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数月前进行的北京永乐2022春拍中,现当代艺术板块曾创下总成交2.46亿元的佳绩。时间来到现在,2022秋拍季即将在2月19至24日开启,在上季斩获佳绩的永乐携手富艺斯把本季现当代艺术板块分为“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新浪潮——现当代艺术”三个专场,同时在策略上进一步优化:多位在上季已有亮眼表现的艺术家携重磅作品悉数“返场”的同时,本季进一步加大对国际艺术家和年轻先锋艺术家的关注力度,国际和新生力量的进一步注入为北京永乐2022秋拍营造出更全球化、综合性的面貌。
北京永乐2022春拍的现当代艺术板块中,贾蔼力的双联画《面包车》作为第二个专场的图录封面作品以920万元成交,而本季上拍最重磅的贾蔼力作品当属创作于2017年的《天空中的几何》。画中有一个戴着头盔的男性形象,试图穿越时空限制,用手臂与黑洞般的几何形成对抗形态,不远处还有一个类似时空旅行者的形象,正从黑暗中走出来。画面被分割成不规则几何形态,球形、几何形与圆锥形反复交叠重合,狂放自由的笔触、多变绚烂的色彩汇聚,形成一个庞杂、运动且变幻莫测的视觉空间。自幼生长于东北工业化环境中的贾蔼力常在作品中表现破败的建筑景观及人造环境下的意象风景,但同时又一直追求现实之外的世界,一个寰宇神秘的另类景象,一个超越思维本体的异度空间,恢弘史诗级的场面下散 发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折射出人类的渺小、内心的孤独及精神的荒芜。2081 贾蔼力(B.1979),《天空中的几何》,2017年作,布面油画,270 × 210 cm,签名:2017 JAL,展览: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高古轩,瑞士,2017 年,来源: 高古轩画廊 美国私人收藏 RMB 7,800,000 - 9,800,000 2006至2009年间的“王”系列是欧阳春最重要的系列创作,即将于永乐2022秋拍中上拍的《王的人民》是“王”系列中题材最特殊的一件,它不以王或王的生活为描绘对象,而是以王的人民作为叙述主体,把表达的权力还给人民。此作仍以欧阳春典型的厚重颜料与高纯度色彩为基本特征,但人物形象消失,更趋近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艺术家以放纵恣意的笔触在画布上层层涂抹,散落着鲜艳的绿紫色点与金黄的主色调构成对比,洒脱的笔意中蕴藏着自由感和豪放不羁的野性。每一个跳跃的色点都似乎是人民中涌动的力量、都仿佛是披着金纱的王,如艺术家所说:“当代人很多时候忘却了自己曾经是一个‘王’,这个概念提示我们拾起潜在自我人格的力量与光辉。”作为首位进入西方主流美术馆体系进行学术展览的中国70后艺术家,欧阳春在本季永乐秋拍中有多件作品将亮相,除最大尺幅的三联画《王的人民》外,还有《调色板》(2007)、《醉酒翻墙》(2006)、《露天电影院 No.9》(2004)、《珍珠 NO.3》(2004)。2075 欧阳春(B.1974),《王的人民(三联作)》,2008年作,布面油画,丙烯,240 × 120 cm × 3,出版:《王 欧阳春》,东八时区,2011年,P82-83;《王》,奥地利国家美术馆,2011 年,P84-85,展览:欧阳春个展,柏林收藏家美术馆,柏林,德国,2010年;欧阳春个展,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维也纳,奥地利,2011年 RMB 1,200,000 - 2,200,000 从“水磨石”到“寿漆”再到“无题”系列,艺术家王光乐对“时间”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永乐2022秋拍也即将综合呈现艺术家几个标志性系列中的典型作品。在《无题150614》(2015)中,王光乐以红色作为主要色调,通过平涂叠加令其与边缘的粉灰色逐渐融为一体,最终汇聚于观者视觉焦点。该系列均以完成时的具体时间命名,这是时间本体显现之时。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激发了每位观者对“时间”与“虚无”的感官潜能和认知边界。2090 王光乐(B.1976),《无题 150614》,2015年作,布面丙烯,280 × 180 cm,签名:王光乐 2015(背面),展览:王光乐——六块颜色,北京公社,北京,2015 年;与绘画的动作有关,OCAT 西安馆,西安,2015 年 RMB 3,000,000 - 4,000,000水磨石是七、八十年代普遍的建筑材料,王光乐的叔叔是一名水泥匠,他打磨水磨石的经历成为艺术家早年对美的认知。