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将启动 | 北京朝阳将建设升级80家博物馆 | 山西发现西周国君级别墓

2023-01-06


    2023年1月6日    


【综合】

■    国家文物局2023年将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    六家单位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新增发布6786部


【博物馆】

■    北京朝阳今年将建设、升级80家博物馆

■    博物馆开启线上直播“考古” 珍贵文物变身文创产品亮相抖音电商年货节


【考古】

    山西发现一座西周时期国君级别墓 出土千余件青铜器

    北京金中都光源里遗址考古新发现

    邺南城宫城区206号大殿被确认为东魏、北齐时期皇帝寝宫

    郑州两处遗址发现古地震遗迹 震级不小于6级


国家文物局2023年将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记者从5日在京举行的2023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了解到,国家文物局2023年将筹备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用3到4年的时间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为系统廓清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介绍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对象是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重点对已登记、认定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登记、认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通过普查,要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情况,全面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全面编制实施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利用专项规划,全面建强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全面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全国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超过76万处。


李群同时透露,2023年还将筹备启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统筹做好各级各类文物资源特别是低级别文物保护管理,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监督管理,实施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石窟石刻、文物建筑重大保护项目。(新华社 施雨岑)


六家单位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新增发布6786部



1月4日,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联合对社会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读者可以登录各个图书馆的相关网站进行免费参阅。


此次共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包括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和碑帖拓本、家谱等特色资源。


国家图书馆本次发布馆藏古籍数字资源1075部19.2万页,均为高清无水印古籍影像,主要为年谱类、目录类古籍。版本类型包括明刻本、清刻本、清稿本、清抄本、石印本等。天津图书馆发布馆藏稿抄本文献165种655册,包括诗文集、日记、奏折、书札等一批未经整理、出版的历史文献。南京图书馆将清人文集399种以全本彩色扫描的方式制作成数字影像,其中还包括一些独一无二的稿本、抄本等写本文献。云南省图书馆发布馆藏善本63部381册,以史部为主,包括断代史、云南方志和地方文献等。苏州图书馆目前有数字化古籍1496部,包括古代地方文献、馆藏珍贵古籍、文人别集等内容,可实现远程登录、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繁简字转换等功能。中山大学碑帖数据库现收录馆藏碑帖4196种1万余幅,有画像石、石经、墓志等,可通过题名、刻石年代、出土地点等检索相关碑帖图像。(央视新闻)




北京朝阳今年将建设、升级80家博物馆


记者从2023年朝阳区“两会”获悉,今年朝阳将继续推进“博物馆之城”核心区建设,推进实施《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方案》,完成80家博物馆建设和提升改造。

2022年,朝阳区发布了北京首个以“博物馆之城”为主题的系列报告—《2022年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研究》,构筑以“六聚”为特征的现代文博事业“朝阳范式”。评定推选中国紫檀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北京木木美术馆、中国梦足球博物馆 等14家博物馆之城建设示范单位,扶持补贴观复博物馆、今日美术馆、金台艺术馆、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等18家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培育崇德堂匾额艺术博物馆、于小菓点心模具博物馆、半壁店乡情村史馆、岐黄中医药博物馆 4家类博物馆,全力推动朝阳区多层级博物馆协调发展。实施博物馆五进工程,启动遇见博物馆、博物馆进商圈等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共享型、多元化的朝阳商圈文化空间,提升文博惠民公共服务水平。


2023年,朝阳将继续推进“博物馆之城”核心区建设,推进实施《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方案》,完成80家博物馆建设和提升改造。开展策展人培训,高质量推进“博物馆进商圈”项目,打造“文化+商圈+旅游”联动格局。(人民网  高星)



博物馆开启线上直播“考古” 珍贵文物变身文创产品亮相抖音电商年货节


12月26日至1月7日,中国文物报社、抖音电商携手全国25家博物馆举办首届“文创年货节·博物馆里过新年”活动,打造一系列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展示博物馆的珍藏文物、科普文博知识,通过抖音商城等电商货架功能,推介博物馆文创精品。


活动期间,十余位抖音电商达人将开启直播带货助力博物馆文创销售,超百款博物馆文创产品也将亮相抖音电商“文创年货节”线上专区,满足消费者文化消费需求,让更多人在品味浓浓年味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之美。用户打开抖音搜索“博物馆里过新年”即可了解活动、参与话题互动。



