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人文追光03|2022深圳光影艺术季策展论

原创 2023-01-04



引言


作为人类,在我们目之所及的三维世界中,不外乎两个关键:时间与空间。

对于人类来说,「时间」是无法改变的宿命,唯一改变我们自己的方式是「空间」

故而,人类通过艺术的方式创造了许多有创造性与价值的空间——
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是空间——有的艺术家通过绘画,创造了虚拟的空间。画作流传百世从而超越时间,完成了对宿命的抗争。从这个角度来说,光影艺术不是以「时间」去定义物质;而是光,以「空间」的方式定义物质

我们的城市也是空间,在光影艺术季中,则是把所有的聚光灯聚焦在城市的某一个时刻和空间,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让每个人都成为城市的发光体,共同追光而生,超越时间。

——2022深圳光影艺术季总策展人·赵力


以上为赵力老师针对“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发光体”这一主旨所发表的感言。

在第三届深圳光影艺术季开幕伊始,赵力老师就与[打边炉]进行过一场关于光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深度探讨。



今天,2022深圳光影艺术季总策展人赵力老师,将带领大家全方位剖析本届光影艺术季的整体策展理念





“共觅”,强调了主体被唤醒、被激发之后的群体意志。“流光”,强调了以城市为空间场域的节奏、变奏与律动,以对应于光影艺术的特征;“流光”还带有时间性的观念,是时间轴或者时间线的形象喻指。


 “共觅流光”的整体意涵,在延续了“共寻觅,各有光”的叙事中,更强化了城市共同体的休戚相关,包含了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理想关系,也包含了人与动植物、空气、环境所结构出的在地性的共生关系、生态关系与美学关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全球性城市发展成为了人类伟大的集体成就之一。无论是循环史观下城市的变化本质以及连续性对兴衰交替循环模式的超越,抑或是线性史观中城市的连续性积累与不可扭转的趋势,还是唯物史观将冲突为核心,将城市视为群众的创造以及变革性的反抗,所有的历史性研究既明确了城市发展与时间、空间之间的密不可分,也在承认支持性的行政、财政、法律必要性的同时,强化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与场域,文化是保存城市经历、不断更新城市的力量与象征。



深圳作为一个快速成长中的超级城市,它的白天,光芒四射,它的夜晚,亮如白昼。深圳划时代的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综合作用的整体成果,而深圳正在发生的社会文化实质性变化,则包含了一种连续性的创新目标,包含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历史传统的主动回归、对同质性的当下批判,以及对新时代文化的践行推动。

 

于是,“深圳光影艺术季”来了



创立于2020年的“深圳光影艺术季”,以时代为经,以城市为纬,依托深圳的知识密集度与技术更新力,发挥了社会性合作与共创机制的积极性,链接艺术观念与科技创想,去重新定义光影艺术,去建构艺术与社区、社群之间的文化平台、文化景观。以光影启发美育,以艺术赋能城市。



光影艺术的魅力在于氛围的营造和有温度的表达,它让城市的空间变得五光十色,令人流连忘返,它让城市的时间变得丰富多彩,可以去重新定义城市特性与文化传统。前两届的“深圳光影艺术季”已经奠定了一种基调,这就是:①展现深圳的城市发展及其多元气质;②艺术定义城市空间并营造城市美学日常生态;③以展览结构的开放性吸引艺术家在城市特质上的交流、互动与生产。

 

2022年“深圳光影艺术季”的主题词是“共觅流光”,这是对2020年以来“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发光体”这一中心思想的不断深化,更试图搭建起“光影艺术”与“深圳状态”的强关联,以城市的照度来刻画日夜运行、永不关机的“深圳状态”。

 

事实上,“共觅流光”还包含了“共创”“共生”两个延伸概念。围绕着“共创”,展览将积极讨论艺术与科技之间的激发关系,进而来认识深圳这座科创城市的文化特性。与此同时,展览更将“共创”理解为把握日常,重视行动者的产生和生产,表现与日常活动的本地原动力的相互交织,以回溯城市的记忆、创造城市的共识。“共生”,则致力探索在城市的不同界面与市民的互动。“深圳光影艺术季”不是“灯光秀”,也不是过眼云烟般的季节性展览。深圳需要大量的文化项目,也需要城市美育的建构过程。“深圳光影艺术季”已经承载了城市公共文化意义,而当它走向广场、街区,介入到不同的社区空间,艺术才会真正进入到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和毛细血管里面,共生为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一起的生命之河。



“光景所见”指向公众与景观之间所达成的一种观看、体验、互动、协调的文化关系。


“光景”( Second Site )化用自公共艺术(大地艺术)的理论概念,以艺术介入环境、环境因艺术而实现重置,最终达成两者之间的新协调与新平衡;“所见”(First Sight)是观看的方式,强调主体性的观看经验,将对美学的经验归纳为群体或公众圈的同质性,从而在文化上被社会化为时代特征。


