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UCCA年度展览计划丨2023年,与马蒂斯相约“现代主义漫步”

原创 2022-12-22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宣布,2023年将于UCCA北京、上海UCCA Edge和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为公众呈现包括为场馆特别策划,以及馆际间巡展在内的共计9场展览。



在北京,UCCA首先将呈现“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全景呈现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耿建翌职业生涯各阶段的代表作品,随后迎来大家期待已久的“马蒂斯的马蒂斯”和先于上海UCCA Edge展出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然后还将呈现聚焦照片投影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史的群展“幻/灯”,以及20世纪著名艺术家玛丽亚·拉斯尼格中国首个重要个展。上海UCCA Edge则以群展“不安的绘画”拉开新一年的序幕,对信息时代当下中国艺术家的绘画实践进行审视,之后呈现“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以及从北京巡展至上海的“马蒂斯的马蒂斯”。在渤海之滨,UCCA沙丘美术馆将一如既往关注新兴艺术家的创作,特别推出“心灵优化:大卫·杜阿尔与刘诗园双个展”,以及莫妮拉·阿尔·卡迪里王凝慧两位艺术家的个展。



 UCCA年度大展 


亨利·马蒂斯,《自画像》,1918年,布面油画,65.5 × 54.3 cm。玛丽·马蒂斯向法国捐赠,保存于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 - 康布雷齐,1978年,奥塞美馆,巴黎。图片由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 - 康布雷齐/DR提供。© Succession H. Matisse 2021。


马蒂斯的马蒂斯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3.7.15 – 2023.10.15


 上海UCCA Edge 

2023.11.4 – 2024.2.18



作为亨利·马蒂斯(1869-1954)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UCCA将与位于法国北部勒卡托-康布雷齐(Le Cateau-Cambrésis)的马蒂斯美术馆合作,从其馆藏中精选包括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不同媒介在内的超过200余件作品,完整呈现马蒂斯的艺术创作生涯。展览之所以取名“马蒂斯的马蒂斯”,意在强调马蒂斯本人在展览中的“策划”角色,因为大部分作品都出自马蒂斯的个人收藏,马蒂斯美术馆本身的展陈设计也充分尊重和参考了他的意愿,整个展览可被视做马蒂斯所留下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遗嘱与当下观众的相遇。“马蒂斯的马蒂斯”将按照时间线索分为10个章节,从早期学院时期的临摹作品与风格探索,到最早转向野兽派创作的代表作品,以及1920-30年代,以雕塑、素描、版画等媒介对于人体与人像的探索。此外,亦将呈现塔希提之旅为马蒂斯带来的灵感与影响,以及1940年代标志性的色彩鲜艳的油画与墨水线条画,并着重展现马蒂斯晚年艺术创作的转向和所涉媒介的多样性——从其年近80岁为旺斯教堂所作的设计到同时期的织物、剪纸与书籍设计均有所呈现。UCCA策展团队还将在展览最后增设一个特别区域,通过大量历史文献以及刘海粟、丁衍庸、关良等近代画家的作品资料,呈现并探讨马蒂斯及野兽派对于1920-40年代中国现代绘画运动的影响。“马蒂斯的马蒂斯”由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和首席策展人帕特里斯·德帕尔普(Patrice Deparpe)策划,UCCA联合呈现,门艺文化公司提供支持。展览将于2023年11月4日至2024年2月18日巡展至上海UCCA Edge。



关于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


位于法国北部勒卡托-康布雷齐的马蒂斯美术馆由马蒂斯本人在他的家乡建立,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马蒂斯藏品的美术馆之一。1952年,马蒂斯向卡托城捐赠了82幅作品,并且亲自参与展厅布置。马蒂斯去世之后,美术馆的馆藏不断扩大,分别于1956年得到法国抽象画家奥古斯特·赫尔宾(Auguste Herbin)的捐赠,以及2000年获得艺术书籍出版人艾丽斯·特利亚德(Alice Tériade)捐赠的一批珍贵艺术书籍以及现代派大师作品。马蒂斯美术馆最开始位于卡托城的市政厅内,1982年搬迁至始建于18世纪的费奈隆宫殿内,目前美术馆正在筹备全新的扩建整修计划。




巴勃罗·毕加索,《坐着的丑角》,1905,纸板上水彩和黑墨水,57.2 × 41.2 cm


现代主义漫步:

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



 上海UCCA Edge 

2023.6.22 – 2023.10.8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3.11.11 – 2024.2.25



