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疫情三年,谁还在香港“勇敢”开店?| 重读香港

原创 2023-01-31

撰文/愚完  主编/付庆荣

微信排版/熹尼

头图来源/摄图网

封面图来源/小红书@NB香港站



编者按:如歌岁月中的香港商业,正在回归。它有起落,但奢华、烟火味犹在,多样化、国际范不减。【重读香港】系列,关注大湾区宏大叙事下,香江商业多元、有趣、变化中的闪光点。此篇为香港品牌“回归记”。




封关三年,通关五日。香江风声,暖意袭来。

1月13日,K11创始人郑志刚在微博上写道:“很开心听到通关的消息,2022年我们一直在做努力和准备,中国香港 K11 Art Mall 紧贴‘Z 世代’潮流,备受本地及国际创意品牌的欢迎。”

K11 Art Mall,点名被赞。在刚过去的圣诞、元旦,这座出租率100%的商场,销售额、客流同比双位上升,单日客流创近十年新高。

40个新租户,及一批在疫情下稳定续租的老商户,撑起了 K11 Art Mall迷人的品牌组合,网罗着数万通关后的首批游客。

图片来源/微博@Adrian郑志刚

飘摇在疫情风暴中,香港的“购物天堂”光环黯淡了不少。奢侈大牌,排队离场;租金暴跌,空铺难填;食肆倒闭,珍宝海鲜舫沉沦。

但在充斥着唏嘘声的“主线”中,却有一条大大小小品牌逆势拓店筑起的“暗线”。它们是香港商业穿越风暴之韧劲,活力回归之底牌。

通过恒隆、太古、九龙仓、新鸿基、新世界5大港资年报数据,以及公开报道资料,商业地产头条整理了一份疫情三年香港新开店品牌名单。

这近300家新店,虽只是个小切面,却可清晰看到:疫情三年,有三类玩家还在香港“勇敢”开店——来去自如的欧美奢侈品牌、逆势奔走的日资品牌、立于复苏潮头的本土品牌

这份勇敢,非“鲁莽”之举,皆有理可循。




01
“来去自如”的欧美奢侈品
集体撤退,花样回归

过往三年, 疫情叠加社会事件影响,欧美奢侈品大牌在港门店调整频繁。它们曾集体撤退,终因各自的战略选择,而呈现花样回归之态。


出走众生相:

租金太贵、失去信心、门店重整


奢侈品集体出走,一度是香港失守“奢侈品购物天堂”的重要侧写,而出逃戏码的集中发生地是寸金寸土铜锣湾。

这里平均商业租金曾连续3年位列亚洲第一,并在2018年超越纽约第五大道登顶全球最贵商业街。

游客不来,在地消费不佳,华丽丽的奢侈品牌也扛不住铜锣湾租金之“贵”

最先“润”的是Prada,吃不消900万港币月租,2020年其位于铜锣湾罗素街的香港最大旗舰店租约未到提前闭店;2021年,同样扛不住月租金800万港币,Burberry也关闭了其罗素街旗舰店;同年,减租未果,LV关掉了时代广场门店,当时月租金500万港币......

于奢侈大牌而言,高租金不可怕,撤退的根本“心结”,是疫情下香港零售环境的持续恶化。香港海港城主动降租50%都留不住Valentino即是力证。


当然,“出走的大牌”并非只有撤退这一路数,还有腾笼换巢者,一如Hermes:趁着疫情空档期,闭店纯粹只为了门店搬迁、扩建重装。

在Cushman执行董事兼零售服务主管Kevin Lam看来,“奢侈品零售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根本性调整,奢侈品牌关闭门店是对此前过度扩张战略举措的优化。”

这种因时而变的“战略优化”,在香港开始进入复苏期后,则具象为一批奢侈大牌“蹬蹬蹬”回归。


强势回归:玩法各异,优质商铺update


租金触底,疫情平稳,2022下半年以来,集体嗅到复苏气味的奢侈品在港新动作不断——旧店重开、快闪吸睛、祭出新店,一众熟悉的大牌面孔活成多种新鲜姿态


  • “卷土重来派”,扩建翻新、优化铺位


告别铜锣湾1年后,Fendi于2022年重返铜锣湾时代广场,落位二楼中庭Louis Vuitton原址,毗邻香奈儿,位置较之前更优。

图片来源/小红书@行车距离三米


奢侈品扩店/迁铺的玩法在太古广场、海港城等多家购物中频繁上演,2021年,海港城内有超过6个奢侈品店焕新重开,包括Max Mara、Alexanderwang、Loewe、Maison Margiela、Van Cleef & Arpels等。


