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曹林:直面现实、声情并茂的越剧《钱塘里》

原创 2023-02-13

北方的寒冬,以往是演出淡季。但今年有所不同,从腊月到正月,可谓好戏连连。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戏看北京”项目,从全国邀请了40部精品剧目集中展演。越剧《钱塘里》是在“高大上”的中央歌剧院上演的。观摩之后回来刷了一遍票圈,看到的都是赞扬之声。说法各异,但共同指向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好戏”,我也有同感。既然是好戏,就值得分析一下好在哪。


首先说说这部作品的完整性,就是我们常说的“编导演音美”整体表达。流派鲜明的越剧现代戏《钱塘里》,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编剧的眼光聚焦于都市生活,以一个打工者与市民的交通事故为线索,铺排出多个家庭的戏剧冲突,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情感思考。我们在充满竞争、纷纷扰扰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对那些偶然事件司空见惯、麻木不仁。有思想深度的好剧目就如同一面镜子,观众通过舞台呈现而鉴照自我,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钱塘里》呈现给观众的,就是透过舞台上的霓虹光鲜,演绎城市里每日重复的生活大戏。生活里,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老年人,随着上下班的交通高峰蜂拥而至——跳广场舞、走亲访友、购物聚会;“内卷”使城市白领在竞争压力下疲惫而又焦虑,终日为事业、家庭、财务疲于奔命;进城务工人员从事着快递、保姆、护理、保洁等工作,不得不争分夺秒、横冲直撞。然而,尽管人世间有许多艰辛、无奈与无常,但悲天悯人、心存温情的戏剧家们,则用艺术喻言,从充满烟火气的平凡琐事中发掘光辉的人性之美。


舞台上,在导演的统领下,经过二度创作的延伸与升华,于舞台空间之中,整合多种元素把文学叙述转变为鲜活的戏剧艺术。它所产生的艺术张力,就在于通过演员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复刻人间冷暖,揭示人间悲苦。《钱塘里》用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以此寻找人间至善,帮大家擦一把艰辛生活和人生悲喜的眼泪,让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得到心灵救赎。——用导演自己的话说,这台戏是“钱塘里的成人童话”。



所以要重点谈谈导演。


以前看过好几部王延松导演的作品,以话剧为主,间有歌剧、音乐剧等。他导演的越剧还是头一回看到。很显然,一个优秀的导演有能力驾驭多个剧种,做到“一戏一格”。这一次,他敏锐地攫取到了越剧本身诗情画意的柔美特质,在延伸传统戏曲程式之美的基础上,强化当代生活戏剧化的矛盾冲突,体现戏曲现代戏的思想价值。我认为这部作品的导演至少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是跳出固有的传统戏曲叙事结构,用疾缓有度的节奏调动舞台气氛,富有现代感;


二是把越剧流派当成手段而非目的,强调音乐叙事,最大限度发挥曲调和唱法上的表现力,富有律动感;


三是打破古典戏曲束缚,在表演上有效化解程式性与生活逻辑之间的抵触,富有真实感,力图达到“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的境界。


王延松在全剧中始终贯穿“以平常见非常”的导演意识,在人物塑造方面尤为突出。曼妙的身姿背后,是各不相同的现实困境。婉转的唱腔,则道出心灵慰籍的需求。这部戏是他个人创作生涯中的一小步,也是戏曲现代戏探索之路上的一大步。在此,也要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点赞。她们邀请一个没有导过越剧的导演,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表演。


众所周知,全女班演出形式是越剧艺术的独有特色。相对于其他古老戏曲剧种而言,不足百年发展历程的越剧,可以被列为新兴地方戏剧种。也正因为此,越剧的独特魅力才愈加明显。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伴随着现代意义上的都市剧场艺术在上海等地崛起,越剧就成为传统戏曲文化承上启下的重要剧种。全女班的表演机制,不仅是艺术形式上的突破,更体现了现代文明意识的觉醒。作为表现现实生活的戏曲现代戏,《钱塘里》的整体性依然需要表演作支撑。全女班演出用音乐整合多个艺术表现手段,产生巨大而且迷人的力量。她们扮相靓丽,嗓音嘹亮,魅力四射,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观赏性,令人难忘。当然,这还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这部戏里的每一个演员,都力求在越剧本色之外,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情感,塑造个性化的生活感悟和心灵气质,从而创造角色独有的喜怒哀乐,这也是戏曲传统戏向现代化转变的难点之一。