UCCA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携手,将于2023年隆重推出“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从博古睿美术馆珍贵收藏里精心挑选近百件20世纪现代艺术杰作。这些作品皆为首次在中国展出,其中包括40余幅巴勃罗·毕加索在其艺术生涯各阶段创作的经典作品,全景式展现其不断突破自我的艺术生涯。另外,展览还将呈现保罗·克利与亨利·马蒂斯的50余件作品,包括后者的精美剪纸作品,并重点呈现其创作中后期风格成熟的艺术创作。乔治·布拉克、阿尔伯托·贾科梅蒂,以及现代艺术的关键人物之一,对上述所有艺术家产生巨大影响的保罗·塞尚的作品也将同时展出,为中国观众勾勒出上世纪前半段丰富多元的现代艺术图景。“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由柏林新国家美术馆馆长克劳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长加布里埃尔·蒙图阿(Gabriel Montua)及该馆策展人薇罗妮卡·鲁多费尔(Veronika Rudorfer)策划,UCCA联合呈现。本次展览作为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国际巡展的第三站,继东京站和大阪站之后,将于2023年6月22日至10月8日先在上海UCCA Edge展出,并于2023年11月11日至2024年2月25日在UCCA北京与观众见面。



关于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


Museum Berggruen/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 David von Becker


作为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the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的成员之一,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以其出色的艺术藏品和众多杰出展览成为德国最重要的现代艺术阵地之一,其藏品包括巴勃罗·毕加索、亨利·马蒂斯、保罗·克利以及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等众多现代主义大师的经典作品。


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的名字源自其创建者德国杰出画廊主和收藏家海因兹·博古睿(Heinz Berggruen,1914-2007)。他于1948年在巴黎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画廊,并开始收集艺术品,逐渐积聚了一批可观的私人收藏品。1996年,博古睿受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之邀,将自己的私人藏品于家乡柏林展出,地点为位于夏洛滕堡宫对面的一座19世纪建筑,当时被称为博古睿收藏(Berggruen Collection),2004年则正式命名为博古睿美术馆。2007年博古睿去世后,其家人同意将藏品永久出借给国家美术馆,并继续资助博古睿美术馆。目前,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博古睿美术馆正在进行为期3年的全面翻新与整修,并计划于2025年重新对公众开放。




李然,《十封信》,2022,布面油画,180 × 150 cm。图片由艺术家与里森画廊提供


不安的绘画


 上海UCCA Edge 

2023.3.11 – 2023.5.21



现实主义退却,现实愈加迫近。去全球化伴随保守主义的反扑,图像生成技术和网络媒体的碎片式传播引发语境坍塌,学科交叉带来形式语言的稀释,艺术再次面临关于相关性和紧迫性的诘问。绘画本体讨论的重要性正在隐去,而图像批判、具身创造和集体行动的必要性浮现。既然技术进步和文明进步并不能画上等号,创作工具的更新也不能代表艺术本身的革新,那么此刻的创作者该如何通过绘画来提出关于价值的问题?


展览通过8位艺术家近年的绘画实践,试图呈现在难以把握的当下,绘画如何通过图像及心理语言提供一种另类的认知路径。有别于传统知识结构和扁平的信息获取方式,艺术家通过具体、能动的创作方式对抗随机和无序。他们在社会现实和个体经验之间、个人历史与集体历史的合流中抓取矛盾与必然,经由视觉转译和问题化梳理, 编织抵达集体记忆和集体潜意识的图像网络,藉此展开相异而交叠的思辨。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栾诗璇策划。



参展艺术家


韩梦云、简策、李泳翔、李然、仇晓飞、王晓曲、王之博、谢南星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耿建翌,《交叉光素描》,1993,纸上钢笔手稿,21 × 29.7 cm。私人收藏。


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3.3.18 – 2023.6.11



作为“85新潮”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耿建翌(1962-2017)在其职业生涯通过一系列打破艺术边界的实验性尝试,不断追问艺术创作中的基本问题:怎么观看?怎么证明?怎么规范?怎么阅读?怎么显像?怎么回收?他在创作中重新定义并构想了不同媒介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留下众多至今仍极具启发性的作品。展览标题“他是谁?”源自耿建翌1994年创作的重要同名作品,面对错过的来访陌生人,艺术家下意识地问出“他是谁?”,并根据邻居提供的有关“他”的具体样貌线索创作了一组集文稿、绘图和照片的观念作品。这件作品也恰如引言般反映了耿建翌创作中的诸条线索,即对于个体身份的探索,对日常性的反思,以及将“调查”作为艺术创作的方式。