在本次“文创年货节”活动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25家博物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带领文博知识爱好者深入博物馆“考古”文物故事,揭开珍贵文物背后的传奇历史。


“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热衷于感受传统文化的典雅,用传统文化滋养内心,借助抖音短视频,持续稳定地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博物馆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叶蓉表示,利用抖音电商来推广和销售文创产品可以覆盖更多的人群,也更加贴合人们的生活方式。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借助抖音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新方式,年轻人对河南和黄河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非遗商品、手工艺品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不仅有利于黄河文化“活”起来,更有利于黄河文化传下去。


12月29日至30日,优质电商达人@方琼、@杨藩讲艺术、@李享、@新东方直播间开启“博物馆文创”专场或混场直播带货,为消费者带来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毛绒玩具、拖鞋,敦煌文创的乐舞敦煌书签、飞天揽月帆布包,苏州博物馆的“瑞兔绣春·2023春节年礼福袋”等诸多文创好物。


抖音电商还在平台内上线“文创年货节”专区,打造“文博直播”“文韵迎新”“文创好物”版块集中展示和推介百余款特色文创,供消费者选购。此外,本次活动还推出#博物馆里过新年、#看见手艺计划、#抖in博物馆等多个抖音话题,吸引更多博物馆、电商达人和用户创作短视频内容、参与平台活动,分享文博知识和文创好物。


据悉,该活动是抖音电商“看见手艺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抖音电商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将博物馆与全域兴趣电商特色相结合,发挥平台优质的内容、流量和技术优势,让更多人关注文博、守护文物,为“沉睡”千年的博物馆文物注入新活力。同时,本次活动希望挖掘文创消费市场的潜力,进一步激活文化消费,助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网)


山西发现一座西周时期国君级别墓 出土千余件青铜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4日对外发布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022墓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人员根据墓葬规模、随葬器物规格及带殉人和殉狗等墓葬属性,推测该墓应是西周时期一座国君级别墓葬。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022出土的铜器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022。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于2004年被盗时发现,2004年至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和绛县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墓地保存较完整,墓地共分三个发掘区,共发掘西周时期墓葬1299座,发现车马坑33座。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022出土铜礼器。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此次公布考古资料的墓葬为M2022墓,该墓葬墓室较大,且东侧对应陪葬一座较大的车马坑。墓内随葬器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包括青铜器1045件(套)、玉器60件(套),其中青铜礼、乐器16件,且发现殉人和殉狗,显示墓主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M2022出土遗物。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宋建忠介绍,墓内随葬6件兵器,推测墓主性别为男性,且M2022随葬青铜器铭文有两篇记载跟周王有关。根据墓葬规模、随葬器物规格及带殉人和殉狗等墓葬属性,推测M2022应是一座国君级别墓葬。(中国新闻网 胡健)


北京金中都光源里遗址考古新发现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内白纸坊东街以南(图1)。2019年以来,为配合当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建设,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遗址持续开展考古工作,迄今为止发掘面积达17000平方米,揭露出河道、道路、水井、灶、灰坑和成规模的建筑基址等大量遗迹现象,其中尤以2022年在发掘区北部揭露出的早、晚两期建筑组群和河道遗址最为重要(图2)。

图1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2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北侧河道和建筑基址

一.建筑与河道遗址

(一)晚期建筑组群
晚期建筑组群由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南北两座大型殿址和东西对称的廊房组成,南北通长约60米,东西残宽43米(图3)。

图3 2022年发掘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全景(北-南)

中轴线南端的1号基址为前方带月台的近方形建筑,坐北朝南,台基高0.8米,东、西、北三面以宽1-1.25米的瓦渣夯筑台基包边,南边瓦渣包边将月台围合在内,形成“凸”字形平面,使主体建筑和月台浑然一体。主体建筑东西长22米,南北宽20米;月台东西长14米,南北宽10米,西南角外残存条砖墁人字纹散水。台明残存10个大型磉墩,残深约1.1米。结合台基结构和磉墩分布,推测该建筑的柱网结构应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

2号基址位于轴线北端,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17米,南北进深约12米。东、西两侧为条形夯,东侧条形夯南北长10.5米,东西宽2.2米。南侧磉礅边长约2米,深1.3米。北侧尚存1个磉礅,形态、规格与南侧磉礅基本一致。中部磉礅位置偏向南侧,制作粗糙,夯打草率,砖瓦块规格不统一。

