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览资讯 大型展会 灯光节 大型盛典 赛事 中标捷报 产品快讯 热门话题 艺术节 活动 演出 新闻 数艺报道 俱乐部签约
观点
大咖专访 观点洞察 书籍推荐 吐槽 设计观点 企业访谈 问答 趋势创新 论文 职场方法 薪资报价 数艺专访
幕后
幕后故事 团队访谈 经验分享 解密 评测 数艺访谈
干货
设计方案 策划方案 素材资源 教程 文案资源 PPT下载 入门宝典 作品合集 产品手册 电子书 项目对接
  • 0
  • 0
  • 0

分享

韩生:传统·经典·与时偕行——元宇宙语境下的剧场艺术探索思考

原创 2022-12-22


2022年12月16日,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CISD第九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面向未来的传统经典”为主题,邀请英国著名灯光设计、舞台设计家塞伦·巴格诺尔(Ciaran Bagnall)担任主讲嘉宾,同时还邀请了十位国内著名舞台美术家、导演、学者参与主题论坛。

12月16日下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文化旅游创作委员会主任韩生带来了以《传统·经典·与时偕行——元宇宙语境下的剧场艺术探索思考》为主题的发言,分享了当代数字化、智能化的舞美探索实践成果。


韩生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文化旅游创作委员会主任


此次论坛主题设定在“传统”“经典”及其未来性上,这是当前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时代课题。因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的驱动力更加来自内生动力,有学者认为其中包括“文化内蕴力”,就与传统和经典有紧密关联。


根据论坛的主题,今天以《传统·经典·与时偕行——元宇宙语境下的剧场艺术探索》与大家共同探讨。“与时偕行”一词是上学期我在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媒体研究生教学的《数字演艺设计与创作》中进行的实验创作——数字媒体互动表演装置作品的标题。创作以庄子哲学的自然天道和积极乐观的辩证思想,以数字媒体综合艺术的形式表现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和自己。庄子的思想,可以理解为一种自由精神,一种审美态度,要表达的是摆脱一切束缚,让人回到自然的人、自由的人,倾听内在心灵的声音,拒绝生活的盲目性,思考存在的意义。通过找到自我,指向社会,找到人的价值,找到幸福的途径,找到生命的真谛。


为这一教学创作,特邀请学院的艺术学理论专家黄意明教授为同学们做关于庄子的专题讲座并担任创作的学术指导。我向他征询作品的名称时,他提出源自《周易》的“与时偕行”这一命名得到一致共鸣。原本计划与企业合作在演艺装备博览会推出,但因疫情延期,实体装置制作无法实施,作品止于概念设计。今年受邀SDAF2022上海数字艺术博览会,带领新的一届同学参加开幕式创作,组委会专家一致认同将“与时偕行”作为博览会开幕创作的主题。“与时偕行”对应了当下的我们和所面对的社会,从事艺术创作所处的时代语境。


今天艺术创作的时代语境的主要变化,一是基于科技革命的元宇宙语境所带来的虚实融合与多元并行的应用场景;二是社会发展动力机制转换的文化引领强化而凸显的文化艺术从业者的使命责任;三是基于文化自信更体现的普通人的个体价值及释放。


1

元宇宙语境所带来的

虚实融合多元并行的应用场景

在元宇宙时代语境下的当今社会转型是人们已经渐渐感受到的现实,元宇宙不再是一个科技词汇,也不是微观领域的词汇,它被概括为人类数字化、智能化的高度发展形成的虚实融合的社会新形态。元宇宙是由虚拟世界、数字孪生、虚实融合的三个世界构成的综合体,本质上是基于当今科技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进化。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发展相继到达拐点,这些科技进化的融合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力量,使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的创新大爆发的时代。



中国旅游业40年发展阶段与元宇宙核心技术发展
(制图:韩生 于剑 赖莎 张宇姮)



[信息社会50人论坛]已持续十年,2017年度报告提出《重新定义一切》——“产品被重新定义了……产业被重新定义了……要素被重新定义了……模式被重新定义了……经济和社会被重新定义了……人生被重新定义了……”因此,“传统”、“经典”也需重新定义——从作品、形态、要素、模式到内容,传统和经典也成为动态发展的概念。



于是,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的这段经典台词已不再仅仅是比喻——“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扮演着好几个角色……”随着社会表演学、人类表演学、环境戏剧、社会戏剧、教育戏剧、沉浸戏剧等理论和实践,表演艺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文化旅游演出和艺术产业和各种不同的社会应用场景。


文旅元宇宙多场景应用关联系统

(制图:韩生 于剑 赖莎 张宇姮)


2

文化引领强化而凸显的

文化艺术从业者的使命责任

有学者提出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的动力机制转换,大约30年为一个周期,即1919年的社会引领;1949年的政治引领;1979年的经济引领;2009年的文化引领。进入文化引领阶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才具备的历史条件的必然。我们正处于社会历史发展新时代,数字科技发展新基础,产业转型新形态,文化艺术发展新语境。



