造。
正如柏林的格罗皮乌斯博物馆的馆长罗森塔尔在艺术家郑波的植物政治线上研讨会上所表示的那样,“艺术家在帮助我们从机构角度理解非人类生命的重要性这一点上,起到的作用相当大。”而一旦人们领悟到生物多样性的本质,将不再会甘心于把认知范畴龟缩在某个框架之中——它属于行星,属于宇宙。
《太空采矿》2018
单频影像装置,艺术家:安妮娜·布里索拉 (德)
《CK2K2X》2021
4K录像,艺术家:程然
《万相对抗》2022
合作艺术家:Nick Bentz,章晟
影像,实验音乐,艺术家:王偲丞
《透明社会:那一缕光》2019-2020
影像机械装置,艺术家:许毅博
《月球表面》2019
动态装置,艺术家:徐戈
展览将于2023年2月1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持续到2023年5月5日。
在展览期间,原·美术馆将一如既往
秉持“每个人的美术馆”的理念,
推出一系列公众体验活动,敬请期待!
- E N D -
原·美术馆
Yuan Art Museum
由罗韶颖女士于 2016 年发起和创办,位于重庆市南滨路东原1891商业建筑群落中的滨江球体建筑,因其独特的造型,又被誉为“重庆眼”,是立于“长江岸,观世界”的先锋艺术场所。美术馆面积近 2000 平方米,并带有临江无敌观景的高空露台,是集个性化景观建筑、艺术专业场馆、艺术收藏品鉴、公共艺术教育、时尚潮流策动发布以及高端消费社群互动的跨界空间,可支持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戏剧、舞蹈及音乐形式的呈现。
原·美术馆以“直抵人心,引领城市的艺术与美学教堂”为自身定位,并践行“做每个人的美术馆”为宗旨,通过策划举办兼具学术性、先锋性、潮流性和话题性的艺术展览、文化公教及跨界时尚潮流活动,成为连接大众、提升大众审美与“艺商”的策源地。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原美术馆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