通过全景式呈现艺术家职业生涯各阶段的代表作品,辅以大量纸本文献,展览“他是谁?”期望让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获得问题的答案。另外,本次展览还对耿建翌的创作进行了主题性梳理,包括以书、暗房工作、新媒体、纸浆、“百分之五十”等主题进行展开。继2022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展出后,“他是谁?——耿建翌作品回顾展”将在UCCA呈现约90件作品,其中很多是第一次与北京观众见面,这也延续了UCCA对自“85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及个案梳理的持续关注。该展由PSA与UCCA联合举办,凯伦·史密斯与杨振中共同策划,张培力担任特别顾问。



关于艺术家


耿建翌(1962-2017),1962年生于河南郑州,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定居杭州后,耿建翌先后工作于杭州丝绸工学院(今浙江理工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作为“'85新潮”重要的一员,耿建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在中国声名鹊起——1986年加入先锋艺术组织“池社”,2008年和2010年分别创建“阿嚏阿嚏”工作组和想象力学实验室,且更为广泛地开展了“月食”“课堂”等实验艺术项目。通过行为表演、基础材料、装置、拼贴等各种媒介或形式,耿建翌的创作始终保持对社会和周边环境变化的观察与提问,并对自我实践和身份认同等相关主题进行探讨。耿建翌有意识地将自己与世界隔离,采取不干预的态度进行观察,通过这种脱离的形式对无论是规则、工具、还是社会自动运行的各种成分进行审视。耿建翌非常重视构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交流,在有些作品中,他试图将对距离的掌控引入作品,参与或帮助解决观众与作品之间交流障碍的问题,并通过对特定象征的使用挑战和拷问观者的意识。


耿建翌的重要展览包括: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2017);“投影顽固”(OCAT上海馆,2016);“小桥东面”(OCAT,深圳馆,2015);“无知,1985-2008 耿建翌做作”(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2);“耿建翌个展:过度”(香格纳北京,2008);重要的群展包括:光州双年展(韩国,2014);“’85新潮:第一次中国当代艺术运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7);“真实的东西,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英国,2007);“首届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广东美术馆,2002);“另一次长征,90年代中国观念艺术”(CHASSE KAZERNE,布雷达,荷兰,1997);第4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意大利,1993);中国前卫艺术展(柏林世界文化宫,德国,1993);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它坐落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畔,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内部最高悬挑27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独立的展览空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关于策展人


凯伦·史密斯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作家,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凯伦·史密斯在2012年被任命为OCAT西安馆的执行馆长。2015年担任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2021年加入德英基金会。凯伦在中国的策展项目包括“与材质的表情有关”(OCAT西安馆,西安,2022);“一光诸影:夏永康”(京都国际摄影节,京都,2020);“我与你:埃里克·索斯”(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20);“墨水之外:中国艺术家作品集”(佩拉博物馆,伊斯坦布尔,2019);“摄寻千里:十见天地”(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18);与杰弗里·戴奇共同策划“波普之上”(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6);“颗粒到像素:摄影在中国”(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莫纳什美术馆,墨尔本,2015/2016);“醍醐:段建宇、胡晓媛双个展”(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2013)以及与西蒙·格鲁姆和徐震共同策划的“真实的东西: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利物浦,2007)。学术著作包括2008年出版的《九人传: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以及自2011开始出版的《发光体: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系列著作等。



杨振中


艺术家、策展人,1968年出生于浙江。通过录像、摄影、装置、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观念艺术的创作实践,并于2003和2007年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曾作为策展人,在上海合作策划了“超市展”“快递展”“吞图”等十几场当代艺术项目。

杨振中的重要个展包括:“静物与风景”(唐人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8);“始终”(MANEGE美术馆及展览协会,莫斯科,2014);“不在此时”(上海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13);“不要动”(香格纳,北京,2011);“杨振中”(IKON美术馆,伯明翰,2006);“轻而易举”(比翼艺术中心,上海,2002); 重要的群展包括:“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2017);“我们光明的未来:控制论幻想”(韩国白南准艺术中心,龙仁,2017);“前卫中国:中国当代艺术20年”(国立新美术馆,东京,2008);“全球化城市”(泰特美术馆,伦敦,2007)等。其作品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7)、上海双年展(2002,2016)、广州三年展(2002,2005,2012)、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06)、里昂双年展(2013)等国际大展,亦被纽约MoMA、古根海姆美术馆、英国IKON美术馆、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瑞银集团等重要公私艺术机构所收藏。