对应于香蜜公园,我们希望以光影艺术为载体,通过“融洽” “融合” 的理念来重新结构场域,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为市民与香蜜公园之间建立艺术蓝本下的观看关系,分享、互动各自的公共经验,并由公众观看经验去赋予香蜜公园与市民之间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鼓励市民思考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进而引发 “共同寻觅,各有光芒”的符合香蜜公园场所性的丰富解读,以响应“共觅流光”的全市主题。



深圳福田主展区,从策展概念上选择了“光景所见”这一关键词,主要是在“共觅流光”的全市主题下,着重考虑如何实现“视觉”“艺术”“学术”的三者协同,以及“香蜜公园”“福田区”“深圳”的空间逻辑。

 

“光景所见”,将强调以美学的方式,艺术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将艺术与创造输入城市的日常生态。对于艺术而言,希望它能激发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的多重互动,引发思想中的思考、创造中的思考,以主体思维落实思考即创造的思考方式与互动体验;对于展览自身来说,希望将展览视为全流程管理,一方面不以事件的开始或结束为考量,而是强调“共思”“多样”“平等”“发散”等效应,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改变展览在人们心目中约定俗成的认识,让我们的展览因开放性而更具亲和力。



“光景所见”,也将更着重于对“光影”本身的反思。从艺术角度来看,城市公共艺术首先要强化公共意识,需要结合空间与观看者,并非一味标榜、彰显策展人或艺术家的观点;要注意光所带来的侵略性,不能把光影艺术变成光污染,与所处环境应该保持相洽的关系。我们需要立场,但又强调协调与合作。



一束光,不同的光谱。一片光景,不同的来自,不同的生息。我们,回归日常,超越体验。


以艺术为媒,探寻,光的变幻、美的实现。激赏,所有的所见。

——光景所见



选择参展作品的原则,一如既往地考虑到视觉性、当地性和互动性,考虑到作品与场域(香蜜公园)之间的生态协调,以回应诸如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话题;也会进一步考虑到作品与观众之间“共生”“共情”“共思”的多重互动与经验生成,在场域规划中不再依据作品点位厘为展览的硬性动线,而是从观众为主体的观赏关系去提供多样性的观看体验,去绘制一份簇新的“艺术地图”,给惯常以“惊诧”,让叙事包含观众



和城市广场、商业街区有所不同,福田主展区选址香蜜公园。城市广场、商业街区往往因为它们的区位优势而成为城市中吸引人的开放空间,不过广场或街区中的艺术作品也往往呈现出“相互竞争”的紧张状态,并在这种“相互竞争”之中消减了彼此的能量,也让观众置身其中目不暇接但左右为难。公园最能成功地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因为这里有自然造化的属性,也有人为耕耘的规划。场域的独特性,还在于香蜜公园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关系密切,它与深圳忙碌的整体状态保持距离,体现出日常生活化的松弛,以及令人陌生的“深圳”味道。


大花猫的尾巴

张珂嘉、谭茜蔓、陈广城

香蜜公园

 兔子洞

UFO媒体实验室

香蜜公园

竹谷河鸣 

刘佳玉

香蜜公园

 树人

ENESS

香蜜公园

 城市光雕塑

Ether.Studio x 卢焯健

香蜜公园

More


事实上,作为城市公园的香蜜场域从来不是静态的面目,它以作为公共场所网络的城市为基础,并藉助“四季五感”来展现所在网络不断变动的节点效应,不断强化着场域的社会意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水、风、树和光,也分清了小径、廊桥、区块和边缘。

 

光影艺术,以城市空间作为创作背景,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留意所属空间每天都在发生什么。譬如发现香蜜公园的有趣现象:在婚姻登记处,有一波人是早晨登记结婚,还有另一波人可能是白天工作没时间,晚上才来此拍照留念。我们邀请艺术家围绕这个场景创作,激发创作热情,以语境带动思考,积极回应环境,并与场域建立深入联系。


《比翼·心》 景育民  福田展区·香蜜公园


巨大的羽毛飘落在湖上,而当两位观众驻足两组脚型标识之上,将发射两束红色光带在湖面交汇,至底部汇聚,共同点亮巨大的心形,与香蜜公园的婚姻登记遥相呼应,构建情感的心灵依托,不断唤起表达爱情、友情和亲情。


要在公园这个场域中呈现什么样的作品?我们与艺术家反复斟酌讨论,再三做出修改。好几位艺术家最后决定下来的作品都与地面、水景、树木相关,以“抚摸土地的脸庞”“追随云水的路径”“摇曳树木的身影”等诗意的方式,不凌驾于公众熟悉的公园环境之上,而是自然、柔和地介入,但又能给公众带来探索的乐趣和想象的空间。

