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1

分享

孙若风| 元宇宙三级跳:数字化、数智化、数艺化

2023-02-06

 作者简介  

孙若风

文学博士,高级记者,博导。全国旅标委主任,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院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元宇宙专委会首席专家。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农业出版社顾问。人大、兰大、南开、武大、中大、中央民大、北二外专家、教授。

    

       数字化源自人类心智技能和审美天赋,也正按照这样的方向建设自己的空间层次:数字化、数智化、数艺化。

    构建元宇宙,如同建房子,不是住的木材、砖瓦或钢筋水泥,住的是人的梦想。元宇宙刚露冰山一角,就以其可互动、可体验的能力,显示出当初美学创立人鲍姆嘉通所说的审美特征:用知、情、意的方式感知对象。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数字时代发展至此,让我们清晰看到它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数字化、数智化、数艺化,数智化和数艺化是数字化的2.0和3.0版,元宇宙是这个三级跳的结果。

    审美是一种力量,数艺化体现的就是这种力量。数字化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完成了数字化、数智化只能说是“正确型数字化”,有了“数艺化”才算是“优异型数字化”。带着数字化刺激下的多巴胺想象,数艺化成为数字化向纵深推进的魅力所在,也终将成为照进元宇宙的一缕光芒。

    数字化是计算机带来的记录与传播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计算机由计算功能延伸出信息处理功能,由此开启了一个崭新时代——信息化时代。作为人类记录符号系统的后起之秀,它借助于计算机的超强工具能力和互联网传播能力,特别是移动手机的优势,席卷传统文字领域。尤其是兼具图形、声音乃至于更多感觉功能,为数智化、数艺化预留下广阔空间。

    数字化不是被动地接受指令进行录入和传达,而是具有数据化能力,有自我学习、自我深化的能力,这为它在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的“自成长”提供了可能。比如区块链技术,在茫茫的信息世界里将人从价值层面连接起来,成为可确认的智慧有机体。“数智化”由北京大学相关课题组于1905年首次提出,核心是数字智慧化和智慧数字化,在大数据中加入人的智慧使数据增进,并对人的智慧进行数据管理,实现从“人工”到“智能”的提升,进而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通过机器自我学习和人机对话,形成人机一体。数智化是数字化水到渠成的变化。

    如果说数智化是数字化的智慧化发展,数艺化则是数字化的艺术化发展。从时间和技术逻辑看,数智化提出在先,但从本质上看,数艺化与数智化应该是数字化在演进中花开两朵、水分两支。所谓数艺化,是数字化与艺术化的融合,它表现为数字化与艺术化的相向而行,也表现为数字化与艺术化二者融合后联手向相关行业融合,重塑经济社会发展。

    互联网之父图灵,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在他写出奠定自己学术地位的论文时,是体育和艺术爱好者。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或隐或显地看到艺术思维的积极介入。1976年台湾朱邦复发明仓颉输入法,此前他曾任影视公司编译及文化公司美工,并不是科技出身。发明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汉民是学科技的,但他从小在乡下就喜欢书法、篆刻。王选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将文件转化为纸上产品,还可以进行广告设计、封面设计,彩色印刷等,并采用柔焦、淡化、变形、移位等各种艺术处理手段。王选是少年戏迷,从科技工作一线退出后担任全国政协京昆室主任,主持编选了《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从数艺化角度观察,在众多文字由象形走向抽象之后,中国仍保留着象形而没有拉丁化,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对形象的迷恋,朱邦复、王汉民、王选对这种“东方魔块”的坚守,反应了艺术思维的执着。

    元宇宙集数字化、数智化、数艺化之大成,并重点向数艺化方向突破,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物化。用技术模拟人物,与现实中的人共同生活,是人类固有的梦想,在中国先秦时期的《汤子.列问》中就有木甲艺人的记载。几千年来,人物化、玩偶化的机器人一代接一代出现,不仅以人的形象出场,而且是艺人的装束、气质甚至具有表演能力,其中有些已经成为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数字技术以其再现功能与驱动功能,显示出模拟人的优势。以人为形象,由“人形化”向“人性化”、“人格化”发展,顺理成章地成为技术发展的路线。限于技术成本,目前是以行业虚拟人,历史人物和演艺人物的数字孪生人为主,很快将向大众化、个体化普及,艺术上关注的“人设”、个性化和典型性等等,也将成为更加突出的要求。

   

