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国家文物局局长、副局长多地调研 | 农民捡青铜器,捐博物馆 | 山西又有新发现

2023-02-14


    2023年2月14日    


【综合】

■    李群在京调研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调研陕西革命文物工作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调研二里头遗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调研

■    农民捡青铜器,捐赠博物馆


【博物馆】

■    今年,北京将有一大批博物馆动工或建成开放!

■    辽宁:2025年力争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50家以上


【考古】

■    山西发现5000年前考古遗址 对探索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    12项重要考古发现入围"2022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李群在京调研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


2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北京调研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重点考察了文物建筑、石刻碑刻的保护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北京市副市长谈绪祥一同调研。


李群一行先后调研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戒台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看石经山藏经洞及古道、云居寺石经、戒台寺文物建筑及相关碑刻的保存现状,了解文物保护工程进展,询问古塔、碑刻等的保护难点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检查中控室文物安全值守情况,并慰问一线文物工作者。

李群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要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阐释,积极稳妥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开展必要的科学监测,做好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要健全完善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坚决守住文物保护底线,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统筹兼顾文物保护利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文物古迹司,北京市文物局主要负责同志和房山区、门头沟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国家文物局 李瑞)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调研陕西革命文物工作


2月9日至11日,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带队赴陕西调研川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顾玉才一行分赴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共陕南特委代表会议旧址、何挺颖烈士故居、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旧址、红四方面军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安康博物馆、紫阳县东城门楼(中原军区布告)、瓦房店会馆群等文博单位,实地考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情况。


顾玉才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历次考察陕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讲好党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要加大革命文物科学保护力度,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推动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川陕、长征片区建设。要持续做好保护修缮、日常养护、安全管理等工作,积极探索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有效路径,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切实发挥好革命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陕西省文物局,汉中市、安康市等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国家文物局 文宣)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调研二里头遗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2月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率调研组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调研,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市领导江凌、徐衣显、任丽君、魏险峰,市文物局余杰、薛方,二里头考古工作队赵海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赵晓军等参加调研或座谈会。



关强一行先后考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二里头遗址考古实验室、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队等地,深入了解二里头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并慰问了一线文物工作者。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游客服务中心,调研组详细了解二里头遗址的历史文化和博物馆日常运营等工作,听取夏商周考古研究中心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一体化管理、遗址保护区村庄搬迁等工作汇报。在二里头遗址考古实验室,了解墓葬套箱清理情况,并询问清理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在二里头遗址考古现场和二里头工作队驻地,调研组实地察看了两处考古发掘现场,听取近期考古发掘最新成果汇报,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情况,要求扎实做好下一步重点区域发掘工作,并对考古工作者取得的珍贵成果和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在专题座谈会上,关强指出,二里头遗址作为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址,对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见证“最早中国”具有重要作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谋划、全力推进夏商文明研究。坚持保护优先理念,有重点地进行系统发掘,提升考古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着力推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进一步强化“大二里头”概念,把遗址保护利用和周边区域发展统筹起来,打造大气恢宏的二里头遗址保护片区。要创新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系统优化遗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布局,吸引更多国际学者参与保护发掘工作,不断提升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里头考古遗址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到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调研


2月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调研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甘霖、副厅长谢日万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多功能影院观看了靖江王府及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情况专题片,参观考察了靖江庄简王陵、中国桂林·石质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站、广西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院和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监控室。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周海主任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靖江王陵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基本情况,重点汇报靖江王陵文物保护与科技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现场展示了靖江王陵石刻保护前期勘察、靖江王陵数字化保护、靖江王陵文物无人机智能巡保系统等系列研究成果。

陆进副局长对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文物科技保护企业合作、共建文物科技保护平台和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强调要对标对表《“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并结合靖江王陵保存全国数量最多的明代陵墓石刻文物而且分布面积广大等实际,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推进靖江王陵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建设发展。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副处长汪思聪、国家文物局教育司科技处干部卢伟涛、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顾航、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吴兵、博物馆与安全督查处处长陶少艺、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子西、副局长曾小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王涛、广西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保燕二级教授、国文科保(北京)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一青等参加调研。(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农民捡青铜器,捐赠博物馆