2006年,继“水磨石”之后,王光乐开始创作“寿漆”系列,从具象描绘转向抽象且具行为性的绘画,作品《水磨石20071227》(2007)就诞生于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画面上下部分以最具冲突感的红色和绿色铺就,继承之前同系列的“择选美学”,上面的红色水磨石似在向下运动,将青色过往向下推移,象征时代变革使许多熟悉的事物急速发生改变,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历史性。2091 王光乐(B.1976),《水磨石 20071227》,2007年作,布面油画,180.5 × 130.3 cm,签名:王光乐(背面),出版:《演变》,Prestel 出版社,2009 年,P92 《王光乐》,甘斯克出版集团公司,2014 年,P46,展览:新界面 4,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 湖北省艺术馆,武汉,2008年;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5年;永乐·中国艺术品大展,幻艺术中心,北京,2020年 / 湖畔大学·大礼堂,杭州,2020年 / 平安金融中心,深圳,2020年 / 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20年 RMB 3,500,000 - 4,500,000“气泡”系列是黄宇兴最为人熟知的系列之一,而永乐也曾多次呈现其重磅作品。本季秋拍中,同样有一件创作于2018年的《生命的气泡》上拍,对于关注黄宇兴市场的人们来说,此件作品是又一次的收藏良机。黄宇兴的作品大致可分为“改变中的生命史-光芒和栖息地-乐园-河流-宝藏-气泡-日出日落-锦灰堆”等多个时期,早期看似具象且富于幻想空间的题材奠基了后期色彩鲜艳且奔放的绘画风格,加之艺术家对画面结构与空间构成的不断探索,从而演化出极丰富的画面内容。2089 黄宇兴(B.1975),《生命的气泡》,2018年作,布面丙烯,200 × 300 cm,签名:Huang Yuxing18 RMB 2,000,000 - 3,000,000在《生命的气泡》中,无数个气泡在明灭不定的光线中若隐若现此起彼伏,饱和的色彩扑面而来,一瞬间迸发出强大的图像力量。色彩之间的激烈碰撞又令气泡之间产生了一种不断相互冲撞的奇特幻觉,进而为画面赋予了一种不停歇的内在动感与韵律感。“气泡系列”是黄宇兴创作观念的绝佳体现,即将个体切实的生命体验作为其艺术的不变底色,在他的的笔下,气泡如同芸芸众生,于时间洪流中短暂遗留、稍纵即逝。在二级市场中保持强劲势头的同时,黄宇兴亦有多个展览项目正在进行,如阿尔敏·莱希纽约空间当前正在举办起个展“无处寻觅的绝对力量”(An absolute power we cannot find),他的影响力仍在进一步拓展中。作为中国80后艺术家中的佼佼者,陈飞常以黑色幽默的风格来诠释那些被他称为“坏品位”的人与事。他常将自己、女友、宠物设定为画面主角,以极具视觉张力的艺术风格来探讨有关生死、暴力、两性、欲望的议题。创作于2010年的《山魈》是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夜晚,一个女孩正置身于茂密的树丛中,手握一团燃烧的蓝色火焰,径直注视着画外的观者,她似乎在施法术,令观者的注意力不由得汇聚在她身上。画面左侧大片留白,植被似从右向左贯穿画面,为画面赋予了浓厚的戏剧张力。2074 陈飞(B.1983),《山魈》,2010年作,亚麻布丙烯,200 × 180 cm,签名:陈飞 2010(背面),出版:《陌生人》,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2011年,P27-28,展览:陌生人,今日美术馆,北京,2011年 RMB 3,000,000 - 4,000,000“山魈”是一种长相奇特的灵长类动物,长相夸张怪异,《山海经·海内经卷》曾提到,蒲松龄《聊斋志异》里更有《山魈》的篇目,但在这件作中,却并未出现任何奇异可怖的痕迹,艺术家只是将女友设定为幽暗森林中的神秘女性,在层层铺设与氛围烘托下,任由观者去编造精彩的故事情节。在华丽而虚幻的视觉表象之下,画面中或许有着更深刻的内在真实。陈可是近年来市场中获得高认可度的代表女艺术家之一,在千禧年后,她开始创作卡通系列,画里常出现一个可爱却又忧郁的小女孩,她将自己青年时期的孤独、迷茫融入其中,通过这 个高度符号化的视觉形象,来讲述年轻一代在社会浪潮中的挣扎与梦想。与其他“卡通一代”艺术家相比,陈可更擅长以女性视角审视生活。