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年度艺术人物 | 专访谭平:至暗时刻,艺术是面对黑暗挤出的那道光
-
原创 2023-01-20
编者按
2022年,谭平用三个展览贯穿了三年来的创作与思考。年初在元典美术馆举办的《告别2022》是对2020年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举办的《纪念2020》的延续;9月在ZiWU誌屋北京空间的个人项目《内循环》源于他在2022年疫情期间的隔离经历;年末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再问》遭遇了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从开幕直至结束也没有真正对外开放,遗憾之余却也成为了对三年疫情最准确的观念表达。“至暗时刻,艺术是面对黑暗挤出的那道光。”从2020到2022,从纪念到告别,无论遭遇何种境况,对于谭平来说艺术始终是找到出口的切入点。如同策展人崔灿灿在展览《再问》中写道的那样:“绘画如何重返活力,重返痛感,重返赋予我们血肉的故事和当下,便是谭平放弃‘纯化语言’的全新起点,也是谭平近作的意义。”
告别 无奈 等待
库艺术=库:对于很多人来说,2022年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年份,这一年既像是发生了,又像是没有发生。如果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您的2022,您会给出哪三个?
谭平=谭:告别 无奈 等待
库:从年初到年末,您在2022年开幕了3个个人展览,特别是《告别2022》,整个展览在布展上,和《纪念2020》有着不同的思路,可以为我们分享一下吗?
谭:2020年将画面挂的比较低,有的画已经落到地面,22年则挂到墙面的顶端。这是我对“纪念”和“告别”两种状态的空间呈现。
◎2020:谭平场域创作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 深圳
2020
《告别2022》,是在年初做的,现在看来,像是一个预言。也可以将这个展览视为2020年底我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美术馆举办的《纪念2020》的延续。2020年下半年,国内的疫情结束得很快,年初恐惧与窒息的经历,大家也忘的特别快,如同不曾发生。我觉得有必要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当时每个人面对死亡刻⻣铭心的状态加以反思,通过作品、空间、灯光、场域、以及观众的参与等方式。所有作品按照正常悬挂高度都下调30公分,画面因此落地还有的延伸平置至地面,像一个墓碑。观众观看作品时自然会低下头,沉思与冥想。
去年的年初,我们又遭遇到另外一种情境,疫情反反复复,各种社会问题导致每个人内心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从失望到绝望,对未来失去清晰判断。《告别2022》这个作品在元典美术馆展出。这个新的展厅是一个方盒子,人站在其中犹如在一个方形的井里。这一次我将同一批作品悬挂于7米高的墙面顶端,作品无法再向上,当你仰头观看作品的时候,会有一种绝望和没有未来的感觉。2022年还没有开始,就想以告别未来的心态面对2022。
艺术是面对黑暗挤出的那道光
“无论遇到何种状态,我都需要通过艺术的方式找到切入点。”
库: “至暗时刻,艺术是面对黑暗挤出的那道光”,在2020年和2022年的展览中,您都使用了这句话。这两次使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谭:肯定感受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通过纪念重新思考向死而生这个话题。一个是通过告别的名义表达对残酷现实的立场。今天的“未来”是一件让人感到无奈的事情,曾经拥有的未来和希望,似乎都被一扇门关在了外面,似乎面对一个没有确定性的未来。此时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到当下。换句话说,我们面对一个不可能再返回的过去,和一个没有出路的未来,我们的理想被挤压成了碎片,在夹缝中生存。这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状态,“告别未来”就是我所感受到的,我想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决绝的态度。当然,无论遇到何种状态,我都需要通过艺术的方式找到切入点。
库:以往您在做展览的时候,“亲力亲为”可以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关键词,从主题到作品选择,再到空间布展,您的每一次展览都是一次阶段性思考的完整呈现,2022年,大部分的工作状态是线上吗?
谭:“亲力亲为”必须在线下。很幸运,这几个展览都赶上疫情不太严重的时间点。
两个封闭的盒
“不同的时代与地域,不同大小的方盒子,重复着历史,迭代着人生。”
库:展览《内循环》源于去年您在疫情期间的隔离经历,您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限制和对这些限定概念的执行融合进入了一个展览之中,通过这个展览您最想给出的启示是什么?
谭:我到没想给大家什么启示,只是希望观众看到我这个展览,能够想到自己在7天隔离的那个时刻,如同困兽是怎么经历过来的?
◎2022年在工作室隔离的谭平
库:您在疫情隔离期间完成的作品,线条和色彩看起来很轻松,回到三十年前的绘画是晦暗阴沉的色调。三十年的时间跨度,让观众仿佛也乘坐了一次时光机,您为什么将柏林时期的作品与今天的作品一起展出?