3号基址即西廊房遗址,坐西朝东,南北通长约26米,残存东侧6个磉礅,其平面近方形,边长1.6-2米。

4号基址即东廊房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坐东朝西,南北通长约26米,宽约10米,五开间,进深两间。共有17个磉礅,北端只有东、西两侧磉礅,中间磉礅缺位。大部分磉礅平面近方形,边长0.8-1.5米,西南磉礅与其北邻的磉礅平面为东西向长条形,规格分别为东西长2.6米,南北宽1.4米,和东西长2.6米,南北宽1.2米。

在这个院落中,每个建筑各自独立,又通过连廊或路径彼此相连通。院落中心是公共空间,为核心区域,以十字甬路串联各栋建筑。在1号基址北侧发现了南北向砖鋪甬路,3号基址东侧,面对核心区域有门道遗迹。在3号和4号基址南端的台基包边外侧,均有铺砖地面的残痕,推断3号基址和4号基址南侧应有连廊与1号基址相连。

5号基址位于4号基址东侧,其东侧和南侧均破坏无存,发掘部分南北残长17.4米,发现南北纵排的5个东西向条形磉礅。此外,基址西北尚存一保存较好的礓?(图4),东西长1.4米,南北宽2.6米,高0.5米。从发掘区整体布局分析,5号基址应分属同时期另一组建筑组群(图5)。

图4 5号基址的礓礤遗迹
图5 2022年发掘金中都光源里遗址晚期建筑基址

(二)早期建筑遗迹
在对1号基址进行解剖时发现,早期建筑遗迹叠压在晚期建筑遗迹下,虽然早期基址破坏严重,尚有遗迹可寻。1号基址台基部分对早期建筑有所利用,据局部解剖了解到早期应为一前方带月台的长方形建筑,东西长26米,南北宽13米。南侧月台东西长12米,南北宽近4米,其月台亦叠压在晚期建筑的月台下,月台南侧散水尚有保留。尚存砖制须弥座1个,残存圭角(图6)。

图6 1号基址下的早期须弥座


2号基址之下叠压的早期建筑系开挖基槽后逐层夯筑成台,地上台基部分基本无存,仅发现东西向略有规律分布的10余个磉墩,中部还发现1件小型柱础石, 边长南北两边为0.45米,东西两边为0.4米,厚6公分。

3号基址下叠压着早期建筑的夯土,4号和5号基址下叠压着早期建筑的磉礅,勘探到6个。

综合地层叠压打破关系及出土遗物分析,早期建筑基址时代约为辽至金大定年间,晚期建筑基址时代约为金大定至金末元初。

(三)河道遗址
在遗址北侧邻近白纸坊东街处,发现一条东西向的河道遗址,受现场条件所限,仅发掘600平米。揭露出一段河道及其南岸。该河道开口于三层下,开口层位距现地表深3.2~2.2米,剖面显示河岸呈南高北低坡状堆积。河道中心及北岸均不在发掘范围内,应覆压于现代道路或建筑下。南岸以北揭露宽度仅9米,河床土质较坚硬,岸坡遗留埽捆痕迹,发现用以固定埽捆的木桩一根,长1.5米,直径0.14米。河道出土了双鱼纹铜镜、金代和北宋铜钱、北宋黑定瓷片等遗物。河道正南距今天的凉水河,即金中都景风门外南护城河1.7公里。这段河道向西150米左右,分出一条支流,向西南方向的丰宜门流去。

历史地理研究认为,白纸坊东西街一带可能为辽南京南城墙及墙外护城河故址。此次发掘出的河道,认定为辽南京南护城河,且金代还在使用。

二、晚期建筑性质判断

光源里遗址位于金中都东开阳坊界内,也在辽南京开阳门故址外东南部。

据《元一统志》记载:“大觉寺,按《寺记》,曰中都大觉寺。大定十年(1170)四月记,撰记者行太常寺丞骑都尉蔡珪也。中都,即今旧城;大定,金世宗都燕时年号。其记间而文,大略曰:河桥折而西有精舍焉,旧在开阳门郊关之外,荒寒寂寞。有井在侧,往来者便于汲,因名义井院。天德三年作新大邑,燕城之南广斥三里,寺遂入开阳东坊。大定中赐额大觉。······在旧城开阳东坊。”