2076 陈可(B.1978),《高级生活》,2006年作,布面油画,215 × 215 cm,签名:Ke 2006(背面),出版:《陈可:日记册》,星空间,2008 年,图版;《东方艺术》,2008年,P129;《陈可》,Kehrer Verlag,2009年,P61;《中国当代艺术 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P276;《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图版,展览:坏孩子的天空,星空间,北京,2005年;1976-2006 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中外博艺画廊,北京,2007年;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1年;今夜突然下起小雪——1999年以来的中国年轻艺术家收藏案例1,Hi艺术中心,北京,2019年 RMB 1,000,000 - 2,000,000 2006年,陈可以《高级生活》开启了一系列带有神话叙事色彩的创作,由此进入到全新的艺术周期。在这件作品中,陈可将现实、幻觉和潜意识融合,内心矛盾与外在困境化为一出带有强烈寓言性质的舞台剧,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件作品是艺术家在绘画上“自我觉醒”的一件杰作。近几年来,陈可作品在拍场价格持续上升,也一直延续着对女孩形象的关注,如去年在贝浩登上海举行的个展“包豪斯女孩”。本季永乐秋拍中,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级生活》将与其另一件作品《雪山》(2015)携手上拍,为观众们呈现这位艺术家对自我和周围世界认知的完整发展历程。2077 陈可(B.1978),《雪山》,2015年作,布面综合材料,109.5 × 159.5 cm,签名:可 2015,出版:《陈可:密林》,星空间,2016年,图版,展览:2015CIGE,星空间,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2015年;绘画的故事,今格艺术中心,北京,2015-2016年;密林——陈可近作展,星空间,北京,2016年;边缘之上,艺·凯旋画廊,北京,2020年 RMB 600,000 - 800,000 对于仇晓飞而言,传达个体经验是其创作中始终贯穿的主线,他将自身的精神体验抒发得淋漓尽致,本次在永乐秋拍中上拍的作品《热疗》(2004)亦是如此。这件作品的图像来源于新闻照片,受到东北浓厚工业感与集体主义色彩的精神气质的影响,仇晓飞试图通过对旧照片、报纸再现来指涉当时社会情境与意识形态的变化,因此医疗过程也成为其此阶段中最主要的绘画母题。2082 仇晓飞(B.1977),《热疗》,2004年作,布面油画,200 × 250 cm RMB 2,200,000 - 3,200,000《热疗》作为仇晓飞“医疗系列”的代表作之一,昏暗的灯光、简单的陈设及平涂的笔法,使得画面极具叙事性和体验感,就像是留存已久的老照片一般,将人们引入有关岁月的记忆之中。画中人们严肃的神情、模糊的身体及端正的姿态无不透露出一种“科学的荒诞”。在此,画面中的热疗仪器早已脱离了“物”的范畴,而指向一种精神隐喻,投射出人们因无知而投入“全新信仰”的荒谬感。这样的景象不仅是社会情境的微妙捕捉,亦是时代民生的重要侧写。仇晓飞以平铺直叙的方式使人们回溯那段时光,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历史的情境,正如他所说,“我从不认为绘画可以轻装上阵,它总是历史性的叠加”。马轲是一位颇具问题意识的画家,他尤为关注与自我相逢的那个世界,坚信好作品必须出于真情实感,是“心灵的碰撞”,正如本次将于永乐秋拍中上拍的《火炬》:它创作于2012年,画面中一个右腿向上前踢,似在努力跨越或奔跑的女子形象占据中间位置。艺术家将人物结构弱化,突出其强壮且富有力量感的动态。在人们大量观看屏幕的今天,与图像传播内容、信息、意义的能力相比,绘画完全处于弱势,但它又更代表了一种造物的语言,是绘画在当代语境中的意义所在。马轲在作品中运用点线面,将其组成独有的节奏和秩序。2084 马轲(B.1970),《火炬》,2012年作,布面油画,300 × 245 cm,签名:马轲 2012,出版:《当代油画·第八期》,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2015年,图版;《马轲》,三远当代艺术中心,2020年,P114-115,展览:在当代——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年;艺术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全国农业展览馆,2016年;介入与再造——当代绘画的图像方式,广东美术馆,广东,2020年 RMB 800,000 - 1,200,000在创作中,马轲对“速度感”似乎颇为有痴迷,曾有评论家写道:“女人从脚尖到另一脚尖之间紧绷的整个身形仿佛被无限向两端拉长,穿过画面形成经典的闪电形状。”