图为捐赠的青铜方壶。周口市博物馆供图


2月11日下午,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练集镇农民梁秋生来到周口市博物馆,向该馆捐赠一件青铜方壶。经文物专家鉴定,该青铜方壶应该属于战国时期的酒器,对研究当地古顿国旧地历史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根据梁秋生自述,该青铜方壶是去年9月在自家地头路边捡到的。据周口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介绍,这件青铜方壶高28厘米,宽17.7厘米,腹最大径10.1厘米。其形制为长方形口,扁腹,长方形圈足,肩部饰双系,腹部一侧饰一穿,整个器物锈蚀比较严重,目前暂未发现器身有铭文存在。

当天,周口市博物馆对梁秋生的捐赠行为表示感谢,并向其颁发了收藏证书。周建山表示,希望大家以后在野外捡到文物,及时上交,让文物体现它真正的价值。社会捐赠是博物馆收藏的重要补充,博物馆会妥善保管,并将其应用于陈列展示,让捐赠文物得以永续利用。(中新网 王宇位灿)



今年,北京将有一大批博物馆动工或建成开放!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年底开放、三山五园文保示范区今年建成……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年度文博领域重点任务显示,北京大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今年年内一批博物馆、文化公园将“上新”。


辽宁:2025年力争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150家以上



近年来,辽宁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体系逐步健全,但同时也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提供服务不充分等问题。近日,辽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据悉,《实施方案》为推进改革规划了包括总体目标等在内的4个部分共18项内容,涵盖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全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了辽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25年,力争全省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150家以上,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博物馆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到2035年,全省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辽宁在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进程中,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博物馆事业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按照《实施方案》,辽宁将全面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针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的博物馆,明确发展定位。大力提升博物馆服务效能,从优化征藏体系、提升保护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展陈质量、发挥教育功能、优化传播服务、增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全面提升博物馆事业水平。同时,深化博物馆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参与,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 (人民网)


山西发现5000年前考古遗址 对探索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该遗址出土陶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月13日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2022年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运城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靠近盐湖,其海量的盐业资源与遗址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对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控制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辕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村,地处盐湖北部。经调查,辕村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遗存为主体的古代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


2006年至202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吉林大学等文博机构多次对辕村遗址及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工作。2022年7月至今,为配合亚新科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夏县文化和旅游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灰坑58个、房址4座、陶窑3座、汉代墓葬1座、明清时期墓葬1座,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玉石器和动物骨骼等。


据本次发掘项目负责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介绍,本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保存较好的仰韶晚期陶窑、房址和灰坑等重要遗迹,窑室内出土有少量陶片,火膛内发现小夹砂罐和夹砂盆各1件。这些发现丰富了辕村遗址的文化内涵,对探索该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及聚落形态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晓毅表示,本次发掘主要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发现的遗迹和大量陶器、石器等丰富了晋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考古资料。通过辕村遗址历年的考古工作,完整地揭示了仰韶文化早期至晚期的文化发展序列,为研究晋南地区仰韶文化发展、演变、消亡提供了实物资料。 (中新网 胡健)


第三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即将举办 12项重要考古发现入围

2月28日,由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将在太原召开。届时,将从入围的12项考古项目中评选出6项,入选“2022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本次入围的12项考古项目分别是:吕梁汾阳冯郝沟村东北新石器时代遗址、运城夏县辕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同云州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太原小店郑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吕梁兴县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运城稷山东渠夏时期遗址、运城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大同平城智家堡唐代墓地、长治潞州屈家庄唐代墓地、忻州原平南头村金代墓地、临汾霍州陈村金元时期瓷窑址和阳泉高新区南杨家庄元代墓地。

