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分享
- 《戏剧》2022年第6期目录与提要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
2023-01-02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 AMI”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导读
刊首语
目录
内容提要
封二丨
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颁奖活动
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成功举行
封三丨
2022第五届北京影偶艺术周圆满闭幕
刊首语
2022年第6期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对于一流“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来说,同样如此。
欧阳予倩和熊佛西两位先生,作为中国现当代戏剧文化与戏剧教育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开拓者,他们毕其一生之精力,以满腔炽热的爱国情怀、心怀天下的胸襟、高尚赤诚的人格、卓越的艺术成就、丰富深厚的学养、慧眼独具的识见、勤勉严谨的作风,为我们在新时代戏剧事业奋进的道路上树立起了一座座闪光的丰碑!今年是欧阳予倩先生逝世60周年,熊佛西先生逝世57周年,我们在此以特稿的形式对两位先生表达诚挚的怀念,刊发有徐晓钟和廖奔、刘彦君怀念欧阳老的《中国戏剧与戏剧教育的领航人》《戏剧新文化人士与旧剧泰斗》,以及胡德才与陆军记述熊佛西先生贡献与新文献的《论熊佛西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和《熊佛西文献资料的新发现》四篇文章。 怀念不仅是对以往历史的回顾纪念,更意味着对现实与未来发展的蓄力。欧阳予倩和熊佛西两位先生是优秀文化的践行者,也是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戏剧精神的重要代表者,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思考,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正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多方面的宝贵资源和旺盛的活力。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重要要素,但未来具体会怎样发展,对戏剧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目前都难以确定,一切都在探索之中。本期的“学科前沿”栏目里,我们选刊三篇相关文章,有杨鹏鑫、贾斌武的《元宇宙表演性考察:后人类表演及剧场化生存》、 孙晓星的《从赛博格到后人类表演:戏剧的“后人学”转向》、杨露与蒋洪利的《存在与边界:元宇宙视域下中国戏剧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这些探讨本身也许尚存许多疑问,但其价值即在于对问题的提出,为大家进行新的探索提供了某些基点与可能。
1982年北京人艺的《绝对信号》,开启了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探索大潮的先声,至今已整40年了。在这人生不惑、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里,小剧场戏剧也经历了多样的变化,其中有宝贵的经验,也有许多的问题,其内含规律与趋向如何,非常值得总结与反思。为此,在本期的“经典新说”栏目中,我们选发陈吉德的《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创作40年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展望》、谢柏梁的《北京小剧场戏曲节的发展节点与编剧养成》,以及张亚丽的《中国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媚俗化特征》三篇文章,以供大家参考。
最后是“基础研究”栏目,其中有宫宝荣的《略论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早期发展三阶段——纪念让·维拉尔诞辰110周年》和张勇敢的《李卓吾与“李卓吾”的戏曲评点》两篇文章。今年是李贽先生去世420周年,维拉尔先生诞辰110周年,他们都是载入人类文化史册的重要人物,在此向对他们表示深切的纪念和敬意。
目录
特 稿
徐晓钟
中国戏剧与戏剧教育的领航人
——纪念老院长欧阳予倩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廖 奔 刘彦君
新文化人士与旧剧泰斗
——从欧阳予倩的特殊文化身份看20世纪戏剧变革
胡德才
论熊佛西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陆 军
熊佛西文献资料的新发现
学科前沿
杨鹏鑫 贾斌武
元宇宙表演性考察:后人类表演及剧场化生存
孙晓星
从赛博格到后人类表演:戏剧的“后人学”转向
杨 露 蒋洪利
存在与边界:元宇宙视域下中国戏剧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经典新说
陈吉德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创作40年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展望
谢柏梁
北京小剧场戏曲节的发展节点与编剧养成
张亚丽
中国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媚俗化特征
基础研究
宫宝荣
略论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早期发展三阶段
——纪念让·维拉尔诞辰110周年
张勇敢
李卓吾与“李卓吾”的戏曲评点
消 息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选送文章荣获“第三十六届田汉戏剧奖”理论奖与评论奖暨2021年度中华戏剧学刊联盟青年优秀论文奖
内容提要
中国戏剧与戏剧教育的领航人
——纪念老院长欧阳予倩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丨徐晓钟