艺术家的 灵感迸发犹如闪电般穿破苍穹而来,这种转瞬即逝的感觉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去捕捉——就像《火炬》中那些看似率性却又肯定的笔迹,仿佛国画中的飞白,再现了霎时间的动感、速度与力量。2021年,马轲作品迎来市场快速增长期,艺术家目前的全部六件百万区间作品均为近两年拍出,同时其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也进一步提升:他在德国的最新个展“Journey to the west”方才于上月在慕尼黑Galerie Rüdiger Schöttle画廊落下帷幕。秦琦因其文化性的视角和历史寓言感的画面风格为人称道。他画面中的元素一直具有强烈的经验性与象征性,时而荒诞且虚幻,时而敏感且细腻。近年来,他逐渐转向对于异域风情的关注,逐步走出一条“新历史风情画”的路径。《次晨》(2008-2015)便是这种对文化差异性想象初见端倪的代表,这件作品参与了2015年成都蓝顶美术馆的展览“绘画札记”,随后艺术家又相继创作了几幅同名系列作品。2085 秦琦(B.1975),《次晨(五联作)》,2008-2015年作,布面油画,330 × 180 cm×5,出版:《消失的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P74-75;《来自中国的新艺术》,中画廊,2012年,P84-85;《绘画札记》,蓝顶艺术馆,2015年,P76-77,展览:消失的现场——刘小东、秦琦、王音作品展,现场 3 当代艺术空间,北京,2008年;工作坊:传播的图与转译的像,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0年;绘画札记,成都蓝顶美术馆,成都,2015年 RMB 2,000,000 - 3,000,000《次晨》中,一群正骑马行进的僧侣似乎迷失在广袤无垠的荒野里,他们衣服鲜艳的红色与白灰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画家通过块面、色彩与体积的关系来解构画面,在看似变形挤压的空间中呈现出恢弘的史诗性,以宗教性的形象与虚构的场景编造一个超现实主义世界。不过,表面的图像意义上缺失的潜在内涵却正是其要凸显的批判主体,秦琦运用了一种非逻辑性的艺术理念,打破了人们的既定认知与内在体验。过去多年中,秦琦的市场发展一直较为平稳,2019年之后开始逐渐走高,今年春拍季中他的作品表现尤为亮眼。同时,其关于“人物系列”的最新个展也于不久前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出,其在艺术界中的活跃度正继续提升。在中国70后艺术家群体中,韦嘉因高超的绘画技巧与精微细腻的情感表达为人熟知。在创作中,韦嘉始终坚持对于个体经验与情感的真实表达,其大量创作中都有一个少年的身影,这既是艺术家的某种自我指涉,又可看作是关于普遍人性的隐喻。即将上拍的《如果能飞,能去往哪里?II》(2007)是韦嘉的代表作之一,人物主体依旧是少年形象,纯净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将少年敏感的思绪及脆弱的心灵渲染至每个角落。“如果能飞,能去往哪里?”看似是一种无奈的表达,其实也是对未知世界及未来生存的真诚发问,身处新旧交替的文化背景中,70一代在社会中体现出一种疏离与迷惘感。透过少年那清澈透明的眼神及纯洁无暇的心灵,人们能感知生活最残酷无情的一面。2079 韦嘉(B.1975),《如果能飞,能去往哪里? II》,2007年作,布面丙烯,160 × 200 cm,出版:《韦嘉 2004-2008》,星空间,2008年,图版,展览:韦嘉 2004-2008,星空间,北京,2008年 RMB 600,000 - 800,000 而《马上风光 II》创作于2009年,适逢韦嘉绘画的关键转型时期。从绘画语言上看,本作依然保留了版画创作中标志性的明暗对比法则,但在细节的刻画中又借鉴了印象派对于光线过渡的微妙处理与表现主义自由洒脱的笔触结构,最终构 筑了如传统文人画“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一般的细腻造景。而将柔弱的男孩与希腊神话中刚烈、强健的人马形象相结合,无疑又暗示着一种充满强大张力的内在冲突——双眼微闭、嘴角略开的男孩看似脆弱却又充斥着强大的力量,环抱的双臂仿佛在保护自身免于伤害。而这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矛盾形象,既是艺术家个人精神世界的物化,亦是其对于真实自我的深刻洞察。