  • “轻盈回归派”,锚定快闪、展览等灵活短租形式


2021年,LV在毕打行大厦两层店铺中举办了Objets Nomades系列展,展出家具和家居用品;2022年,Tiffany & Co.LVMH集团旗下高端酒品牌 Hennessy都将品牌活动的亚洲首站带到香港;Marni、Burberry、Montblanc等也在港举办重磅全球或地区性活动。

LV Objets Nomades系列展,图片来源/小红书@夏洛特Charlotte

奢侈品租赁方式,随之而变。2021年,仲量联行香港分部的零售主管唐伟乐透露:“我们已经确认几笔大品牌的交易,在中环和铜锣湾占据1000平方英尺(约93㎡)到10000平方英尺(约929㎡)的空间,租期从10天到3个月不等。”

快闪能有效利用空间,交出与品牌精神契合、有话题热度的答卷,或拉动品牌季度系列销售,这种灵活的商业形态成为奢侈品应对不稳定外部环境的生存策略


  • “祭出新店派”,门店能级更高、从街道涌向mall


2022年,一众奢侈品大牌的高能级新店落地购物中心——Dior在海港城开设了全港最大旗舰店;同样位于海港城的CASA LOEWEMiu Miu也是双层大店;Alexander Wang在港威商场拿下近一千呎门店空间,开出全新体验式概念店;Gucci置地广场新店举办了隆重开业活动,邀请张曼玉前往门店打碟的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被热烈讨论。


正如世邦魏理仕香港执行董事兼研究主管Marcos Chan所言,“香港奢侈品零售行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奢侈品牌在香港的业务重心正在从商业街转向购物中心。”正如世邦魏理仕香港执行董事兼研究主管Marcos Chan称。

变化背后的要因,在于过去名店林立的黄金街道贵气不再——香港铜锣湾、尖沙咀、旺角等繁华地段隔三差五就有店铺拉“执笠 (关门)大平卖”横幅,罗素街上诸多奢侈品店则被口罩、廉价服装和运动用品特卖场等廉租店所取代。

罗素街一角,图片来源:小红书@NB香港站


从出走到归来,无不透露一个信号:奢侈品从未放弃香港市场。实际上,经过两年调整后,香港奢侈品零售2022年初起就逐渐止跌,基于此,部分购物中心业绩回温。正是靠着这份“钞能力”,奢侈大牌们才能进退自如。


02
逆势奔走的“日资品牌”
新餐饮集体抄底,堂吉诃德连连加码

欧美大牌,来去如风;低调日系玩家,则俯冲抄底香港。以业态品类和行为轨迹分类,它们分别是“集体行动”的日本新餐饮品牌、连连加码的日资零售前辈


开店即火、频频排队,日本新餐饮集体抄底


日料,向来是香港异国料理中的主流角色。2020年以来,一批新入场的日本餐饮品牌在港掀起新一轮和风。

2020年,铜锣湾百德新街上,日本清酒藏所SAKE SAN开业爆火,被港人称叹清酒爱好者必到之地;同年,日本京都人气甜品店Pancake专门纱织登陆铜锣湾,招牌日本和粟纱织秒售空,在香港美食平台open rice上有高达6500+收藏。而在日本与台湾知名度颇高的上村牧场于2021年开进时代广场,凭自家牧场产的A4萨摩黑毛和牛圈粉无数......