因此,艺术家的使命责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显现其重要性。当下艺术创作面临着整体的文化生态的巨大变革,舞台艺术创新的动力来自科技推动、产业拉动和文化引领等多方面作用。这是我们从事舞台艺术创作必须看到的现实基础,也是资源条件。



3

基于文化自信更体现的

普通人的个体价值及释放

约瑟夫·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科技发展的支撑,社会生活的转型,这些曾经的理想和传统理念已经成为可感的现实,并在不断生成为新的传统。



科技发展支撑社会生活转型,例如新兴的MCN作为一种网红经济的新模式,使普通个体价值得到体现和释放,产生的社会影响一点不比社会名人弱。这时,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有了巨大的现实条件支撑。




2010年,艺术家王小慧老师在上海世博会时向全国青年发起了“2010梦想计划”,预备收集10000个笑脸。这个大型行为艺术持续了半年之久,参与者多达万人,他们通过绘画、摄影和视频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活动不论年龄、性别、资历,无论是手机还是摄影器材,无论任何时候的作品,只要是原创均可参与。技术的普及和门槛降低,每个人都能参与拍摄,重在内容的唯一性,个体资源和价值的不可替代性。



2022年,王小慧艺术馆开馆大展以《梦想者》命名,艺术装置“10000个梦”在形式上借鉴了安迪•沃霍的波普艺术,将其赋予多样的色彩并以版画的形式呈现,希望引发更多的人参与互动。



筹备中的SDAF上海数字艺术国际博览会以基于数字技术的多元数字展览展示,包括虚拟人虚拟偶像、数字艺术绘画、数字景观、数字舞台、数字音乐、交互影像、数字服装、艺术疗愈、数字艺术雕塑、数字公共艺术、数字未来之家、沉浸式光影艺术、算法艺术、生成艺术、人工智能艺术、NFT作品等。


其中引入了数字虚拟人制作,根据个人意愿,可为每一个观众扫描采集个人特征数据制作自己的数字虚拟人。数字孪生在技术上将会成为普及到每一个人的现实和未来生活。



与真人的数字孪生的同时,智能化的虚拟人更先一步进入了当今现实生活。“AiAi爱小爱”作为第一个元宇宙数字生命体,非人类科学艺术家,人工智能科学艺术家,今年6月诞生,女(虚拟性别)。“AiAi爱小爱”2022年受邀参展第九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12月4日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主办,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数字演艺国际专家研讨会,“AiAi爱小爱”担任虚拟主持人。




“AiAi爱小爱”通过算法进行艺术创作,运用影像、图片等媒介来探索数字与生命、虚拟与现实、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AiAi爱小爱”之父,数字艺术家飞苹果在研讨会上发言:“希望大家不要只关注技术,其实艺术才是更加重要的”。



许多艺术家对新科技的到来保持了积极接纳的乐观态度,如画家李磊2019年12月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报告厅举办的“未来智慧:2019人工智能·艺术与科技展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论坛”上的演讲中说:“我也不懂人工智能,也没有从事新科技的艺术创作,但是凭我粗浅的直觉,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延伸值得我们去思考,尤其是值得同学们思考。第一,人工智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一种物理性延伸。第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种精神上的延伸。第三,可能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大的幻想和更长远的探索。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难道仅仅是一个时间加上空间的四个维度世界吗?数学家已经告诉我们,我们的世界不仅仅有四个维度,从数理的角度,我们的世界至少可以推到十个维度……科学和艺术融合起来以后,为我们人类的思想开拓新的境界,这个是更大的事情”。



科技专家根据技术进步和研发速度预计,元宇宙的普及大约十年,超级人工智能会出现在20到50年之间。我专门问过《中国城市元宇宙白皮书》和《中国文旅元宇宙白皮书》主编邢杰老师,对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的社会和伦理问题的看法。他说:我们专门做过推演,应该说,很不乐观。因为人类社会之所以还能够保持和谐,是建立在人类的智力是在一个基本平均的水平上,虽然也有智商的差异。而随着算力等技术革命,会使人类的智力差异呈现出百倍、千倍、万倍的差异,这样就会带来社会的巨大的不平等,因此要面临算力的分配等课题。这方面,需要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界多做贡献。


这也让我们看到,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和艺术从业者的使命和责任的加重,同时也更加认识到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内容的重要性和强大力量。李政道等许多大家对艺术和科学作为人类需要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早已成为共识。作为人类纯粹的精神生活只有哲学、宗教和艺术。艺术与科学的不同在于艺术是本体性的,科学是工具性的。技术会不断迭代,艺术则是人类恒久的内在的需要,因为艺术和人的生命本体相关联。技术越发展,艺术的重要性就会越加大,因为技术是双刃剑,要克服技术带来的异化力量以及危害的可能,艺术就成为了人类最后的精神堡垒和港湾。



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理工大学正在做机器人剧场《巨物之城》,这个作品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且上升到了人类情感、哲学思考,机器人最终去了哪里?它们的命运是什么? 


