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观点|当代艺术圈是一场造星秀

2023-01-25


观点|当代艺术圈是一场造星秀

编辑整理|EveryArt
图文来源|收藏拍卖杂志


近两年来,明星流量越来越饭圈文化,媒体把明星作为话题新闻来炒作,流量、数据、社会资源决定了明星够不够红。


同样,在看重流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走自媒体之路,在平台上炒作一下自己,搞个几万十几万的粉丝,卖卖自己几百到几千元的版画。老一辈艺术家混圈子,认识大佬,办展卖画,让资本在二级市场砸钱买单,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也存在着炒作。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艺术家都有哪些炒作方式,成为艺术明星的吧。


全世界造星最成功的艺术家村上隆 



1

境外机构炒作



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人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者最早是外国人,星星美展在北京当时展出的时候,当时有一个词叫做“外交公寓里面的艺术家”,艺术家除了在外面做展览,还经常会在外交官家里做展览,推广自己的作品和理念。


以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为例子,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梵志结识了香格纳画廊的老板劳伦斯,开始由画廊代理一些作品。这期间,香格纳画廊向国外的私人藏家、艺术机构推荐了不少曾梵志的作品。因为藏家多来自国外,所以画中的元素不免带有些许境外感兴趣的政治元素与丑化中国人的形象。


图源网络


再来看看曾梵志早期的成交表现,从图上可见,2007年对于曾梵志作品市场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单件作品拍卖首次突破千万成交,成交量也是截止至2020年来最高的一年。可不到三年,2009年的成交表现出现了一段转折性的下滑,堪比最近的基金股票。


那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跟国际交流变得频繁,在国际学术地位也有了,早期收藏了的曾梵志等人的画变升值了。国内,大概在2003年左右,中国的生意人随着贸易全球化也开始慢慢进入艺术市场,国内也有了收藏当代作品的需求,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渠道几乎都被境外机构垄断了。


尤伦斯基金会、UCCA创始人、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摄影:李贵明


到2007年-2008年之间,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像,国外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机构和藏家便开始向中国炒作这些作品: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为例,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尤伦斯男爵开始出售数幅在中国的当代艺术藏品,先后9次与保利、苏富比等拍卖行合作,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的纪录,其中就有曾梵志年的《最后的晚餐》,创造了到现在都无法打破的记录。


要知道,1991年曾梵志的第一幅画卖出的时候才2000美元,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价格翻至千倍,平均每年翻50倍的价值。当时的境外艺术机构靠卖这些画赚得盆满钵满。可惜,这个泡沫只持续了一年,在美其名曰“把中国当代艺术品还给中国”后,2009年曾梵志的价格也开始明显下降——毕竟国外没有存货啦,都在炒作到价格最贵得时候卖光了。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1.8 亿港元成交



2

风流八卦引发炒作



曾经艺术家,基本都是花心的代名词,无论是国内的张大千,还是国外的毕加索,他们的风流韵事谈论至今,这些风花雪月仿佛是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国内便有着一位画家,凭借画自己出轨的“网红小三”一度成为画坛焦点,他就是刘野。


图源网络


2004年,刘野画作中多了一位女性人物:同样的卡通形象,画风却更加偏向于成熟,充满童趣的画作背后,却充斥着独立特性的特点。这便刘野最早的在大众人眼中的成名作——《L夫人和J小姐》这是一幅“老婆打小三”的场景,楚楚可怜的“小三”原型,正是豆瓣初代网红晚晚,盛气凌人的老婆,便是刘野的妻子刘女士。


《L夫人和J小姐》


《谁怕L夫人》


两人最初相遇时,晚晚仅仅17岁,而刘野则已经是40岁了。在刘野的笔下,晚晚的形象并不少见,其形象最贵的一幅画甚至高达420万元,而这些画作尽管展现着刘野独特的艺术见解,却也成为了两人感情出轨的实锤。


这些充满道德、炒作的因素结合到一起,让刘野一炮走红,但却也引起了巨大的道德争议,直到现在都有网友批评这种行为简直是“毁三观”。这次小三事件不仅让刘野在2006年2007年诞生了大量作品,也让前几年在二级市场默默无闻的他突破1亿成交额。


两人当时一起接受采访也非常大胆,图源网络



3

资本的自我炒作



要说艺术家本身有能力,加一点炒作是没有问题,但这个“炒”要是加多了,哪怕他常年霸占《胡润艺术榜》第一名,也只能受到一片质疑,他就是崔如琢。


截止到2020年,崔如琢已经有14件拍品过亿元人民币。这样说吧,国民大师齐白石也只有5件作品拍卖超亿元。那有谁不知道齐白石?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崔如琢呢?人们仔细一想,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所以大部分人认为他的炒作过于明显了。


