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博物馆的圭臬与优势
-
原创 2023-01-06
中国博物馆自诞生至今,风雨百余载,筚路蓝缕,在各个阶段承担了不同的角色与功能,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在助推经济全面发展、彰显民族文化魅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国民福祉权益等方面,充分展现高超的智慧、磅礴的力量,其中的制胜法宝就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
理论创新立圭臬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参观国内外各类博物馆,并进行了丰富、生动的论述,其深意旨在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历史中积聚力量、从历史中探寻实现中国梦的道路。
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涉及博物馆的性质与地位、历史与现实、角色与功能、办馆原则、业务内容、建设与发展等,几乎涵盖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各个方面。这些论述散见于对各个博物馆考察时的精辟见解中,集中体现在给深圳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贺信、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以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中。其中最为突出的创新之处在于:
其一,提出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重要场所”,更是“一所大学校”,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这从“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维度创新了博物馆的性质与地位。前者突破了惯性的“第二课堂”“终生教育场所”的传统认知,称之“大”在于服务对象之广、内容之丰、方式之富,谓之“学校”在于突出知识与教育,更在于突出职责之神圣与重要;后者以宏大而前瞻性的视野揭示了博物馆与经济社会的深切关联,博物馆不再仅是搜集过去、鉴照现在,更关乎人类的未来,对历史的认识与把握不仅指导着当下,更与当下一起昭示、决定着未来。
其二,提出中国博物馆的时代功能是“担责实现中国梦”“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的博物馆开始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革命类博物馆承载着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华民族史,其中积淀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内在动力;在多个国际场合的演讲中,总书记强调博物馆对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指出博物馆“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提出应充分通过博物馆“塑造生动活泼、多元有序、和谐共处的人文交流格局”。
其三,坚持守正创新,把牢根基服务大局,并顺应时代和社会所需多措并举。博物馆的发展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注重特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媒体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学易用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传播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从而树立博物馆在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新形象。
实践创新结硕果
博物馆被纳入国家战略,承担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博物馆条例》以及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加强高校博物馆管理工作、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的诸多法规政策及130多项国标、行标陆续密集出台,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中国特色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并日益完善。博物馆作为“文物保藏要地”“学术研究殿堂”“知识传播中枢”“休闲自娱乐园”“智识创新引擎”“民族复兴重阵”,在当代中国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筑百年华梦于一体”,并以其新的形象、新的期待迈入了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黄金新时代。
富则思文、盛世兴藏,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在近几年遍地开花,显现出博物馆收藏、利用文物的独特功能和社会公益属性进一步深入民心。博物馆内部条件快速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纷纷汇聚到这个安全、有品位、永久存在的公益性“保险柜”中。开封博物馆包公湖馆区已经开启考古博物馆建设之路、河南博物院新院也即将开工建设。文博人运用现代科技、开展跨界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有效促进了中国特色文物、博物馆理论体系和博物馆学科的新发展,充分彰显了博物馆学术研究殿堂的地位,河南大学博物馆乘着“双一流”建设的东风逐步跨上博物馆群的新台阶。当代中国博物馆之“博”也被赋予了更多意涵,不仅指藏品资源之丰盛,也指服务对象与内容之多样,还指分布地域之广泛,“文化中枢”之誉、“文化地标”之称,在当代最是名实相符。
当代博物馆的艺术特质及展厅内外整洁优雅的场地,共同铸就了闹市区中一片可以减压除躁、涤荡心灵的净土乐园,时时吸引着八方来客。应时而生的虚拟陈列、数字博物馆、云上展览,也成为人们寻求慰藉、缓解苦闷的最流行、最有效的“空灵之境”“济世良药”。不唯如此,当人们饱览博物馆、沉浸云展览之后,如果有意愿“将博物馆带回家”,宫娃娃、四羊方尊巧克力、考古盲盒、金沙双耳玻璃杯、3D数字藏品等日趋多样化的“国潮文创产品”完全可以满足。知识、理念、智慧、技术在信息时代实现了井喷式的博物馆内外跨界大融合,掀起了21世纪中国博物馆继免费开放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潮,奠定了中国经济社会“智识创新引擎”的地位。
博物馆作为智慧与创造的策源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更有全新的呈现与进阶。总书记在多个博物馆都提到了中国梦,深刻揭示出:博物馆是孕育中国梦的文化殿堂、是诠释中国梦的历史脚注、是托起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智力源泉,当代中国的博物馆完全能够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源、显著的优势、巨大的潜力、空前的机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因此,博物馆事业实现了划时代跨越,成为实现中国梦之重阵所在。
未来创新具优势
2021年5月迄今,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最新政策,以及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石窟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文化发展等各个“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出台,加之以往博物馆相关理论与实践创新性成果的积淀,无疑为中国博物馆未来的创新提供了空前的巨大优势。
所以,中国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围绕“好不好”开展足够的创新,这就需要锚定问题、精准对靶、高效施策。宏观体系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提质,应通过加大对特色类、行业类、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力度,有效缩小不同地区、种类、属性、规模的博物馆之间的差距,实现均衡、充分发展。革命类博物馆应坚持“又红又专”发展之路,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平台。
博物馆理论体系需要加强建构,既要达到基础理论研究的深与广,也要实现实务对策探讨的专与精,还需不断提升“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物收藏、保护技术水平,这既涉及中国特色博物馆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也事关博物馆个体的长远发展。展陈质量的提升,除了加快探索建立现代策展人制度,更要广开门路,积极开展联合展览、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览,并通过叙事性设计打造优质展览品牌,讲好精彩故事、传播正向力量。社会服务方面,应乘“双减”“乡村振兴”之东风,切实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深入学校、沉至乡村,开创学校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的新局面。博物馆文创产品已成为“让文物活起来”新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并推动中国博物馆进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但应避免应景之作、跟风之为,应守正固本,从长远着眼,持续推出过程型、体验型、探索型、收藏型文创产品,达到“一朝在手,终生受益”,博物馆“文化中枢”的作用方能永久。加强博物馆领域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设立资格准入制度。
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中国博物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博物馆应适时加快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通过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推进世界和平与进步,巩固民族精神堡垒,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担责履职。
刊于《中国文物报》1月3日6版
编辑:翟如月 蔡雨卓
审核:卢 阳
复审:崔 波
转载投稿联系
wwbbowuguan@163.com
010-84078838转8081 8030 8031
本号刊载的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中国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