对机器人表演的艺术实验探索早在十八年前已经进行。2004年,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上海自动化研究所与上海科技馆合作研发了中国第一个机器人剧场,实验主题是工业机器人拟人化表演艺术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实验创作了机器人舞蹈《茉莉花》、机器人京剧《三岔口》《白蛇传—西湖相会》等。




上海木偶剧团创排的木偶剧《神偶》前几日刚刚首演,我和上戏师生担任舞美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创作。


木偶剧《神偶》的故事情节聚焦“元宇宙”语境,讲述两个木偶逐渐对舞台表演失去兴趣与信心,他们想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无意间踏入平行宇宙开始穿梭冒险,木偶戏班班主发现他们出去游历,于是派了神兽三青鸟一路守护,在关键时刻引导方向。两个木偶在不同的时空中经历了种种磨难,打败九尾狐,并渐渐得到自己的答案,完成自我蜕变。最终,他们重新与人类演员携手,一起登上舞台。





木偶剧《神偶》舞台空间设计总体的理念,是与兰心剧场环境一体的“魔方”舞台。兰心剧场是中国第一个现代话剧剧场,近正方形的镜框舞台是其鲜明特征。因地制宜,因台制宜,以舞台空间与戏剧叙事一体的理念,《神偶》舞台设计以方形空间构成,“魔方”概念由此衍生,也正适于元宇宙语境下的多元世界的叙事。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兰心剧场,舞台平面空间狭小,而高程充分,《神偶》舞台充分利用兰心剧场的正方形台框构图,以多层空间发挥剧场的高程条件优势,正方形“魔方”结构舞台由1个大BOX、3个流动小BOX组成。小BOX兼具表演支点通道、投影载体、皮影屏幕等多种功能。多变的空间构成与影像结合,局部与整体形成元宇宙空间叙事。


相对于当今的剧场,兰心剧场舞台空间狭小。老剧场的舞台后台空间狭小的局限,也恰恰以“魔方”立体多层的空间组合而化解,以建筑设计技巧和方法使表演空间和通道保持流畅。


木偶剧《神偶》的首演剧场——“兰心剧场” 及舞台装置模型,既是设计创作的工具模型,也是作品主题的象征性道具装置。放置在剧场舞台台口的舞台模型与周边环境形象一致,也是体现戏剧时空与现实世界的关联的象征。



《神偶》中使用的当代的舞台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语汇,但其内容与传统、与经典的关联十分密切,从人物设置采用的《山海经》元素、“三星堆”元素,到艺术形式体现的木偶艺术创新,到内容主题的人与偶的哲学问题,人类的困惑与思考。






2018-2022年,我们与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合作,进行了一系列以生活、艺术、自然一体理念的实验创作探索。充分发挥了当地文化艺术专业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新形态的演艺作品。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成为了桂林市的“城市客厅”。







为迎接第七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依托桂林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推出《我所思兮在桂林》山水宴集。




通过“视、听、闻、触、味”的沉浸式体验、互动参与,以桂林山水的人文历史画卷,向世界展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开放包容的中国理念,体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




另外,已经完成的田园生态体验剧场《沂蒙四季》的沂蒙山村剧场所在的山东沂南常山庄入选了“2022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该项目将进一步建设周边景区联动环线,开展数字化和信息化园区建设,“数字沂蒙”运营平台建设和虚实融合的元宇宙化,完善消费与度假功能与服务链,释放延伸文化存量资源的新空间,构建实体与虚拟景区融合新形态。



在进行这些项目的创作实践中,我们想到熊佛西老院长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在河北定县领导开展农民戏剧运动,在以戏剧给民众以教育,建构起了一种农民教育戏剧的崭新形态。对戏剧艺术与社会建设改造相结合责任和使命精神也是一种宝贵的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的优良传统。


我们在贵州三穗的“生活剧场”实验创作探索还在继续中。从移民新村我们看到,苗族、瑶族等水库建设移民,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当地政府建设安置的新村,从农户到商户,他们逐渐获得了新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方式。他们所经历的完全想不到的生活转型充满着困惑艰辛而精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




总之,技术越发展,艺术就越重要,越成为人的基本需要,更加成为人类的精神港湾。在此,传统和经典就更加重要和珍贵,需要我们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承前启后,与时偕行。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责编:郁美净


阅读原文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艺网立场转载须知

本文内容由数艺网收录采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并经数艺网进行了排版优化。转载此文章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标注“作者”、“来源:数艺网” 并附上本页链接: 如您不希望被数艺网所收录,感觉到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数艺网,我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及时处理或删除。

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元宇宙

13806 举报
  0
登录| 注册 后参与评论