 其他展览 


林嘉华,《进入艺术史——幻灯片活动》,1988,行为表演。摄影:吴艺明。由艺术家和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费大为档案提供。


幻/灯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3.4.29 – 2023.8.13



“幻/灯”审视了照片投影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在 1980 年代——邓小平时代及其后——来自中国境外的艺术历史文本和图像开始慢慢传入国内,引入新的文化参考坐标。因其便携性和可复制性,照片投影成为不断扩大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核心。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时代,幻灯片为艺术家、历史学家和策展人了解其他地域的艺术提供了新的视野;许多人也开始以幻灯片为媒介更广泛地分享他们的作品。同时,中国新兴艺术家的作品也输出到全球市场,这意味着他们首次进入更广泛的当代艺术话语体系。“幻/灯”通过对从文化大革命到2010年代投影摄影各种应用的审视,以独特视角呈现这段中国艺术史。本次展览围绕幻灯片作为媒体的主要特征——透明度、折射性和传输性,引导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投影的历史,并对自70年代后该媒体的谱系进行梳理。


“幻/灯”由UCCA策展人容思玉策划,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和法国里尔摄影学院联合呈现。



玛丽亚·拉斯尼格,《两种存在的方式(双自画像)》,2000,

布面油画,100 × 125 cm。© 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


玛丽亚·拉斯尼格


 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3.9.2 – 2023.12.24



20世纪著名艺术家之一,玛丽亚·拉斯尼格于中国的首个重要个展。在70余年不平凡的艺术生涯中,拉斯尼格执著于展现身体情绪和感觉的“身体意识”绘画,而非描绘人体的外在形态。尽管其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于奥地利,但也有相当多间或在国外,如在巴黎和纽约等地生活的经历。从早期的抽象图形,到20世纪70年代的“现实主义”绘画,再到后期创造性的自画像,此次展览囊括了拉斯尼格各创作时期的作品,以特别主题的形式对其开创性和多元的艺术人生进行系统梳理。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和阿尔贝蒂纳博物馆现当代艺术策展人安东尼雅·霍舍尔曼共同策划,维也纳阿尔贝蒂纳博物馆和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联合呈现。



关于艺术家


玛丽亚·拉斯尼格在她的工作室,2000年代早期,

玛丽亚·拉斯尼格基金会档案


玛丽亚·拉斯尼格(1919-2014)1919年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卡林西亚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读于维也纳美术学院。1960至1968年居住在巴黎,1968年至1980年居住于纽约,之后回到维也纳,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任教。2013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2014年去世之际,纽约MoMA PS1为其举办了重要个展。此后,泰特利物浦美术馆(2016)、华沙扎切塔国家艺术馆(2017)、布拉格国家美术馆和巴塞尔艺术博物馆(2018)都为其举办了颇具影响力的展览。2019年,维也纳阿尔贝蒂纳博物馆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其大型回顾展“存在的方式”。




图片由艺术家大卫·杜阿尔提供。


心灵优化:

大卫·杜阿尔与刘诗园双个展


 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 

2023.3.26 – 2023.6.25



在大卫·杜阿尔与刘诗园的双个展“心灵优化”中,UCCA尝试邀请两位艺术家从彼此的实践脉络出发,建立全新的联系和启发。两位艺术家均长期坚持以杂糅图像、装置和雕塑等形式的综合媒介进行创作,在各自对于文化和图像的处理中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特色。作为与后网络艺术运动密切相关的人物之一,法国艺术家大卫·杜阿尔往往从网络世界和无名大众中汲取素材,对源于生活的声音、录像、诗歌和撰述文本进行转化,在用户与机器关系的杂糅和持续变形的集体情感表征中,通过雕塑与影像装置等形式塑造流变的社会空间,并想象抵抗的可能性。而刘诗园往往在兼顾全球化语境伦理问题之复杂性的同时,通过其基于图像的创作——从素描、拼贴摄影,录像到装置,质问不断变化的技术对私人空间的侵袭以及消费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从而提出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怀。


展览通过作为媒介的语言——不论是文字、图像或声音,试图探讨当代全球社会的竞争机制和以自我优化为驱动的的规训手段如何潜移默化影响了主体的感知。大卫·杜阿尔与刘诗园的艺术对话将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的世界,并邀请人们思考信息传播、消费图像和数字治理在社会生活中对情感和认知的塑造。“心灵优化:大卫·杜阿尔与刘诗园双个展”由UCCA策展人方言策划。