本次论坛将采取学术报告的形式,邀请入围的12个考古项目负责人向专家学者和媒体报告考古发现与收获,并最终通过专家和媒体投票,评选出6个“2022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2022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入围项目
1 吕梁汾阳冯郝沟村东北新石器时代遗址
吕梁汾阳冯郝沟村东北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汾阳市杏花村镇冯郝沟村东北约300米。此次发掘仰韶中期房址2座,为我省历年基本建设考古中清理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同时期遗存,这对研究当时的房屋结构、布局、建造工艺、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研究当时的人口规模、社会结构、生产力水平、自然环境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 运城夏县辕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夏县辕村遗址位于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村,地处盐湖北部,芦沟河两岸台地上。本次发掘基本厘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聚落形态,发现仰韶文化中期环壕,环壕内面积约45万平方米,是目前环盐湖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核心聚落。发现了保存较好的仰韶晚期陶窑、房址和灰坑等重要遗迹,丰富了晋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考古资料,为研究运城盆地仰韶文化晚期向庙底沟二期文化转变提供了新材料。辕村遗址南依盐湖,对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控制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3 大同云州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
吉家庄遗址位于大同市云州区西南约40公里的吉家庄乡吉家庄村,地处桑干河南岸的二级阶地之上。2021年至2022年清理新石器时代至辽代的陶窑、灰坑、灰沟、房址、灶、柱洞、墓葬、帐篷等遗迹66个,出土各类遗物如陶、骨、石、蚌等百余件,取得了重要收获。编号为ⅢM4的龙山时期墓葬内葬有两具人骨,其中东侧一具头骨上有一个规整的圆孔,圆孔周边有斜削痕迹,存在明显的骨组织愈合的情况及其所具有的损伤形态和愈合形态特征,可以确认为是人工开颅手术的案例,根据穿孔处骨质情况来看,该个体在被施行开颅手术后可能存活了6个月左右或更长时间,这是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史前开颅手术,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较高的科研价值。


4 太原小店郑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太原小店郑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以北、龙兴街以南、光明路以东、东沟以西的医院建设区域内。本次发现龙山时期房址6座、灰坑24个、窑址3座、围沟1条。聚落核心区,建筑布局完整、生活要素齐备,房址、窑址、围沟一应俱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地坑院”式聚落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类集群而居的社会形态,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太原盆地龙山时期聚落的面貌。聚落东北角的围沟内侧,编号H14的灰坑中发现有较完整的一副猪骨架和三副羊骨架。郑村遗址的发现也为深入研究晋中盆地龙山时期文化与陕北石峁文化、晋南陶寺文化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5 吕梁兴县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碧村遗址位于吕梁市兴县碧村村北,东距兴县县城20公里,西离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51公里。遗址三面环河邻沟,东、中部各修筑一道纵贯南北的城墙,形成一座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东门址为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由东、南、北三个石包土芯大墩台呈“品”字形排列围合而成,包括南北门塾、夹道、内外两重“瓮城”等部分,“瓮城”中心已设置小型墩台及门塾,两侧衔接障墙,组成其曲尺形的微循环,是目前发现史前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最为严密、形制最为规整的一套门址系统,为复原龙山时代城门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6 运城稷山东渠夏时期遗址
东渠遗址位于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东渠村北,地处汾河下游,地势平坦,南距汾河约2公里,北距吕梁山约7公里。编号G1的大型灰沟及灰沟西部的窑洞是2022年发掘主要收获,G1平面呈东西向不规则椭圆形,G1西部发现的窑洞式房址(编号F201),为前后室结构,后室发现有灶,房前有残留的踩踏面及出入通道。整体来看G1与F201构成了一组小型“地下式”窑洞建筑。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也是重要收获,已浮选出炭化植物种子25万粒,可见东渠先民已掌握了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可能恰是“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考古学实证,对展现夏朝历史、研究夏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格局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7 运城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西吴壁遗址位于运城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以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闻名于世。商代墓地位于遗址夏商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东部(IE4区)。2022年度共发现并清理16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除1座为东西向外,其他墓葬都是南北向,墓主头向南,大部分都可见木质葬具痕迹。墓葬之间不见叠压打破关系,显然是事先规划所致。按照墓圹规模和随葬品的差异,可将这些墓葬初步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它们葬俗相近,可能是一处族墓地。墓地范围内,基本不见与之同时的居址遗迹。商代墓地的发现,在西吴壁遗址中确认了一处性质明确的功能区,丰富了遗址内涵,为深入了解遗址的聚落形态变迁,探讨晋南地区商代人群构成、礼制源流,以及商王朝国家形态与统治模式等学术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8 大同平城智家堡唐代墓地
平城智家堡唐代墓地,位于大同市城南智家堡村西北,昌宁街与友谊南街交汇处,东望御河,北距唐代云州城(今大同古城)3.5公里。2022年6月至9月,共清理唐代墓葬58座,出土陶、瓷、铜等各类随葬器物306件(套)。编号为M47与M90的两座墓葬出土有“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和“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石墓志,对确定墓主身份、了解当地地望提供了参考,对研究唐代地方职官、云州城里坊制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大同唐代墓葬年代提供了确切依据,对于了解唐代云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9 长治潞州屈家庄唐代墓地
长治潞州屈家庄唐代墓地位于山西长治体育中心东侧。共发掘清理出5座唐代墓葬,其中编号为M1、M20、M21的三座唐代墓葬出土了墓志,使得这三座墓葬有了确切纪年,揭示了墓主的生平族谱。成组的墓俑让人得以窥探墓主的内心世界。M20出土成套茶具,在以往发现中少有,精美的茶具也凸显出墓主的生活情调。这些发现都为研究本地区和同时期古代丧葬文化和社会文化提供了新的例证和研究材料。


