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从艺术梦想基金出发,展望“更流动与开放”的加密艺术生态

原创 2023-01-05

HUIHUAN,《Crossing the Multiverse·Prediction》,2021,此作品获2021年第一期APENFT艺术梦想基金(Art Dream Fund)最佳类别奖



“问题越来越不在于我们是否会成为后人类,因为后人类已经存在。问题在于我们将成为怎样的后人类。”
———凯瑟琳·海勒(N.Katherine Hayles)

随着web3金融市场的潮起潮落,作为数字资产交易与确权的NFT,与将区块链的特性作为创作语言的加密艺术之间的分野则逐渐明晰。近年来,我们已逐步迈入虚拟与现实混合共生、人类与机器技术协同进化的新纪元,而加密艺术及web3.0的文化生态系统,毫无疑问地是构建与发展未来文明的重要基石。
艺术家越来越多地用元宇宙及概念性的加密艺术创作去承载对人类文明、生态、社会结构的种种构想。至于理想中的乌托邦式的未来是否能抵达,也许是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当所有参与者都以开放、平等、包容、自由的方式共同协作,那么未来的加密艺术生态边界会在流动中不断被拓宽,孕育出多重主体、多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后人类时代”新文明。

01
拓宽边界:web3.0的艺术创作

费亦宁《Breakfast Rituals》,此作品获第二期APENFT艺术梦想基金最高奖

早在Crypto Punk和Beeple的作品以天价成交纪录“破圈”之前,关于加密原生与“传统当代艺术”的审美、哲学及创作方法的讨论就引起了大量数字艺术家的关注。从《First Supper》《Bitcoin Angel》《Eth Boy》等在加密艺术社群中被奉为重要里程碑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加密艺术尚处于萌芽的阶段时,面向未来的创作,艺术家大量地从艺术史、波普艺术乃至赛博朋克工业美学风格中寻找创作灵感、锚定视觉线索。
短短数年,“加密原生艺术”与“当代数字艺术”两个领域的艺术家的身份及创作方法已在反复对话中不断地迭代中融合成了新的共生关系。黄宇兴的Meta-morphic系列、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Currency项目、Beeple的Human One、Pak的Clock系列等作品皆是这个方向的重要尝试,并揭示了未来的艺术本体论发展的可能性。

在NFT项目“The Currency”中,达明安·赫斯特上手烧毁自己的纸上作品。图片:Jeff Spicer/Getty Images


知名策展人、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小汉斯(Hans Ulrich Orbist)在APENFT基金会“后人类时代”第一场论坛——“NFT艺术世界如何让创造新的能动性”中分享到,区块链技术使得在链上不断产生变化的作品成为可能,由此艺术作品可以被看作某种有机的生命体,不断生成与演化。这对于未来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公共艺术,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后人类时代”的web3.0图景中,创作者与艺术的主客体关系亦有可能被拓宽。当代艺术家仍可以沿用一贯的工作方法在新的数字田野中开展写生、构建差异、探索媒介的无限可能;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的发展,艺术家成为策展人及实验者,在无垠的信息之海与程序生成的图像中,以某种边界条件限制、模拟及筛选最终的演化结果。

APENFT基金会“后人类时代”论坛,主题为“NFT艺术世界如何让创造新的能动性”。左上起顺时针方向:田霏宇、Mimi Nguyen、曹斐、Alfredo Cramerotti