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曰:“辽重熙、清宁间,筑义井精舍于开阳门之郭,傍有古井,清凉滑甘,因以名焉。金天德三年展筑京城,仍开阳之名为其里。大定中僧善祖营寺,朝廷嘉之,赐额大觉。”

此次发现的建筑基址组群,初步判断,很可能是金代大觉寺遗址。

1号基址通面阔达22米,通进深达20米。虽然只有三开间,但达到这个尺度规模的三开间殿堂仍属罕见。在目前发现的金代三开间建筑基址中,光源里1号基址规模仅小于张家口市太子城的9号基址,其规模甚至大于吉林省安图县金代长白山神庙大殿,太子城9号基址和长白山神庙大殿都是皇家建筑,这就表明光源里1号建筑的规格已是皇家御用级别。

在1号基址附近出土了玉册(图7)、铜印,菩萨(图8)、天王(图9)、供养人(图10)、关公陶塑(图11),还有凤纹瓦当(图12)、兽面纹瓦当(图13)、莲花纹滴水(图14)、陶望柱柱头、筒瓦、檐头瓦(图15)等建筑构件,周边不仅出土了玉册,还有仿铜瓷礼器(图16)、高丽青瓷(图17)、汝瓷、龙纹瓦当(图18、19)、黄琉璃筒瓦(图20)等高规格遗物,也表明这组建筑群与皇家寺院相关。

图7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玉册

图8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陶塑菩萨头像

图9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陶塑天王踏小鬼像

图10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陶塑供养人像

图11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陶塑关公像

图12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鳳纹瓦当

图13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兽面纹瓦当

图14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滴水

图15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檐瓦

图16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耀州窑瓷礼器

图17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高丽瓷碗

图18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龙纹瓦当

图19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绿琉璃龙纹瓦当

图20 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黄琉璃瓦


金代流行在寺庙中临时供奉帝后御容,至适当时期再举行大型仪式奉迎回原庙供奉。光源里遗址除了1号基址附近出土1枚玉册外,在周边两百米范围内还发现了另外4枚玉册。结合仿铜瓷礼器的发现,我们认定,金代大觉寺兼有供奉御容,抑或保存皇家档案的功能。

三.考古发现的价值与意义

光源里遗址是目前金中都考古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其中C3地块发现的建筑组群布局清晰,主体建筑呈轴线分布,并发掘出辽南京南护城河,出土了玉册、仿铜瓷礼器、高丽青瓷、汝瓷、凤纹瓦当、龙纹瓦当、黄琉璃筒瓦、铜印等大量高规格遗物,对于北京城市考古、金代建筑考古、金代庙制和礼制研究、金代陶瓷考古研究等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1.北京城市考古
结合文献记载和既往研究,可知光源里发掘区地处金中都外城的东开阳坊内,西距皇城约900米;在辽南京开阳门之东南,北邻辽南京南护城河。此次发掘的河道确认为辽南京南护城河,为辽南京城的复原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地理坐标,是辽南京考古取得的重大进展,对北京城市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金代建筑考古
光源里C3地块发现的建筑组群规模较大,结构完整、中轴对称、布局清晰,是金中都考古惟一经全面揭露且保存较好的“官式建筑”群,基址的工程做法为金代大型建筑基址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例,1号方形基址属大型阁殿类建筑,目前金代考古此类实例尚属罕见,C3发现的砖砌礓?是金中都考古发现的首例。光源里C3地块发现的建筑群填补了金中都建筑考古的空白,对金代建筑史研究意义重大。

3.金代庙制和礼制
光源里C3地块及其周围出土遗物数量众多,其中玉册、官印、琉璃瓦、龙凤纹瓦当等与皇家有关,仿铜瓷礼器又指向祭祀礼仪,高等级的汝窑、高丽青瓷等高档瓷器非民间所用,天王、菩萨头、供养人等佛教雕塑具有明确宗教意义,“……库”字款定窑白瓷说明建筑有储物功能,特别是建筑布局又与金中都原庙的殿、阁组合具有相似之处。推测晚期建筑不仅具有皇家寺庙的性质,而且曾用作临时供奉御容的神御殿,或兼用于皇家档案存放。

结合《金史》、《大金集礼》、《元一统志》等文献记载,辽代开阳门外曾经建有义井精舍,金大定年间,赐额“大觉寺”。此次考古发现的河道、建筑基址、出土遗物等与上述文献记载基本吻合,据此初步推断:此次发现的早期建筑与辽南京“义井精舍”有关,晚期建筑与金中都“大觉寺”有关。