谭:构思来源是两个封闭的盒子。30年前12平米的学生宿舍,是我在异国他乡精神寄托的避难所。那时候我独自前往柏林艺术大学学习,没有亲人和熟悉的朋友,陌生的语言更是交流和表达的障碍。冬天的柏林,阴冷潮湿,我躲在宿舍的方盒子里,画了一批内容涉猎宗教、死亡与人性带有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那是我当时孤寂与压抑情绪的真实呈现。30年后,因为疫情我被居家隔离在更大的方盒子里。新冠病毒似乎在与我们做游戏,一会儿让你去进屋,一会儿又说可以出来了,因为弹窗要求我居家隔离回到盒子里“内循环”。工作室有240平米,在被迫的7天隔离中,通过制定每天20分钟运动的轨迹,感受特殊场域单一重复运动带来的心里感受,其过程的心里感受完全出乎我原有的想象。在方盒子里散步、快走、蹦跳,不断折返,旋转,沿着墙脚病态的走。有时冷静,有时烦躁,偶尔还会乱走、乱跑、乱蹦,像一个神经病人。也就是在这短暂的限定中重复运动,内心却能获得别样的自由。
同样是两个盒子,在小的空间里,我会特别关注画面本身的内容,而在大的空间里,我会融入这个空间,并通过身体冲撞感受周边空间带来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将两个时期作品放在一起展出的原因。
不同的时代与地域,不同大小的方盒子,重复着历史,迭代着人生。
◎谭平在工作室隔离期间的创作 2022
内循环 展览现场 ZiWU誌屋北京 北京 2022
库:展览中记录您创作轨迹的视频格外吸引人的注意,同时视频的展示方式也给人以突破限制的感受,您像是在不同的屏幕和空间任意穿越,在虚拟和现实中来回跳转。同时,在展览的采访中,您提到过有关行走的设定,最初的启发来自您在柏林求学时期看到的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的作品。想问您,对于这段视频和行走,您有怎样的思考。
谭:我非常喜欢理查德·朗的作品,他是沿着他在地图上画好的路径在旷野中行走,从一张纸走向遥远的大自然。我是通过一张纸走向深邃的内心。从哲学上来讲,这也可能反映出东西方对世界不同的理解方式。
◎记录谭平创作轨迹的视频 2022
内循环 展览现场 ZiWU誌屋北京 北京 2022
平面图上的一条线,现实中就是我与时间、空间永恒存在的一瞬间。
在展览空间中,两个视频特别放置在墙与地面的交接处,并且反向播放,给观者一种倒置的不适感。俯视视频也有从外向内偷窥的感觉。
库:广东美术馆的展览,是您和策展人崔灿灿的第三次合作,您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次合作吗?
谭:崔灿灿曾经给我策划过两次展览,第一个展览是围绕工作方法做的带有观念和装置类型的展览。前年又给我做了带有回顾性的展览。基于他对我的了解,广东美术馆展览策展也就顺理成章。这一次展出了我疫情三年来的绘画作品。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库:在展览的开端,呈现了五幅不同时期的作品,是怎样的选择?
谭:这五张作品选择了我40年来不同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希望通过几件作品与新的绘画有一个延续性的脉络。
◎虚构的权利 300×400cm 布面丙烯 2021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库:这次展览展出了三年来大量的全新作品,能谈谈他们的相同与不同吗?
谭:这三年确实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概括起来可以这样描述,2020年可以用隔离与窒息来表达面临新冠疫情开始的一个状态,2021年可以用挣扎与对抗来描述疫情的反反复复在我们内心产生的激烈冲突。2022年用告别与等待比较合适,这一年有一种失去方向的感觉。我的绘画也是根据三种不同的状态有所区别。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库:整个展厅的氛围是沉静,甚至说是沉默的,而您的作品却是格外强烈的,这其中有您怎样的表达吗?开展以后观众有何反应?
谭:这又牵扯到布展的问题。总体来讲,这三年的作品比较强烈、跳动,因此我把墙面的色彩涂成一个墨绿色,我的绘画就可以融入这个氛围之中,强烈的亮色和粉红色也显得格外生动,希望有一种生命力的呈现。
◎心智 200×200cm 布面丙烯 2022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窒息的快感 200×300cm 布面丙烯 2021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图左:重叠 120×100cm 布面丙烯 2018-2022
图右:蚁 120×100cm 布面丙烯 2022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图左:禁行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20
图右:同类 100×80cm 布面丙烯 2022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遗憾之余,我却认为,这是一个更大的观念性的作品。这是三年新冠疫情最准确的观念表达,隔绝、无奈与告别。
库:从2022年底到2023年初,很多改变都在这个时间里发生,对于下一个展览,您有怎样的期待和灵感吗?
谭:2023年突然放开,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死亡再次来到我们面前,但这一次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恐惧,因为有了确定性,我们的内心似乎也有一束光。年初,我将与舞蹈家侯莹在TCCA红顶当代艺术中心有一个合作展,希望能够有一些新的作品呈现。
◎迷失 200×200cm 布面丙烯 2020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变异中等待 160×200cm 布面丙烯 2022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开门见山 200×300cm 布面丙烯 2022
再问—谭平绘画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 广州 2022
摄影:逄小威
谭平
Tan Ping
艺术家、教育家,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英国金斯顿大学荣誉博士。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中心主任。
在长达40年的艺术实践中,他始终探索于绘画、版画、多媒体、设计等多个领域。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路德维希博物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
更多年度主题相关精彩内容
请持续关注库艺术公众号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库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