关于艺术家



大卫·杜阿尔


1983年生于法国佩皮尼昂,现生活工作于法国巴黎。大卫·杜阿尔于2011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巴黎-塞尔奇国家艺术学院。语言是大卫·杜阿尔作品的基础。他通过互联网收集文本和诗歌,加以改造,并转化成其雕塑作品的源泉。大卫·杜阿尔将语言作为创作材料,带入各种匿名、混乱、离间、病态、挫败的诗句,以杂糅的方式重新定义这个诗歌空间。当他将真实世界千疮百孔的环境带到数字技术之中,其中的幻想空间也更推进了一步。


杜阿尔的重要个展包括:“O’Ti’Lulabies”(塞拉维斯当代美术馆,波尔图,2022);“O’Ti’ Lulaby”(巴黎法兰西岛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2020);米兰Battaglia艺术铸造厂项目空间KURA(米兰,2018);“群马”(布伦瑞克艺术博物馆,布伦瑞克,2016);“Mo'Swallow”(巴黎东京宫,巴黎,2014);“)juicy o'f the nest.”(纽约雕塑中心,纽约,2014)。部分群展包括:“欲望:从20世纪到数字时代的一次修正”(都柏林爱尔兰现代美术馆,都柏林,2019);“童年:追寻梦鱼的又一个香蕉日”(巴黎东京宫,巴黎,2018);“今日将至”(光州双年展,光州,2018);“美杜莎”(2017)和“协作者:作为艺术家的网络”( 2015-2016)「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非人类”(弗里德利希阿鲁门美术馆,卡塞尔,2015);“欧罗巴,欧罗巴”(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奥斯陆,2014);“剧烈加速度”(台北双年展,台北,2014);“同时……瞬间之后”(里昂双年展,里昂,2013);“召唤者”(巴黎保乐力加基金会,巴黎,2012)。杜阿尔曾在意大利罗马美第奇别墅罗马法国学院驻留(2017-2018),他的作品被法国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国家当代艺术基金会、法国法兰西岛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法国利穆赞地区当代艺术基金会等收藏。




刘诗园


198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现生活和工作在中国北京与丹麦哥本哈根。200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获得硕士学位。刘诗园的艺术实践涉及摄影、影像、文本、空间装置、舞台剧等多个领域。取消预设的主观价值判断,从而保持与其工作对象之间感性与理性的疏离,是刘诗园工作的方法和态度。不论是通过自主拍摄与创造,又或者挪用既有图像与文化资源,刘诗园通过将其对象充分调动和重组,使它们原本悬置的语义再语境化,借此追问这个被图像记录和包裹着的世界的方方面面:图像对人们刻板印象的塑造、图像背后隐含的宣传属性、流行文化对人感知与价值标准的影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论是图像、文本,又或者实体的物件,它们如同有待调度的演员,通过艺术家的指导和排演,重新激发出自身原本的意义和情感潜能,更在彼此的互动中构造出新的图像迷宫、叙事拼图与思想剧场。


近期的个展包括:“悬帧”(空白空间【草场地】,北京,2022);“For Jord”(Tanya Bonakdar画廊,洛杉矶,2020);“不透明授粉”(Frost Art Museum,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劳德代尔堡,2020);“言外之意”(空白空间,北京,2019);“触景生情己不知”(Tanya Bonakdar画廊,纽约,2018);“像泥巴一样简单”(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5)。近期的群展包括:“Mirror Image: A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Identity”(亚洲协会美术馆, 纽约,2022);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三年展(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墨尔本,2020);“月相”(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9);“共生:诗与艺术的互文”(OCAT 深圳,深圳,2019);“Welcome to The Jungle”(杜塞尔多夫美术馆,杜塞尔多夫,2018);“寒夜”(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银川双年展“图像,超光速”(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2016);“本土——激流和嬗变下的中国艺术”(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2016)和第7届深圳雕塑双年展(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2012)。



莫妮拉·阿尔·卡迪里,《潜游者》(静帧),2018,像,4分钟。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莫妮拉·阿尔·卡迪里


