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不会画画的文学家不是顶级戏剧大师……

原创 2023-02-13


艺术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1921-1990年



20世纪有位“了不起的人”,他的一生有许多头衔:瑞士现当代文学旗手、顶尖德语戏剧家、画家、悬疑小说家、诺贝尔奖热门人选……其作品被译成40多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上演。他就是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瑞士都在稳步发展。两次世界大战,瑞士都保持着中立态度,故深处欧洲也未受战火波及,可以称得上是一片安定的土壤。而相对开放和平的时代,往往能造就杰出的艺术家。


于是,1921年出生的迪伦马特让在文艺界被碾压多年的瑞士终于扳回一城、扬眉吐气。他成长于牧师家庭,随后在苏黎世大学和伯尔尼大学深造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1946年完成戏剧处女作《立此存照》(Especially steht geschrieben)。


艺术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在工作室内


那些留名青史的大师,活着的时候知道自己会被载入史册吗?迪伦马特知道。因为在没有接受过任何正统艺术训练的情况下,他就在绘画、戏剧、文学三个领域都展现出了非比寻常的天赋……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的自画像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在工作中



01

 不为人知的绘画天赋


1935年,这个14岁的男孩开始陷入深深的苦恼:成为艺术家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该去画画还是写作?尽管最终迪伦马特选择了后者,但终其一生,他也从没有放弃过绘画。


童年时期,他曾和姐姐一起走进乡村画室描摹大洪水和古战场。此后,其一直视绘画为嗜好,自学并自我欣赏,对成名后的迪伦马特来说,绘画无疑是一方自由天地,身处其中无须受旁人眼光桎梏,可以肆意传达心中所想,不亦乐乎。


迪伦马特《自画像》,纸板水粉,102×72cm,1982年


迪伦马特共创作了上千幅毛笔画、油画、漫画、铅笔画和版画,受家庭氛围熏陶,画作大多围绕神话、文学、宗教一类主题展开,中后期也不乏映射现实之作。但这位艺术家在世之时,这些绘画作品一直被“藏着掖着”,不为外人所知晓。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迷宫:贬低的米诺陶洛斯》,纸板水粉,75×51cm,1962年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物理学家》,纸上拼贴与综合媒体,102.5×71cm,1973年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耶稣受难记》,纸板墨水,48.5×36.2cm,1942年


2010年,《新苏黎世报》头版刊印了迪伦马特的绘画作品《联邦银行的终极会议》,并借此体现金融危机带来的社会创伤。画面中是银行家集体自杀时的惨状:上方的人吊死在水晶灯上,中间的人面向良肴佳馔围坐,用枪指着太阳穴,而最下方的人早已逃脱一切、倒地长眠。


迪伦马特在排演《一家私人银行的歌剧》(Frank der Fünfte)期间创作了这幅油画,整幅作品借绚烂的金色反衬主题之殇,荒诞夸张的同时又传达出焦虑暗黑的社会风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通过绘画,我可以表达出文字无法表达的东西。”迪伦马特说。


迪伦马特《联邦银行的终极会议》,油画,75×51cm,1966年



02

  只两部,定乾坤!


迪伦马特的创作生命只有30年左右,却在戏剧史中占有一席之位。想知道他有多“牛”,说一部作品就够了,那就是戏剧版“回家的诱惑”、现代版“美狄亚”——《老妇还乡》(Derivative Besuch der alten Dame)。

1964年电影版《老妇还乡》剧照,英格曼·葆曼饰演女主角克莱尔。


这部戏的关键词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金钱、诱惑、复仇的女人。故事讲述了被初恋男友陷害的克莱尔带着身孕背井离乡、沦落风尘。摸爬滚打45年后,她终于拥有了一切,衣锦还乡并声称愿意拿出十亿投资家乡建设,但条件是夺走“渣男”初恋的命……面对致命的金钱诱惑,贫困的小镇居民展开了一场悄无声息的谋杀。

1964年电影版《老妇还乡》海报

德语音乐剧版《老妇还乡》剧照,2013年

德国格里洛剧院上演的《老妇还乡》剧照,2017年


凭借《老妇还乡》,迪伦马特彻底火了,那时他才35岁。没有太多的苦心经营,年轻的他是罕见的“一举成名”选手,迅速征服了世界舞台,改编作品无数。


日本版《老妇还乡》剧照,2017年

北京人艺版《老妇还乡》剧照

孟京辉基于《老妇还乡》的改编作品《蝴蝶变形记》剧照


另一部重要剧作是迪伦马特于1962年创作的《物理学家》(Die Physiker)。提起“物理学家”,你第一个会想到谁?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如果他们相遇会发生什么?迪伦马特将牛顿、爱因斯坦和数学家莫比乌斯放在同一部作品中,可见其野心。这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摇身一变成了疯人院的病友,随着反转又反转的剧情深入,艺术家对彼时冷战局势的思考也浮出水面。


《物理学家》海报概念设计


迪伦马特的剧作既有喜剧的外壳,亦有悲剧的灵魂。他是“做着鬼脸讲真话”的艺术家,句句嘲弄世俗的对白如棱镜般折射出真实的人性。扭曲的心理,可悲的境遇,面目全非的世界……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荒诞怪异,好似一场不知所云又震颤人心的梦,沉睡时朦胧混沌,梦醒时又回味无穷。


《物理学家》剧照,2016年



03

 意外成为销量王


1952年,迪伦马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法官与刽子手》。英国媒体《观察者报》将之连载,并呼吁广大读者为这位年轻的创作者捐款。原本只是想赚点小钱养家糊口,但无心插柳柳成荫,迪伦马特意外开拓了一项新业务——小说家。


《法官与刽子手》书本封面设计

工作中的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因为侦探小说,迪伦马特收获了百万粉丝,成为当之无愧的销售之王。之后的几年,他又著《隧道》《抛锚》和《诺言》,反响依旧热烈。没有概念化的模式与黑白善恶,玄机暗藏的情节之下是创作者关于现实的思考。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生活照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与家人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私人住宅,现已改为美术馆


在2021年,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诞辰100周年之际,瑞士国家图书馆、瑞士文学档案馆和迪伦马特中心曾举办系列活动纪念这位艺术家而这位全才艺术家于1990年辞世后将自己所有的作品资产赠予祖国。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迪伦马特的作品、思想和影响力仍未褪色,在漫长文艺长河中熠熠闪光。你觉得迪伦马特的绘画如何?欢迎留言分享。



编辑、文  何羽青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顶级戏剧大师 绘画

1346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