如同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的深入剖析,韦嘉并不追求“超我”的实现,反而是借助“自我”的意识来构筑“本我”的真实,进而揭露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价值。2129 韦嘉(B.1975),《马上风光 II》,2009年作,布面丙烯,190 × 139 cm,签名:韦嘉 09(背面),出版:《70后艺术的十个个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年,P241,展览:失乐园,方音空间,北京,2009年 RMB 450,000 - 650,000 此外还有多位70后艺术家的作品占据“现在即未来”单元的重要部分,他们作为行业内的中坚力量,正活跃于一二级市场,也以各自不同的视角勾勒出更多样的当代生活图景:如谢南星从阅读卢西安·弗洛伊德作品时产生的“误读”中获取灵感,创作出颇具戏剧张力的《三角关系逐渐移动No.3》(2013);高瑀用卡通化的视觉图式和鲜亮的色彩描绘的《少林寺》(2009),以及闫冰以极质朴的视觉语言去表达对故土西北风情之理解的《白天到黑夜(牛皮)》(2012)……这些艺术家从自身的成长过程和人生感悟出发,构建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时代的一部部分“微观史”。2083 谢南星(B.1970),《三角关系逐渐移动 NO.3》,2013年作,布面油画,190 × 190 cm,签名:谢南星 2013,出版:《谢南星 2009-2015》,麦勒画廊,2015年,P80-81,展览:无题三种——谢南星个展,麦勒画廊,北京,2015-2016年 RMB 800,000 - 1,200,0002073 高瑀(B.1981),《少林寺》,2009年作,布面丙烯,148.2 × 198 cm,签名:高瑀 2009(背面),出版:《70后艺术的十个个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P90 RMB 600,000 - 900,0002094 闫冰(B.1980),《白天到黑夜(牛皮)》,2012年作,布面油画,120 × 180 cm,签名:闫冰 2012(背面),出版:《闫冰 2009-2013 作品集》,杨画廊,2013年,图版 RMB 800,000 - 1,200,000在国际艺术家的选择方面,北京永乐2022秋拍将呈现多位艺术家的创作,不乏欧美和东亚各国的优秀作品,如德国艺术家安妮·纽坎普(Anne Neukamp)将有一件名为《插入》(2914)的作品上拍,近来颇受业界关注的泰国年轻艺术家贡坎(Gongkan)将携其今年新作《一半人类,一半机械》也将亮相中国大陆拍场。2110 安妮·纽坎普(B.1976),《插入》,2014年作,布面油画,丙烯、坦培拉,200 × 150 cm,展览:乔·贝尔、安妮纽坎普、戴安·辛普森联展,米歇尔-茵纳什,纽约,美国,2014-2015年 RMB 90,000 - 180,0002100 贡坎(B.1989),《一半人类,一半机械》,2022年作,布面丙烯,100 × 200 cm,签名:GongKan 2022,展览: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年 RMB 200,000 - 300,000此外,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以下几位: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也被学界公认为“后黑人艺术”(Post-Black)运动的旗帜性人物。本季永乐秋拍中,其作品《晚秋》(2015)即将上拍,此前的大陆拍卖市场中少见其作品。《晚秋》是约翰逊在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第三次个展中的重要作品,亦是其首次尝试在瓷砖上进行绘画和拼贴创造,这种形式后来成为他最重要、最为人所熟知的系列。在这件作品中,画作的底部拼贴使用了家庭相薄中的男性黑人形象。凌乱的笔触、斑斓的色彩及满幅的画面结构具有抽象的意味,勾勒出镂空的五角星似乎隐约提示着黑人社区的历史。从画面媒介上看,约翰逊对颜色及物品的使用一直回溯着特定的历史情境:棕色来自木材的使用,绿色来自植物,黄色来自乳木果油,白色来自浴室瓷砖等,本作中心喷绘的三块巨大黑色印记一方面象征着黑人的种族身份,一方面蕴含着强烈的破坏意味,体现出约翰逊以其自身身份和黑人传统家庭关系的深入讨论。