本文为纪念欧阳予倩先生逝世60周年而作。欧阳予倩先生是中国话剧艺术的主要奠基人,是中国戏剧和戏剧教育事业的领航人。在他身上,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和革新思想。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戏剧作品,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并为中国戏剧事业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我们深切缅怀他对我国戏剧事业、戏剧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学习他留给我们丰富而宝贵的艺术财富、精神财富和人格财富。
新文化人士与旧剧泰斗
——从欧阳予倩的特殊文化身份看20世纪戏剧变革
丨廖 奔 刘彦君
20世纪中国戏剧走出了一条变革轨迹,变革为新文化运动所推动,由此造成新文化戏剧人与旧戏曲艺人的分野,然而欧阳予倩却因成为两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享有了特殊的文化身份。通过对其文化身份生成原因的剖析,可以探知20世纪中国戏剧变革脉动的来源、运动力与牵制力,从而更好地理性把握其必然率与历史趋势。
论熊佛西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丨胡德才
作为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熊佛西和欧阳予倩、田汉、洪深一样,都称得上是戏剧全才,能编能导能演,还是戏剧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熊佛西对中国话剧的诞生和发展的独特贡献则体现在:他是中国话剧史上最早出版个人话剧作品集的剧作家,是中国话剧开创期著名的讽刺喜剧作家,是自觉且系统致力于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探索的前驱,是中国现代从事农民戏剧运动的第一人和终身献身戏剧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他和欧阳予倩、田汉、洪深一样无愧于“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的称号。
熊佛西文献资料的新发现
丨陆 军
熊佛西是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教育家,上海戏剧学院首任院长。我们在编辑《熊佛西文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批关于他的鲜为人知的文献资料,主要有连载于1933年1月8日至1935年2月17日《北平晨报》的《戏剧周刊》中的自传《我的戏剧生活》、1921年11月首发于《东南日报》的剧本《新人的生活》、熊佛西主办的始于1930年12月21日止于1937年7月10日的完整的《戏剧周刊》,以及其他一些反映熊佛西文化艺术活动与审美趣味的文献资料。特择要披露,公示学林,以飨读者。
元宇宙表演性考察:后人类表演及剧场化生存
丨杨鹏鑫 贾斌武
后人类即人与生物技术、数字技术、AI技术等结合、连接而产生的多态化的“人”。元宇宙的主要实践者即各种后人类。虚拟数字人表演、AR表演、VR表演、虚拟化身表演等后人类表演,扩展了表演的内涵与外延,使传统的自然人肉身表演模式遭遇挑战与危机。随着扩展现实技术、数字技术等的渗透,戏剧或将进入“后戏剧”阶段。后人类表演与元宇宙实践可能会对戏剧影视等视听艺术产生巨大影响,重构行业业态、表演范式,使其迈向数字时代的共同体美学—数字影像美学。而后人类表演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值得警惕。元宇宙的数字化生存也是一种剧场化生存,人类借助化身、分身、影像栖息其中。虚实混合共融的生活,将人类带入数字化生存、剧场化生存的后人类世。
从赛博格到后人类表演:戏剧的“后人学”转向
丨孙晓星
作为一种“控制论有机体”,赛博格的混杂形象打破了本质主义的人与非人之间的界限,使“何为人类”这一长期由人文主义统摄的问题遭遇挑战。受控制论的影响,赛博格运用拼装技术重构了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生成的主体性,当赛博格的践行者即艺术家主观介入并影响到这种生成时,便是赛博格表演。本文通过梳理赛博格表演产生的思想背景,区别于将赛博格当作异化人类或超人类的流行解读,指出在批判性的后人文主义视角下的后人类定义—“游牧”的主体。不同于国内由“人学”定性的戏剧传统以人类为中心的平等主义,后人类主体在反对二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以普遍生命力为中心的平等主义,构成对“人学”的反思及深化,进而设想一种戏剧的“后人学”转向,也是戏剧领域的“后人类转向”的理论可能。
存在与边界:
元宇宙视域下中国戏剧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丨杨 露 蒋洪利
新一轮数字革命推动了“元宇宙”概念的发展,描绘了人类未来的生态景观,是人类社会认知的全新建构。目前对元宇宙的讨论范畴多集中在游戏、虚拟数字人、社交、VR技术、影视、医疗、电商、教育、旅游等领域,戏剧领域鲜有涉及。中国戏剧作为一门有着百年历史的综合性艺术,对新兴事物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对于横空出世的元宇宙也保留着极大的热情与想象。本文试图以元宇宙概念接入戏剧创作为思考点,在确证戏剧没有被元宇宙侵占本体性的前提下,拟从元宇宙与戏剧本体的交互性、戏剧引入元宇宙的现代性维度、非接触时代戏剧虚拟社群的建构、戏剧在“现在的视域”与“陌生的视域”的潜在变革四个维度,探讨中国戏剧在元宇宙视域中所延伸出来的发展空间与思维革命。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创作40年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展望
丨陈吉德
40年来,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创作成就卓著,它冲破传统演剧体系的束缚,探索出戏剧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摆脱传统管理体制的局限,拓宽了戏剧艺术的发展空间;推动戏曲艺术发展,构建出比较和谐的戏剧生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故作深沉,为先锋而先锋;唯利是图,商业色彩过浓;庸俗无聊,肆意搞笑;内容贫乏,原创力不足。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要注意内外两方面问题:从内在的或者说自身的角度上说,小剧场戏剧要把握好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从外在的或者说宏观的角度上说,政府要建立长效的扶持机制,为小剧场戏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北京小剧场戏曲节的发展节点与编剧养成