集体入港的日料品牌,中高档价位见多,热衷布局以本土中产为目标客群的中高端mall。在这里,愿花费千元寻一份正宗口味的刁钻日料爱好者不在少数。open rice上的高赞分享,“(日本清酒藏所SAKE SAN)虽然主打清酒,但是这里的食物也很高质,omakase套餐每款食材都很高质很新鲜,完全对得起价钱。”

高端范走俏,寿司郎等平价日料亦在港刮起旋风。从小看日漫、卡通等日本流行文化影像、读物长大的香港人,高频消费性价比日料。香港市民Estrella女士向商业地产头条表示,“香港人真的很喜欢吃日料,寿司郎、一兰拉面这些人气日料,都是天天爆满,排队几个钟那种。”此外,便捷的日料便当也迎合了香港人忙碌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很多上班族不做饭,像‘争鲜’这些寿司店,一到晚上下班时间,就被抢光光。”

2021年9月3日,寿司郎坑口店开幕,早上9点已人山人海,大排长龙  图片来源/寿司郎


高需求刺激外,新日本餐饮品牌积极入港的另一动因,是将香港视为进入内地市场的跳板如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香港)所长高岛大浩所言,这些行业“为了积累进驻中国大陆的经验而来香港的情况越来越多”,以“抓住新冠疫情下不能去日本的人的需求”

低成本拓店、灵活选址,堂吉诃德连连加码


2019年,堂吉诃德高调入港,循环播放的魔性音乐、压缩式陈列的“小偷市场”、以尾货和微瑕品为核心的独特商品组合,寻宝氛围拉满。

入港即火,堂吉诃德同样吃了日资品牌在港的红利。品牌香港门店的一位促销员Cherry表示,由于封关,很多人无法出去旅游,而香港人又尤其对日本情有独钟,“他们就将出门旅游的渴望转变成消费的动力,在日本超市购物、消费,直接带火了这个品牌。”

飙升的消费热情,叠加地缘优势,堂吉诃德充分践行“高喊机会主义,抄底优质店铺”的拓店哲学,2019年至今已在港开出10店


以低价盘下奢侈品、快时尚退租的中心地段优质空铺,是唐吉诃德的加码策略

据报道,2020年7月,堂吉诃德开业的铜锣湾名珠城店,共四层,月租仅100万港元,比原租户HMV唱片旗舰店下降超三成;2020年10月开业的中环100QRC店,月租仅120万港元,较前租户东方表行租金(220万港元)下降逾四成;2022年斥逾百万元,租用荃湾嘉民达力中心两层接近8.8万平方呎的工厦楼面,扩充其物流仓储空间,租约年期长达十年。

堂吉诃德中环店,图片来源/品牌官网

抄底旺铺的堂吉诃德,在门店打造上则尽显因地制宜之战术。针对东南亚市场推出的门店“DON DON DONKI”主打高质量日本产品和日式餐饮,门店面积约2000-2500㎡,有12000-15000个SKU,且顾提供现制堂食。这些门店80%销售额来自食品(日本多数门店约30%),包括果蔬、鱼肉类、季节性食品等。

PPIH门店分布 , 来源/PPIH官网(2022.09)

在香港,唐吉诃德还特别推出了以寿司、和牛为主题的餐饮+零售模式,经营利润率高。去年8月,其宣布在黄埔花园店内供应台湾、马来西亚热卖的和牛串;10月,于荃湾海之恋商场开设了全球第一间寿司餐厅「鲜选寿司海之恋店」,以“日本鱼市场与海底世界”为主题,定期举行不同餐饮娱乐活动,如鲜鱼解体及炙烧表演等。餐饮业态人气甚至不输零售,Estrella表示,“逛过几次堂吉诃德的日料餐厅,都很热闹。”

敏锐的抢铺嗅觉、灵活的门店策略,堂吉诃德香港业务占了海外半边天。据堂吉诃德母公司PPIH的2021财年数据,香港为亚洲区收入贡献最多者,增长了209.07亿日元(远超过次名新加坡的增长54.95亿日元)。2022财年数据中,香港业绩虽未具体披露,但仍被重点指出“Sales of restaurant & retail format are strong”


03
复苏潮头的“本土品牌”
有人首进试水,有人低谷反弹

通关畅行,香港加速复苏。瞅准探底的租金,以李宁、Manner为代表的首进香港的试水派,以及以I.T为代表的低谷反弹派,以立于复苏潮头之姿全速前进。


首进试水派:

Manner小步入场、李宁霸气归来


2022年11月,Maners coffee(由于品牌名称注册问题,Manner进入香港使用的名字是Maners)围挡出现在香港铜锣湾世贸中心,尽管没有任何宣传预热,小红书上相关帖子还是引起了热议。

小红书上,不少香港网友高呼期待,其中一条高赞评论为:“Manner应该改中文名,叫我卷死你们”  图片来源/小红书@Wyatt Tang


在上海,“高品质+性价比”的Manner,证明过自己的影响力,忠粉扎实,销量突出,盈利能力亮眼。眼下进驻香港,瞅准的是试水绝佳时机——

一方面,铺优价低。如同香港美联旺铺高级区域营业董事陈起所言,疫情为小本经营的咖啡店带来更多商机,尤其不少本土咖啡店,可以较低价承租市区地段。Manner香港首店,正符合其城市核心商圈、成熟标志性商业选址的要求,铜锣湾商圈及写字楼的白领是理想目标客群。

另一方面,高性价比餐饮品类受宠。一位在香港从事餐饮业人士观察发现,“香港的咖啡市场从过往中高价位,到近年来多了一些低价咖啡店”。这对于小店模式、定价较低的Manner而言,优势很大。

相较于各方面条件都适于小步入场的Manner,李宁的此番试水更显勇气。

去年12月,李宁香港首家旗舰店开业,立于尖沙咀广东道,与PRADA隔街相望,硕大红色logo衬着银色反光外立面。实际上,这是李宁二次入港,2009年其曾在尖沙咀租下1900平方呎店铺,月租45万港币,次年因业绩不佳关闭。

图片来源/李宁官微

这一次,李宁以月租200万港元拿下新港中心逾7000平方呎复式铺,霸气归来,人气不小。不少小红书网友自发帖,“香港终于有李宁了”“工作日店里光顾的人也不少”。

如果说,日本新贵们是以香港为跳板,跳向内地;那Manner、李宁此番入港,则有以香港为跳板,试水出海的考量

毕竟作为国际大都会,香港是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窗口,更早之前,湊湊正是以此拓展海外市场——2019年,湊湊开出香港首店后,在港门店一路高增至8家(截至2022年),并于2022年初开出首家新加坡门店

低谷反弹派:I.T集团凭“1+N”模式高速拓店


一度在内地失势I.T借着香港零售销售加速回暖,于今年初,一口气在香港置地广场新开七家品牌店,分别为街头服装品牌集合店EXI.T、合作代理的AMBUSH、Mihara YasuhiroNEIGHBORHOODSOPH.VETEMENTS品牌专门店,以及mastermind vs A BATHING APE联名店。

图片来源/I.T Facebook


近年来,在潮流赛道洗牌、品牌退市等内外因素影响下,I.T集团几受冲击,但凭直营、独家代理、合资等多元打法,无形中筑起了一条护城河,且能以弯道超车之势实现低谷反弹

强大品牌矩阵背书下,I.T集团与香港置地、华润置地等商业地产巨头抱团而行,落地标杆明星mall,以“1+N”模式(“1”指的I.T集合店,“N”代表I.T集团合作的国际品牌或自营品牌店铺)打造品牌店面群

除了此次在港7店齐开,2022年末,I.T以代理的方式在前滩太古里也引进了AMBUSH、CDG POCKET、Rick Owens以及BAPE CAFE多个中国内地首店

图片来源/I.T 官博

往后,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时尚行业的焦点,抢占中国消费者成为多个海外品牌的重要课题。作为国内消费者时尚启蒙者,I.T的拓店势头或再现凶猛。

可这种“凶猛”,需要时间来过渡和沉淀。立于复苏潮头的品牌们,嗅到了机会,但绕不过事实——“(香港)目前总体还是萧条,见到很多大牌子关店,很多平价商场的店铺也关得七七八八。”

在国际金融、港口优势被新加坡追赶,内地多城崛起而遭威胁之下,属于香港的“传统优势”已经被削弱,身处一个截然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其回血之路必定漫长而崎岖。

但,要相信:“香港还是个香饽饽,不至于不回来,哪怕很难回到那个辉煌时代。”


     
(fuqingrong0825)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商业地产头条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0605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