2087 拉希德·约翰逊(B.1977),《晚秋》,2015年作,瓷砖、喷雾瓷漆、搪胶、黑皂、蜡,245.1 × 184.2 × 6.4 cm,展览:拉希德·约翰逊——微笑,豪瑟沃斯,伦敦,英国,2015年 RMB 1,800,000 - 2,800,000 洛伊·霍洛韦尔(Loie Hollowell)在创作中运用抽象的身体图式,尤其是对女性最为私密的部位予以高度概括,整体呈现一种介于抽象与具象、平面与立体、肉身与物质的情境中。上季永乐春拍中,其作品《棕色和绿色的舔舔》受到藏家热烈竞价,最终以342.7万元成交。本季也有一件作品——创作于2019年的《连接的林伽:蓝绿色、蓝色、粉红色、绿色和黄色》上拍。2088 洛伊·霍洛韦尔(B.1983),《连接的林伽:蓝绿色、蓝色、粉红色、绿色和黄色》,2019年作,油彩、丙烯、锯粉、高密度泡沫、亚麻绷于木板,71 × 53.3 cm,签名:2019 Loie Hollowell(背面) RMB 2,600,000 - 3,600,000 其中运用的海绵、蜡笔与亚麻籽油等材料赋予画面有质感的纹路肌理,画面中心蓝色渐变的巨大线条与白色渐变的背景相交错,缠绕形成一个杏仁状图案——杏仁图案可追溯自宗教绘画中的“曼朵拉”图腾,代表着女性本身。流动的线条与视错觉的空间不断吸引人们进入这个迷幻的“超验空间”,而对“光”的关注则逐渐渗透进观者内心,其耀眼的光芒及振动的频率将人们引至通往灵魂与神圣的道路。通过这些方式,霍洛韦尔注入了情感的存在,并证明了由身体所传达出的与自然之物、宗教之灵与宇宙之力的深刻联系,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多重意蕴的象征性空间。本季永乐秋拍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是呈现了多位近期活跃于一级市场中的年轻艺术家作品,他们共同有着国际化的艺术视野,又以更新锐视角的创作为拍场带来新风。2096 江上越(B.1994),《彩虹 -2021-T-2》,2021年作,布面油画,200 × 290 cm,签名:Etsu Egami,出版:《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唐人当代艺术中心,2021年,P30-31,展览:“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北京,2021年 RMB 350,000 - 550,000 2103 张月薇(B.1990),《无序的曲面细分》,2019年作,布面综合材料,95 × 75 cm,展览:回音室,PLUS-ONE 画廊 (New South),安特卫普,比利时,2019-2020年 RMB 150,000 - 250,000 作品正在参与北京松美术馆群展“断裂的一代”的艺术家张月薇自幼与家人在中国、肯尼亚及泰国生活,是近年来当代艺术市场中最受关注的90后女性艺术家之一。本季永乐秋拍中,其作品《无序的曲面细分》(2019)将上拍。画面中多重图像交织于一体,既有蓝紫渐变的椭圆形切面,又有键盘似的图像镶嵌其间,在无序中呈现出具有抽象美感与视觉张力的艺术形式。这幅画中众多被曲线划分的色块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在“技术”的处理下产生独特 的视觉效应,具有随机性的形式实际上有着强烈的序列逻辑,看似碎片化的元素形成了完整的最终图式。错视画法是张月薇创作的特色之一,类似键盘或者标签贴纸的符号,代表着当今互联网环境所赋予人们的独特美学,同时也从也侧面体现出其“去标签化”“去图像化”且不愿被定义的艺术主张。2102 谭永勍(B.1990),《昨日战车》,2020年作,布面油画,119.6 × 180 cm,签名:2020 谭永勍,展览:恶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年 RMB 150,000 - 250,0002105 张英楠(B.1981),《无情的抒情》,2011年作,布面油画,170 × 130 cm,签名:张英楠(背面),出版:《无情的抒情》,艺美画廊,2012年,P30-31,展览:无情的抒情,艺美画廊,北京,2012年 RMB 250,000 - 350,000此外还有多件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值得关注:以带有疏离风格的人像创作为人所知的艺术家谭永勍本次将上拍的是一件“人物不在场”的作品,这件被艺术家塑造成电镀效果的《昨日战车》(2020)被消解了原本的功能,让人不禁对诸多固有认知进行重思;张英楠则有两件作品——《无情的抒情》(2011)和《支离破碎》(2009)——上拍,在他标志性的几何风格里又有一些冷寂感,似乎一切生活于刹那间静止……在本季更加丰富的拍品呈现中,人们得以一窥北京永乐更为先锋性的尝试。
联系Artnet中国:xinxi@art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