新媒体艺术家曾晨在2018年发起「鲜榨无责艺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的新协同方式,并创作了智能艺术程序“鲜果”,以衍生及自我生成的方式创作作品。他亦是本届“后人类时代”艺术梦想基金的参选艺术家。
曾晨设想“后人类时代”的发展有两条方向:推进身体改造探索太空完成星际移民、推进身体改造构建数字世界实现数字永生。数字加密艺术在这一解读层面属于后者,它的不断演化正在推进数字资产的发展构建。短期内加密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在于期待打破传统艺术市场的陈旧秩序和固有困扰,长期来看必须相对完整的构建元宇宙框架,利用人工智能完成更广泛的数字资产铺建,售卖只是加密的一小部分目的。
作为在加密艺术兴起的极早期就在此领域展开实践的数字艺术家,曾晨认为理论上加密艺术具有无限宽泛的艺术形式,复制性,和开放的价值衡量。未来或许会衍生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品类或视觉符号桥梁,但现在更多地是一种新兴文化或审美流派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射:“ 在过去,我不断试图找到现场展览与虚拟装置的平衡点,NFT也许能够给数字资产提供更实际的形式确认。现在只有少数结合NFT的艺术行动具备拓宽艺术表达的功能,我期待数字艺术的形式不仅在结果层面被拓宽,更期待有了结果这一层面的延伸,数字艺术家甚至传统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也能被更多激发,创造更多的数字可能。当然这与加密艺术尚处初期、尚需周边技术需要不断补充迭代配合有关。”

武子杨《Future_Forecast》,此作品获第二期APENFT艺术梦想基金最佳创新奖

02
流动演进:加密艺术系统中的更多可能性

以金融属性为主导的NFT的交易市场在经历了疯狂的扩张后进入了周期中必然的回调阶段,而随着这一过程的推进,二元化的市场估值-艺术价值评判模型已失效,加密艺术的评判系统急需更多元、更具有建设性的输入。不可否认的是,NFT的高热确实前所未有地使得数字艺术家通过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来维持生计。积极而乐观的信仰者认为加密艺术市场可以从中介及旧守门人中“解放”出来,最终抵达完全的自由主义市场;而部分好奇却抱有顾虑的当代艺术界传统的观察者则将其当作某种景观化的“新殖民主义”异域,又或是试图将加密艺术容纳进已有的系统中来消化解释。
然而,站在当下凌乱的现实之中,对于加密艺术及加密哲学的想象急需被重温、被重新检视,以提供一个得以展望及寄托未来的新空间、一份“现实与记忆”的档案与备份、一场可持续的、包容的对话,而这需要包括艺术家、藏家、机构、研究者等生态中的所有人的投入。在web3.0的“钱包作为美术馆”(郭成,《加密艺术年鉴》)的新收藏关系中,纵然藏家与艺术家之间的互益链条更为直接,却在实际的落地与应用层面缺少活跃的社交场景和除了交易以外的流通系统。
而加密艺术领域中,策展、教育、研究等重要环节仍存在短板,纵然加密领域中的机构与赞助人更为去中心化,却仍需相对集中的资源部署,以及“普罗米修斯”式的精神,为众多新兴的加密艺术创作者提供支持与引导。以教育、慈善及培养年轻艺术家为信念的机构力量急需被拓展、而这也符合“熊市”中的沉淀、孵化与长线投资的市场逻辑。

In-Dialog《Binary Deconstruction - Sculptures Beta》,此作品获第二期APENFT艺术梦想基金最佳类别奖

另一方面,虽然加密艺术界中各种机构与组织(例如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Tezos apac基金会等)的研究与梳理工作并不像当代西方博物馆体系一般已内化为系统的自身,却以其更高效的执行力及更扁平的结构为特征,反过来为廉价劳动力、巴基斯坦水灾、乌克兰战争、伊朗女权运动等现实中的不平等、人权及生态危机提供更迅速而切实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生产、藏家赞助、策展与研究等工作被充分调动,形成正向的响应与反馈。可以想象,这种“链上”与“线下”互为辅助的共存架构,将是加密生态短期可预见的未来中最具规模化的发展方向,纵然是在“后人类时代”,仍会在自循环中为系统输送养分。
一个理想可持续的生态势必需要使得大多数甚至所有的参与者受益,方可获得足以自我迭代、进化的自驱力。在近年密集而反复的加密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辩论”与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共识在碰撞中被塑造——建立在去中心化、自由、平等等普世底层价值之上的加密生态,并不必是完美的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而可以同时是跨学科甚至跨物种的“赛场”与沃土、容纳冲突的混合式宣言、流动而开放的新愿景。