丨谢柏梁
中国的小剧场戏曲演出从20世纪末叶受到小剧场话剧的影响而发端,到了21世纪初叶蔚为大观。作为文化艺术与戏剧之都的北京,逐步将小剧场戏曲节的举办以编年的方式铺展到今,集结了一大批编导演的青春方阵,也体现出人类戏剧发展过程中,之于东方小剧场戏曲的一脉清流。
中国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媚俗化特征
丨张亚丽
新时期小剧场戏剧以其实验性、先锋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成为中国当代戏剧革新创造的重要力量,取得了数量可观、形态多样、思想多元的创作实践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戏剧的形式与内涵。作为新时期中国戏剧的重要分支,小剧场戏剧的产生与变化,深受这一时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文化消费丰裕多样、大众审美趣味变迁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大众文化的浸润与冲击下从剧名、选角、语言、视觉等创作本体上呈现出媚俗化倾向。本文试图从媚俗的内涵与特征、生成与原因、体现、启示四个方面,对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媚俗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小剧场戏剧如何避免媚俗化提出意见。
略论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早期发展三阶段
——纪念让·维拉尔诞辰110周年
丨宫宝荣
世界三大戏剧节之一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已经走过了75年的历程,其创办人让•维拉尔可谓厥功至伟。本文将其领导的二十多年时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见证了一个偶然的“艺术周”如何成为固定的戏剧节并渐渐成长的轨迹;第二阶段为维拉尔身兼国立大众剧院院长和戏剧节主任的一肩双职时期,维拉尔在艰难中悉心呵护戏剧节茁壮成长。在辞去院长一职之后的第三阶段,他倾注了全身精力,终将戏剧节办成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艺术盛会。
李卓吾与“李卓吾”的戏曲评点
丨张勇敢
李卓吾广泛参与了文学评点活动,其《西厢记》《琵琶记》评本曾于诸友间传阅。容与堂有意吸收李氏的文艺观点和话语系统,形成一组具有李卓吾戏曲评点特性的“李卓吾”评本。青藜馆类的书坊通过袭用“李”氏名号、隐匿出版坊名、遴选等量名剧、摹仿刻本形态、构建评点序列等方式,和“容与堂”“李卓吾”建立联系,推出了模仿容与堂“李卓吾”评点的“李卓吾”评本,此即“合刻五部传奇”和“三刻五种传奇”。诸本题署“李贽”“卓吾”“秃翁”“卓老”等名号,袭用李氏“化工”“关目好”等术语,通过删抹符号和“删”字批语响应李贽提及的“涂抹改窜”,尽力向真正的李卓吾评本靠拢。“李卓吾”戏曲评本不能作为研究李贽文学思想、戏曲理论的有效史料,李卓吾文献整理之范围及学术研究之路径需要调整。
封二丨
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
颁奖活动
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成功举行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教授致开幕辞
线上会议截图
2022年11月26日,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颁奖活动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论坛以线上会议方式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13位获奖者与12位国内戏剧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助理、《戏剧》主编孙大庆教授主持。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教授在开幕辞中表示,第二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展现出了当代戏剧学界的传承与发展,在前辈榜样力量的推动下,更多带有青春无畏锐气和实干探索精神的年轻学者涌现了出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作为评委代表发言,他指出,本届“学院奖”(理论奖)的特殊意义在于对戏剧学界新人的挖掘和培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艺珍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她表示,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自举办以来,即以严谨公正的评审程序、广阔多元的学术视野吸引着国内外的戏剧研究者。
颁奖活动结束后,获奖者围绕戏剧表演研究、中国话剧、戏曲研究、法国戏剧等四个主题进行了研讨。担任主持评议的有国内著名学者陈奇佳、张仲年、宋宝珍、胡志毅、金宁、傅谨、顾春芳、宫宝荣,发言人由胡星亮、邹元江、张华、李云、祁邵媛、毛夫国、方桂林、黄静枫、王艺珍、曹南山、罗磊、鲁楠和吴亚菲等13位获奖者组成,他们就获奖论文进行了论述。中央戏剧学院客座研究员、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奔进行了大会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指出:“学院奖”(理论奖)活动见证了中国当代戏剧理论人才梯队的有序建设,继往开来,充满希望。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执行主编夏波致闭幕辞。他表示,公平性与开放性是“学院奖”(理论奖)最重要的原则和特质。国际戏剧“学院奖”(理论奖)将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开放多元择优原则,旨在通过奖项与研讨活动共建开放包容、团结多元、优质高效、共创共享的高水平戏剧学术交流平台。
封三丨
2022第五届北京影偶艺术周圆满闭幕
由北京市文联,通州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喜年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22第五届北京影偶艺术周”日前圆满闭幕。