崔如琢成交记录,图源知乎


图源知乎


在炒作崔如琢的背后,涉及到一家公司:观唐文化。2015年和2016年,观唐文化老板王旭购买了崔如琢3.32亿元和3.12亿元的两件画作。(崔如琢采购金额占公司全部采购金额的85.60%、84.19%)王旭是谁?为什么要让整个公司为崔如琢买单?他其实是崔如琢的弟子,也肩负着经纪人的角色。


在二级拍卖市场购买崔如琢的藏家还有一些财团、地产公司老板、上市公司老板、幕后基金等。他们有舟山籍企业家虞松波、星河湾地产董事长黄文仔、日本阳光财团法人关口胜利、香港太平绅士孙少文等,这几位大财团买家一买再买,包揽了保利香港、佳士得香港等这几年上拍的大部分崔如琢的天价拍品。(虞松波分别于2011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2014年在香港保利拍卖会上,以1.28亿港元和1.84亿港元竞得了崔如琢的《盛世荷风》和《丹枫白雪》。而《百开团扇》《飞雪伴春》则由日本阳光财团法人关口胜利分别于2014年、2016年保利香港拍卖会上,以1.298亿港元和3.068亿港元竞得。)


崔如琢曾经给故宫博物院捐赠了一个亿的现金 


此外,关于崔如琢的背景也确实值得讨论:

2005年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上面就搭载着崔如琢作品《和平颂》,

2008年,胡锦涛接见了崔如琢,并获称“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

2016年,崔如琢以个人的名义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一个亿。

……

一位书画艺术家,拥有着科技圈关系、经济实力,甚至是政治地位等,难怪这么多藏家都愿意高价收藏崔如琢的,毕竟这买的可不只是画,更是他背后的那些资源!这样的炒作方式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水平。



4

年轻艺术家正在新媒体化



随着流量和网络的曝光,越来越多80、90后艺术家们开始有了新的自我造星方法:便是通过社交平台成为网红艺术家、或是与明星合作办展、或是与时尚大品牌联名等等。


最早因为互联网出名的艺术家可能是就是葛宇路了吧,在他的研究生毕业设计中,葛宇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北京的一条无名道路。该名称先后被高德地图、民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系统、百度地图等收录,似乎在阴差阳错之间,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认证。有人将这件事写在了问答社区知乎并获得极高点赞,葛宇路因此受到关注,也陷入争议之中。但他的名字,却被许多人记住:“这是一个叛逆的艺术家。”


葛宇路与“葛宇路”


除了新闻报道,青年艺术家现在也可以依靠现有的媒介去推广和传播自己的作品,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红书、B站等等,青年艺术家们不仅会上传作品,甚至会分享故事,参与粉丝线下活动等等。除了艺术创作,他们也具备了自我传播、自身炒作和运营推广的能力。


2021年艺术家宋拓与明星周笔畅合作专辑封面


艺术家陈粉丸与卡地亚Pasha de Cart合作


2020年,火箭少女101 孟美岐 & R1SE周震南携手艺术家程然x马丁·戈雅生意、何翔宇、廖斐、施政、谭天、徐震,在油罐艺术中心以“C”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展览。


艺术家胡向前在某平台直播,有百万人观看


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家造星方式,都不得不提到最成功的商业艺术家村上隆,以及他2006年写的《艺术创业论》,在书里村上隆丝毫不讳言艺术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为了实现他理想中的“艺术创业”,他认为艺术不但要投入金钱,也要拥有国际视野及宣传战略。如果不能建立以世界主流艺术为目标的战略,不明白艺术行业的运作逻辑,艺术家就无法生存。


这本书在豆瓣评分8.0,那它具体讲了什么?我给大家分类了一下:


1. 讲客户——艺术的顾客是及其奢华的有钱人。

2. 讲市场——在以欧美为中心的艺术世界里,交易的是人心。

3. 讲收藏——不是喜欢,而是流通。

4. 讲定位——只要能够清楚自己成为艺术家的理由,赚钱就是赚钱。

5. 讲行销——不推销得话,东西是卖不出去的,光是等待,状况也不会改变的,艺术作品不能是自我满足的东西。

6. 讲做产品——如何找到新的表现方式,越能吸引人的眼球越好。

7. 讲艺术家——艺术家就是商人,就算是死前都没有进行过商业行为的艺术家,作品只要在死后被发现并被交易,那瞬间商业行为就开始了。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如果没有与“金钱”扯上关系,是无法前进的。8090后的年轻艺术家们已经有了新的艺术发展模式,他们可以依靠媒体资源、传播渠道进行推广流量。


当下已是一个人人营销的时代,艺术家也不例外。




— END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归属原创作者
如有问题可在文末留言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EveryArt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当代艺术圈

12754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