C3及周边地块共出土了5枚谥册。据《大金集礼》记载,金大定年间,金中都集中对太祖、睿宗、世祖、太宗等举行御容供奉仪式。上述与原庙相关遗迹、遗物的发现为推动金代庙制和礼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4.陶瓷考古
光源里遗址出土大量瓷器残片,窑口众多,以定窑、钧窑、磁州窑产品为大宗,另有部分邢窑、介休窑、耀州窑等产品,还发现有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等南方窑口瓷器,此外还发现一批高丽青瓷。在大量瓷器残片中,包含部分精细定窑白瓷、汝瓷、耀州窑瓷、钧瓷等皇家用瓷。对金代制瓷手工业生产发展水平、金中都商贸情况、金代宫廷用瓷制度等研究有重要意义。

此外,光源里遗址出土的煤、陶塑、铜材和铜器、骨器、琉璃构件等等,为研究金代科技水平、造型艺术、手工业生产等提供了新资料,也为研究金中都丰富多姿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视角。

光源里遗址考古发现,从建筑技术和遗物风格,均反映出女真人已经高度汉化,是从考古学视角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典型实例。(《文博中国》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执笔:王继红 李永强)


邺南城宫城区206号大殿被确认为东魏、北齐时期皇帝寝宫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4日透露,经持续勘探和发掘,已确认位于邺南城宫城中轴线北部的206号大殿为东魏、北齐时期皇帝寝宫。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部,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是中国都城规划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佛学弘传中兴地和多元文化碰撞地。


为配合大遗址保护及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探索东魏、北齐邺南城宫城区平面布局,邺城考古队自2015年起对宫城区北部及周边地区进行了持续勘探与发掘,发现并确认了多处东魏、北齐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小型院落、夯土墙、排水设施、道路及汉晋时期墓葬和窑址等遗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沈丽华称,206号大殿位于宫城中轴线北部,是宫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堂式建筑之一,为宫城后寝的中心,即皇帝寝宫。同时,发现了大殿主体所属的地上台基、地下基础、包砖沟槽、砖铺散水、卵石遗迹以及连廊、廊房、甬道、夯土墙、排水沟等周边附属设施的遗留。


沈丽华表示,通过勘探和发掘以206号大殿为中心的建筑组群,确认了该建筑单元的平面构成和基础结构,对了解北朝晚期大型宫殿建筑群的建设理念、结构布局和建造技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中国新闻网作者:李海波)


郑州两处遗址发现古地震遗迹 震级不小于6级

 

记者5日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位于河南郑州的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分别发现古地震遗迹,震级不小于6级。


大河村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等四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的双槐树遗址系5300年前后的“河洛古国”。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杨猛5日介绍,目前,大河村遗址已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近年的勘探发掘表明,大河村遗址外周被一环壕环绕、遗址中部存在一周平面近长方形的夯土墙体、遗址内发现有大量地震遗存。


“特别是2022年的发掘及研究表明,在仰韶至龙山时期遗址内至少有两次不同时段的地震,其中一次地震震级不小于6级。”杨猛介绍称,考古人员还发现有大量的房址、墓葬、灰坑、洪水痕迹等一大批重要遗迹及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


是次交流会考古发掘最新成果表明,大河村遗址发现的仰韶晚期的夯土墙体,与双槐树遗址属于同时期。同样,考古工作者在双槐树遗址也发现了古地震遗迹。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鲁鹏介绍,双槐树遗址中发现的古地震遗迹包括护城壕沟体系中,内部壕沟沉积物液化变形,伴生地面沉陷,地裂缝发育;中部壕沟南壁发生崩塌;居址区内形成一条断续的近东-西向古地震裂缝,裂缝南侧地面塌陷,使部分墙体倒歪等。


“初步推测本次地震的震级至少在Ms6.0级以上”。鲁鹏表示,结合考古调查揭示的居址区文化地层的演替序列,推测此次古地震事件对双槐树遗址内大量建筑崩塌具有主导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河洛古国”的衰落。


两处遗址发现古地震遗迹,为郑州市区古代地质灾害对史前聚落的变迁影响提供了实证资料。(中新社 阚力)



编辑:初九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文博圈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博物馆

2139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