03
艺术梦想基金获奖全名单

艺术梦想基金(Art Dream Fund)于2022年8月1日至10月31日启动了第二期,在三个月的征集期间,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共300余名参赛者(包括提名委员提名作品在内)的共近千件作品,涵盖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声音艺术、数据艺术、绘画及平面设计等形式。

第二期艺术梦想基金终选评审团,左起:Conlan Rios、Jonathan Crockett、Josh Baer、Sylvain Levy、田霏宇

经过组委会及终选评审的严格选拔,14位艺术家脱颖而出。他们透过对未来生命和非生命关系的探索,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定位,对愈加多元复杂的未来时代做出回应。他们不仅将分享超10万美金奖金池,并有机会在APENFT x TRON即将发布的The Sandbox元宇宙游戏中创立艺术家工作室,及参与到APENFT策划的年度线上线下大展、工作坊和驻地等各类艺术活动中。

- 终选奖项详情 -


最高奖

Fei Yining

最佳创新奖

Ma Haijiao

Ziyang Wu

Tracy

CHILLLCHILL

最佳类别奖

easyJet©️Wong

田晓磊

Done

In-Dialog

Iris Qu

Wang wei

Async视听奖

(Async Visual-Audio Award)

WMD Collective

dubbb

FirstWave


- 获选艺术家及作品介绍 -
(*按照奖项排序)


Fei Yining 费亦宁

帕森斯设计学院设计&科技专业 艺术硕士

创作领域:多媒体艺术、三维动画、移动影像、雕塑
获奖作品:Breakfast Rituals

Ma Haijiao 马海蛟
中国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现⼯作、⽣活于北京
创作领域:关注⽣命中的“⽇常性”部分,并以此为基底追踪逻辑线索构成⼯作形态以及影像⽂本
获奖作品:洞见
作品媒介:影像,彩色,有声,4分钟
“艺术家以联想的方式经营影片结构,搭建出一座橙色的室内空间,而‘花朵’‘雪山’‘橙子’等形象源于智能手机的内置素材,被作者加以想象性地处理而反复出现在影片的叙事线中。”

Ziyang Wu 武子杨
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硕士 佛罗伦萨艺术学院艺术学士
现任教于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创作领域:高度全球化的后互联网时代中的虚拟世界、数据及算法的表现与运用
获奖作品:Future_Forecast
作品形式:现场模拟、网络游戏、CGI视频

Tracy
插画师、设计师
伯恩茅斯艺术学院 插画专业
创作领域:擅长通过不同媒介扩展插画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具包容性,并与更多的观众建立沟通渠道
获奖作品:Visible Violence
作品形式:插画

CHILLLCHILL
四川美术学院 油画系
创作领域:虚拟3D,关注⽇常现实扔进虚拟世界,通过电脑随机搅拌、混合⽣成内容涵盖了神话、共享经济、吃播、算法与劳⼯
获奖作品:A BRAVE NEW WORLD
“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新景观的出现。这些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新一轮潜在变化,在中国的后网络艺术中,也形成了一些不同的审美语言。作品试图将它们与幽默感混合在一起,从某种缝隙中创造出一种新的世界观,这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的雏形。”

easyJet©️Wong
新媒体/加密艺术家,活跃于德国柏林
Weir DAO成员
创作领域:数字动态图形、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和加密艺术
获奖作品:My Mind Is Your Memory, My Body Is Your Substance
作品形式:数字技术制作的动态图像及视频作品
“艺术家使用接近‘life’结尾的人形机器人作为线索,探索了操作系统、机器人的存在和生命、机器人身心的创造以及与机器人死亡相关的政治等命题。”