第二,意境化。场景是人生产生活的空间,也是人类一直希望营造的区别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世界。最早是通过艺术想象虚构这样的境界,这几乎体现在各类艺术作品中,包括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也不例外。数字虚拟则提供了新的工具,如同历史上有过的书写、记录工具,比如刻制甲骨的工具,不断改进的毛笔和纸张,绘画颜料,电影电视发明以来的种种手段,都是当时的高科技。数字技术特别是数字虚拟技术,远超以往任何手段。而且,在中国这个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诗学国度,无论是文人创作还是民歌传唱,由景入情或因情生景,情景交融是基本格式,孔子在《论语》中说的诗可以“兴”,就已经揭示了这一规律,经由宋代朱熹解读、强化,成为艺术上的不二法门,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之为“意境”。客观地说,虚拟技术初出时未必就是要营造这样的意境,但是,各种场景的营构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设计、制造者的主观烙印,包括价值判断、情感反应,由于触觉、嗅觉、听觉等种种感官介入也必然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进入“意境”是必然选择。

    第三,叙事化。作为一种文学手段,叙事是一定主题统摄下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为其要素,手法有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辅垫等,其间会有时间推演、空间转换,有内容、场景、情感的变化以及表达方式变化,等等。扎克伯格在关于Meta的演讲中,强调了元宇宙的几点特征:临场感、虚拟化身、个人空间、瞬间移动、互通性、隐私与安全、虚拟物品、自然交互,这些特征与艺术上的叙事有多方面重合。法国批评家兹维坦托多罗夫提出叙事性理论,强调文本的表达、内容结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被引入包括建筑等多个艺术领域,核心是将叙事结构与空间结构建立联系,营造出富有沉浸式、共鸣感的空间与环境。这恰恰与今日元宇宙所追求的目标有一致性。如果更自觉地从叙事角度观察,还可能找到很多艺术与元宇宙的结合点,为构建虚拟人、虚拟景场和元宇宙提供借鉴,比如,设计、制造者对虚拟人行为、场景的把握,要考虑活动目标(主题)、过程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提出数艺化的发展方向,促进数字化在元宇宙这个节点通过数艺化完成其“成人礼”,是基于以下三方面基础:

    第一,技术支持。中国先秦时的哲学家、亦或科学家和数学家,希望通过二爻八卦六十四象的数字推演和图形变化,包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理。与之原理相通的数字技术,正在展示这种潜力。数字技术作为一种记录和传播工具,在本质上与文字符号相通,与中国文字和数字共同的本源周易卦象相通。而且,这些技术正在对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形成全面包抄,尤其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并且进一步锁定交互性、沉浸式的目标,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等等紧随这些技术需求的发展,也刺激着它们新的发展。关键性的是,这些技术集成于元宇宙,并在这个框架内互相推拥和激发。科技从来就是人的肢体和器官的延伸,数字技术几乎承载起多种这样的延伸。《尚书.尧典》认为歌舞的起源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数字技术也正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帮助人类投入这样的艺术创作过程。

     第二,艺术支持。无论是西方的神人一体,还是中国的物我一体,人类总是希望打通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特别是通过文学艺术,把当下的生活与向往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以生活美学为主流,更是在日常生活中体会诗意。艺术在这种面向理想世界的进取中,得到了科技的支持,即所谓艺术与技术是一枚分币的两面。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数字化向日常生产生活的趋近,实际上是数字化与艺术化的共同努力的结果。仅从表演艺术看,先是传统戏曲中道具以及声光电份量的加大,并且进入电影、电视、视频,这些惠及艺术的技术如今又反哺技术自身,用于艺术的道具以及声光电又反过来用于虚拟人、虚拟场景和元宇宙的打造。近三十年来,文创异军突起,以艺术为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向生产生活融合,实际上,这就是元宇宙要走的路径。

     第三,产业支持。一个时期以来,文化产业在全世界方兴未艾,文化市场迅猛扩张,在我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艺术以产业的方式进一步市场化、大众化,拓展了艺术舞台,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互联网平台,尤其是数字技术手段广泛应用,明显降低了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门槛,艺术创造与艺术接受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消费主体和创造主体。尤其是文化产业经过充分发展之后,呈现外溢效应,以艺术为核心要素的文化创意加快与相关产业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在与实体经济、服务经济的相互赋能、相互搭台中,艺术也获得介入生产生活的新机遇。元宇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多年来文化产业的基础,包括艺术消费方式、习惯。事实上,目前活跃在元宇宙领域的团队就是来自动漫游戏行业,或者是动漫游戏有过交集的行业。他们迄今是元宇宙行业的主力。

     数艺化不是数字化的“花式”搞法。或许,从一开始数字化就有三重使命,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第一重是数字化,第二重是数智化,第三重是数艺化。数艺化并不只是在元宇宙时代才能派上用场,实际上进入数字时代,一直是数字化、数智化、数艺化的“三人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三化”在元宇宙时代会看得更清晰,元宇宙也应该由“三化”来定义。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孙若风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元宇宙 数字化 数智化 数艺化 数字艺术

2918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