有针对性的创作,才是真正意义上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态度。也在这样一个公园场域的“限定”创作中,我们所有人都对公园中的水和树,对整个公园的场景,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情感的托付。



如果日常现实中的经验被认为是公平、合理与愉快的,即可以视为社会价值的意义或是证明一种行动的功效。所以,公共生活中展览的意义和功效,也依赖于参与者并非旁观者的具体化互动及其表述。


因此,“光景所见”,一方面,在否定生搬硬套与简单移植的同时,为他性与合作预留了位置;一方面,把握动态的日常生活以挑战过往的习见与惯常,既激励行动者通过日常过程进行的接触,又鼓动观察者成为日常过程的推动力,参与建构当地的“文本化”“语言化”“非语言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以展览来把握日常,藉此回溯经历,深化合作网络。



如何将展览与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中的人发生更多的媒合,这也是我们思考的重要内容。


为此在主题展区增加了“共创”“公教”的环节项目与空间



譬如,尝试通过主题性征集来联合周边的学校,藉助工作坊的方式把学生的创想与艺术家联合起来,最终以合作性创作项目来加以呈现;将“水塔”项目视为类似“基座”性的年度独立项目来特邀艺术家合作;在展览中结合公园的自然性,引入诗人、科学家等不同身份地对话,来搭建跨文化的平台;利用园内存量空间极其特性,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坊、沙龙、临时性教育项目等等,尤其针对家庭、孩子等人群,来吸引观赏群体,服务观赏群体。


(滑动查看)


在制度建设上,启动“光影季LAB”项目,满足在本次展览中的光影季回顾单元,成为记录历史、保存档案、建立项目池等管理平台;尝试以“光影季学院”的项目,来统合公教项目及其内容生成,向社会宣传光影艺术,通过社会美育的方式,为光影季积累自己的“粉丝”与可长期维系的社群。

 

要让项目形态的公共艺术展览最终能有所积累,还需要在合作机制中确定一个基盘,这就要回到艺术的本原与核心去思考,以体现展览的无限生命力。譬如,加强批评与合作,把策展过程之间的观察、讨论和修改记录下来,提炼出理论性的内容,形成关于光影艺术季的阐释和评论的文本;强化问题意识,提倡反向思考,光影是不是一定是夜间的灯光?能不能是自然光下的光影效果?光影作品在白天如何呈现?让更多的人一起来思考,还有哪些新的可能和新的方向。



要改变传统的、旧有的策展定式,要卸下传统策展的包袱。


相比于美术馆内的策展,公共艺术的策展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是不一样的。


看到公共艺术的社会性很重要。


展览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场域,要让更多身份的人能够参与进来,不完全是艺术家,也可以是社会学者,或是链接诗歌、文学等等不同领域的共创形式。


在光影艺术上,大众和专业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跨界与共生的一方。



其实,人类没办法来准确定义“光”,“光”与“影”依赖场域进行阐释。用光来把城市打亮,这个“亮”可能是空洞的。如果不是以人为尺度,只是打亮城市的天际线,也是很物化的。


所以,“深圳光影艺术季”,强调的是一种场域性的氛围、光在空间中的语境以及人在其中的处境

 

“深圳光影艺术季”,占用的是公共的资源和公共空间,要和观众在一起,要为大众服务。而所谓的“公共性”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是一种情感性的连接,是一种分享性的网络,是由公众共同赋予、参与塑造的城市特性。即便相关的作品,因自我拆解而消失,因与自然融合而消解,然而它们将成为城市的共同记忆,最终与城市长在了一起。


(滑动查看)


“深圳光影艺术季”的未来还是在深圳。这里有创新的环境、国际化的视野、产业的平台,还有积极向上的深圳人。我们这样设想,当完成前期创作的艺术家,再和科技企业或团队形成共创,最终的展览也是一个展现共创成果的舞台;我们这样设想,如何开源?如何找到共创接口?如果采用实验室lab的形式,去和深圳高科技产业产生对话与协作,那么光影艺术的未来扎根于产业融合,和技术能力、知识人群结合。或许这就是“深圳光影艺术季”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深圳城市精神的“共觅流光”!


 NO.1 

2020深圳光影艺术论坛


 NO.2 

2020深圳光影艺术季专家委员会



 NO.3 

2021深圳光影艺术季研讨会


 NO.4 

2021深圳光影艺术季专家委员会


 NO.5 

2022深圳光影艺术季专家委员会


(滑动查看)


今后

我们将陆续推出全市各展区作品与活动的详细介绍


请大家持续关注官方公众号的推送文章

在前往线下追光的同时

官方小程序的线上互动内容也同样精彩


让我们

光合深圳 创梦未来

共同成为城市的发光体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光影艺术季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深圳光影艺术季

1309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