 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 

2023.7.9 – 2023.10.8



莫妮拉·阿尔·卡迪里的艺术实践是对中东地区石油文化及其未来可能性的深入探究,同时也涵盖了性别表演和悲怆美学。她通过影像、雕塑和表演等多种媒介的创作,调研石油业为科威特和海湾地区带来的经济转型现象,及其对社会经济关系和当地生活带来的剧变。展览将通过对莫妮拉·阿尔·卡迪里此前创作的综合呈现,尝试探讨我们如何以艺术为载体与个人和宏观历史产生联系。在开采行为和工业生产全然不被看见或听见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思考自身与自然,以及遥远的自然物质之间的关系?在关键的历史时刻,艺术可以通过何种方式编码或解读其中蕴含的社会能量?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栾诗璇策划。



关于艺术家



莫妮拉·阿尔·卡迪里, 科威特艺术家,1983年出生于塞内加尔的达喀尔,留学日本,现居德国柏林。她多样的创作形式涵盖雕塑、装置、影视以及表演。其个展包括“圣区”(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毕尔巴鄂,2022);“精炼的愿景”(布莱佛美术馆,休斯顿,2022);“圣区”(艺术之家,慕尼黑,2020);“帝国染料”(Kunstverein Göttingen,哥廷根,2019);“油藏位”(Circl Pavilion,阿姆斯特丹,2018);“工艺”(苏索克博物馆,贝鲁特,2017);“工艺”(Gasworks,伦敦,2017);“以不同方式解读世界的尝试”(Stroom Den Haag,海牙,2017)“变压器”(苏丹美术馆,科威特,2014)。阿尔·卡迪里曾参与的群展包括 “我们的世界在燃烧”(东京宫,巴黎,2020);“战区:海湾战争1991-2011” (MoMA PS1,纽约,2019-2020);未来世代艺术奖(基辅,2019);“论坛延展”(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2019);第9届亚太三年展(布里斯班,2018);吕勒奥双年展(北博滕,2018);第6届雅典双年展(2018);“原油”(Jameel Arts Center, 迪拜,2018)。2022年,阿尔·卡迪里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梦之乳”。



Copyright Audioundwerbung | Dreamstime.com.


王凝慧


 北戴河UCCA沙丘美术馆 

2023.10.29 – 2024.2.18



王凝慧的艺术实践结合科学、技术、神话和精神性的视角,广泛使用非传统雕塑材料,如含羞草、苔藓、化石、陨石、银、金、水蒸气、风和蜂蜡,试图洞察物质如何体现存在的本质。精心筛选的物质通过感官、触觉和隐喻的方式传递一个有情宇宙(sentient universe),并由此想象如何通过雕塑和影像语言表达现实的本质。


作为王凝慧近年来最全面的机构个展,本次展览将特别展出艺术家于2013至2023这10年间创作的作品,其中包括受量子物理启发,由UCCA委任创作的系列作品。隐于沙丘之下的地下建筑为量子计算机的想象世界创造了条件。通往大型中庭式大厅的黑暗长廊在艺术家眼中将成为进入量子维度不可思议世界的门户。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张南昭策划。



关于艺术家



王凝慧1983年生于西安,获得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国际关系学士学位、加州艺术学院艺术学士学位和纽约大学艺术硕士学位,目前常驻上海和洛杉矶。她是巴黎第一大学和柏林Villa Aurora的研究员,荣获多项加拿大艺术委员会的奖金资助。王凝慧曾在OCAT西安馆、胶囊上海、Visitor Welcome Center、洛杉矶Human Resources、第18街艺术中心和洛杉矶当代展览会举办过个展,也曾在何香凝美术馆(深圳)、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金鹰美术馆(南京)、香港K11艺术基金会、洛杉矶当代展览馆、军械库艺术中心(美国加州帕萨迪纳)、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泰康空间(北京)、洛杉矶FLAX基金会、汉默美术馆参与展览、展映和演出,并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和上海种子计划进行过讲座。王凝慧目前在上海纽约大学任客座助理教授,教授艺术。她是The Magic Hour的联合组织者,该项目为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的一个户外展览平台。





 “下城往事”倒计时 


“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2。视频拍摄:New Action。


除了以上的展览计划之外,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大型展览“下城往事:1980年代的纽约艺术现场”也将在2023年进入倒计时阶段。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月29日,欢迎大家抓住最后的机会。


2023年,我们展览现场见!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北京 :+86 10 5780 0200

UCCA Edge :+86 21 6628 6861


UCCA元旦正常开放


元旦假期(2022.12.31 – 2023.1.2)期间,位于北京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的UCCA Edge和位于北戴河阿那亚黄金海岸的UCCA沙丘美术馆均正常开放,1月2日周一不闭馆。欢迎各位观众前来参观。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展览计划

14899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