Done
插画师
伦敦艺术大学 动漫设计专业
擅长领域: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建模与动画、三维材质与渲染、动画短片创意制作
获奖作品:Evolution
“这在末来世界,人类再度进化,与昆虫结合为一体一种设想。人类身体的边界被再度扩展,探索新的领域,审美也被不断更迭,新的结合体颠覆现有文明的一切既定规律,也许会成为一次人类生存方式的转折。”

In-Dialog
成立于2014年,团队成员:艺术家CALIN SEGAL、制片人TIFFANY ATTALI、程序员CODIN SEGAL
创作领域:基于一种跨学科的数字技术实验方法,通过机器和算法来研究我们互动和感知环境的方式
获奖作品:Binary Deconstruction - Sculptures Beta
作品形式:交互式安装/集体体验/在线存储库
“Binary Deconstruction的出现试图模糊展览、生产和虚拟空间之间的界限——这一行动类似于在展览空间内建立流水线。通过这些项目,随着扩大艺术家、艺术品和观众之间关系的新可能性,数字制作时代艺术产出的性质受到了质疑。”

Iris Qu 曲晓宇
艺术家、技术/程序员
帕森斯设计学院设计&科技专业 艺术硕士
创作领域:软件工程和新媒体艺术交叉领域,代码为主要媒介,涉及技术的推测、政治方面
获奖作品:DO AI DREAM OF CLIMATE CHAOS
“DO AI DREAM OF CLIMATE CHAOS表达了生态社会重建的七个原型。”

Wei Wang 王威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雕塑系硕士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结业
创作领域:3D数字艺术、雕塑装置及架上绘画,关注以科幻背景为世界观,以新媒体及装置为主的艺术作品
获奖作品:Player 逍遥游
“Player 逍遥游呈现在虚拟空间中构建的一个佛坛,并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形象与游戏主角的形象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具有巨大魔力的新宗教形象。它旨在表达发展中的虚拟世界决不是现实世界的避难所,青少年的梦想是浪漫的,但绝不是实际的。”

田晓磊
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专业 学士学位
创作领域:影像及装置、VR游戏、AR互动体验、3D打印雕塑群、光栅立体画
获奖作品:“神话”系列
作品形式:循环动画
“该作品为长期计划。艺术家设想他们是下个时代人机结合的标本,人类通过外挂和内挂在演化上趋于多样性和自主选择性,人变成了多族群和多分支,最后成为地球上动物界唯一的多样性生命。同时,设想后人类时代人类摆脱了依赖环境淘汰的自然演化规律,而利用科技主动改造身体的硬件和软件。人的演化呈现多元,主动的趋势,计算机甚至帮助人类制定演化方案,人类逐渐脱离了人类的物种,并演化出多种差异化物种。”

WMD Collective
数字艺术家团体,于2022年在柏林成立
创作领域:数字活动影像、新媒体、装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
获奖作品:Coded World, Mystic Human
作品形式:CGI
“人体和编码世界通过机械接口和数据线相互连接,人类通过物理空间和虚拟化的编码空间进行传输,在这个后人类世界中,人类的存在也在模糊交织的数字边界和边疆之间变得神秘。艺术家使用概念性的CGI场景,构建了一个具有未来主义和神话色彩的世界。”

dubbb
摄影师、视频艺术家,现居住于以色列特拉维夫
活跃于“亚洲CRYPTO艺术周”,迪拜“WOW峰会”NFT展览
获奖作品:Robo Rights
作品形式:AI数字图像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人机一体化、控制论以及上述所有学科的综合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很多哲学和伦理问题。一方面,自主杀人机器人正在世界各地发展,另一方面,人工艺术家可以让我们笑和哭,甚至激励我们……电动机器人有权利吗?他们有感情吗?那生物机器人呢?混合体又如何呢?”

FirstWave
画者
创作领域:Gimp光栅程序、矢量图形(Inkscape)、Blender 3D
获奖作品:Excursion
作品形式:自动 3D 雕刻、动画

文丨黄韵奇 Claire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artnet资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NFT

1112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