如何避免脸谱化、类型化,生动刻画出《钱塘里》的都市人物众生相,关键在于把生活逻辑升华为艺术逻辑,用特定的身体语言联通舞台世界和现实世界。《钱塘里》的演员们以极高的悟性,把表演技巧隐藏到人物形象背后,使戏剧性和叙事性相统一。既让观众欣赏到唱念做舞的戏曲之美,也能从表演中感受到活生生的身边人物。从而不露声色地把思想性贯穿到整个表演过程。另外,通过几段群舞表达日常生活图景,把剧本的文学性描述,转化为可视化都市风貌。增强了舞台空间的流动感和丰富性,也为剧情节奏起到平衡作用,为全剧增光添彩。



最后要说舞台美术的重要作用。


高广健是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他的每一部舞美创作几乎都让人感到意外。其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所涉及的戏剧种类和空间样式极其广泛。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他尤其专注于戏曲舞台设计。比如《赤壁》、《天下归心》等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而且还屡获国际大奖。他通过众多创新性舞台实践,深刻感悟传统戏曲的个中三昧,即演出场所的自由性、表演空间的虚拟性和视觉表达的写意性。高广健善于用当代语言表达传统精神,这是其作品的另一个特征。比如《粉墨春秋》里的戏中戏,在动与静之间,虚与实之外,切换出戏曲舞台的当代风貌。越剧《钱塘里》的舞美设计,则完全以一个重要角色的身份,衬托并参与到演出之中。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是高度抽象性的,用单纯的线条来阐释戏剧空间,与整个剧情达成一致,体现出设计师对剧本的独特认知和理解。一方面,脱离具象的几何图形,勾勒出现代都市的精神风貌,轮廓边缘散晕的光圈如同宣纸上的水印木刻,透露出地域韵味,体现“少就是多”的现代设计理念。同时,退让出的舞台空间,给演员提供了充足的表演余地。不仅能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发生背景和情感氛围,而且仍然在深层蕴藏着“出将入相、一桌二椅”式的审美内涵。另一方面,忽略细节,高度凝练的形象并非简单化平面摆放,而是利用多层吊杆的升降,在运动中加强舞台纵向空间深度。明快、时尚的色系,营造出纯粹、直白的视觉语汇,时而展示城市的流动性、躁动感,时而逃离现实的嘈杂,进入戏剧人物的内心世界。靓丽的光影之下,是轻松、朴素、自然。色即是空,回到本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设计师的高明之处。



越剧《钱塘里》的观后感说完了。再说两句题外话:一是面对戏曲的发展与创新,一直有专业人士提出很多批评意见。前些年主要针对“话剧加唱”,现在不怎么说了,因为观众的接受度能说明一切。近几年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很快,试验性剧目创作层出不穷。集中体现在表演方式上的变化,甚至在观演关系上也有突破,大有“音乐剧化”的发展趋势。我觉得对此不必担心。因为这些毕竟都是艺术形式上的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牢不可摧的。此“音乐剧”非彼“音乐剧”,中国戏曲从来就是用音乐舞蹈演故事。借鉴与替代是两码事,杞人忧天式的批评于守正创新不宜。


二是首届“大戏看北京”网上云直播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受邀展演的40部剧目分散在十几个样式不同的剧场空间,有条件到现场看戏的观众毕竟是少数人,但互联网终端把随时随地看戏变成现实,线上观摩人数动辄就达数万数十万。所以说,以后有条件的演出活动都应现场直播,对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有益。


主创

编剧:谢丽泓

导演:王延松

音乐总监:刘建宽

作曲:刘建宽 钟海阁

舞美设计:高广健

灯光设计:周正平

服装造型设计:张 颖

编舞:王俊杰 王宋嘉 张雪松 马佳宏

道具设计:陈银海

音效设计:方圆

舞美设计助理:姜雪莹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吕佳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钱塘里 曹林

1919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