本届艺术周以“偶”为主题,以“万物皆偶”的开放理念,通过“有戏好好说”、“我有拿手戏”、“影偶嘉年华”、“影偶大家谈”等品牌活动,集中展演了来自英、法、巴西、波兰、墨西哥、西班牙、保加利亚、格鲁吉亚等12个国家,33个演出团体的56部影偶作品。它们主题多元,风格迥异,或反映社会问题,或着眼科技未来,或认知自我,或探讨人性……集中展现了影偶艺术的当代面貌和多元可能,也清晰串联起一条生动的文化传承与探索之路。
经过五年的打磨,北京影偶艺术周已成长为深受观众喜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偶主题盛会。
(文图供稿:吴怡)
《大象来了》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
《嫦娥奔月》 泉州市偶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机器男孩的神奇故事》
莱特斯剧团(英)&波鸿·绍斯皮尔豪斯剧团(德)
《影,梦中梦》 (墨西哥)黑月剧团
《卢梭与让·雅克》 (法国)斯坦剧院工作室
《塞西莉娅的想法》(巴西)帕特蒂卡剧团
《灵魂》(西班牙) 操行零分剧团
《机器人》
大卫·祖佐拉(智利)&虚幻剧场联盟(波兰)
《旅馆》 保加利亚国家木偶剧院
《他的一天》(韩国)SAN艺术剧场
学报简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学术期刊,1956年6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戏剧学习》,为院内学报,主编欧阳予倩。1978年复刊,1981年起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更名为《戏剧》,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戏剧》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戏剧影视学术期刊,在海外的学术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艺术实践,重视戏剧影视理论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影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重视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投稿须知
《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2.基金项目(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3.中文摘要: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篇幅为150-200字。
4.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大致对应,长度为80个英文单词左右。
5.中文关键词:选取3-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
6.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大体对应。
7.注释:用于对文章正文作补充论说的文字,采用页下注的形式,注号用“①、②、③……”
8.参考文献:用于说明引文的出处,采用文末注的形式。
(1)注号:用“[1]、[2]、[3]……”凡出处相同的参考文献,第一 次出现时依 顺序用注号,以后再出现时,一直用这个号,并在注号后用圆 括号()标出页码。对于只引用一次的参考文献,页码同样标在注号之后。文末依次排列参考文 献时不再标示页码。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可缺省):
a.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
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e.外文版专著、期刊、论文集、报纸等:用原文标注各注项,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之间用逗号隔开,姓字母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书名、刊名用黑体。尽量避免中文与外文混用。
来稿通常不超过10000字。请在来稿上标明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及电话,发送至学报社电子信箱:xuebao@zhongxi.cn。打印稿须附电子文本光盘。请勿一稿多投,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录用或修改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发现有一稿多投或剽窃现象,对我刊造成损失,我刊将在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的投稿。来稿一般不退,也不奉告评审意见,请作者务必自留底稿。
《戏剧》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未单独开设任何形式的网页、网站。同时,中央戏剧学院官微上将选登已刊发文章。
特别声明: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订阅方式
1.登录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mall.11185.cn)或微信中国邮政微商城,搜索“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下单即可订阅;
2.前往附近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454)。
欢迎关注中华戏剧学刊联盟刊物公众号
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
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
《戏曲研究》
《戏曲与俗文学》
《中华戏曲》
《戏剧与影视评论》
图文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社
-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央戏剧学院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