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凤凰艺术 预热丨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一次关于融化的旅行

2022-12-25




 

北京艺术双年展




由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主办的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即将于12月30日拉开帷幕。

12月31日,由龙星如策划的“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将于北京友谊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开幕,该展览将作为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的艺术与科技单元呈现。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预热报道。
 
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大地热流: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Earth Heat Flow: The Visitor Who Returns to Solar Time


展览时间丨DATES

展览时间:2022年
—2023年3月12日


展览地点丨VENUE

北京友谊社区(原北京友谊商店)

FRIENDSHIP ART COMMUNITY 


参展艺术家|ARTISTS

Tega Brian/陈欣&张文心/陈哲/ Fragment.in/高峰/贺子珂/金雅瑛(Ayoung Kim)/

Johannes Langkamp/李启菁/龙盼/Anastasia Mityukova/ Christoph Oeschger/

朴在勋(Jaehun Park)/Susan Schuppli/施政/Jakob Kudsk Steensen/赵玉





展览“大地热流”从北京特有的冬季供暖地貌出发,尝试讨论热量媒介如何成为我们理解技术文化和生态现状的视角,并通过动态“热流”的视角,邀请你共同展开一次关于融化的旅行。在旅程中,想象中的热联觉生物将同你们一起感受温度,追踪热量如何作为当代科技系统的伏笔而存在,并推想与“热”息息相关的熵与时间。每件作品都被纳入关于“融化”的叙事,“融化”可能改变对象的形态,或者让隐藏之物显现。可能剧烈,也可能寂静,正如技术本身同时作为一种动态的形塑性力量和揭示性力量而存在。





▲ 泰加·布雷恩,《辐射生物》,2016,混凝土,木材,定制电子产品,蜡烛,鸡血藤 


大地热流

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



文/龙星如


北京得天独厚的冬季暖阳会挥洒入在展厅更“热”的一侧,这里的作品探讨着我们的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网络交换、光纤)如何无时无刻不在汲取星球能量,并构筑趋于稳定的热量环境。《辐射生物》用生命体对太阳辐射的反应来比喻我们对于电磁信号的依赖,《铜树》提醒着我们支撑光缆和导线的铜元素如何从地脉生出,《多孔性溪谷》甚至想象了一种一半是矿物实体,一半是数字比特的活元素如何游走。当《追踪模拟太阳》用黑色空洞来替换人类视觉光谱中炙热的太阳时,《永恒的一日》却用一则荒诞不经的寓言暗示太阳耀斑爆发与电子系统之间致命性的关系。 



▲ 苏珊·舒普利,《北极群岛》,2021,高清视频彩色立体声,26:20


《被捕获的自然》提示我们人造的“冷/热”系统如何持续创造着一种更为温和与宜人的生活环境,然而,这些调控技术也裹挟在这颗行星天然的冷热流动中——水、风甚至洋流都在冷却着轰隆作响的机房,光刻机依赖的氖也依靠分离设备对空气的低温蒸馏(《不要爱恋那氤氲的辉光》)。这种能量的镶嵌关系,暗示着人造技术环境脆弱的阴面,也引我们通向展厅更幽深寒冷的一侧。在这一侧,我们通过调控温度和热能所创造的稳定环境开始被扰动与扭转。远程地下服务器滋生的生命通过液体进入人们的皮肤(《恐水症》),三组与冰川相关的作品则描摹了冰层所凝固的关于能源开采、冷战设施和远古微生物的历史。


▲ “碎片网络”小组,《濒危植物标本集》,2022,电线,铝夹,21 x 27 x 1.5 cm 


当那座计算机渲染的冰山同格林兰峡湾一般寂静坍塌(《熔于时间》),抑或计算机里的烟花无声散放(《烟花宇宙》),我们似乎感知到大地天然蕴藏着熵增的势能和逆熵的渴望,以及二者之间的张力,正如《濒危植物标本库》试图存储植物的生命,这种存储的有效性却依赖太阳的节律。在自然光源退散后,人造光源亮起前(《关于 891 次黄昏心灵活动的百科全书》)的混沌地带,在所有机器生成的文字随着热敏纸暴露在空气而成为模糊团块的瞬间(《一声叹息》),人们重新站在大地的热流之中,透过它去理解太阳辐射与岩石圈热结构之间的垂直空间里,极地冻土与赤道艳阳之间的地理疆域内,我们的技术和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万象,及其所见证的年岁。 


▲ 约翰内斯·朗坎普,《追踪模拟太阳》,2013,三联影像装置 


龙星如
关于策展人:

龙星如 (Iris Long),策展人,写作者,博古睿学者,研究方向为艺术创作与数据环境及技术的关系,以及科技的心理地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译《重思策展:新媒体后的艺术》并获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2016);第一届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英文入围评论者;策划展览包括《撒谎的索菲亚和嘲讽的艾莉克莎》(Hyundai Blue Prize 策展人奖,sophialexa.com),《他山之石,新代理人》(PSA 青策 计划大奖)等,她也为艺术家刘昕、Lauren Lee McCarthy等策划国内首个个展。2020及2022年担任计算机图形学会议 SIGGRAPH ASIA艺术板块国际评委。研究发表于ZKM媒体艺术中心“艺术与人工智能” 会议,ZKM媒体艺术中心“驱动人类”(Driving the Human)项目,香港城市大学运算媒体艺术国际论坛(ISCMA)等。2021年,她发起了“端口:云下贵州”项目,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基础设施的长期调研和策展项目。


个人网站:irislong.xyz



展览平行论坛

Exhibition Panels


天气引擎
Weather Engine


Daphne Dragona & Jussi Parikka

“天气引擎”项目探索了从地到天,从土壤到大气之间的环境诗学 、政治和技术。“天气”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关于风、气压、温度和湿度的动态系统,它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人与非人的世界。



极地艺术:从荒原到热点
Polar Art: from the Remote to the Hype


Christoph Oeschger & Gianna Molinari

关于我们北极条件的科学知识是如何与艺术过程联系起来的?这个在线讲座将汇集 Gianna Molinari和参展艺术家 Christoph Oeschger,来共同探索北极的图景,以及它从一个无人问津的荒野到艺术和科学研究的新热点的转变。



言说“融化”
To Melt


Susan Schuppli & Fragmentin & Anastasia Mityukova 


 这次线上对谈将展览中四位以“冰”为研究话题的艺术家聚集到一起,它希望通过关于「融化」的讨论,产生对产生环境变化知识的方法和实践的洞察力,以及寒冷气候下的政治讨论。


购票链接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编辑/解雅祺 责编/索菲 dbk)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凤凰艺术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11913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