10 忻州原平南头村金代墓地
南头村位于滹沱河东岸的五峰山脚下,处于忻州市原平市中阳乡境内居东。此处共发现墓葬四座,均为同一时期的砖室墓,墓道方向一致。墓葬均为二次葬,未见一次葬,很可能为宋金战争期间死去故人未及安葬,在金代晚期统一进行迁葬有关。编号为M1的墓葬中发现壁画,其内容和技法有着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从墓葬排列组合来看,应是一个家族的三代人,使用“贯鱼葬”的方式统一下葬。编号为M4的墓葬中的极短墓道,是金代墓葬中见诸报道的首次发现。南头村金代墓地应是集村居、祠堂和墓地于一体的中国古代村落体系的完美再现。由于史书上记载南宋杨沂中(杨存中)墓在发掘墓地南侧,所以这一地区应是以杨氏为主的金元时期家族墓地。


11 临汾霍州陈村金元时期瓷窑址
霍州窑位于临汾霍州市白龙镇陈村,地处汾河西岸台地边缘。2022年,霍州窑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第一次考古工作。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清理揭露出金、元、明时期作坊、窑炉、灰坑等窑业遗迹。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窑具,产品以金元时期细白瓷产品最具特色。霍州窑的首次考古发掘科学地建立了霍州窑业历史的标尺,为研究霍州窑烧制历史、工艺技术、生产面貌、经济形态、传播影响及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地位等问题提供了科学而系统的基础资料。


12 阳泉高新区南杨家庄元代墓地
南杨家庄元代墓地位于阳泉市高新区南杨家庄村西台地,当地人称老坟圪梁,共清理墓葬29座。其中三座壁画墓均为元代纪年,为同类墓葬的时代判断提供了参考标尺,墓葬中出土的各类器物也可以作为标准器,为周边区域同类器物的断代提供依据。尤其是丰富的壁画内容为我们研究元代家具形制、服饰装扮、葬制葬仪及生活习俗等方面提供了直观依据。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晚报)



编辑:初九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文博日报

40110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